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午书屋
周恩来主题阅读

第三十一章谨慎篇

  八六六、度己辞亲

  南开学校创办人严修(字范孙)在清朝做过翰林和学部侍郎,思想比较开明。严修十分器重周恩来的人品和才学,曾托人向他提亲,想把女儿许配给他。严修之家可称书香门第,严修之女又聪明美貌,而且严修之子严智开与周恩来曾同在日本留学。但是,周恩来对此事作了严肃的考虑和抉择。在一次散步时,周恩来告诉严修所托的人:我是个穷学生,假如和严家结了亲,我的前途一定会受严家支配。因此辞却了。

  (禾木)

  八六七、亲自检查

  皖南事变后,《新华日报》疏散人员,周恩来亲自去检查。他拿着红蓝铅笔和名册,一个一个地仔细询问,认真了解他们的经历、特长、疏散的去向、可利用的社会关系、到达落脚点的证明、遇到盘查时的答话等,并随时提出他所发现的漏洞和改进意见。第二天清早,他又送去一封信,继续补充了几点他对疏散工作的意见。他关心每一个同志,如戈宝权疏散去香港时,他一定要戈宝权化装后给他看过,觉得合适,这才放下心来。行前还一再叮嘱他不可以戴眼镜,以防被人认出。

  (高生)

  八六八、叮咛警卫

  一九四九年三月,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在西柏坡召开。鉴于距此百里之外就有国民党军队,周恩来对此十分警惕,亲自部署保卫工作,多次找负责人方志纯谈话,并详详细细地叫他汇报有关大会警卫工作的准备情况。

  方志纯坚决、果断地表示,为了保证大会的绝对安全,保证不出现任何差错。周恩来依旧反复叮咛:要防止敌人袭击,光有决心还不够,还要有切实的措施和精确的计算,不仅要想到敌人从地上来,而且要想到敌人从空中来,如果敌人空降部队怎么办?

  在周恩来的叮咛下,方志纯又加强了保卫力量,做了更为周密的、“天衣无缝”的各种应急措施。最后,周恩来再次强调这次警卫工作一定要做好,因此,“第一要绝对安全;第二要依靠群众:第三要保密,但不要神秘”。

  这样,在三月五日至十三日的大会期间,没有出现任何问题。

  (田俊翘)

  八六九、一颗铁钉

  一九五二年,正逢“中苏友好月”时,苏联文化艺术代表团来华演出。演出前,周恩来来到剧场,台前台后地检查,借着灯光,他发现舞台地面有一处很微小的亮点,立即走上前俯身察看,原来是一颗铁钉露出台面,约有一厘米高。他亲自动手,拿锤子把钉子敲入木板,消除了隐患。如果不是发现得早,后果难以设想。但周恩来没有批评大家,只是抬起头来问:跳芭蕾舞的演员一旦踩到这颗铁钉,脚尖能否受得了?道理浅显易懂。周恩来的工作态度和对事情反应的敏捷,使在场工作人员又惊叹又感动。

  (李华民)

  八七○、问数批人

  一九五二年,周恩来总理在莫斯科访问期间,审阅一份有关换聘延聘苏联专家的文稿,他专心致志地阅读着,忽然,周恩来皱起眉头,让工作人员把有关同志找了去,一见面,便问道:“你们说说,四十九加三等于多少?”一下把他们问愣了,原来,经过他们统计的数字算重了一个人。总共应该是五十二,而不是五十三。周恩来严厉批评他们说:“做事一定不能马虎,文件一旦送出,连人数都有错误,岂不让人家笑话……。”虽然批评得那两位同志脸上火辣辣的,但他们心里却感到温暖和内疚,更多的是对周恩来的敬佩和感动。

  (李华民)

  八七一、亲掸灰尘

  一次,在怀仁堂演出文艺节目,周恩来提前到场,象往常一样仔细巡视一遍。他发现紫绒帷幕上有一片灰尘,虽然台下较远的观众很难看出来,但近看却很明显。周恩来亲自拿起一根竹竿,将帷幕上的灰尘掸净。他经常提醒有关同志,在演出场所,要把所有的灯泡加装防护网,以防灯泡坠地伤人。他还说,要最大限度地防范事故,保证安全,这里面有许多学问。

  (李华民)

  八七二、请示受勋

  一九五四年“日内瓦会议”结束后,周恩来在归国途中访问了波兰。波兰党中央决定给他授勋。周恩来说:这件事要请示中央。他当即给党中央和毛泽东拟了电报稿,要使馆的同志立即发出。使馆的同志不解地说:象这样的事总理就定下来,回国后再报告中央就行了吧!周恩来严肃地说:“这是纪律,不请示主席怎么能行?”结果,毛泽东立即回了电报,同意接受。从这件小事,大家看到,周恩来的确是言行一致、以身作则遵守外交纪律的表率!

  (李华民)

  八七三、午夜改稿

  一九五四年,周恩来访问波兰时,在满满的四天日程中有一次活动,是在一个群众大会上发表一篇长篇讲话。讲话稿由我国驻波使馆草拟,写好后呈送周恩来,他阅后,发现有不妥之处,却首先肯定成绩说:“太难为你们了,看得出来,你们还真下了一番功夫!”他接着说:“我们还是只讲加强社会主义国家间的友好关系,赞扬波兰人民反抗德国法西斯的英勇斗争及目前为建设美好生活而奋斗这个主题为好。原稿中涉及波兰与第三国的问题,尚无研究。要知道,我们是个大国大党,又有毛主席的威望,人家对我们的话往往看得较重一些。所以,还是慎重一些,以不提及为妥。”虽然时间已经很紧了,周恩来仍指示马上组织人改写。从午夜零时到凌晨四时,稿子终于重新改过,立即再送周恩来审阅,直至圆满稳妥为止。

  (李华民)

  八七四、少一个点

  周恩来总理终日忙于国家大事,有几次夜里还抽出时间到新影厂审看影片。深夜看完片子后,还把解说词带回去连夜修改。有一次,一位同志制作的影片,由于缺乏地理专业知识,把《中印边界问题真相》影片上的地图少画了一个“点”。周恩来审片时看出来了,便严肃地指出:“少了这个‘点’,就把祖国的领土‘给’人家了。”并立即叫制作人员修正。

  (李华民)

  八七五、重视钥匙

  周恩来总理的办公室,是他每天工作十几小时的地方。除有关人员外,别人都不得入内,亲属、朋友如果不是来谈工作的,也不例外。总理办公室门上和保险柜的钥匙,一天二十四小时不离身,他白天带在身上,晚上睡觉时压在枕头下。只有当他出国时,这两把钥匙才交给邓颖超保管,邓颖超象接受重要任务一样把钥匙珍藏起来。有一次,周恩来出国走得匆忙,到机场才发现钥匙还在口袋里,他就小心地把钥匙封在信封内,让一位同志带给邓颖超。回国后,他们夫妇见面的第一件事,就是邓颖超把两把钥匙还给周恩来。

  (胡幼梅)

  八七六、言传身教

  国防科技战线上的同志,都牢记一九六五年五月周恩来的十六字方针:严肃认真,周到细致,稳妥可靠,万无一失。他要求别人这样做,而他自己更是身体力行的典范。每次核试验前,他总是仔细询问可能影响成败的各个关键环节,考虑各种不利和意外的因素。如,万一弹投不下来怎么办?飞机带弹返回机场时会不会弹又意外地脱钩?有什么可靠的保险措施?等等。如果得不到满意的回答,就暂时体会,让大家回去进一步研究,直到有了令人放心的答案才复会,再审议,作决定。周恩来多次重申十六字方针,语重心长地告诫大家,核试验关系重大,绝不能有一丝一毫的马虎。我们国家穷,做什么事都要考虑周到。略有失误,都会加重人民的负担啊。周恩来的言传身教,培养出了国防科技队伍的严细作风,始终做到弹不带隐患进试验场,星不带隐患上天,使我国在同一类型的尖端科学技术试验中,成为世界上成功率最高的国家。

  (李华民)

  八七七、如履薄冰

  周恩来领导长江流域规划和三峡的前期工作,在丹江口水库建成后,关于先上葛洲坝水利枢纽,还是先上三峡有不同意见。周恩来把两种意见同时报送毛泽东主席。尔后,批准了先上葛洲坝的意见。但是,当时在动乱的形势下,下边一听到毛主席批准,就自行放炮开工,根本没有报批设计。边设计边施工,施工质量方面发生了严重事故。这种状况对于大型工程是不能允许的,可是,对事实上的开工,谁也不敢把工程停下来。真是骑虎难下,进退维谷。周恩来了解到这个情况后,在一九七二年十一月,抱病召集会议,听取汇报。并责成有关方面的九位同志,重新讨论葛洲坝应该上还是下。最后周恩来同意了“做好设计的基础上继续建设”的意见,并果断地决定立即停工,重新设计,在批准设计后再复工。

  周恩来一再表示:对葛洲坝工程是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他要工程负责人抱这样的谨慎态度。

  葛洲坝工程通过了新的设计方案后,于一九七四年底重新开工,从此工程进展顺利。从一九八四年起,葛洲坝的年发电量已居全国水电站的首位。

  (禾木)

  2007/09/10

  第三十一章谨慎篇

  子午书屋(www.ziwushuwu.com)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 推荐:全球通史 人类简史 时间简史 未来简史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

在线看小说 趣知识 人生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