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午书屋
周恩来主题阅读

重庆文化人纷纷去港后的状况及党的工作方针

  (一九四一年七月一日)

  【题解】

  这是自重庆发给延安转给在香港的廖承志的电报。

  【正文】

  (一)目前重庆文化人纷纷去港,呈涣散状态。政治部张治中〔1〕想挽回颓势未成功。在中苏文化协会纪念高尔基会上,文化人很受制。郭先生〔2〕之文委,已成进步方面最后堡垒。国民党文化运动日趋倒退。“文运”是官办的文艺刊物,以反共反进步为中心。文化服务社〔3〕及青年书店出版书报均是如此。

  (二)生活、读书、新知三书店〔4〕,现只能维持开支。短小易于推销的书刊,可出版。大本头因缺资金已不可能。如被炸,拟合开门市部。

  (三)渝地刊物除《群众》〔5〕外,只《新华日报》〔6〕、《七月》〔7〕、《戏剧春秋》〔8〕、《野草》〔9〕等书出版,且时断时续。西南一角,可说是出版早有衰落的趋势了。

  (四)“文协”〔10〕、“同志会”〔11〕将去昆明讲学,恐无人能继续过问。我们应支持“同志会”及“文协”,但重庆无适当人选派去。以群〔12〕写信给张天翼、蒋牧良〔13〕,问张是否去昆明,蒋是否可来渝。如可此间当再寄路费去香港。“文协”会员也望多给老舍〔14〕函信,鼓励他,不要让他消沉。

  (五)戏剧在此形成分散状态,“中电”〔15〕,戏剧无起色。

  “中电”演员颇整人,统制甚严,人财均弱,作风亦不好,应重新独立组一剧团。青年剧社辞退熊佛西〔16〕,留下张骏祥、杨村彬〔17〕,张、杨人尚好,惟“青剧”〔18〕统制,但亦难有大进步。中宣部实验剧团〔19〕有一批愿学习之,对港演员在研究。小剧新运剧团接近,亦想活动。名演员多想离渝、蓉的,但闹得满城风雨。艺人比文人难走动,香港常来信劝驾,受检查后也影响他们行动。目前因虞静子〔20〕秘密南去更严重,尤其是白杨〔21〕。望告章泯、慧敏〔22〕其来信。到白杨能走动时,我们必帮助其南去。现在是否可先与王莹〔23〕、虞静子等合作。王、虞已抵港,也均电告。

  (六)电影显然无起色,“中电”无新片子,“中制”〔24〕在拍之三个片子何日完成不可知。政治部不给款,郑用之〔25〕想走出海外发展。据郑说南洋有一黄埔三期同学(姓名后告),愿出港币十万买“中制”片子,在南洋经营,以压倒邵醉翁〔26〕。郑想利用其谋向南洋发展,但郑不能离开我们帮助。与邵醉翁合作,则郑将失败,故郑要求我们调解他与黄口笙及慧敏的冲突,并望夏衍〔27〕从中为力。我不管郑之资金来源如何,与郑合作总有利,他的条件是:①要太口张,②出分要快。我想在适当条件交换下,也可接受,而我们要求得剧本演员选择权,最好在条件商好后,指名要重庆去几个演员(但不要先提,不要提名)。如何?望夏衍立与楚生〔28〕、慧敏、章泯一商,告我。

  (七)音乐无大发展,音乐学院尚好,新音乐运动人才多集中,且公开,如光未然、李凌、赵枫〔29〕,望你们直接与他们联络。

  (八)漫画、木刻无新消息,香港有何新刊物望告。

  (九)新舞蹈,自吴晓邦与戴爱莲〔30〕合作后,曾在此有两次表演,但因习者无人一时还不会有收获。

  (十)以后当常将此类消息告你们,望将此电和夏衍等同志一商并复我。

  【注释】

  〔1〕张治中

  张治中,当时任国民党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部长。

  〔2〕郭先生

  郭先生指郭沫若。当时任国民党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文化工作委员会主任。

  〔3〕文化服务社

  文化服务社即中国文化服务社。它和青年书店都是一九三八年十二月国民党中央宣传部在重庆成立的出版机构。

  〔4〕生活、读书、新知三书店

  生活即生活书店。读书即读书出版社,是一九三六年初在上海成立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出版机构,前身是李公朴主编的《读书生活》半月刊。抗日战争爆发后,总社先后迁到武汉、重庆。新知书店是一九三五年秋在上海成立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出版机构。前身是钱俊瑞、薛暮桥等编辑的《中国农村》月刊。抗日战争爆发后先后迁到武汉、桂林、重庆。生活、读书、新知三个书店受到国民党政府的迫害,书刊遭查禁、分店被查封或被迫停止。一九四一年皖南事变后,国内分店都只剩下重庆一处。一九四八年十月三个书店在香港合并成立三联书店。

  〔5〕《群众》

  《群众》是中国共产党在国民党统治区公开出版的机关刊物。一九三七年十二月在汉口创刊,先后迁到重庆、上海。一九四七年三月被国民党政府强迫停刊。

  〔6〕《新华日报》

  《新华日报》是中国共产党在国民党统治区公开出版的机关报。一九三八年一月十一日在汉口创刊,同年十月二十五日迁到重庆继续出版。一九四七年二月二十八日被国民党政府强迫停刊。

  〔7〕《七月》

  《七月》,这里指《七月》月刊,是胡风主编的进步文艺刊物。一九三七年九月创刊于上海,先后出过周刊、半月刊。一九三九年七月改为月刊。一九四一年九月停刊。

  〔8〕《戏剧春秋》

  《戏剧春秋》是田汉、洪深等人主编的戏剧刊物。一九四○年十一月在桂林创刊。一九四二年十月停刊。

  〔9〕《野草》

  《野草》是夏衍等人编辑的文艺刊物。一九四○年八月在桂林创刊,一九四三年五月停刊,抗日战争胜利后曾复刊。

  〔10〕“文协”

  “文协”,这里指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一九三八年三月成立于汉口,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团结文艺界一切抗日力量的统一战线组织。周恩来被选为名誉理事,郭沫若、茅盾、老舍等四十五人为理事。“文协”广泛地开展了抗战文艺活动,出版《抗战文艺》杂志,在坚持团结抗战、争取民主进步的运动中起了重要作用。

  〔11〕“同志会”

  “同志会”即统一建国同志会,是抗日战争时期中间党派的联合组织。一九三九年十一月在重庆成立。一九四一年三月改组为中国民主政团同盟。

  〔12〕以群

  以群即叶以群,作家。当时任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战协会候补理事。

  〔13〕张天翼、蒋牧良

  张天翼,文学家。当时任中共湖南省文化委员会委员。

  蒋牧良,作家。曾任进步报纸《力报》、《昭报》副主编。

  〔14〕老舍

  老舍,原名舒庆春,作家。当时任中年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常务理事兼总务部主任。

  〔15〕“中电”

  “中电”即中央电影摄影场,是国民党官方的电影制片机构。一九三三年十月在南京成立,隶属国民党中央宣传委员会。一九四七年改组为中央电影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16〕熊佛西

  熊佛西,剧作家。曾任国民党官办的中央青年剧社社长。

  〔17〕张骏祥、杨村彬

  张骏祥,导演。当时在重庆主持中央青年剧社工作。杨村彬,剧作家。

  〔18〕“青剧”

  “青剧”,这里指中央青年剧社,是三民主义青年团一九三九年在重庆成立的戏剧团体。

  〔19〕中宣部实验剧团

  中宣部实验剧团即国民党中央宣传部所属的实验剧团,一九四○年五月在重庆成立。一九四三年一月解散。

  〔20〕虞静子

  虞静子,电影演员。皖南事变后离开重庆去香港。

  〔21〕白杨

  白杨,当时是中央电影摄影场演员。

  〔22〕章泯、慧敏

  章泯,导演。一九四一年皖南事变后去香港。

  慧敏即司徒慧敏,导演。当时在香港从事电影工作。

  〔23〕王莹

  王莹,演员。当时任新中国剧社副团长。

  〔24〕“中制”

  “中制”即中国电影制片厂,是一九三八年国民党政府在武汉成立的电影制片机构,前身是汉口摄影场。

  〔25〕郑用之

  郑用之,黄埔军校第三期毕业,曾任中国电影制片厂厂长。

  〔26〕邵醉翁

  邵醉翁,电影事业家。一九二五年和邵邨人、邵仁枚、邵逸夫兄弟四人在上海创办天一影片公司。该公司后迁到香港,改名为南洋影片公司。一九二七年后,又在新加坡、马来西亚建立和发展电影机构,一九三○年,由邵逸夫创办了邵氏兄弟公司。

  〔27〕夏衍

  夏衍,当时任中共香港工作委员会委员。

  〔28〕楚生

  楚生即蔡楚生,导演,当时在香港从事电影工作。

  〔29〕光未然、李凌、赵枫

  光未然,诗人;李凌,当时任《新音乐》主编;赵枫,即赵沨,当时任《新音乐》副主编。一九四一年皖南事变后,他们都在缅甸从事反法西斯的文化活动。

  〔30〕吴晓邦、戴爱莲

  吴晓邦、戴爱莲,当时都是舞蹈演员。

  2007/09/10

  重庆文化人纷纷去港后的状况及党的工作方针

  子午书屋(www.ziwushuwu.com)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 推荐:全球通史 人类简史 时间简史 未来简史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

在线看小说 趣知识 人生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