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午书屋
周恩来主题阅读

治理淮河的原则(一九五○年十一月三日)

  【题解】这是在第五十七次政务会议上讨论治淮报告时的讲话。

  淮河的事情,讨论了很久,老早就说要治理淮河,现在利用天灾之后,大家正在紧张的时候,更易于动员。水灾是非治不可的,如果土地不涝就旱,那就是土改〔2〕了也没有用。所以,治淮工作今天是可以做而且应该做的。治淮工程虽然浩大,但我们有信心按计划完成。根据苏北的经验,他们可以动员几十万人参加治水,可见治淮的人力是有把握的。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决定要治理淮河。治理淮河的原则是:

  一

  统筹兼顾,标本兼施

  淮河应该根治,因工程太大,治本的计划不能一下全部弄出来。据水利专家说,唯独淮河的水文没有很好的历史记录,所以订计划很困难。但是,又不能不治淮河,不能等到明年才动工,必须今年就开始动工。因此,要标本兼施,治标又治本。明确了治淮的方向后,在不妨碍治本的原则下来治标。治淮总的方向是:上游蓄水,中游蓄泄并重,下游以泄水为主。从水量的处理来说,主要还是泄水,以泄洪入海为主,泄不出的才蓄起来。新河道的四条线路还不能决定要走哪一条,但方向总算是定了。这次治水计划,上下游的利益都要照顾到,并且还应有利于灌溉农田,上游蓄水注意配合发电,下游注意配合航运。总之,要统筹兼顾。淮河是一下大水,一下干旱,水量不多,但山洪很多,水的流动又慢,因此调节水量很重要。皖北、苏北都是盛产粮食之地,不能不管。一九五一年先在不妨碍治本的方向中来治水,主要的还是治标。

  二

  有福同享,有难同当

  站在苏北的立场,当然是要维护苏北的利益,想保存归海坝以东几千万亩的土地,当地人民也不愿意大水在自己的附近过去。但是,我们不能只叫皖北水淹而苏北不淹。三河活动坝如果挡不住水,下游就不可能不淹。这叫做有福同享,有难同当,不能只保一省的安全。三河活动坝明年不一定能修好,就算修好之后,当地人民只看眼前的利害,硬是几十万人睡在坝上,毛主席来命令也不走,那时就会遇到很大的困难。事情总是应该大家分担一些才能解决,哪一方面想单独保持安全部不行。

  三

  分期完成,加紧进行

  治淮不可能明年便全面开工,人才、器材、勘测等准备工作都不够,要买某些器材,也不是一下就能买到手。例如,苏北明年有五种工程要动手做,又要开入海水道,人力便感不足。人才、技术、器材都不是一天两天能够解决的。因此,明年只能做一部分,分期完成。但是,我们要加紧进行,应该设想到明年还要受灾。治淮的过程是由有灾到少灾,由少灾到无灾,一步一步来。同时也不能错过时机,秋汛一过就要动工,治水和打仗一样,迟一步都不行,处处要配合上天时和人力,行动要非常机灵。

  四

  集中领导,分工合作

  过去治淮机构〔40〕设在南京,有几栋房子,我们的治淮组织又舍不得放弃那地方,是很不对的。为了集中领导,治淮机构应该靠近淮河,搬到蚌埠才能更好地办事。今后治淮工作,以华东为主,中南为副,集三省之力一块来搞,上下游共同分工合作。在工作进行时,水利部应经常驻人在当地具体领导、监督。皖北和江苏互相争持的情况,以后还要继续注意。

  五

  以工代赈,重点治淮

  淮河治理工作,在皖北比较容易动员,因为当地灾情最重。河南也有灾,所以也热烈赞成治水。江苏就比较困难,不那么起劲。在灾区实行以工代赈,而不是以赈代工,重点在治淮工作。如果观念上是以赈代工,那么就不应该用那么多钱来赈,工作也要找强壮的人来做,工人要合乎工作上的需要。这次治淮河时,有人说为什么不治长江、黄河、汉水?原因是淮灾最急,而要治黄也不是那么容易,要有更大的计划,不是一年年勘测得清楚的。这次治淮费了很大的力气,朝鲜战争〔41〕爆发后,财经上更为困难,但财委〔42〕还是大力支持,邓子恢〔43〕、饶漱石〔44〕也很注意这件事情。

  2007/09/10

  治理淮河的原则(一九五○年十一月三日)

  子午书屋(www.ziwushuwu.com)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 推荐:全球通史 人类简史 时间简史 未来简史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

在线看小说 趣知识 人生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