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午书屋
周恩来主题阅读

后记

  一九九一年到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工作后,我有幸参加了《周恩来年谱》(一九四九——一九七六)的撰写,具体承担“文化大革命”前期一九六六——一九六九年四月这一部分的撰写,得以阅看大量周恩来在“文化大革命”中的第一手档案材料。我一边看,一边对这些材料进行梳理和消化,这样日积月累地,对“文化大革命”中的周恩来生平思想就有了自己的一些认识和体会。但是,对人物年谱的写作,要求撰写者客观地叙述历史和人物,不便过多地加入撰写者的主观感受和评价,因此,在《周恩来年谱》的撰写任务完成后,便打算结合自己这些年来研究周恩来点点滴滴的感受和体会,写一本反映“文化大革命”初期的周恩来的主要活动、思想轨迹和历史贡献的书。这一想法提出来后,得到了部、处领导的支持,并正式列入部里面“周恩来生平思想研究丛书”计划。

  在写作视角上,我选取了一九六七年。这一年,是十年“文化大革命”中最为天下大乱的一年,也是“文化大革命”中苦撑危局的周恩来最苦最累的一年,围绕一九六七年的重大事件和周恩来在这些重大事件中的活动,上溯下连,基本上能够把“文革”初期的周恩来的主要活动、思想轨迹和历史贡献比较全面地反映出来。

  在写作手法上,为了使周恩来的生平业绩和自己的思考体会不仅仅局限在党史学术界交流,而使更多的广大读者所接受,我有意识地采用通俗可读的纪实笔法,力图让历史和人物轻松、形象地进入读者的视野。当然,这只是作者的主观愿望。

  本书的写作,得到有关领导和同志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顾问李琦同志审阅了书稿,并为本书作序;原室务委员、研究员力平同志和周恩来研究处副研究员安建设同志审阅了全部书稿,他们都提出了很好的修改意见。廖心文、熊华源、曹应旺等部、处领导及专家学者也给予了多方支持和鼓励。一些老同志和当事人的回忆录、采访记录也给了我许多帮助。在此一并表示诚挚谢意。

  水平所限,写作时间也很仓促。书稿写出来后,本打算再修改一次,后因临时要参加大型文献纪录片《新中国重大决策纪实》的撰稿和摄制工作,未能如愿。错漏之处,敬请大家批评指正。

  作者

  一九九八年十一月于北京毛家湾

  2007/09/10

  后记

  子午书屋(www.ziwushuwu.com)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 推荐:全球通史 人类简史 时间简史 未来简史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

在线看小说 趣知识 人生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