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午书屋
周恩来主题阅读

四、“我在北京不晓得,你在杨桥也不晓得?”

  周恩来担任中央北方农业小组组长,并兼任河北北京组组长,决不是虚任其职,而是实干其事。3月5日,他在北方农业小组汇报会上说:“我们每年下去四个月,你们都下去了,比我强。”“我也想下去,不过有时有点身不由己,说来也是决心不大,我到附近跑一跑还是可以的。”听到这里,李先念立即说:.你下去我们不反对,但是你一天工作十几个小时,对身体你还要注意。”谭震林接着说:“你已经跑的不少了!”三四月间,周恩来不仅去邢台地区慰问地震灾民,去天津参加华北局会议,而且去邯郸地区亲临抗旱打井第一线。

  北方农业小组会议刚刚结束,3月8日早晨,河北省电话报告,邢台地区发生了面积大、烈度大的地震。周恩来立即召开国务院紧急会议,商量采取紧急措施。3月9日下午3时,他飞往石家庄视察地震灾情.到石家庄,他立即听取了石家庄地委的汇报。他在了解地震灾害的同时,询问了抗旱打井的情况,“打井的工具够不够?能打多深?”“你们有多少机井,配套了没有?砖井多少?还有土井吗?”等等,问得很具体。他鼓励在场的干部:你们这里有两个条件是南方许多地方没有的,一是土层厚;二是日照时间长,阴雨天少。在中国历史上,谁得了中原谁就能掌握中国的天下。曹操就是这样。将来可能冀鲁豫是全国农业最发展的地方。晚上,周恩来在河北省委书记处书记阎达开陪同下到隆尧县进行慰问,在听取隆尧县委汇报时,他号召要以焦裕禄、王杰为榜样,搞好抗震救灾。10日凌晨1时乘火车返回石家庄,下午去隆尧县白家寨公社白家寨大队慰间地震灾民。11日因有外事活动,下午5时飞北京。

  3月12日上午至16日下午,周恩来在天津参加华北局会议。16日,他在华北局会议上讲话,其中的一个议题是华北抗旱。他认为北方八省的问题主要是华北,华北的大头是河北、北京、天津,1965年调入粮食55亿斤。他说:“中央成立北方八省农业小组,就是因为这八省无一例外,都要调进粮食。”“国家粮食赤字106亿斤,就是因为这些地区需要调进106亿斤粮食。外粮进口,南粮北调,都是为了这些地区。”他建议大家算算帐:五百万吨粮食要用三亿六千万美元,一吨粮食加上运费,到岸价格是72美元。如果不用这些钱买粮食,就可以换进更多的机器设备,工业的发展就快了。由于要进口粮食,工业发展速度自然就慢了,不能不受到一些影响.他提出.备荒,对华北来说,首先要停止南粮北调,不进口粮食,做到社队有余粮,国家有储备。华北特别是河北要立足于抗旱防涝。要“大力抓水,丰歉调剂,争取丰收。”

  3月22日,邢台地区再次地震。3月31日至4月5日,周恩来先到邢台地区慰问地震灾民,然后到邯郸地区视察与研究抗旱打井情况。

  4月1日,他乘直升飞机从石家庄出发,先后到宁晋县东汪公社与耿庄桥公社、束鹿县王口公社、巨鹿县何寨公社、冀县马头里公社看望和慰问遭受地震灾害的群众。他每到一处都要谈谈63年水灾,64年涝灾,65年旱灾,现在正在抗旱又来了地下的灾―地震,并由此指出“多难兴邦”。他到震区的每一个群众大会上,都要号召“自力更生,奋发图强,发展生产,重建家园。”他说.“今年虽然旱,但是我们有干的精神,拿水来灌,打井来积水”,“使庄稼生长得更好。”“家里丢的,地里收回来才会把我们家园重新建好。”

  4月2日,周恩来到邯郸,听取地委书记、专员汇报生产和打井情况。他问道:“7000眼机井4月底可以搞起来?”“要调查劳力、投资、配套、效果、平地等等。有了井,地不平也不能灌溉。”他指出,打井,“已打的不要泼冷水,群众愿意继续打的要完成。来不及完成,群众有意见的要停下来,打得浅的也要停下来。建设要一步一步走。欲速则不达。魏县第一批确定700眼,第二批加到1600眼,显然是多了”‘听完汇报后,他又同李雪峰、刘子厚等研究了抗旱打井问题。晚上,周恩来电告在杭州的毛泽东和北京中央书记处,汇报视察第二次地震灾区的情况及准备在邯郸各地视察打井抗旱春播生产工作。

  4月3日,周恩来由邯郸去魏县漳河大队。在座谈会上,他详细询问猴爬杆打井法能打几丈,得几天?怎样浇地,用什么机器提水,水质怎样?当他听说有洼地,就询问这里什么作物耐涝?并介绍说:“邢台有一种高粱叫分支大红穗。耐涝高产收益大。你们要吗?我帮助买种籽.至少种10亩,试一试,与别的高粱种一样用肥,一样看待,10亩高粱高产了,明年推广。”座谈中,有人给周恩来拿来一个搪瓷茶杯让他喝水,别人都用大碗.周恩来说:“为什么给我的碗不同,这不就是特殊”.说完把茶杯推到一边,自己拿起一个白大碗喝起来。座谈后,他到现场观看了新的机井,询问了机井配套抽水情况。下午,由潭河去大名县前桑圈大队视察。周恩来看到前桑圈群众生活很苦,心里很难过。他嘱咐由国务院下去蹲点的抗旱工作组:“前桑圈有一旧机井有水泵,还没有配上机器,应该配上机器先抽出水来.工作组要把老的新的机井搞好。摘不好不回去。”他间在场的公社书记,打并多少?配套多少?公社书记答不上来。周恩来批评说:“我在北京不晓得,你在杨桥也不晓得?”晚上,在大名县听取县委汇报。他询问了大名打井的数量与配套情况,并指出:“井打成了,不配套不行,要保证配套。”他了解大名有9000多人,3000多辆排子车去海河工地,担心海河上人多了,会影响当前生产。

  4月4日上午,周恩来由大名县去临漳县,听取临漳县委汇报。当县委书记汇报打井配套修理机器时,周恩来说,大修厂修的若不能使用.得退货,得赔偿,另一个办法是换好的。在汇报打井计划时,周恩来说;“4个月你们打1000多眼是否多了。农业落后几十年,一年是翻不过来的,全县打井计划也不是一年可以完成的。”周恩来重视抗旱打井.但他要求有阵地地前进,反对盲目冒进.下午1时,他去南岗村参观人工打井;5时半,到后赵坦寨听大队汇报;6时半,参观西南庄猴爬杆打井法;8时半,到城安县听取城安县委汇报;晚12时半,由城安县回邯郸。

  4月5日上午,周恩来从邯郸去岳城水库;下午3时半,由岳城水库去磁县巧时听磁县县委汇报。晚上8时半,周恩来约河北省委、邯郸地委负责人和陈正人、钱正英、赵鹏飞等谈话,对抗旱打井、海河工程,提出了“干劲要大,步子要稳,讲究实效,实事求是”的总要求。“干劲要大,就是不依赖国家,搞生产自救。”他说:“整个邯郸干劲是大的,精神是好的,但要强调生产自救。’,“生产自救,整个说来就是自力更生。”抗旱、打井都不能搞命令主义,而要群众自愿。“步子要稳”就是要量力而行,不能冒进。他担心“在这样大的地震情况下,又打井,又上海河工程,是否劳动力用多了”。他建议海河工程不能搞得太急,“不能光考虑海河而不考虑全面生产,大洪水不是每年都有,但当年生产搞不好不行。”他认为抗旱、打井都是好事,但不能太热,不能加重人民的负担。“讲究实效,实事求是”,就是从实际出发,注重效果,不搞花架子。打井要保证质量,保证配套。如果打了井,抽不出水来就是白费人力物力。他主张能配套的先完成,不能配套的暂停下来,要一个村一个村地检查,进行很好的安排。

  三四月间,周恩来几次河北之行,跑了十个县的许多社队,特别是邯郸地区的五县之行,对河北抗旱和治理海河作了认真的调查研究.他深入基层、深入实际,不仅解决了许多具体问题,提出了许多重要原则,而且极大地鼓舞了灾区人民抗震抗旱、争取丰收的决心。

  2007/09/10

  四、“我在北京不晓得,你在杨桥也不晓得?”

  子午书屋(www.ziwushuwu.com)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 推荐:全球通史 人类简史 时间简史 未来简史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

在线看小说 趣知识 人生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