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午书屋
周恩来主题阅读

合情合理以诚释疑──一九五五年万隆会议上即席发言

  一九五五年四月十八日至二十四日在印尼避暑胜地万隆举行的第一次亚非国家首脑会议,是一次非常重要的国际会议。周恩来在会议进行的关键时刻,以其卓越的外交才能和杰出的智慧,为新中国赢得了受人崇敬的国际地位。

  由于美国势力的幕后操纵,会议的第一天和第二天上午的一些代表团团长的发言毫无根据地把共产主义说成是一种“新式殖民主义”,认为亚非人民当前的任务不是去向殖民主义斗争以取得独立,而是要同美国那样的帝国主义国家联合起来反对共产主义。下午,叙利亚的阿泽姆,泰国的旺亲王、土耳其的佐鲁三人的发言仍表现出对五项共处原则中最后一项“和平共处”所怀有的“怀疑和忧虑”。旺亲王甚至认为中国的傣族自治区使“泰国不得不面对渗入和颠覆活动的威胁。”在这种情况下,人们看到周恩来急速地在写着什么,周恩来很快判断出形势给中国代表团的压力,他在极短的时间里作出了更换发言内容的决定。

  当大会主席宣布请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代表发言时,周恩来健步地登上了讲台,他字字千钧地说道:“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这一句话,使会议的气氛陡变,人们原以为中国这样的大国会厉言反驳,想不到中国代表竟如此争取和平。

  周恩来完全了解各国对中国共产党政府所抱的陌生心理和疑虑心情,他说:“我们共产党人从不讳言我们相信共产主义和认为社会主义制度是好的。

  但是,在这个会议上用不着来宣传个人的思想意识和各国的政治制度,虽然这种不同在我们中间显然是存在的。”周恩来在坦率地说出会议的性质之后,鲜明地提出了会议的目标,他指出:“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为了寻找目标的基础,周恩来提示道:“在我们中间有无求同的基础呢?有的。那就是亚非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自近代以来都曾经受过,并且现在仍在受着殖民主义所造成的灾难和痛苦。这是我们大家都承认的。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共同基础,我们就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尊重,互相同情和支持,而不是互相顾虑和恐惧、互相排斥和对立。”当会场上越来越多的人凝神注视着周恩来的发言时,周恩来进一步深入地说下去:“我们的会议应该求同而存异。同时,会议应将这些共同愿望和要求肯定下来。这是我们中间的主要问题。我们并不要求各人放弃自己的见解,因为这是实际存在的反映。但是不应该使它妨碍我们在主要问题上达成共同的协议。我们还应在共同的基础上来互相了解和重视彼此的不同见解。”这就是周恩来对实现大会宗旨所提出的求同方式,所确认的存异限度。

  这是一流外交家的杰出智慧,这是一个关注亚非国家命运的政府行政首脑的主张。

  接着,周恩来简明扼要地阐述了思想意识与社会制度、宗教信仰自由与颠覆活动,对这三个国际社会中争论最多的敏感问题,周恩来坦然公正地阐述了中国政府的主张,他以坦荡的胸怀,向世界人民敞开新中国的姿态,他以一个和平的使者,欢迎所有对中国感到陌生的国家参观新中国。

  他的话,简短、明快而有份量,像地球中的引力一样吸引着会场上的每一个听众。他的发言使世界各国一下子缩短了与新中国在认识上的距离,使世界直接从周恩来身上看到了中国。

  为了节约时间,也为了迅速改变会场的气氛,周恩来的发言,除第一段外都由翻译浦寿昌用英文宣读。

  周恩来成功了,中国代表团不负使命,他用十八分钟的发言就驱散了两天来的乌云,使会议绕过了前进中的暗礁,它使全世界都认识到新中国的真诚、善意和聪明、力量。

  随着周恩来走下讲台,无数记者冲出会场,用最快的方法发布这一重大新闻,“求同存异”已经成为公认的术语,大会的主题词。

  事后,印度总理尼赫鲁说:“这是一个很好的演说。”缅甸的吴努说:这个发言“对抨击中国的人一个很好的答复。”就连当日上午在发言中与中国大唱反调的马尼拉罗慕洛也说:“这个演说是出色的,和解的,表现了民主精神。”正是周恩来杰出的智慧扭转了大会的方向,促进了会议的成功,因此,亚非国家公认中国总理说的话是有权威的。这种权威代表了绝大多数代表团和所有亚非国家的意志与愿望。

  2007/09/10

  合情合理以诚释疑──一九五五年万隆会议上即席发言

  子午书屋(www.ziwushuwu.com)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 推荐:全球通史 人类简史 时间简史 未来简史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

在线看小说 趣知识 人生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