子午坊
传记文学

首页 > 传记文学 > 大器晚成:艾森豪威尔 > 第二十七章 朝鲜停战

第二十七章 朝鲜停战

  侵朝战争众怒怨,损兵折将又费钱;艾克对此伤脑筋,当务之急是停战。

  朝鲜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帝国主义在朝鲜半岛蓄意进行的一场大规模的侵略战争。历时三载的战争,美军伤亡数十万,耗资上百亿,结果却是美国开国以来的第一次战而无胜之役。这对第二次世界大战那些自命不凡的“美国世纪”的鼓吹者们来说,无疑是一次最为沉重的打击。尽管这绝非唯一的和最后的打击,但美国的衰落却由此显露端倪。

  美国政坛老手艾夫里尔·哈里曼谈到朝鲜战争时,曾称它是“一场苦涩的战争”。哈里·杜鲁门总统则顽固地认为,这不过是一场“警察行动”,甚至当美国的伤亡突破五万大关时,他还坚持这令人恼怒的委婉说法。共和党把它称为“本世纪对外政策的蠢举妄动”,并以此为杀手铜,结束了民主党对白宫的16 年统治。“老实说,这是一场军事上的奇灾大祸,”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奥马尔·布雷德利将军说:“这是在错误的地点、错误的时间、同错误的敌人,打的一场错误的战争。”

  朝鲜战争是美帝国主义的政治军事冒险。1950 年6 月25 日,朝鲜战争正式爆发。第三天,6 月27 日,美国就正式参战,并以武力霸占中国领土台湾。7 月7 日,美国盗用联合国的旗号,组织由美**官指挥的所谓联合**,残暴屠杀朝鲜居民,朝鲜人民军奋起反击,至8 月中旬把美伪军驱至釜山一隅。9 月15 日,美军在仁川登陆,悍然北犯,战争规模进一步升级,并不断轰炸扫射中国东北,严重威胁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安全。

  到了8 月底9 月初,美军和李承晚的部队已到达离新义州只有20 公里的地方,只要一个钟头就可以兵临安东城下。华尔街的音板们公开叫喊,要把新生的中国“扼死在摇蓝里”。几条指向中国沈阳的粗大而醒目的进攻箭头,已不再掩饰地出现在五角大楼勺军事地图上。麦克阿瑟扬言:“鸭绿江并不是中朝两国截然划分的不可逾越的障碍。”朝鲜在危难中,中国也在危难中,世界和平也在危难中!

  站起来了的中国人民岂能逆来顺受!1950 年9 月30 日,周恩来总理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的国庆节庆祝大会上,发表演说:“中国人民决不能容忍外国的侵略,也不能听任帝国主义对自己的邻国肆行侵略而置之不理。”1950 年10 月上旬,**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在分析了朝鲜战场形势后指出:“总之,我们认为应当参战,必须参战,参战利益极大,不参战损失极大。”

  **和周恩来的讲话,中国政府的声明,迅速传遍全中国、全世界,一张张谴责美帝、声援朝鲜的宣言发自全中国;北京成立了反对美国侵略台湾和朝鲜运动委员会,各地人民举行声势浩大的游行示威;从华中到东北,军队进行着调遣,向鸭绿江边集结。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拯救和平,中国人民组成志愿军,准备赴朝参战。一个民族又毫不情愿地被逼向战争的边缘。

  1950 年10 月8 日,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给中国人民志愿军发布如下的命令:中国人民志愿军各级领导同志们:(一)为了援助朝鲜人民解放战争,反对美帝国主义及其走狗们的进攻,借以保卫朝鲜人民、中国人民及东方各国人民的利益,着中国人民志愿军迅即向朝鲜境内出动,协同朝鲜同志向侵略者作战并争取光荣的胜利。

  (二)我中国人民志愿军进入朝鲜境内,必须对朝鲜人民、朝鲜人民军、朝鲜民主政府、朝鲜劳动党、其他民主党派及朝鲜人民的领袖金日成同志表示友爱和尊重,严格地遵守军事纪律和政治纪律,这是保证完成军事任务的一个极重要的政治基础。

  (三)必须深刻地估计到各种可能遇到和必然会遇到的困难情况,并准备用高度的热情、勇气、细心和刻苦耐劳的精神去克服这些困难。目前总的国际形势和国内形势子我们有利,子侵略者不利,只要同志们坚决勇敢,善于团结当地人民,善于和侵略者作战,最后胜利就是我们的。①中国人民志愿军,在彭德怀将军的率领下,于1950 年10 月25 日跨过鸭绿江,与朝鲜人民军并肩作战。朝中部队连续进行了五次战役,把美军和李承晚部队从鸭绿江边逐回三八线附近。美国舆论界把这次失败称之为珍珠港事件后美国最惨的军事败绩。有的要求撤麦克阿瑟的职,有的要求撤换艾奇逊,还有的要求“打扫国务院”。

  面对着中朝人民的奋力抗击,杜鲁门进行原子讹诈,他说美国政府正在考虑关于对朝鲜进行原子打击的问题。这一声明,在美国和国际舆论中,激起了强大的愤怒之波,使白宫不得不急急忙忙往回缩。尽管麦卡锡主义嚣张一时,反战运动仍在美国兴起,并在艾森豪威尔当选美国总统后蓬勃发展。

  书信和请愿书雪片般飞往白宫,普通的美国人坚决要求新总统履行选举前的诺言,停止朝鲜战争。在一封致艾森豪威尔的信中是这样说的:“请想一想朝鲜战争所造成的苦难和不幸。我相信,假如是我们自己的孩子在忍受这种痛苦,我们定要设法终止这场战争。”

  朝鲜战争进一步揭穿了美国的反动面目。还在1949 年6 月29 日,社勒斯在一份秘密文件中就写道:“美国的对外政策在亚洲已经破产。”朝鲜战争使这个政策处于灾难边缘。朝鲜人民军和中国人民志愿军的联合抗击,使战场形势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美军和李承晚的部队招架不住,不断向南方撤退,到1950 年12 月中旬,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领土被收复,局势已开始明朗,战争对美国将是旷日持久的和前途暗淡的。麦克阿瑟恼羞成怒,坚决要求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实施原子轰炸,并和蒋介石军队一道对大陆进行登陆作战。这位将军还公开抨击杜鲁门的政策。

  1951 年4 月11 日,美国总统撤掉了麦克阿瑟驻朝司令官的职务。

  很多人认为,麦克阿瑟被撤职的主要原因是这位70 岁的宿将表现了拿破仑的派头,不愿执行“预备役上校”杜鲁门的不在行的指示。杜鲁门和麦克阿瑟个人关系的紧张,显然对麦克阿瑟的退役起了一定的作用,但是决定性的作用还是美军在朝鲜的惨败。麦克阿瑟在其长期的军事生涯行将结束的时候,身不由己地扮演了美国对外冒险政策的替罪羊的角色,在决定他的命运时,势力强大、忧心忡仲的美国垄断集团起了重要作用。他们担心,胆大妄为的最高司令官一旦使用原子武器,就会挑起同中国甚至和苏联的战争,由此而产生的一切严重后果是无可挽回的。

  麦克阿瑟回到美国后,到参议院作证。他这时再次提出了与中华人民共和国交战的方案。看来,朝鲜战争的经验,已使五角大楼的将军们能够比较冷静地看待事物,而他们的声音在这种情况下自然有决定性的意义。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布雷德利说,麦克阿瑟的战略把美国拖入了一场错误战争的深渊。

  就在这个时候,在美国面前出现了一个棘手的问题:怎样来结束这场实际上打输了的战争,同时又避免投降,“保留住面子”。必须尽快地结束这场战争,这不仅因为美国在朝鲜遭到军事上的失败,还因为它遭到了政治上的挫折,正是在朝鲜这里,美国的盟友第一次用“忘恩负义”来报答美国为执行马歇尔计划而花费的数十亿美援,报答美国在战后最初年代为使资本主义欧洲和日本的经济、政治稳定而付出的心血。

  美国本来指望,一旦战争开始,它的盟友就会根据华盛顿的一道命令,派来所需要的“炮灰”。美国政策原来考虑的是,美国盟友派到前线若干个师的兵力,而美国将主要发挥军火库和指挥棒的作用。结果事与愿违。不管白宫如何施加压力,盟国都不急于向朝鲜派遣本国士兵。在整个战争过程中,美国人不得不承担战争的军事、经济、政治和道义上的主要担子。这种沉重的超负荷,有可能使美国的对外政策宣告破产。艾森豪威尔1950 年12 月30日写给国防部长弗兰克·佩斯的信不是没有道理的。他在信中说:“美国并不那么强大,能够把全世界都背在自己肩上。”

  帝国主义同盟者对朝鲜战争所尽力量的平衡表证明,进行这场不受欢迎的战争的主要负担确实压在美国身上。哈里·已利斯1953 年4 月:日向艾森豪威尔总统报告:“现在,在两年零九个月的无出路的朝鲜战争之后,我们已完全被北朝鲜人和中国**人阻止住了。”他是作为小组领导人去台湾解决保障“共同安全”问题刚刚返回美国的。根据巴利斯的计算,美国向朝鲜派遣了35 万军人,南朝鲜拥有40 万军人,而这场军事冒险的其他17 个参加国总共派了35000 人。巴利斯写道:“美国人民不仅要质问我国政府,而且还要质问联合国及其所有成员国,什么时候能在朝鲜采取有效措施,以便停止这场前途无望的战争。”

  1951 年7 月10 日,陷入军事政治困境的美国,在世界和美国舆论的强大压力下,被迫开始了关于朝鲜停战的谈判。然而,谈判困难重重,直到1952年美国竞选运动开始前,谈判实际上毫无进展。这种局面向艾森豪威尔提供了有利机会,使他得以利用反战情绪取得选举的胜利,同时还能设法达到同朝鲜的“体面和解”。共和党的总统候选人蝶蝶不休他说:“新政府的首要任务是尽快地和体面地停止朝鲜战争..为达到此目的,如需要我亲自去朝鲜一趟,我一定前往。”他在另一次演说中说:“我们能够防止类似朝鲜战争这样的新的战争。我们有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减少发生第三次世界大战的危险。”

  根据约翰·艾森豪威尔的回忆录判断,这位年轻的美军少校在一定程度上是赞同反战思想的。反战思想在美国青年中特别普遍,因为战争要他们不是在大学讲坛上或外交论坛上进行战斗,而是直接在战场上。约翰也曾到朝鲜参战。他的父亲德怀特·艾森豪威尔回忆说,在约翰动身去朝鲜之前,他同儿子进行了长时间的严肃谈话。谈话涉猎甚广:谈到如何安排约翰妻子的生活,由谁照看他的小孩。然而主要还是艾森豪威尔对儿子的临别赠言:他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要“当敌人的俘虏”。

  美国人民为朝鲜战争付出了沉重的代价。艾森豪威尔在回忆录中强调指出:“除了国内战争和两次世界大战以外,这次是美国历史上流血最多的一次战争。”美国在朝鲜的伤亡和被俘人数约39,8 万人,而美国的所有其他盟国(南朝鲜除外)共损失2.9 万人。

  在竞选运动过程中,艾森豪威尔曾主张进行亚洲人打亚洲人的战争。这个办法的目的是,如果美国不能从欧洲盟友那里搞到士兵,就用亚洲盟友的。

  然而,转向亚洲的政策同样也是无前途的,连装备精良的强大美军用三年多的时间都未能打败一向被华盛顿一些人士瞧不起的“亚洲人”,那么甫朝鲜傀儡政权的军队则更是力所不能及的了。

  出路只有一个:尽快签订和平协定。但是,在签订和约的路途上又出现了一个预想不到的障碍。年事已高的南朝鲜总统李承晚,突然表现出了令人吃惊的好战性。他企图利用北朝鲜和中国战俘问题,破坏和平谈判,并使战事再起。李承晚十分狂妄,宣称如果需要,甫朝鲜军队将单独战斗到“最后胜利”,美国极右势力也跟着叫嚷:“不消灭共产势力决不罢休!”

  李承晚和美国右派的战争叫嚣,再次激起了全世界人民的愤怒。美国的反战运动方兴未艾。要求停止战争的无数信件、请愿书、呼吁书飞向白宫。

  一封来自明尼苏达州的致艾森豪威尔的呼吁书说:“全世界90%以上的居民,对朝鲜战争怀有愤懑之情,你一点也没有得到人民的支持。你只能指望大型报纸、电台、通用汽车公司、杜邦公司的帮助。”这份致总统的呼吁书还指出,关于朝鲜战争可以阻止**在亚洲和全世界蔓延的论点是站不住脚的,“战争永远不能遏制**。第一次世界大战导致**在俄国的胜利。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以**在半个世界的胜利而告结束。新的世界大战将是何种结局?谁知道呢?有可能**在全世界取胜”。呼吁书的作者代表明尼苏达州的选民坚决要求停止在朝鲜的军事冒险。

  公众反对朝鲜战争的激烈情绪是使艾森豪威尔当选总统的一个重大因素。而1953 年7 月26 日使朝鲜大炮静止下来的停战,则是他的总统任期内的里程碑之一。

  当艾森豪威尔进入白宫的时候,这个陷入僵局的战争已经进行了两年6 个月零26 天,当时他面前摆着两条路。一条是他的党内最强硬的分子所赞成的,那就是扩大战争,进行大规模的海空攻势,以“击败**中国,然后粉碎鸭绿江以南的全部共军,从而统一朝鲜”。这同麦克阿瑟于1951 年致参谋长联席会议的著名的备忘录有某些共同之处。他在这份备忘录中建议:“一、对中国实行海上封锁;二、轰击大陆上的基地和军事中心;三、在朝鲜使用国民党军队;四、鼓励台湾对沿海地区进行袭击。”

  另一条路是为了获得“一种光荣的和平”,即在杜鲁门政府时期所确定的范围内,继续进行板门店谈判,求得“体面解决”。

  艾森豪威尔担任总统后,最先作出的重大决策之一,就是选择后一条道路,在分裂的朝鲜的敌对双方军队之间寻求停战。他要使美国力量“不再消耗在这种外围战争上去,这种战争对于同**作斗争来说,没有产生决定性作用的希望”。他相信结束这场战争是美国人民最迫切的要求。

  1953 年3 月,艾森豪威尔在内阁会议上说:“在朝鲜对共军发动一次大规模的地面攻势,需要付出大量的人力和金钱的代价。自从1951 年7 月10日停战谈判在开城开始以来的一年半中间,一度动荡不定的战线已经稳定下来了,共方已经抓紧了这个时机在他们那边构筑了强固的工事。如今,再发动攻势就更困难了。”

  而且,作为一名军人,艾森豪威尔完全懂得,对中国发动进攻的后果重大而又难以预测,他说:“这一进攻如果终于发动了的话,就很可能不得不在得不到我们主要盟国的支持的情况下进行,因为他们对于任何这种冒险都是反对的..因此,我认为,我们在朝鲜打仗,没有机会打赢这场战争,因为打过鸭绿江就会冒犯国际舆论。”

  为了尽早地结束这场“令人伤脑筋”的战争,在就职典礼前,艾森豪威尔就在杜勒斯和太平洋舰队司令阿瑟·雷德福海军上将的陪同下,前往朝鲜考察。他们得到的印象是,“美国在亚洲只采取了杂乱的不协调的守势,而并没有一个真正有效的长期、全面的战略计划”。

  艾森豪威尔认为,美国的军事力量分布太广,尤其在亚洲,把大多的军队驻扎在足以受**牵制的地点。雷德福不主张这样分散的部署方式,而赞成把美国的力量集中在北美洲或北美附近,成为一支战略性的后备力量。

  经过这样的部署,“前线的防务将主要由非**国家正在建立的当地军队来负担;万一发生战争,美国的机动力量可以静待机会向敌人的要害出击”。

  具有同一见解的杜勒斯,极力推销他两年多来一直在鼓吹的主张,就是建立一支强大的进攻力量,“用来威慑**,使其不敢从事战争”。他的理由是,美国不大可能沿着**这么大的整个地区,在四周都驻上充分和固定的防御力量,虽然他们也许会从这些地区出击。他说:“美国应该用维持一支足以迅速地向侵略大本营还击的巨大报复力量的办法,来集中力量吓退进攻,而不要把防御力量到处分散。”所讨论的这一点,就是美国“大规模报复”政策的先声。

  雷德福和新任国防部长查尔斯·威尔逊两人都觉得将来亚洲在冷战中是一个重点。艾森豪威尔一方面承认亚洲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却又说,西方不能解决它在亚洲所面临的许多问题,除非等到欧洲强盛之后才有可能。他的论点是,一旦西欧拥有了维持和保卫它自己的力量,并能使全世界感到它的威力时,亚洲问题就达到了“可以解决的地步”。

  朝鲜之行对最后选中雷德福担任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起了决定性的作用。这位当选的总统在军队工作时就认识雷德福,可是威尔逊却从来没有遇见过雷德福。艾森豪威尔曾要求国防部长推荐一位接替陆军上将奥马尔·布雷德利的职务的人,因为后者已经当了两任参谋长联席会以主席,他的任期将在下一年8 月届满。艾森豪威尔觉得新任主席应该由一位赞成在亚洲实施远大的战略这种观点的军官来担任,从这一点上来说,雷德福当然是这样一个人。关于这件事,还有一点是当选总统必须考虑的,就是多年来共和党一直在指责说,罗斯福政府和杜鲁门政府太偏重欧洲而很少注意亚洲。艾森豪威尔正在寻觅一位适当的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他的经历一定要表示出他对远东抱有浓厚的兴趣。在雷德福的资历里,这一点比任何人都突出。最后,艾森豪威尔和威尔逊对雷德福在朝鲜之行中的表现大为赞赏。

  在“海伦娜号”巡洋舰上时,艾森豪威尔获悉,12 月5 日陆军上将道格拉斯·麦克阿瑟在全国制造商协会在纽约举行的一次集会上宣称:他对朝鲜冲突有“一个明确具体的解决办法,而且这个办法不会增加挑起全球冲突的危险”。麦克阿瑟不愿公开说他的计划是什么,但是愿意向艾森豪威尔透露,如果总统对此有兴趣的话。当时,在“海伦娜号”上,艾森豪威尔的顾问中,有几个人不太相信这句话,他们怀疑当选总统在这个关头同麦克阿瑟牵连在一起是否明智。艾森豪威尔说:“为什么不?麦克阿瑟毕竟是一个伟大的军人。”他和这位前远东司令虽然在某些事情上有不同意见,但是他觉得同麦克阿瑟商谈并没有什么坏处。

  这一点决定了,可是艾森豪威尔的这一批人中有几个人仍觉得拍给麦克阿瑟的任何电报应该保守秘密,但是当选总统又表示反对。他说,为什么不应该听听麦克阿瑟的建议呢?他以习惯的口吻说道,不论谁有任何好的意见,他都愿意倾听。他拍了一个无线电报给麦克阿瑟,其中有一段说:“多谢你公开表示愿意同我讨论这些问题,并向你肯定地表示我期待着同你作非正式的晤谈;我和我的同僚们可以因此而得悉你的全部意见和经验。”

  12 月9 日,艾森豪威尔的新闻秘书詹姆斯·哈格蒂公布了这封电报和回电。麦克阿瑟在电报中表示谢忱,并说:“我特别感谢你,因为虽然由于我个人在职务上同这件事有着特别密切的联系,而自从我回国以来,官方对我的意见所表示的兴趣,即使是极轻微的兴趣,这也还是第一次。”

  报纸刊登了这两个往返电报后,读者中有一位勃然大怒起来,他就是杜鲁门总统,他在参加他岳母葬礼之后,正从密苏里的独立城回到华盛顿去。

  火车到达西弗吉尼亚时,晨报已经放在他的车厢里了。他叫他的新闻秘书洛哲·德贝发表声明说,如果麦克阿瑟真的有一个结束战争而不会引起更大规模的战争的计划,他应该立即呈报给有关当局——总统。第二天在他的记者招待会上,杜鲁门仍然心里冒火,对麦克阿瑟和艾森豪威尔大肆攻击。他说,他怀疑麦克阿瑟有行得通的结束战争的计划,杜鲁门宣称:至于艾森豪威尔,他的朝鲜之行不过是实行竞选诺言的一种迷惑人心的举动罢了。这句话使艾森豪威尔大为光火。

  艾森豪威尔进入白宫之后,就采取各种步骤,逐步解决朝鲜问题。

  4 月11 日,在板门店达成了关于交换病伤战俘的协议。

  5 月22 日起,杜勒斯访问印度,同尼赫鲁会谈了三天。杜勒斯希望他的话能通过外交途径传到中国人的耳朵里去,他告诉尼赫鲁说,美国“愿意光荣地结束战争”。

  5 月29 日,美国内阁中再度提出了朝鲜问题。副国务卿史密斯回顾了停战谈判最近进行的情况。他也提到了他从俄亥俄州参议员共和党人布克·希肯鲁伯那里听到的一个消息,那就是“单独干”的情绪在国会中正在增长。

  史密斯对内阁说,他相信“这是由于国会对于要是美国在亚洲单独行动对付**就将落在美国身上的严重义务,认识不足”。他说,从国会对停战谈判的抨击,可以看出某些国会议员担心,无论如何“停战会使**中国被接纳入联合国”。

  甚至在6 月问,当板门店谈判取得进展的时候,李承晚又顽强地反对,“任何使朝鲜处于分裂状态的协议”。这位78 岁的南朝鲜总统通知美国说,他要求:“第一,不可更改地答应,如果停战后90 天以内召开的国际政治会议没有能统一朝鲜的话,美国就帮助大韩民国以武力统一朝鲜。第二,同意如果政治会议开会90 天而仍然没有产生解决办法时,就重新恢复战争。”

  6 月6 日,艾森豪威尔写信给李承晚,扼要说明了美国的立场,他在信中说:“现在已经到了这样的时刻,我们必须决定到底是继续以战争来进行统一朝鲜的斗争呢,还是以政治和其他方法来追求此项目标..我深信,在这种情况下,联合国和大韩民国有必要接受停战。我们没有理由为了希望以武力达成朝鲜的统一而使这一苦难丛生的战争拖长下去。”艾森豪威尔还答应:“美国政府,在取得必要的国会拨款的条件下,准备继续给予大韩民国以经济援助,这将使它得以在和平状况下恢复它的饱受摧残的国土。”

  然而,李承晚拒绝停战的条款,说:“按照目前的条款,停战对我们意味着死亡。我们一贯要求应该把**军队赶出我们的国土,即使在这样作时,我们不得不单独作战也在所不惜。”与此同时,南朝鲜国民议会表决“一致反对停战条款”,同时汉城和其他南朝鲜城市到处爆发了所谓“反对停战的示威”。

  在这种情况下,美国助理国务卿罗伯逊奉命于6 月26 日会见了李承晚,“耐心地”向他说明了美国的立场,并许诺战后美国帮助南朝鲜重新建设。

  并使李承晚明白,“在任何情况下美国都要实行停战”。经过两周的会谈和施加压力,李承晚让步了,并且书面答应使他的军队处于“联合**”的指挥之下。7 月11 日,他写信给艾森豪威尔说,为了尊重艾森豪威尔的意志,他将不以任何方式阻挠停战的实施。在同一天,李承晚写信给杜勒斯说,虽然他对于停战条款心存疑虑,但是他将放弃他的信念而对美国的政策让步。

  李向杜勒斯提出保证,虽然南朝鲜不同停战发生关系,但是南朝鲜政府将遵守停战,以便“给联合国一个通过政治协议来统一朝鲜的机会”。杜勒斯在7 月17 日对内阁说,由于罗伯逊“耐心而坚定”地同李承晚进行交涉的结果,罗伯逊的任务完成了。

  1953 年7 月26 日下午9 时38 分(美国时间),白宫接到板门店关于朝鲜停战协议签字的消息。艾森豪威尔准备在10 点钟发表广播讲话。他坐在广播室内维多利亚女王赠给白宫的那张雕花橡木大写字台前等候广播的时候,一个摄影记者问道:“你有些什么感想?”

  艾森豪威尔微笑着答道:“战争过去了,我希望我的儿子不久就能回家来。”

  他对美国听众的演说并不长,他表示对战斗和伤亡的结束非常高兴。他说,射击已经停止,这是他以“感恩的祈祷”由衷地欢迎的一件事。然而,他仍认为,有必要提醒美国人民,“我们仅在一个战场上赢得了停战——而不是世界和平。我们现在不能放松警惕,也不能停止我们对和平的追求”。

  他引用林肯的话来结束他这次低调的演说:“不与人交恶,而与人为善。”

  对此,美国政治评论家约瑟夫·格登指出:“朝鲜战争,它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事和外交战略的转折点,它标志美国第一次试图通过诉诸武力来阻止**军事扩张的冒险行动,而且是这类冒险行动的漫漫长路上的第一步。果不其然,就在朝鲜战争刚开始两个月,美国就给在印度支那的法国人送去了第一批军事援助,以资助其与当地的起义者作战,后来这场起义演变成了越南战争。无论结果如何,美国在以后的十年中,把国家的资源,加上声望名誉,越来越多地投到东南亚、欧洲、非洲和拉丁美洲。为了保持这种力量,即使在‘和平年代’里,也要消耗美国联邦政府年度预算的一半,并使美国的无数儿子在世界最遥远的地方枕戈待旦。”

  “在美国不甚愉快的经历中,朝鲜战争算是其中的一个。”约瑟夫·格登进一步写道,“当它结束之后,大多数美国人都急于把它从记忆的罅隙中轻轻抹掉。出于某一原因,朝鲜战争是美国第一次没有凯旋班师的战争。美国使朝鲜处于僵待状态,同**中国这个庞大而落后的亚洲国家打成了平手。尽管美国使用了除原子弹以外的所有武器,中国则以人海战术和对国际政治巧妙的纵横捭阖,制服了美国现代化的军事力量。”

  朝鲜战争,美国遭到了惨败,被迫签订了停战协定。但是,美国政府是否接受教训?欲知艾森豪威尔今后对外政策动向,且看下文分解。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 推荐:《抗日战争书籍》 《心理学书籍》 《茅盾文学奖作品》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

在线看小说 趣知识 人生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