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读书
中国古代名人传记

首页 > 中国古代名人传记 > 唐太宗

三六

  四喜诗文。

  唐太宗以武功立国,无暇于文,而“晚始向学,多属文赋诗”。他生前写了不少诗文。请人将他的诗文编入《全唐文》、《全唐诗》中,有文七卷、赋五篇,诗一卷六十九首。

  太宗的散文多属政论,史论、诏敕之类,有不少优秀的篇章。由于他是开国有功之君,政治经验丰富,统治历程艰辛,生活根基深厚,故政论言之有物、有的放矢,其中不乏巧思警句。如《帝范》后序,总结自己一生功过,恰如其分,语多励人,非常精彩。他这样写道:“吾居位已来,不善多矣,锦绣珠玉不绝于前,宫室台榭屡有兴作;犬马鹰隼无远不致,行游四方,供顿烦劳,此皆吾之深过,勿以为是而法之。

  顾我弘济苍生,其益多;肇造区夏,其功大。益多损少,故人不怨;功大过微,故业不堕;然比之尽美尽善,固多愧矣。汝无我之功勤而承我之富贵,竭力为善,则国家仅安;骄惰奢纵,则一身不保。且成迟败速者,国也;失易得难者,位也;可不惜哉!可不慎哉”!唐太宗以君道自励,以慎终自勉,以吏事鉴今,以帝范训子,以忠谏察臣,以正直垂节。文章内容丰富,多涉戒奢、防骄、纳谏、任贤,宣扬王道,探究人事,励精图治,拨乱反正,直接为“贞观之治”的政治服务。

  唐初诗作流传后世最多的当首推唐太宗。他的近半数诗,为宫廷咏物之作,此外为叙事、写景以及从京城到地方巡游的帝王生活的描绘。他善于抒发政治情怀,也有成功的寓情于景的篇章。《帝京篇》组诗共十首,以首写长安宫殿始,末以反省戒骄终。开篇:“秦川雄帝宅,函谷壮皇居;绮殿千寻起,离宫百雉余。连甍遥接汉,飞观回凌虚;之日隐层阙,风烟出绮疏。”诗句对仗工整,气魄宏大。末首六句较为集中地阐述了他的治国惠民的政治思想:“人道恶高危,虚心戒盈荡;纳善察忠谏,明科慎刑赏;奉天竭诚敬,临民思惠养。”指出治国不善,可能危及国家安全,因此,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警惕政治上的自满和生活上的放纵。励精图治还需明察臣下的直言规劝,择善而从;明确法律条文,才能赏罚分明。末了还假托天命以敬天临民、剥削有节而称明君。

  唐太宗不重文名,注重修身,以昭君德,形成了文以载德的文艺观。由于他喜作诗文,日积月累,遂成宏篇。

  五喜书法。

  唐太宗李世民酷爱王羲之书法,曾亲自为《晋书》作《王羲之传论》,极力推崇王书。他不惜重金,广搜天下羲之遗墨,前后共得王真迹3600幅,以一丈二尺装成一轴,时时观赏,心摹手追,乐此不疲。虽然世间王书几乎被他搜罗殆尽,但唯独缺少王书珍品《兰亭序》。这幅用鼠须笔、蚕茧纸书成的名贴是王羲之当年在兰亭修禊宴饮时的神来之笔,日后虽重写数本,均不及原稿,因此自己也极为珍视,交于子孙珍藏,传至七世孙陈代书家智永时,因他在吴兴永欣寺出家为僧,没有后代,便传给弟子辨才。辨才在屋梁上凿暗槛收藏,秘不示人。太宗经过仔细推究,断定《兰亭序》在辨才手中,三次召他查询,辨才均谎称不知。于是,太宗便采纳尚书右仆射房玄龄的计策,派监察御史萧翼伪装成商人与辨才交往,逐步取得了他的信任,用自己所带的内府中的王书真迹引出辨才手中的《兰亭序》,然后乘隙窃走。太宗得贴后,欣喜万分,放在座位旁早晚观赏把玩。又命赵模、韩道政、冯承素、诸葛贞四人各拓摹数本,赐给太子、诸王及功臣。由于他的偏爱与大力提倡,一时间朝野上下,学王成风。除了辗转摹写之外,另创集王字刻碑新法。

  从此,神机流逸、遒媚缠绵的王氏书风便笼罩书坛。

  贞观二十三年(公元649),太宗病卧玉华宫含风殿,临终前对高宗李治提出以《兰亭序》殉葬的要求。

  高宗遵其遗愿,用玉匣盛装真迹随葬于昭陵之中,以后,《兰亭序》真迹便永绝人世,后人只能从唐人摹副本去想见真迹的丰采了。对真迹的来龙去脉、传本的谱系真伪,千百年来人们聚讼不已,甚至清末还有人否定《兰亭序》为羲之所书。此疑案由于真迹沉寂地下至今悬而未决。

  李世民以书家慧眼,首先认识到王书特殊的艺术价值,又依靠帝王之尊,将其推至“书圣”宝座,使羲之声名显彰、书艺光大,故功垂后世。但他同样以帝王之尊,将绝世珍品《兰亭序》攫为己有,乃至殉葬昭陵、毁迹人间,以了其个人生死不渝的翰墨因缘。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 推荐:抗日战争书籍 心理学书籍 茅盾文学奖作品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

在线看小说 趣知识 人生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