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午书屋
周恩来主题阅读

刘邓部可乘机威胁长江分散敌人〔1〕(一九四七年八月三十一日)

  【正文】

  刘邓:

  依据我们所知敌情,现追随你们南下者十五个旅(七师两个旅、四十八师两旅、五十八师三旅、七十五师两旅、十师两旅、四十师一个半旅、八十五师两旅、六十四旅欠一个团),在平汉路〔2〕许昌以南堵截者五个旅(六十五师三旅、五十二师两旅),在皖西防堵者三个旅(四十六师三旅)共二十三个旅,恰合来电〔3〕估计数目。现转向陈谢方面者有六个旅(四十一师一二四旅、二○六师两旅欠一团、十五师之一三五旅及一九○团、三十六师一二三旅之三六九团、三师第三旅,另一某团可能为十七旅之四十九团)。留在郑徐段陇海〔4〕南北者有十九个旅(四十七师两个旅、骑一旅、二○六师一个团、一师之一六七旅、五十六师之一六三旅、四十九旅、四十一师一个团、刘汝明〔5〕四个旅、五师三个旅、五十七师两个旅、三师一个旅、八十八师两个旅),内中多数任守备,除五师外,战力均弱。长江防线现仅有六个旅(五十六师两个旅似在武汉、广水,六十三师两个旅似在九江、芜湖,南京二○二师两个旅似在上海、无锡)。其他自夔门以下均无正规军,湖北全境空虚,安徽除四十六师外,亦只有四十八师之一七四旅及七十四师三个旅在蚌埠、合肥。似此鄂东北极端空虚,你们如能乘机迅速派兵攻占大别山以南长江以北各县,必能威胁长江分散敌人,开展局势。

  军委

  申陷

  【出处】

  根据中央档案馆保存的铅印件刊印。

  【注释】

  〔1〕一九四七年六月三十日,晋冀鲁豫野战军司令员刘伯承和政治委员邓小平率主力四个纵队十二万余人,在山东阳谷以东张秋镇至菏泽以北临濮集地段强渡黄河,发起鲁西南战役,由此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正当蒋介石纠集三十个旅的兵力对刘邓部实行分进合击,并企图掘开黄河大堤,水淹刘邓部队和黄河南岸的危急时刻,八月七日,刘邓率部突然甩开敌军,兵分三路向南疾进,开始了千里跃进大别山的壮举。早在一九四六年六月,蒋介石发动全面内战已经势不可免,和平已经没有希望。六月十八日,在南京与国民党谈判的周恩来致电中共中央提出:“我如以两支强兵南下,一插津浦路东,一插路西,直抵江边,京沪局势必将大乱。”对于大军南下、中原突破这一战略方针的设想,得到中共中央的重视和接受,并考虑实施这一方针的时机。十月十一日,国民党军攻占张家口,蒋介石要很快召开“国大”,我党则要争取第三方面人士中的大多数不参加“国大”。在这种形势下,为彻底揭露蒋介石不要和平、坚持内战的真面目,打破广大中间人士对和平的幻想,十月十五日周恩来给中共中央去电报提出:“在军事战略上应与政治相配合”。他主张“在‘国大’前后,还不宜打出来,主要仍在解放区作战,易于歼敌”。至一九四七年夏,形势发生了变化,蒋介石要打内战不要和平的面目已为全国人民认清,在战场上人民解放军越战越强。国民党军由全面进攻改为“重点进攻”后,主力深陷于山东和陕北两个战场上,其战略纵深的中原和江南广大地域异分散敌人常空虚。值此时机,中共中央决定挺进中原,直插敌人战略纵深,把战线由黄河南北推进到长江北岸,使中原地区由国民党军队进攻解放区的重要后方变成人民解放军夺取全国胜利的前进基地。本篇是刘邓率部经过二十多天的艰苦跋涉和激烈战斗,于八月末完成千里跃进大别山的任务之后,周恩来为中共中央军委起草的给刘伯承和邓小平的电报。

  〔2〕平汉路,指北平(今北京)至汉口的铁路,即今京广线一段。

  〔3〕指刘伯承、邓小平一九四七年八月三十日给各首长并报中共中央军委、朱德和刘少奇、告华东野战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陈毅和副司令员粟裕、晋冀鲁豫军区第一副司令员徐向前和第二副司令员滕代远、晋冀鲁豫野战军陈谢集团前委书记陈赓和副书记谢富治的电报。电报说:“我军已胜利完成渡过淮河、进入大别山之跃进任务,敌人追击计划完全失败。今后的任务,是全心全意地义无反顾地创造巩固的大别山根据地,并与友邻兵团配合,全部控制中原。”“我当面敌人只有二十三个旅,兵力分散,战斗意志薄弱,此次尾我失败,战略上愈显被动。”全文见《创建巩固的大别山根据地》一文,《邓小平文选》(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一卷第94-95页。

  〔4〕陇海,指当时甘肃天水至海州(今属江苏连云港市的一个区)的铁路。这里指陇海铁路郑州至徐州段。

  〔5〕刘汝明,当时任国民党军第四“绥靖”区司令官。

  2007/09/10

  刘邓部可乘机威胁长江分散敌人〔1〕(一九四七年八月三十一日)

  子午书屋(www.ziwushuwu.com)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 推荐:全球通史 人类简史 时间简史 未来简史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

在线看小说 趣知识 人生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