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读书
中国古代名人传记

首页 > 中国古代名人传记 > 女人慈禧

一〇一

  光绪:一路平安?

  伊藤:蒙陛下福庇,一路平安。

  光绪:贵侯启程时,贵国大皇帝,想必玉体健康?

  伊藤:陛辞时,敝国皇帝甚为健康。

  光绪:贵国自变法维新后,庶绩咸熙,皆出自贵侯手定,各国无不景仰,无不赞美,朕亦时佩于心!

  伊藤:承陛下虚誉,外臣何以克当。敝国政务,皆由朝廷擘画,外臣惟靖供职守,为所当为,如是而已。今蒙过誉,益加歉怀。

  光绪皇帝与近侍大臣耳语了好一会儿,然后说道:贵国与敝国,都是同洲,相距较近。我中国近日正当变法维新之时,贵侯曾手创大业,必知其中利弊,请为朕详晰言之。并祈与总署王大臣会晤时,将何者当兴,何者当革,笔之于书,以备观览。

  伊藤:敬遵宠命,他日猥承总署王大臣下问,外臣当竭其所知以告。

  光绪:但愿嗣后,两国友谊,从此益敦。

  伊藤:此来,两国人民,交涉日益加密,故邦交必能因之愈固。

  光绪,贵侯拟在中国盘桓几时?

  伊藤:原拟两礼拜,据目下情形,可能须多留七八日。

  光绪:先时,贵侯来中国何年?

  伊藤:十四年前,初谒京师,嗣后,曾到上海、南省各处。

  光绪:现拟再往何处?

  伊藤:上海一行,再往长江游历。

  光绪:朕愿贵侯,一路平安。

  伊藤:敬谢陛下厚恩。

  荣禄从天津传来奏折,称一切准备妥当,并询问皇太后何时来津阅兵?

  慈禧太后心情极好,吩咐李莲英:好好准备,随时赴天津阅兵。

  李莲英很惶恐地问:太后如何去?

  慈禧太后得意地说:当然是坐火车!

  李莲英睁大了眼睛:坐火车?以太后之尊坐火车?

  慈禧太后笑着说道:从未坐过火车,这次坐坐,一定很有趣!

  光绪皇帝听说皇太后要亲赴天津,坐火车前往,认为这个时候皇太后出行不妥,力谏太后出行。

  京师王公大臣们听说太后出宫,也都大惊失色,纷纷上书:太后竟欲冒险以坐火车!大非帝王尊贵之道!

  北京的大街小巷开始流传一则不祥的消息:皇太后利用阅兵之机,要收拾光绪皇帝。

  维新派们大为惶恐,纷纷献策:请皇帝先下手,捉拿皇太后。可是,到这个时候,光绪皇帝和他的变法新锐们才知道,他们手中,没有一兵一卒,如何下手?

  康有为坐立不安,夙夜忧心如焚,认为这次天津阅兵,即行废立之事,凶多吉少,为此,他郑重进奏:

  一、设立参谋部,建立自己的军队:选天下虎罴之士,不二心之臣于左右,上亲擐甲胄而统之;

  二、改变年号,变光绪二十四年为维新元年,新天下耳目。

  三、变更服制,旨在易旧党心志。

  四、迁都上海,以行幸定之,率领通才之人数十随从办事,百官留守旧京。

  热血沸腾的光绪皇帝看到这些建议,点头称赞,觉得可行。

  康有为郑重提出:设立制度局于内廷,选择天下通才十余,入值其中。其地位相当于康熙时的南书房、雍正时期的军机处。皇上每天亲临商榷,何者宜增、何者宜改、何者当存、何者当删,一一面定,立即施行。

  制度局就是新的政务中枢,负责维新变法事宜。在此之外,于京师又设立法律、度支、学校、农、工、商、铁路、邮政、矿务、游会、陆军、海军等十二部门,分理其事,称为十二局。每道再设立民政局,负责地方变法诸务。

  光绪皇帝觉得很好,但一定会遭到守旧大臣们的反对,特别是慈禧太后。他想一想,吩咐:交总理衙门议行。

  翁同龢、杨深秀、徐致靖等积极支持康氏之议,一同参与议论,认为设立制度局非常必要。

  王公大臣们则坚决抵制,特别是慈禧太后和她的心腹们明确反对。

  总理衙门大臣、庆亲王和军机大臣们,以成宪昭垂、法制大备为由,认为不必另设制度局。光绪皇帝再三下旨复议,他们又一再顶了回来。

  光绪皇帝特地召见总理衙门大臣张荫桓,质问他:你们尽驳康有为之奏,想一事不办吗?

  张氏只是跪伏,不敢说话。总理衙门、军机大臣等,照样抵制。

  光绪皇帝十分震怒,朱批宣旨:军机大臣,会同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王大臣,切实筹议具奏,毋得空言搪塞!

  守旧大臣们依旧顽强抵抗,一方面拜谒皇太后,诉说变法造成的痛苦,一方面百般拖延,不办任何实事。

  军机大臣在办公大堂叫喊:开制度局,是废我军机处啊!我宁可忤旨,也必不开制度局!

  众大臣敷衍了事,拖拖拉拉,设立制度局,真是难上加难。

  变法的艰难,让光绪皇帝倍感阻力,但是,他还是决定勇往直前。

  六月二十三日,光绪皇帝再次降谕,宣布深化变法:

  目今时局艰难,欲求自强之策,不得不舍旧图新。

  前因中外臣工半多墨守旧章,曾经剀切晓谕,勗以讲求时务,勿蹈宋明积习,谆谆训诫,不啻三令五申,惟是朝廷用意之所在,大小臣工恐尚未尽深悉。

  现在应办一切要务,造端宏大,条目烦多,不得不裒集众长,折衷一是。……

  总之,中国现在,病在痿痹,积弊太深,诸臣所宜力戒!

  然而,目前最大的问题,是寻找一个可以依靠和信赖的武臣,不仅要精明能干,对皇帝忠心耿耿,而且,还应拥有武装。这个理想的人物,维新派都一致看好是袁世凯。聂士成、董福祥之流都是鲁莽武夫,不知道国家、民族为何物。袁世凯拥有最精锐的新式陆军,了解外国,思想开放,很有头脑,关键是品行高尚,忠君爱国。

  可是,慈禧太后宠信荣禄,荣禄与袁世凯关系密切,如何是好?

  康有为的亲信弟子徐仁禄,奉命拜见袁世凯,试探他对变法的态度。

  徐仁禄问:袁帅对康有为有何印象?

  袁世凯何等机警,立即夸奖说:康公有悲天悯人之心,经天纬地之才!

  徐仁禄说:袁帅之才,我等久仰。我与卓如(梁启超)、复生(谭嗣同)、芝栋(宋鲁伯)诸人屡向皇上荐公,皇上十分赏识公之才干,只担心说,荣禄数次进言,称袁世凯跋扈,不可大用。不知道公因何与荣大人不和?

  袁世凯一听就知道徐氏的来意,恍然大悟地说:哦,昔常熟(翁同龢)欲增我兵,荣禄谓汉人不能握大兵权!常熟说,曾、左亦汉人,何尝不能任大兵权?可荣禄还是不肯增兵!原来如此!

  徐仁禄十分兴奋,认为谈话投机,视袁世凯为自己人。他立即将拜见情形,详细告诉康有为,维新精英们大为振奋,认为只要有袁公之武力,加上康公之文才,拥护皇帝变法图强,天下垂手可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 推荐:抗日战争书籍 心理学书籍 茅盾文学奖作品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

在线看小说 趣知识 人生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