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午书屋
周恩来主题阅读

三见周总理

  臧克家

  我曾经写过这样一首小诗:

  “你会觉得心的太阳

  到处向你照耀,

  当你以自己的心

  去温暖别人。”

  我以为周总理就是这样一个人。周总理,为革命,为祖国,为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己。他,很少想到自己,处处时时关心别人,体贴入微,感人动人。死后,他的遗爱象阳光,普照人心。

  周总理为革命献身,临危不惧,作出了伟大业绩。他的高尚品格,忘我精神,我心仪已久,从四十年代直到他离开我们,在各种场合亲睹他慈祥的面容,聆听过他动人的宏声,可是对面交谈只有三次,机缘很浅,而感印却似海深。

  一九四二年秋,我从抗战前方到了战时陪都——山城重庆。约二三年以后,有一天,得到通知,周恩来同志召开座谈会,我应邀参加,当时好似只有二三人。他坐在我对面,面带笑容,亲切地问我说:“臧克家同志,你是山东诸城县人吧!”一听这话,心里热乎乎的。接着又说:“你的老同学李宇超同志在延安谈起过你,他在做外事处的副处长。”我的家乡,我的小学同学,这样一些小事,恩来同志都记在心里,而且自然而亲切顺口说出来,象谈家常一样,我十分感动。他又问了我的工作情况,生活情况和我老家情况。写到这里,我想起一件使我永远忘不了的事。记得当何其芳同志在做恩来同志助手的时候,我和他私下谈心,曾谈及我老家的情况:老家只有一个继母,一个妹妹,乡村妇女,不识字,带着我的两个孩子。我县解放较早,无法通邮,我家庭生活各方面都很困难。其芳听了以后说:我向恩来同志报告一下,设法解决。一九四九年全国解放以后,我回了一趟故乡,这才知道,几年前,省委通知了县里,曾给我家送来优待粮,二斗麦子,二斗豆子。我听了,心里充满感激之情:周恩来同志,你日理万机,连我个人家庭的一点小事也挂在心上!

  四十年代最后三二年,上海白色恐怖笼罩,环境恶劣,郭老、茅盾、叶圣陶等许多前辈先后秘密去了香港。一九四八年底,我无法立脚,也追踪而去了。第二年三月,党组织包了一只外轮“宝通号”,载着一百多位文化界同志回北平,其中有严济慈、阳翰签、史东山、徐伯听、张瑞芳,等等,冯乃超同志领队。那时过台湾海峡还是有危险性的。到北平之后,住在前门永安饭店。第三天上午,周恩来同志看我们来了。一听恩来同志到,全都涌出房门,拥向他去,象家人久别重逢,情景动人极了。恩来同志满面带笑,向大家打招呼,亲亲热热地高声说道:“同志们辛苦了。生活安排得怎么样?现在你们回到老家了,有什么困难,可以说。”几句话,引起掌声雷动,我笑在脸上,泪在眼中。想到在白区受苦受难,立身无地,而今回到刚解放的故都,尊敬而亲爱的周恩来同志就亲自来欢迎、慰问我们。新的天地,新的社会,新的国情与人情。抚今追昔,怎能不令人双泪流!

  一九五六年春夏之交,周恩来总理在中南海紫光阁设宴招待作家,约有七八十位,文化部负责人钱俊瑞、齐燕铭、周扬……全到了,韦明同志为招待客人而奔忙,记得一共七桌。吃饭之前,总理先行座谈。没有题目,没有长篇大论,象家庭团聚,亲切随意交谈,大家情绪轻松,会场上充满了欢乐融洽的气氛。总理先亲切询问,只记得他问,“冰心同志,你身体好吗?”“巴金同志,你生活怎样,每月开销多少?”临到我的时候,总理目光注视着我,说:“臧克家同志,你是作家,怎么不在作家协会工作,而在人民出版社工作?”这突然一问,出我意外,回答说:“在哪里工作都一样。”总理不再说什么了。会后,我想,大约总理看了介绍我的材料,随便问一问,隔不多久,忽然一位女同志打来电话说:“你是臧克家同志吗?周扬同志请你来谈谈。”那时,周扬同志与茅盾、阳翰签两同志住在旧文化部西边的一排三座小楼上。过年过节我总是去看望茅盾,他家我还没有去过。放下电话以后,心里揣想,有什么要事找我?有点费疑猜,不免紧张。见了面,周扬同志态度和蔼亲切,问了我的年龄,然后说,“我比你小四岁。”这句话,以后几十年来,成为见面礼。闲聊了几句,然后归于正题:“臧克家同志,我们想请你,还有吴组缃同志,到作家协会书记处工作,你看怎样?”我没有思想准备,觉得担子重,怕担负不了。我说:“服从组织分配,怕做不好工作。”回家之后,把这件事和周总理在宴会上对我工作的提问联系在一起,我才恍然大悟。这是件关系我一生的大事,把我从一天八小时办公室生活中解放了出来,回到了文艺队伍,可以专心从事文艺工作和写作了。对总理的关注和组织上的安排,我心潮翻腾,充满感激之情。过了不多的日子,葛一虹同志忽然给我打来电话:“告诉你一个消息,前几天的《光明日报》上发表了文化部的长篇工作总结,还有关于你工作的事,你看到没有?”我说:“我没有看到。”找来报纸一看,果然其中有这么几句:把臧克家同志安排在人民出版社达七年之久,这是不应该的……(大意)。我读后,再一次感到,周总理领导国务院工作是多么的深入和细致!

  我一生仅仅只有三次与周总理交谈,我感到很幸福,感到我们好总理的伟大胸怀,崇高品德。他活着的时候,受到人民的崇敬与爱戴;他逝世后,去后之思,如此深厚,如此强烈,如此普遍,这就是他立功、立德、立言,为国为民,结成的硕果。

  一九九二年元月十二日

  三见周总理

  子午书屋(www.ziwushuwu.com)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 推荐:全球通史 人类简史 时间简史 未来简史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

在线看小说 趣知识 人生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