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午书屋
周恩来主题阅读

第二十八章廉洁篇

  七八一、乘三等车

  一九三七年秋,周恩来为了发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要去石家庄会见国民党的卫立煌将军。警卫人员考虑到周恩来总是废寝忘食地工作,长期睡眠不足,鼻子又经常出血,路上需要好好休息一下,就请管后勤的同志去买包厢票。周恩来知道了,立刻加以阻止。警卫员只好说:“那就只买软卧吧!”周恩来还是不同意,说:“不要软卧,就买普通票。路不长,在车上只过一个晚上嘛!”警卫人员又寻别的理由说服他,便说:“在三等车上怎么做保卫工作呢?”周恩来说:“三等车上穷人多嘛,和劳动群众在一起,目标小,又安全、花钱又少、多好啊!”火车到了石家庄,卫立煌派专人来接。那位军官找遍了包厢,又找遍了软卧,都没有看见周恩来,还以为周恩来没有到。他万万没有想到,周恩来竟同普通旅客一起,从三等车厢走下来。后来,这位军官十分感慨地对周恩来的警卫人员说:“你们周将军这样高级的将领,只坐普通的三等车!周将军这样廉洁奉公,真是可敬可佩!”

  (高生)

  七八二、荧光表盘

  周恩来戴的国产上海牌手表不是荧光表盘,夜间醒来,看时间不方便,便叫警卫员去厂里换了一个荧光表盘。事后,周恩来向警卫员要发票,交了钱,并说:“为我办事要符合我的习惯,不能占国家的便宜。”

  (田俊翘)

  七八三、不许迎送

  一九五六年五月,周恩来到太原进行了一次短暂的考察,这是他在全国解放后首次来太原。周恩来到之前,省委接到电话通知,只要接待人员去接,不许省委领导人去机场迎接。省委再三研究后,决定由第一书记等两个人乘一辆车去接。周恩来走下飞机,看到他们,第一句话就问:你们接到电话通知没有?为什么不执行中央关于不许迎送的规定?还说:即使是两个人,也不应该来。当周恩来结束在太原的考察离开时,省委决定改变原来常委都去送行的计划,仍由两人去送。周恩来登机时,发现有人往机舱里送一个箱子,马上询问是什么东西,随行人员告诉他,是对降低血压有益的本地产的葡萄什。周恩来立即在机门关闭前亲自留下大大超过葡萄汁价值的三十元人民币。

  (李华民)

  七八四、超标菜

  周恩来在昆明时,一个厨师为了表达自己的一片心意,炒了一个自己最拿手的新鲜菜给周恩来吃,可这却超过了周恩来规定的伙食标准。周恩来不但没有称赞他,反而生气地说:“你知道全国人民吃什么?我吃这么贵的菜!”

  (李华民)

  七八五、怪菜谱

  一九五九年的一天,哈尔滨三八饭店的师傅们接到通知,说是有位首长要来,准备做熊掌、海参等二十多样菜。当厨师们正在忙碌备料时,又有人来通知,说用餐不吃别的,专吃黑龙江的家常饭菜,并且点了四样:炖冻豆腐、酸菜粉、土豆炖茄子、炒豆芽。这个通知和奇怪的菜谱使师傅们好纳闷啊:这是哪位首长?到饭店为什么不吃山珍海味,偏要吃土豆炖茄子呢?

  晚上八点整,周恩来到了。当大家看见这位首长是周恩来时,都喜出望外。几位厨师都争着要给他做菜。你做土豆炖茄子,他做饨冻豆腐,结果四个人,一人做了一个菜。饭店党支部书记看着周恩来到饭店吃这样的普通菜,非常过意不去,当周恩来放下筷子时,担心地问:“总理吃好了吗?饭菜做得不好吃。”周恩来笑着说:“吃好了,做得很好,我今天吃得最多。”

  (李华民)

  七八六、拒修西花厅

  坐落在中南海西花厅的三间老式旧平房,是周恩来的办公室。在他刚到来时,油漆脱落,墙壁乌黑,房柱破裂,地面潮湿,窗户千疮百孔。天气寒冷时,他们不得不用报纸来裱糊挡风,人民日报一记者在这里等候他时,忽然下起大雨。记者听到滴滴嗒嗒的声音,看见秘书拿着旧脸盆放到漏雨处,又拿起一个脸盆往周恩来办公室跑,如不亲眼所见,谁能相信这样一个大国总理的住房和办公室还漏雨呢?一九五九年,工作人员趁他出国访问之时做一些必要的修缮。他回来后,严厉地批评了工作人员,直至把吊灯拆下来,又换上原来的旧窗帘才进去办公。为此事他两次在国务院会议上作了自我批评。他常说,在中国目前的贫困状态下,资金应更好地用在其它方面。

  (胡幼梅)

  七八七、双倍还礼

  一九六○年国家经济暂时困难时期,有个省委的人送来一些鱼。周恩来知道后,让工作人员给这个省委去电话,指出这样做不好。他说:“我不赞成送礼。对于老熟人、老战友,我也不赞成送礼。”有一位跟随周恩来多年的老同志托人给他捎来一些果品,周恩来怕果品退回去弄坏了,造成浪费,就嘱咐工作人员,按双倍的价钱给这位老同志汇了钱去,并写信告诉他往后千万别再送礼。工作人员说:“寄双倍钱去,不是叫他为难么?”周恩来说:“对呀,我正是要教育他,让他知道不该送礼。”

  (胡幼梅)

  七八八、责令还花

  一天晚上,周恩来总理举行宴会。宴会结束乘车返回时,周恩来发现车子后窗前放着一束鲜花,便询问司机是怎么回事。司机回答说:宴会结束时,看到服务员抱着许多从宴会桌上撤下来的鲜花,想到邓大姐很喜欢花,就要了一束带回来。周恩来拿起那束鲜花,看了看说:“公家的东西,不能随便拿,随便要。”顿了一下,他接着说:“今天太晚了,记住:明天一定把花送还给饭店。”

  (胡幼梅)

  七八九、结婚礼物

  一九六一年七月三日,周恩来的侄儿尔辉在北京结婚了。婚礼是在伯伯家里举行的。两位老人家准备的礼物很简单:一床周恩来用过的床单,一件周恩来穿过的短袖衬衫,一条周恩来穿过的毛料裤子,没有置办新东西。周恩来笑着对两个年轻人说:“不要嫌不好。当年,我们结婚比这还简朴,也没有请客,没有买新衣服,条件比现在艰苦多了!艰苦朴素光荣嘛!”两个年轻人也很高兴。穿着伯伯穿过的衣服举行婚礼,用着伯伯用过的床单,他们感到是光荣的,难得的。

  (李华民)

  七九○、禁菜省油

  一九六一年,周恩来来到长春,他让随行人员向宾馆提出了一张禁吃的菜单,包括鸡、鱼、肉、蛋、木耳、海米等七十多种,规定每顿饭的伙食标准不能超过五角钱。同志们看到这种情景,心里都很着急。他们想,周恩来不肯吃肉类,就给他做点油炸的东西吃。一天早晨,炊事员炸了油条,送上餐桌。周恩来一看,就带着几分责备的口气说:做这东西多费油啊。接着询问了这里每人每月供应几两油,计算炸一根油条要用多少油,并郑重地说:“我们不能搞特殊,我们的国家还很穷,要精打细算,学会过日子,将来形势好了,仍然要勤俭节约,有了油也不能一顿吃完哪。”

  (胡幼梅)

  七九一、难咽香肠

  一九六二年五、六月间,周恩来在辽宁一再强调领导干部要和群众一起渡过困难。他在宾馆吃饭,指定邓颖超管理伙食,严格掌握每餐一菜一汤的标准,而且不吃肉,不吃鱼,凡短缺和出口的食品一概不吃。在一个多月中,周恩来早餐只是吃点稀粥咸菜。大家都很心疼,想方设法让他吃点肉。一次,宾馆买来些香肠,切成碎末拌在咸菜里,他也是坚决不吃,而且让邓颖超把买香肠的款付了。午餐、晚餐他也只是吃些炒豆芽、酸菜粉之类的菜。有时吃剩下的,下顿还要热来吃。为了买香肠的事,周恩来再次对管生活的同志说:“现在,全国人民都在勒紧裤带,憋着口气战胜困难,你给我弄好的吃,我怎么能咽得下去呢?!”

  (胡幼梅)

  七九二、一盘油炸豆

  一九六二年,我国正处在国民经济困难时期,周恩来到黑龙江省视察工作。北方大厦的服务人员听说周恩来要来,准备了不少名贵菜。哪知周恩来一到就宣布,我们国家处在困难时期,伙食不可超过规定标准,不吃肉,不吃过油食品,要吃粗粮。当周恩来知道为他准备了一些高级食品时,他说,把它们冻起来,以后给外宾吃。

  一天,厨师做了一盘油炸豆。周恩来饭后,让邓颖超传达他的指示,说:事先不是说过了,不吃肉,不吃过油的食品吗?老百姓每个月才几两油啊,全国人民都很困难,我们能吃得下去吗?我们吃这种油炸豆心里难过。希望同志们以后不要这样做了。邓颖超还说,黄豆本身就有油,搁点盐,放点葱花,用水煮煮吃就不错了。第二顿,给周恩来上的是黄豆芽炖豆腐,他高兴地说:这就很好嘛!

  (李华民)

  七九三、无由受礼

  一九六二年,周恩来家乡的人民为表达对他的敬意,送来一些藕粉、莲子、工艺品等。他便委托办公室写信给淮安县委说:“这样做是不好的。”并汇了一百元钱,大大超过所送东西的价格。后来,县委又送来一些家乡的油茶馓子。但是,很快被原封不动地退了回来。县委同志对周恩来的秘书说:“已经带来了,总不好再带回去。千里迢迢的一片心呐,就照收粮票、照收钱,请你给总理带去吧!”秘书笑了,说:“你们过去送过莲子、藕粉,总理付了钱,这次若再收下来,以后还会有人送的。总理再三嘱咐:一定不能收,还带给你们‘国务院关于不准请客送礼’的文件。”周恩来亲笔在文件上做了批示:“请江苏省委,淮阴地委和淮安县委的负责同志认真阅读,坚决按通知精神办!”周恩来非常理解家乡人民的心情,但他更认识到,此风一长,必定形成一种助长腐败的不良风气。他总是讲:“我们都是自己人,无需送礼,也无由受礼。”

  (胡幼梅)

  七九四、公私分明

  三年困难时期,毛巾要凭购物证去买,中央首长也不例外。周恩来的侄儿尔辉想向伯母要一条毛巾,伯母让他拿证去买。尔辉打开购物证一看,里面登记着已经买过的日用品的名称,数量。他心里久久不能平静。当时尔辉就没买毛巾,只买了一方毛巾手帕。回来后,他发现个情况,觉得很费解:在客厅里不是明明挂着好几条毛巾吗?为什么不给他一条呢?后来一想:对了!那是公家的,是接见客人和工作时用的。

  (胡幼梅)

  七九五、鱼送儿童

  在国家经济三年困难时期,党和国家领导人与广大人民群众共度难关。青海省的领导同志想到国务院领导没有肉吃,就派人从青海湖里捕捞了一些鱼,派车专程送到国务院。负责后勤生活的同志深知总理的脾气和作风,按理是应该退回去的。

  但青海这么远,如果退回去,路途往返多日,眼看就要变质,他们左右为难,只好请示总理。周恩来指示后勤部门把鱼买下全部送给幼儿园,给孩子们改善伙食,并专门给青海省政府打了长途电话,对这件事提出批评。

  (李华民)

  七九六、收糖补款

  一九六三年一月,周恩来和邓颖超到苏州看望陈云。当周恩来夫妇告辞准备离开时,接待人员搞了一些“苏式糖果”送给他们,邓颖超立即叫随行人员付款。当周恩来得知是按成本收费时,就坚持按市场价把钱全部补上,并严肃地对接待人员说:“我们是人民的勤务员,决不能搞特殊化,你们搞接待工作的同志,要牢牢记住这一点啊!”

  (胡幼梅)

  七九七、当场购票

  一九六三年二月,周恩来来无锡视察,到蠡园参观时,他问陪同前往的市委负责同志,“买过门票没有?”那位同志根本没有把这件“小事”放在心上。可周恩来却郑重其事地一一查点人数,当场购票。连所有陪同人员的门票都是他代买的。

  (胡幼梅)

  七九八、谢退银耳羹

  一九六四年春,周恩来出国访问回来后到成都,第一餐饭是四菜一汤,周恩来就指出:菜多了,吃不完浪费,要注意节约。吩咐服务员端一个菜下去,晚餐再热来吃。到了晚餐,还问中午那一样菜呢?周恩来常常工作到深夜,也只吃一小块糕点,一杯开水。有一天夜里很冷,服务员给他端来一小碗银耳羹,周恩来一面感谢,一面说:“这个价太高,我不吃,以后不要搞了。”服务员说以后不搞了,这一点请总理吃了吧,结果周恩来还是未吃。

  (胡幼梅)

  七九九、礼送国家

  周恩来总理的客厅、办公桌和卧室非常朴素整洁,没有任何华丽的陈设。有些来过的人问周恩来:“你经常出国,又有那么多外国首脑来访,送了那么多礼品,怎么连一件陈设也没有呢?”周恩来反问道:“他们为什么送给我呀?”“因为你是总理呀!”周恩来说:“对了,正因为我是总理,他们才送给我,如果我不是,他们还会送吗?人家送是送给我们国家的,并不是送我周恩来的,如果我自己把国外送来的东西收下来了,那是什么行为呢。”

  (李华民)

  八○○、补交汤款

  在中国历史博物馆里,陈列着一张饭费收据,上面写着:

  今收到高振朴(周总理)

  交来粮票四两

  人民币(大写)贰角伍分正伍分

  事情的原委是这样的:

  一九六六年七月二十八日中午,周恩来去北京第二外语学院听取群众意见后,和同学们一起到学生食堂吃饭。他和大家一样,从厨房里端出炒青椒、烧茄子和主食,走到饭厅里一边站着吃,一边和同学们谈话。这时,炊事员特意做了一碗汤送到他面前,他问:“同学们有没有?”当他知道同学们没有时,便也不喝这碗汤,而是倒了一碗白开水喝。饭后,他让工作人员高振林向食堂交了粮票和菜金。学生食堂的午饭是贰角伍分,他看到收据上没有汤钱,又让工作人员补交了伍分钱。

  (刘怡)

  八○一、品茶留钱

  一九七二年二月二十七日,周恩来总理陪同美国总统尼克松一行来到杭州访问。为了客人的安全,周恩来提前半小时先于客人驱车来到杭州笕桥机场。按例他可在候机楼底层西首的小宾馆内小憩,但周恩来却直奔候机大厅。与服务人员见面,一一握手,拉长道短。他从候机大厅走向西侧门,欲将下底楼宾馆,接待服务工作的周和琪泡好了一杯龙井茶,恭恭敬敬地递给周恩来说:“总理,请喝茶!”他慈祥一笑,接过茶杯,呷了一口后,就同小周拉起了家常:“你叫什么名字?”“老家在什么地方?”“今年多大了?”小周腼腆地一一作答。没有想到,当周恩来起步往底楼走时,招呼秘书掏出一角人民币(当时是一角钱一杯茶)递给小周。小周愣住了,结结巴巴地说:“这——我们这里是不收……不收茶水钱的呀!”总理秘书说:“这是总理的老规矩,你不收,总理是要批评的。”

  (刘怡)

  八○二、三付饭钱

  一九七三年九月,周恩来陪同法国总统蓬皮杜访问杭州。十六日中午,他请随行人员上楼外楼就餐。

  饭后结账,省里同志说由地方报销,周恩来不肯,坚持要自己付钱。店里同志知道,不收钱,周恩来会生气的,就收十元钱。谁知周恩来仍不肯:“十元钱,怎么够?要收足。”又收了五元。不料又被周恩来看到,说:“不够的,要同一般顾客一样收。”没办法,只好又收了五元。

  一小时后,机场来电话,说周恩来同志上飞机前留下十元补付中午饭费。这迫使店里仔细按牌价算了一下,总共廿九元多一点,和普通顾客差不多的水平。他们把请单附上,给周恩来同志写了个详细报告,并把多余的钱附带交到周总理办公室。

  (李华民)

  八○三、一套拓片

  一九七三年十月十四日,周恩来陪同加拿大总理特鲁多来到洛阳参观访问,当来到宾阳南洞时,周恩来见洞口售有《龙门二十品》拓本,拿起翻阅,连连赞赏,很想买一套。一问价钱,服务员答:“五百”。周恩来听了遗憾地叹了口气,恋恋不舍地放回原处。随同的洛阳领导同志见了,不假思索地说:“总理,我们送一套给您吧!”没想到周恩来一下子严肃起来。他说:“你这个同志怎么能这样讲?国家财产怎么能随便送人?”周恩来批评的语气虽然温和,但人们却清楚地感到其中的份量!

  来到古阳洞,这里又有卖《龙门二十品》拓本的货摊。周恩来停下脚,又看了看,还是想买,便小声问随行的同志:“带了多少钱?”“加起来还不到三百元。”这位同志抱歉地说。另一位随行的同志小声对周恩来说:“是否可以让他们先给一套,我们回北京后再把钱寄来……”周恩来说:“不行!那样,他们就不要钱了!”

  (李华民)

  八○四、一扇屏风

  一九六○年,爱新觉罗·溥杰获得了新生。一九六一年,溥杰夫人携带二十岁的女儿从日本回到中国。作为父母的溥杰夫妇,很希望女儿能留在身边,但女儿自幼生长在日本,无论是语言习惯,生活条件,还是婚姻大事,更倾向于返回日本。

  周恩来知道这件事后,曾当着溥杰夫妇的面说:“要考虑孩子自己的意愿。中国和日本是一衣带水的邻邦,两国人民的友谊必将万古长青。”一九七五年,在周恩来的关怀下,溥杰夫妇去日本探望女儿。出于内心的感激,溥杰夫人一定要带点小礼品送给总理表表心意。周恩来不收礼品早有耳闻,溥杰夫妇商定,礼品减到最小程度:一扇小屏风,一束新鲜的玉兰花。

  隔了几天,有关方面退回小屏风,并转达了周恩来的答复:“鲜花收下领心意,屏风送回留自用,谢谢!”

  (李华民)

  八○五、病重还公物

  一九七五年上半年,周恩来的病情已经很重。一天下午,有几位领导同志去医院探望周恩来,他们一进病房,就看见周恩来半靠着枕头,用腿支撑着一块小木板,正在聚精会神地批阅文件。大家都觉得应该想个法子让他好好休息休息,于是,就建议他借一些古字画看看,这样既可以调解精神,又可以欣赏一下祖国的文化遗产,这本也是周恩来多年的心愿。第二天,秘书就从故宫博物院借来了一些字画。周恩来对这些字画看得极为仔细,边看边对保护文物、发展文物事业作了许多重要的指示。他还特别叮嘱秘书:“这些都是国宝,要用专柜锁好,用完就还,不要积压在这里,送还手续要清楚。”

  后来,周恩来的病情逐渐恶化,医生决定要给他动一次手术。在做手术的前夕,周恩来告诉秘书,一定要把借来的字画全部还清,又再三叮嘱,送还手续一定要清楚。秘书马上把借阅的全部古字画,送还故宫博物院。当秘书向他汇报的时候,周恩来忽然发现还有八个画钩没有送还。于是,在进手术室之前,就亲自口授了一封表示歉意的信,让秘书带上信和画钩,再次送还故宫博物院,他这才放心地上了手术台。

  (刘怡)

  2007/09/10

  第二十八章廉洁篇

  子午书屋(www.ziwushuwu.com)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 推荐:全球通史 人类简史 时间简史 未来简史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

在线看小说 趣知识 人生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