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读书
中国古代名人传记

首页 > 中国古代名人传记 > 林则徐

  第一章 初露才华青少年

  公元1785年8月30日(清乾隆五十年七月二十六日),已是半夜时分,福州城内, 一片寂静。

  人们早已进入了梦乡。然而,惟有离贡院不远的一条叫做左营司的小巷里,一户“矮屋三椽”的人家,却还亮着灯火。忽然,屋内“哇——”的一声,清脆响亮,划破夜空,传向四方。一个男婴降生了。这个男婴,便是日后我国杰出的民族英雄——林则徐。

  林则徐的父亲林宾日,是一个以“舌耕”为生的穷秀才,母亲陈帙,家庭妇女。林家当时已有几个大小女儿,先年曾有一个男孩,不幸夭折。看到刚刚坠地的婴儿是个男的,一家人欢天喜地,忙里忙外,虽已夜半更深,竟然都毫无睡意。

  封建时代的人们相信天命,在伟人、名人的出生问题上,总要带着神秘色彩地渲染一番。

  关于林则徐的出生及取名,有两种传说。

  一种传说, 林则徐出生那天夜里, 其父林宾日“梦中亲见凤凰飞”,孩子一降生, 他就立即联想到有“天上石麒麟”之美称的南朝才子徐陵,认为是个吉兆,便给孩子取名“则徐”。

  另一种传说,林则徐降生时,恰好新任福建巡抚的徐嗣曾鸣锣打轿从林家门口经过,林宾日给孩子取名则徐,希望儿子将来像徐嗣曾那样高官显贵。

  虽是传说,但对于林宾日这样的一介寒士,期望自己的儿子日后飞横腾达,光宗耀祖,倒是符合他的传统的思想感情的。

  地处闽江下游平原,濒临台湾海峡的福州,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早在公元前202年,这里是闽越国的都城,汉灭闽越后,这里是置冶县和侯官县。

  嗣后的1000多年间,虽经王朝更迭,福州多次变换名称,却一直为福建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

  林氏家族原落籍于莆田县,宋代迁到福清县杞店乡,直到清朝初年,林则徐的五世祖林学弢,才把家迁到省治“始占籍侯官”。

  林则徐祖上四代,都无科名和官职。祖父林正澄,虽苦读经书,是个闽县廪生,由于无法以举业爬上封建官僚的阶梯,长期随叔父游宦中州,在河南、山东一带靠教读谋生。祖父在外教读收入不丰,而祖遗的田室也并不优厚, 加上生有5个男孩,“都无生业,家口浩繁”,家境一日比一日拮据。祖父出门一去10余年,等到他从河南回到侯官,已是“外欠颇多,利息重积”,被迫“将住屋售人,以偿债务”。第二年,祖父在穷愁潦倒中忧郁死去,遗下的田产全部变卖掉,然而旧债仍未还清。

  这是林则徐诞生前10年发生的事,那时他父亲20来岁,还没成家。

  林则徐父林宾日,年幼时因生活不继而失学,直到13岁才上私塾读书。由于家庭中落的刺激,他醉心举业,不甘“以贫废学”。他参加过府试,因突遭母丧,不克终试。此后,他不得不“自食其力”,出外当私塾先生。后靠自己“舌耕”的积蓄,在左营司巷典来一间小屋,于1777年建立了小家庭。婚后继续苦读经书,冀望通过科举仕途,取得功名富贵,重振门庭。因“心力交瘁,犹苦志读书,终夜不寝”,得了眼疾。

  1778年即29岁那年,林宾日终于得县试第一,考上秀才,第二年经过岁试,补为廪生,颇负时誉。

  1780年,林宾日参加乡试,因“第三场病目未与”,没有考中举人。继续当私塾先生,收入并不丰裕,当时仅够分期顶还其父生前积欠的债务、廪生的津贴,当然不足以养活一家,因此妻子和他们先后养育的8个女儿,都从事女红,剪札“象花生”,“遂贸真值,以佐家计”。

  因林则徐后来位列清朝名宦,时人就有意隐讳他的家史,把他家和赫赫有名的“闽中甲族——福州东林联系在一起,说他“家传五尚书”,是簪缨世胄、封建官僚贵族后裔。也有人说“林氏自唐后即为闽中甲族,前明科第尤盛,史称其三世五尚书,皆以清德著”。这些说法都牵强附会。所谓“三世五尚书”,是指明成化至万历间的林瀚一门。其实用林则徐自己的话,就可足以说明。他在青少年时代的读书札记中写道:

  瀚为南兵尚,子庭机为南礼尚。庭机子燫,字贞恒,礼部尚书;燫弟烃,南京工部尚书。瀚次子庭枊,先为南工尚,所谓三代五尚书是也。

  这与当时远在福清县杞店乡的林氏,世系毫不相干。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 推荐:抗日战争书籍 心理学书籍 茅盾文学奖作品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

在线看小说 趣知识 人生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