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午书屋
周恩来主题阅读

第十三章忠诚篇

  三四○、改装送友

  一九二○年,因领导学生运动,周恩来被北洋军阀通缉,他的朋友时子周也在其列。大家都为他们的安全担忧,屡屡规劝这些难友速离天津。于是,时子周神不知、鬼不觉,化妆潜入塘沽,单独一人搭船南下。为了安全,他没让任何人前来送行,可刚要上船,忽然背后有人叫了一声“时先生!”他很纳闷,回头一看,那人将压得很低很低的帽子轻轻往上一推,才露出脸来——哎呀,是周恩来!他大吃一惊,低声问道:“你来干什么啊?”“来给你送行啊!”“你比我还危险啊,快走,快走吧!”可周恩来还是看着时子周上了船以后,才悄然离去。

  “疾风知劲草,危难见真情。”这次送别使时子周感受到周恩来人格的高尚。在以后的日子里,他一直把周恩来当做肝胆相照的朋友,终生不忘。

  (田俊翘)

  三四一、狱中斗争

  在天津“一·二九”流血惨案中,周恩来被捕,开始了长达半年的狱中斗争。周恩来和难友们经过秘密联络,发动绝食斗争。天津新学联代表谌志笃、邓颖超等二十四名觉悟社社员和支持者到警厅,要求替换被捕的二十四位难友入狱。由于被捕的人中有学生、教员、商人,在社会上有相当大的影响,反动当局不能不有所顾忌,警厅被迫将被捕代表移送地方检察厅。

  在检查厅拘禁期间,周恩来、马千里,于兰渚三人主办读书团,研究社会问题,开演讲会,介绍各种新思潮。周恩来分五次作了介绍马克思学说的演讲。

  到七月开审那天,法庭上挤满了旁听的人。天津河北三马路上的地方审判厅的外面,站满了声援的男女学生和各界的群众队伍。当局感到众怒难犯,只好释放被捕的代表。但又死要面子——强把捏造的罪名,加在各个代表身上,判了若干日的拘禁,所判日期恰恰和已被拘禁的日数相等。于是法官宣布期满释放。

  从一月二十九日到七月七日,周恩来在这段被羁押的时间里,重新思考了许多问题。后来他在讲到自己的共产主义信仰的形成过程时说,思想是颤动于狱中。

  出狱后,他就逐步走上职业革命家的道路。

  (禾木)

  三四二、永不离队

  “八·一”南昌起义的伟大胜利,引起了敌人极大的恐慌,他们调集大批兵力,向南昌反扑。为了保存革命力量,起义军于八月五日离开南昌,途中先后攻占潮州、汕头后,被反革命武装重重包围了,这时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新任广东区委书记张太雷来到起义部队中,向周恩来等传达了“八·七”会议精神和党中央的命令:放弃潮州、汕头,抽调一批领导成员秘密去上海,余下部队转移到海陆丰组织苏维埃政权和工农红军。

  十月四日,周恩来身带重病来到普宁县的天后庙召集起义军领导成员开会,根据中央命令研究善后措施。正发疟疾,脸色铁青的周恩来此时本可去上海治病,但他不以个人安危为重,谢绝了同志们一再劝他走的照顾,他说:“病,不成问题,我能支持下去,我不能离开部队,我决心到海陆丰地区去举起苏维埃的红旗。”

  (徐必成)

  三四三、乌江阻敌

  一九三五年,四渡赤水之后,红军决定南渡乌江,佯攻贵阳。一天下午三时左右,周恩来把干部团工兵连的干部找来,命令他们在次日上午十点钟之前,架好乌江渡桥。工兵连的战士在水里奋战了半天一夜,按时完成了任务。

  距此只有十华里路程的贵阳城里的敌人听到了消息,如狼似虎地向过路的红军扑来。正在这危急关头,毛泽东、周恩来和中央机关人员出现在公路上。毛泽东对周恩来说:“我来指挥部队,你带中央机关走吧!”“还是我来指挥,主席带中央机关走。”周恩来的态度又恳切,又坚定,“红军的重担都在你身上,你要指挥全党全军的行动,你快走吧!”毛泽东只得带领中央机关向前走去。周恩来则指挥部队,先护送毛泽东及中央机关顺利通过贵阳公路,到达安全地带;然后,他又指挥部队迅速返回公路附近,阻击敌人。

  (徐必成)

  三四四、不做石达开

  一九三五年五月的一个后半夜,周恩来一行率领部队沿着前卫团开辟的道路,从安顺场向泸定桥急进。天黑路滑,饥饿疲劳,雨又把大家浇得透湿冰凉,加之已经走了半夜,还要加速行进,部队有些沉闷。为了鼓起大家的劲头,周恩来便给周围的同志说笑话,讲故事,顿时气氛活跃起来,有时还逗得大家捧腹大笑,饥饿和疲劳消失了。

  周恩来还特别讲到太平天国石达开的故事,他说:“今天蒋介石妄图凭借天险,使红军成为石达开第二。你们说,蒋介石能办得到吗?我们是中国工农红军,我们有党和毛主席的正确领导,是不会这样被消灭的。我们能克服困难,战胜敌人。蒋介石的如意算盘,是不可能得逞的!”

  一席话说得大家精神振奋,信心倍增,部队在雨夜中加速急进。

  (徐必成)

  三四五、密林行军

  强渡大渡河以后,红军向四川天全方向前进。国民党反动派在前面摆下了重兵,阻拦红军的去路。为了避免同敌人打硬仗,减少伤亡,保存力量,部队不得不穿行深山密林。

  这里根本没有路,原始森林中,古木参天,阴森、潮湿,地上腐烂的树叶发出阵阵臭气,不时还有受惊的野羊、野牛、野猪等动物窜来窜去。再加上老天总是捣乱,整天不是倾盆大雨,便是细雨连绵,有时山洪暴发,稀臭泥草一陷很深,就不得不爬着走。一到晚上,天黑得伸手不见五指,掉了队一点办法也没有。在这种情况下,周恩来总是亲切地关怀、照顾和鼓励小警卫员们。怕他们掉队,他拉着他们的手,不断地给他们讲革命故事听。他和大家一样行军,住下后还要工作,他的身体渐渐消瘦了。

  (徐必成)

  三四六、引路向毛

  红一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会师后,于一九三五年七月底来到毛儿盖。中央决定在这里休整筹粮,准备过草地。

  由于张国焘的阴谋破坏,蒙蔽了四方面军的一些同志,当时斗争很激烈。八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在毛儿盖附近的沙窝召开会议,继续对张国焘进行了耐心地说服工作。会议期间,周恩来还在会后找四方面军的同志谈心,不辞劳苦地亲自到部队去做耐心的政治思想工作。

  一天,红军战士小韦带领着一部分抵制张国焘错误路线的四方面军战士,要去投奔毛泽东率领的北上抗日队伍,中途被几十个受蒙蔽的战士挡住了。他们用刺刀逼住小韦,正在这时,周恩来骑着马,带领一支红军队伍经过。他见状立即下马大步走来,问明了缘由,让参谋把小韦带开,接着,当场宣布了自己的身份,又向这些受蒙蔽的同志宣传毛泽东的革命路线,揭露了张国焘的错误。在他的开导下,这些同志明白了真相,都决心跟随毛泽东北上长征。

  (徐必成)

  三四七、一个不掉队

  长征中,周恩来所在的党小组在选了魏国禄任小组长以后,根据支部书记康克清的指示,还要研究小组今后的任务。在讨论这个问题的时候,周恩来发表了他个人的意见,他说:“现在是长征,我们小组应当保证没有一个同志掉队,都能够走到抗日的最前线去。因此,在行军中要发扬阶级友爱的精神,互相帮助。”

  大家都同意周恩来的意见。他们就决定把“保证一个同志不掉队”当作长征后一段时期小组的主要任务。

  在后来的行军中,由于周恩来的模范作用和大家的共同努力,这个党小组确实做到了没有一个同志掉队,都胜利地到达了陕北。

  (徐必成)

  三四八、谆谆开导

  长征到达陕北后,一位干部向周恩来诉说工作得不到别人的谅解,感到苦恼。周恩来就告诫这位同志:工作我们做,话让别人说。共产党员要不图名,不图利,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针对这位同志抱怨陕北地方的同志对自己有意见,说人家有这个“主义”那个“主义”的话,周恩来说:“好啦,不要给人家扣这么多帽子啦。人家只有一个脑袋,戴得了这么多吗?”又反复教导我们的干部:要谦虚谨慎,注意团结地方同志,有事多和他们商量。

  隔了些时候,见到这位同志,他又问:“怎么样?任务完成了吗?帽子没有了吧?”

  (徐必成)

  三四九、守护到天明

  一九四五年八月二十八日,毛泽东由周恩来等同志陪同,乘专机到达重庆。当天晚上,国民党当局把毛泽东和周恩来安排在两个住室里。周恩来非常警惕,他坐在毛泽东卧室隔壁的房间里,以办公为名,亲自保卫毛泽东,彻夜不眠,直到天明。

  毛泽东在重庆期间,周恩来亲自交待国民党重庆宪兵司令张镇,要绝对保证毛泽东的安全。张镇特别选派了一个宪兵排负责此事。周恩来还组织八路军办事处的同志日夜轮流值班,保卫毛泽东。使之不发生一点意外。

  (高生)

  三五○、替酒

  重庆谈判期间,毛泽东在外出活动时,周恩来总是亲自陪同,细心照顾。一九四五年九月二日,毛泽东、周恩来、董必武、王若飞等应邀出席中苏文化协会举行的鸡尾酒会。成千上万的人聚集在黄家垩一带,从七星岗到观音岩中间激荡着人海的波浪,千万双眼睛望着中苏友协的大门。当毛泽东和周恩来等人到会时,会场热烈鼓掌。大家兴奋地举着杯,人人争向毛泽东敬酒。毛泽东的脸上已经泛起了红晕,仍有许多人等待着敬酒的机会,周恩来怕毛泽东健康受到影响,就毅然代替他,饮完一杯又一杯盛情难却的醇酒。

  (高生)

  三五一、赞雨花石

  周恩来率中共代表团在南京梅园同国民党谈判期间,双方斗争十分激烈。而周恩来和邓颖超却经常挤出时间,到雨花台去凭吊革命烈士。每次去都要拾一些雨花石回来,放在中共代表团会客室中间桌子上的一个碗里,以此对同志们进行革命传统教育。郭沫若当年是座上常客,这碗雨花石使他感慨万分,他在《南京印象》一书中,做了这样一段评价:“雨花纹石的宁静、明朗、坚实、无我,似乎象征着主人的精神。”

  (高生)

  三五二、慨颂祭文

  一九四六年四月八日,王若飞、博古、叶挺、邓发等因乘坐的飞机在山西兴县黑茶山失事而全部遇难。四月十九日,重庆各界举行有三千多人参加的追悼大会。周恩来痛哭失声,沉痛悼念患难与共的战友,报告烈士的生平事迹。同一天,他又在《新华日报》上发表《四八烈士永垂不朽》的祭文:“二十多年来,成千成万的战友和同志,在共同奋斗中牺牲了,但没有一次象你们死得这样突然,这样意外。突然的袭击,意外的牺牲,使我们更加感觉到这真是无可补偿的损失!”“烈士们!同志们!你们的责任已尽。我敢向你们保证:有中国人民在,有中国共产党在,有中国一切民主党派和力量在,我们决不让反动派破坏政协、破坏抗战、破坏整军的阴谋活动成功。你们坚持的方针,是全中国人民的方针。和平、民主终必会在全中国实现。”

  (高生)

  三五三、悼鲁赞牛

  一九四六年十一月十九日,周恩来应邀出席上海十二个文化团体举行的鲁迅逝世十周年纪念大会。他在巨幅鲁迅画像前慷慨陈词:“人民希望民主、独立、团结、统一,而日本投降一年多了,这一个愿望还没有达到。鲁迅先生逝世那年也在谈判,到今天足足谈了十年了,还不能为中国人民谈出一点和平,我个人也很难过。但人民团结起来,就一定能够解决中国的和平民王统一的问题。今天,我要在鲁迅先生之像面前立下誓言:只要和平有望,仍不放弃和平的谈判,即使被逼得进行全面自卫抵抗,也仍是为了争取独立、和平、民主、统一。”他引用了鲁迅的名句“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后,意味深长地说:“我们要有所恨,有所怒,有所爱,有所为。过去历史上有多少暴君、皇帝、独裁者,都一个一个地倒下去了。但是历史上的多少奴隶、被压迫者、农民还是牢牢地站住的,并且长大下去。人民的世纪到了,所以应该象条牛一样,努力奋斗,团结一致,为人民利益而死。”第二天,周恩来又和邓颖超、李维汉等到万国公墓祭扫鲁迅墓,并在濛濛细雨中种下了两棵松柏。

  (高生)

  三五四、梅园妙答

  一九四六年十一月十五日,国民党政府撕毁政协决议,单方面召开国民大会。十六日,周恩来在梅园三十号举行最后一次中外记者招待会,他痛斥蒋介石发动内战的罪行,宣传中国共产党的主张,并表示不承认国民党的国民大会。一位记者问:“假如国大通过对中共下讨伐令,中共将何以自处?”周恩来回答:“那有什么不同呢?早就在打了。”“抗战前十年内战,抗战中八年磨擦,胜利后一年纠纷,都经过了。”“假如你是替我们担心的话,我们可以告诉你,不要紧。”记者紧张的心情放松了,露出了笑容。他接着说:“只要我们永远勤勤恳恳做人民的勤务员,就会永远有事做,有饭吃,永远有新的活力,永远有新的希望。这是我们的光荣,我们愿意把这种光荣分赠给诸位。”为了表示对国民党政府的抗议,周恩来于一九四六年十一月十九日返回了延安。

  (高生)

  三五五、时刻警惕

  一九四七年初春,胡宗南率二十三万重兵进攻陕甘宁革命根据地。党中央决定撤离延安。周恩来怕撤离的道路被敌军切断,便亲自护送毛泽东,并把自己的警卫干部派去保卫他。敌军一心要寻找人民解放军西北野战军主力,寻找党中央所在地,为此中央驻地时常转移,有时离敌人只有数十里路,甚至只隔一个山头敌人还蒙在鼓里。周恩来经常把警卫部队召集起来,教导大家,时刻警惕,戒之再戒,要做好保卫工作,必须依靠群众,要保好密,部署要细致,哨位要明确。

  (高生)

  三五六、风雪中

  一九四八年三月下旬到四月上旬,毛泽东、周恩来等党中央领导人从陕北去河北,途经山西。每次出发前,周恩来先派人整修道路,每到一处驻地,首先安排好毛泽东的住处,并亲自布置检查保卫工作。四月七日从代县出发,原打算直接到五台山。途经繁峙县伯强村时,突降大雪,山路被封,周恩来亲自组织人清扫五台山北麓的积雪。四月九日从伯强出发,周恩来提前登程,检查沿途道路情况。到达五台山上海拔二千八百多米的公路最高点鸿门崖时,凤大雪厚,坡陡路滑,有的路段步行都很困难,行车更是危险。周恩来在冰天雪地里,在刺骨寒风中,一直静候着毛泽东。汽车到达后,他俩互相搀扶着,并肩步行,翻过雪坡,再乘车东进。

  (高生)

  三五七、不留旧居

  有些省市想把周恩来过去从事革命活动的地方办成纪念馆,以便对后代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周恩来总是说:“要宣传毛主席,我是在毛主席领导下,做一点具体工作。一切归功于毛主席。”周恩来在延安时期住过的窑洞,就在毛泽东的旧居旁边,本来已经开放展出,他知道后,立即指示停止开放。一九五八年秋,周恩来来到岗南水库工地,当他知道修水库要影响西柏坡时,就指示:“一定要把毛主席住过的地方迁移好。”当时有人提出:“还有周总理住过的地方也要迁移好。”周恩来却对省委负责同志说:“我住的地方不要保留,你们负责监督。”

  (李华民)

  三五八、特别嘱托

  周恩来经常嘱咐秘书和警卫人员:“只要是毛主席找我,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耽误,要立即报告我。就是刚睡下,吃着饭也要马上告诉我。”他到毛泽东主席那里去商讨党和国家大事,为了不让汽车声音惊动毛泽东主席,很远就下了汽车,轻轻地步行到毛泽东主席办公的地方。

  (胡幼梅)

  三五九、迎候让车

  一天傍晚,周恩来外出开会,司机为了节省时间,在前面没有车辆行驶的情况下,加快了速度,很快就到了会场门口。周恩来下车后,发现毛泽东的车子随后也赶到了,他迎候毛泽东,俩人一齐步入会场。

  散会后,周恩来在行车途中,严肃地对司机说:“以后我们行车,特别是在夜间,要注意一下前后,如果发现主席的车子在后面来了,一定要主动让车。”

  (田俊翘)

  三六○、奖茅台

  一九六四年,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在人民大会堂举行首场演出。按老规矩,凡是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及周恩来出席的大型文艺晚会,事先均要严格检查会场、座位和通道,以确保安全。尽管这样做了,但负责这场演出会务工作的高登榜仍放心不下,演出前又再次前来检查,发现几小时前电影摄制组在架设机器时,曾把前排毛主席座位的椅座卸下,事后他们随手把椅座搁在位子上,未加安装便走了。没用螺丝紧固的椅座平放在位子上,稍有负荷或晃动,就可能跌落。如未发现这个隐患,领导人坐上去后果不堪设想。高登榜急忙同工作人员将椅座迅速安装好。周恩来这时提前到场检查,当他听到发现座位没有安装现已修复时,点点头笑着说:“好,登榜同志,奖你一瓶茅台酒。”说得在场的同志全都笑了。

  (李华民)

  三六一、突出红线

  周恩来在指导创作、排练《东方红》时,一再强调要突出毛主席的领导,要以毛泽东思想作为一条红线贯穿全剧。在建军这一情节安排上要突出秋收起义。在排演时,根据我军创建的历史实际,有人建议“八一”南昌起义应该专门有一场戏。周恩来没有同意,他说:“在表现我们党抓武装斗争的问题上,要以毛主席亲自领导的秋收起义为代表,不必再突出别的形象!”但是,全剧总不能越过“八一”建军节啊!最后他同意在朗诵词里讲一句“南昌起义的枪声,响起了第一声春雷!”他坚决不同意把自己的名字放进剧本里。于是,接下去的朗诵词被周恩来改为:“毛泽东同志亲自领导的秋收起义,点燃了最亮的火炬。”

  (胡幼梅)

  三六二、接见学生

  有一次,中南海北门来了一个兰州大学上访的学生,一定要“见总理”。工作人员问明了情况后,仍旧不许他进入中南海。大学生还是一而再、再而三地恳求着,索性就地在那儿哭着不肯走了。周恩来得知后,对工作人员说:“学生也是人民中的一员,总理怎么能够不和他见面呢?”说罢,不但立即收拾好办公室,而且亲自出去迎接这个兰州大学的学生。

  (王习耕)

  三六三、坚守中南海

  一九六七年八月的一个清晨,周恩来刚到家,吸完一袋氧气,进入梦乡才半小时,墙外的高音喇叭又叫起来。保健医生忙关紧北窗,可是无法挡住震耳欲聋的呐喊声。周恩来醒了:“我睡了多久?是不是该起床了?不能耽误接见时间……”

  保健医生忍不住恳求道:“总理,我是医生,您的心脏再也经不住这种嘈杂环境的折磨,您必须离开这里,到一个安静的地方去休息,否则……”

  “你这个同志怎么这样啰嗦?!”周恩来突然发火了:“我早就说过,就是大炮轰,我也不能离开中南海!只要我在,高音喇叭只能喊,造反派不敢冲。我要一走,造反派冲进来怎么办?中南海住着的老同志怎么办?这些老同志,我是一定要保的,毛主席也让我保,这是我的责任,这是我的阵地,我能临阵脱逃么?!”

  保健医生低下了头,周恩来长长地叹了口气:“请你原谅,我在外头受了气,就拿你出气,我知道你是好心,不要往心里去……”

  (刘学琦)

  三六四、如负重压

  一九七一年可谓多事之秋。春天,毛泽东大病一场,秋天,“九一三”林彪外逃,摔死在温都尔汗,对毛泽东刺激很大。入冬,毛泽东再次发病,由于肺心病及严重缺氧,导致毛泽东突然休克,速度之快,令人吃惊,使医务人员亦无所措手足。周恩来得知后立即赶到,可这突如其来的巨变,使他心情万分沉重,竟很久下不了车,下了车之后又挪不动脚步,似有千斤重压,直不起腰杆。

  周恩来一面指挥医务人员全力抢救,一面动情地说:“这个国家的担子,我担不起来,这个国家,不能没有主席啊!”

  在经过一阵紧张的抢救之后,昏迷中的毛泽东渐渐清醒了,终于慢慢睁开双眼,幽默地说:“我好像睡了一觉。”此时周恩来心里的石头才算落地。

  (王习耕)

  三六五、滤光健目

  摄影灯具改革前,强光对人体和眼睛有伤害。周恩来担心光源伤害毛泽东主席的健康,每次都事先亲自叮嘱摄影师,拍摄时间不要太长,灯光不要直照,免得太刺激眼睛,并亲自为摄影师选好角度。周恩来不仅多次要求摄影师想办法,把摄影光源中的有害光滤掉,而且还为这事专门召开会议,亲自抓到底。经过一些部门的协作和努力,终于在一九七四年十二月研制成功了无害新闻照明灯。

  (李华民)

  三六六、慷慨话生死

  四届人大开过后,由于过度劳累,周恩来的病情继续恶化,三月底又再次做了手术。对于自己病情的一再恶化,他是十分清楚的。他的内心是坦荡和无畏的,在同侄女周秉德通电话时说:“这有什么着急的?共产党员要唯物主义嘛!人生的规律都有这么一天,应该相信规律。”他又一再叮嘱说,不要保留他的骨灰。他坚信唯物主义的观点,物质不灭,生息不已。但在另一方面,作为党和国家的领导人,周恩来十分清楚自己责任的重大,自己的一进一退,关系到国家的安危,特别是在目前党和国家遭受危难之际,要顽强地与病魔做斗争,赢得为党为人民再做贡献的时间!

  (刘怡)

  三六七、绝笔签字

  一九七五年九月间,周恩来的病情急转直下,九月二十日,医生不得不对他进行了手术。手术前,周恩来意识到自己将不久于人世,他要来了一九七二年六月在中央批林整风汇报会上所做的关于国民党为造谣污蔑而登载所谓“伍豪启事”问题的专题报告的录音记录稿,并用已经颤抖的手,沉重地签上自己的名字,并注明签字的环境和时间:“于进入手术室(前)一九七五·九·二十”。在进入手术室时,周恩来大声说道:“我是忠于党,忠于人民的!我不是投降派!”就在这次手术中,发现他身上的癌瘤已经全身扩散,无法医治。为此邓小平当即指示医疗组“减少痛苦,延长生命”。

  (刘怡)

  三六八、低吟国际歌

  一九七六年元旦过后,尽管医务人员进行了全力抢救治疗,但周恩来的病情仍在恶化。处于病痛极度折磨中的周恩来,用微弱的声音低声吟唱起国际歌,并对守在身边的邓颖超说:“我坚信全世界共产主义一定能实现,团结起来到明天,英特纳雄耐尔就一定要实现。”

  一月七日晚十一时,周恩来用微弱的声音对吴阶平医生说:“我这里没有什么事了,你们还是去照顾别的生病的同志,那里更需要你们。”这是周恩来生前最后的几句话。

  (刘怡)

  2007/09/10

  第十三章忠诚篇

  子午书屋(www.ziwushuwu.com)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 推荐:全球通史 人类简史 时间简史 未来简史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

在线看小说 趣知识 人生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