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午书屋
周恩来主题阅读

发展敌后游击战争的几个认识问题〔1〕(一九三九年六月六日)

  【正文】

  战略方针在第二部分已经讲过,现在我们转到讲战斗的本身。在二期抗战当中,战斗的进行在敌后,在游击战争的发展中。毛泽东同志在《论持久战》、《论新阶段》〔2〕的报告上也是这样指出的,第二阶段应该以游击战为主。当然这不是说取消正面的运动战,也不是说自己在后方专门地建立机械化部队重新转入阵地战,而是说今天二期抗战,特别是目前的过渡阶段,发展敌后游击战争已成为战争的中心。为实现我们的中心跟争取敌后的任务相吻合,敌后游击战争的任务有两个:一是建立敌后的抗日游击根据地;二是不断地消耗敌人,也就是变敌后为前方、积小胜为大胜。

  现在要说的是关于敌后发展游击战争的几个认识问题。

  (一)游击战争要依靠广大的民众,这是大家都晓得的。现在这里有一个问题,凡是在敌后组织游击战争的部队,必须要认识人人不仅是游击战争的战士,而且要做到人人是政治工作人员,这样的游击战才能够发展。因为在敌后的部队常常是分散的并且要发展新的力量,假如只靠着少数政治工作人员组织群众和发动群众,群众是不会广大地动员起来的,而游击部队本身在分散单独作战的时候,也常常失掉部分的战绩,不能够独立自主作战,不能够机动地作战,不能够灵活地集中与分散,也更不能够依靠群众坚持游击战争。所以,现在许多部队在敌后打不好仗,站不稳脚,这不仅仅因为它不会打游击战争,更主要的对政治工作问题没有彻底的认识,不懂得游击战争决不简单地是一些所谓战术问题,更重要的是政治问题;同时政治问题又不简单地是几个政治工作人员的问题。这些认识不够,所以游击战就不能够广大地发展。我们说游击战争并不是因为八路军、新四军一定就打得好,别的部队就打不好,而主要的原因是别的部队的政治认识不够,政治工作没有在整个部队开展起来,因而也就没有把群众发动起来和组织起来。所以,会得出报告第一部分所说的:敌人之所以能够“扫荡”相当的局部的游击队,是因为我们的游击队存在这样一些弱点。

  (二)关于敌后游击战争的第二个问题,是怎样建立游击战根据地的方法。这是游击战争很重要的任务。假如我们只是游来游去,去了又退出来,那是无论如何不能够和敌人在敌后斗争的,因为谈不上动员人民,破坏敌人的经济建设,开展全面斗争。没有地区,没有人民,也就没有跟敌人斗争的力量,并且游击部队进去固然可以使当地的民众兴奋,然而他们退出来时,徒使人民更失望。所以,真正地发展游击战争,必须要坚持。拿华北抗战来说,自从太原失守〔3〕以后,我们以坚持华北抗战为口号,造成今天华北游击战争的局面,就是因为无论如何不退出;临汾失守〔4〕以后,最高当局宣布,所有黄河北岸的部队都不许退出,也造成今天山西抗日根据地。江南的新四军在芜湖、南京、镇江这样狭小的地区创立了根据地,时常受敌人袭击包围,但也因为毫不退出,所以能够坚持这些根据地。而在其他地方,敌人一扫荡就退出,结果便利了敌人在那些地区开发、建设、扫荡。要建立根据地,必须从政治任务上认识清楚,同时,要有很好的方法。

  根据地的创建要动员民众。因为游击部队假如不能够把民众动员起来,就站不住脚。刚才说的江南的游击队是最困难的,跟过去许多游击战争的经验不合:第一是平原多,很难存在;第二是河道多,如街道一样密,这样多的水不合乎游击战争的条件;再则是公路多,敌人机械化的部队经常能够行动,尤其不便于游击战争的行动;还有湖沼多,陆地行动地方很少;最后是碉堡多,差不多几里就有一个碉堡。这些条件都存在,然而江南的游击根据地还能够创立,靠什么本事呢?也就是靠群众的组织,靠群众的掩护,在群众中间创建游击根据地。江南新四军组织群众的工作达到这样的程度,在同一个村内,有碉堡,驻有一排敌兵,我们的游击队依靠老百姓放哨,监视敌人的卫兵,政治指导员能够就地召集村民开群众大会。在一个沦陷地区,这样的工作能够存在,这是从前内战时期也没有的。组织了群众,即使在这样艰险地方我们都可以活动,那么其他条件较好的地方就更没有问题的。所以,依靠群众是第一等的条件。

  根据地的创建还要依靠各种条件的选择。如依靠地形、人口、生产物质的条件,有时还要依靠气候的变化、村户居民的多寡等条件。这些条件的选择,决定我们根据地的创立便利不便利,就是说要在抗战当中生长调整这些条件。这些条件中,第一个条件是群众的条件。有群众存在,我们游击战的根据地总能够建立起来,即使是小一点、分散一点,其他的条件都是辅助的。山地根据地当然更好,平原要分散一些。生产丰富的地方像江南,我们游击队的发展要大一些;生产困难,游击队发展会少。人口密,活动便利,发展大;人口稀少,像五台山地区,就小一点,像晋北更小一点。因为季节的关系,有时在青纱帐期间,在广大的平原上可以蕴藏很大的游击队,冬季的游击队就要变小一些。这是多少大小的不同。

  (三)根据地的创造决定于游击战术的运用,这是关于敌后游击战的第三个问题。要有各种各样的游击战术,单是运用老一套的游击战术是不够的,所以今天我要讲到游击战争战术原则问题。当然,我不是讲过去的,因为大家已经听过,我不过是把在抗日战争中我们坚持与日军进行游击战的战术加以发展、补充。譬如,过去所说的十六个字:“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5〕在今天看来,有些游击战术已经超过这四句原则。因为过去游击战争的经验是在广大的地区实现的,兵力相差不大,所以可以大踏步地进退。像井冈山这个地方,一进退就是六七百里到一千多里。敌人退了,我们可以长进;敌人驻营了,我们就扰乱他们;敌人疲劳了,我们打他们。现在情况不同了,譬如过去的游击战术原则“敌进我退”,现在假如我们一退,敌人马上进到我们家里来。这正是敌人所乐意的,那么这条原则就不能用了。另外一条原则“敌驻我扰”,有时也不适用,因为敌人有碉堡,他们不害怕。敌退有时不能追,因为敌人有机械化部队,有强固的工事,他们一占第二道防线把兵力布置好了,你就打不过他们。所以,这几条原则在今天看来是不够了,但并不是说根本不适用。因为那是根据江南游击战的经验总结出来的战术原则,同样的华北也要根据当地游击战的情形进行总结。所以,我觉得今天我们必须对游击战的战术原则另加补充。

  1、敌击我隐。敌人集中的兵力很大,向我们进攻,要找我们的主力。我们则要隐蔽起来,不要退,因为退正是敌人高兴的。我们既不是逃,也不是暴露在那里让敌人打,而是要隐藏起来,使敌人不能够找到我们的主力。敌人找不到我们的主力,也就无用武之地。这是适合“隐”的。

  2、敌分我袭。敌人分散开来,我们要袭击他们。敌人兵力分散,我们正是扫荡他们的时候。这种袭击战术,在华北有经验,特别在江南运用得很好,碉堡都可以袭击。新四军专门在“袭击碉堡”中来发展。譬如,当涂附近一次有名的战役〔6〕就是在碉堡围着的地区内打的。不过,袭击时间不能太久,否则敌人要集中并且要增援,所以袭击必须短时间解决战斗,要一击必中。因此,一般地袭击碉堡一定要有保障,打不开时,用火来烧。江南常有这样成功的战例。

  3、敌进我伏。敌人在行军中间不外乎有两种情况:第一种是很疏忽地前进或者运输东西,我们便可袭击他们的辎重,杀伤敌人;第二种情况是敌人有准备,我们就埋伏起来,不被敌人发现,便于伏击、出击敌人,行军中的敌人是最好杀伤的。

  4、敌围我散。这一点也是新的游击战术。我们过去采用的一种原则是:敌人进攻,我们退出。现在不行了,敌人几道防线围我们,我们再不能退,除非放弃根据地。譬如,新四军在袭击镇江一个碉堡的时候,已经成功了,还没有退出,可是增援的敌人赶到了,对我们几路包围。我们照老样突破敌人一路,可是敌人知道我们要退,就二重三重地包围着,因此我们损失较大〔7〕。那一役,我们的一个很好的团政治处主任萧国生〔8〕同志牺牲了,就因为我们没有分散而是集中地继续撤退的缘故。假如我们在袭击碉堡成功以后就采取分散的办法,损失就不会这样大。他们找不到我们主要的目标,即使我们牺牲一部分,那我们的大部还是能够存在的。这种战术在华北也早已运用过。所以,人家说在华北,敌人多的时候就不见一个八路军,敌人少的时候就到处都是八路军,好像八路军有神出鬼没的本事一样。

  这是根据今天开展敌后游击战争的经验,增加的新的游击战术原则。当然,这只不过是一般地从理论上说,因为第一我们要创建根据地,决不退出根据地;第二我们要不断地消耗敌人,壮大自己。这是关于敌后游击战争战术的问题。

  (四)关于游击战争的技术问题。现在应该有新的技术准备,这是敌后游击战争所决定的。过去的技术,大概是平常所说的爬山、打枪等等。现在跟机械化的近代化的敌人作战,同时环境也变化很大,所以只会射击、爬山等无论如何是不够了。譬如,在江南要学会游泳,因为在江南的水多,游泳比较便于隐藏,便于活动。又譬如,跳跃、跳远、跳高,这些也都成为游击战争所需要的。因为跃过敌人的铁丝网大多数的方法是跳过去,还有翻跃壕沟、碉堡,爬屋顶等等,都要有这样的技术。有时在行军中间还要采用跳跃前进、爬行前进的方法。除兵器火力的杀伤外,其他破坏的技术、爆破的技术、修理的技术、开汽车、划船、骑马等等,都需要学习。现在跟近代化的敌人作游击战,我们的本领要更强,技术要更多。所以,我们的同志不要自满自大,否则就没有办法在敌后游击战中存在、发展。

  【出处】

  根据中央档案馆保存的抄件刊印。

  【注释】

  〔1〕这是周恩来在中共中央南方局举办的训练班上所作报告《关于目前抗战形势及任务》第三部分中的第一个问题。

  〔2〕《论持久战》,见《毛泽东选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439-518页。《论新阶段》见本卷第225页注〔12〕。

  〔3〕太原失守。参见本卷第58页注〔1〕。

  〔4〕临汾失守,一九三八年二月二十八日临汾失陷。日军沿大路南进,很快到达了黄河北岸。从此山西全境交通沿线各城市大都告陷落。

  〔5〕指一九二八年,毛泽东、朱德等提出的游击战的作战原则。

  〔6〕指一九三八年八月下旬,新四军二支队一部在安徽当涂和江苏江宁之间的小当阳、鸡笼山等地,粉碎日军“扫荡”的一次作战。

  〔7〕指一九三九年三月七日新四军一支队在江苏镇江的上下会与日军进行的一次战斗。

  〔8〕萧国生,当时任新四军第一支队第二团政治处主任。

  2007/09/10

  发展敌后游击战争的几个认识问题〔1〕(一九三九年六月六日)

  子午书屋(www.ziwushuwu.com)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 推荐:全球通史 人类简史 时间简史 未来简史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

在线看小说 趣知识 人生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