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读书
中国古代名人传记

首页 > 中国古代名人传记 > 李鸿章

一三

  (一)创办轮船招商局

  轮船招商局是洋务活动由军工企业转向民用企业,由官办转向官督商办的第一个企业。1872年8月,李鸿章令浙江海运委员、候补知府朱其昂负责筹办轮船招商局。根据李鸿章的嘱咐,朱其昂很快拟定了《招商章程》20条,主张官商合办。但李鸿章认为现在没有官府的轮船在内,不必官商合办,应当实行官督商办。1872年10月在上海开始筹备,于12月正式成立。轮船招商局先后任用买办出身、熟悉业务、懂得竞争的唐廷枢、徐润、郑观应等人。此外,李鸿章还在天津、汉口、广州、香港等地设立分局。

  招商局的开办,目的在于扩大财源,但却突破了外国侵略势力对中国航运业的垄断。它自创办之日起,得到了李鸿章的多方关注,该局成立之初,只有轮船3只,到1887年达33只。此后始终徘徊在这个水平上,至1893年拥有轮船26只。这个时期,它主要经营沿海与内河航运,水脚收入每年平均为2百万两左右,除去轮船费用、折旧提成等开支外,每年净利达30万两左右。轮船招商局开业后三年,从外国轮船公司手中挤掉1300万两的利润,迫使美国旗昌洋行退出竞争。轮船招商局为争回中国的航运权、发展民族经济和保卫国防方面产生了积极作用。但轮船招商局也存在不足并最终导致了它的失败。

  在轮船招商局存在的20多年间,从整体上说它属于资本主义性质的企业,但其经营管理技术却存在严重的缺陷,从而使企业失去生命力,得不到应有发展,导致最终失败。本来,轮船招商局在1887年收购美国旗昌公司产业之后,拥有轮船33只,总载运量达到约2、4万吨,成为该局发展规模的顶点。但这期间,它很少进行资本积累,它的总办和会办等人只顾眼前的直接利益,而忽略了企业的长远前途。这使得轮船招商局无法凭借雄厚的资金扩大再生产,没有能力长时间与外国航运公司相抗衡,更没有能力在远洋航线上和外国资本竞争。所以,经营管理不善和对资本积累的忽视,是导致轮船招商局远洋航运完全失败的原因所在。此外,封建顽固势力的钳制和掣肘,也是轮船招商局失败原因所在。

  (二)创办开平矿务局及漠河金矿

  洋务运动开始后,各地兴办的军事工业和后来兴起的民用企业,对煤铁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土法生产的煤铁不仅价格昂贵,而且质量也较差,所以,只得向外商购买才能维持正常生产。根据当时一些材料统计,中国各通商口岸每年共进口煤炭数10万吨,以供应本国的军事工业及其他少数民用企业的需要。于是,在大宗煤铁从外国购运而来的同时,大笔银钱源源不断地流向了外国人的腰包。因此,不论是从抵制外商侵略还是从中国的经济和军事的角度来考虑,采用近代化手段来开采中国的煤铁矿藏都是一个刻不容缓的急需解决的问题。

  李鸿章在实践中感到:“天地之间,大自然赋予的宝藏,才是老百姓日用的来源。”他认为每年都要拿出大笔银钱来向外国购买煤铁,这是一个很大漏洞!

  从而他决心利用自己的职权来倡导、主持中国近代矿产业的开采。开平矿务局就是在这种情况下由李鸿章奏设的。目的在于:“中国兵商轮船及机器制造各局用煤,不致远购于外洋,一旦有事,庶不致为敌人所把持,亦可免利源之外泄。”在他看来:“中国富强的基础,就发端于这里。”他于1876年派唐廷枢前往开平勘察煤铁矿产资源。第二年批准唐氏提出的开采开平煤铁的计划,并委派他负责该项工作。为了得到地方官吏的配合,还增派前天津道丁寿昌和天津海天道黎兆棠会同督办。1878年正式成立开平矿务局,官督商办。1879年,煤矿开始凿井,1881年,正式出煤,年产量3万多吨,到1894年,年产量已发展到70万吨,相当于现在的中型矿井。该局起初煤铁并采,兼炼钢铁,后因经费和技术问题,遂停炼铁,专采煤矿。开平矿务局是洋务派创办的采矿业中最卓有成绩的大矿。该矿用机器采煤,逐渐配备了铁路、运河、专用码头及堆栈,在中国近代,影响较大。

  开平矿务局开办的直接目的就李鸿章等人的初衷来说,一是为了解决国内轮船、机器的燃料问题;二是同洋人“争利”。从实际情况看,第一个目的完全达到,第二个目的也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19世纪80年代以前,各通商口岸所需煤炭差不多全为洋煤所垄断,整个天津市场又是日本煤炭的畅销场所。

  所以,当开平煤炭投入华北市场之后,就立即引起了日本侵略势力的重视,并迅速采取对策,企图挤垮开平矿务局在华北的市场。开平煤矿以低于日本煤矿的价格处于有利地位。此后,洋煤进口量逐渐下降。到80年代末期,天津就不再进口洋煤了。此外,开平的煤矿还源源不断地运到国外和香港等地。由此可见,开平矿务局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外国煤矿的涌入。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 推荐:抗日战争书籍 心理学书籍 茅盾文学奖作品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

在线看小说 趣知识 人生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