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读书
中国古代名人传记

首页 > 中国古代名人传记 > 刘鹗——老残遗恨

  文韶一把握住成忠的手臂,笑道:“老年兄别取笑了,千万别再提什么大人卑府,我们还是知己的同年。来,来,我给你介绍这位当世不可多得的俊才!”

  他把吴大澂引了过来相见,说道:“这是新科二甲五名及第选入翰林遮常馆的吴贤弟,名大澂,字清卿,对于金石文字之学都是极有讲究的。这一次告假回苏州接眷,绕道到开封来探望一位知交朋友,所以和我一路作伴来了。”

  成忠见大澂虽是新科进士,年龄却已不小,大概只比文韶略小四五岁,高颧大眼,瘦高个子,神采出众,不觉赞道:

  “好一位新科翰林,果然气宇不凡。”

  大澂一躬到地,说道:“晚生久仰老前辈清辉,特地随了夔翁前辈前来请教。”

  成忠忙还了礼,说道:“别过谦了,都请上炕坐吧,坐了好谈。”

  大澂再三不肯,还是让两位前辈上炕,自己坐在侧前相陪。成忠笑道:“你们幸亏这个时候来,若是早几个月,开封城内城外一片大水,那才狼狈哩,所以正在赶紧治理惠河,巴望明年太平无事。”

  文韶道:“老哥一身风霜,踏踏实实为百姓办好事,这才是真正的亲民之官,吾辈京官都该惭愧死了。”

  成忠笑道:“年兄到了湖北做了道台,管了安陆、襄阳、郧阳、刑门四个州府,局面大了,将来大展怀抱,陈臬开藩都是指日可期的。兄弟年过半百,精力日衰,不过聊尽人事罢了,只能看着年兄大人飞黄腾达了。”

  文韶谦虚道:“子恕太自谦了,我在京中听得军机上的熟人说,钦差大臣、李中堂(鸿章)和河南抚台的平捻保案中都有阁下的大名,因“剿办捻匪”有功,已蒙军机处以道员记名,不久也就是一方的观察了,何必过谦。兄弟虽则年岁略轻几岁,其实精神远不如你老哥,又缺乏地方经验,还得好好向你拜师请教哩。”

  成忠大笑了,说道:“提起“剿捻”,我们都是受李中堂之赐,若不是他一举平定了东西捻,我这个知府纵然办了些零星捻子,又有什么作用?”

  大澂恃才傲物,好发议论,虽是书生,却好谈兵,这时忍不住接嘴道:“平捻的事,被曾中堂(国藩)搞糟了,他只会步兵对步兵,对付善打攻坚战的长毛,在捻匪马队剽疾奔突的骑兵面前,竟无能为力。李中堂是个聪明人,接他的手,稍好一些,但也花了一年另八个月,拖延时间太长,实在是淮军也有了暮气,不如初成军时那样锐气蓬勃,肯卖力了,他这个淮军统帅应该负责!至于左宫保(宗棠)更是糊涂,前堵后追,却将西捻从西北赶到京畿,几乎打到了京师城下,多险!这回叨李中堂的光,赏还了革去的顶戴,还加了个太子太保衔,实在太便宜他了。”

  大澂说时,旁若无人,滔滔不绝地把曾左李三位“中兴名臣”说得一无是处,成忠不禁愕然,只觉此人太狂,怕他再说什么不中听的话,急忙拦断道:“阁下高见,令人惊佩,只是身在局外,不知局中人的难处,好在东捻西捻都平了,中间曲折也就不必细究了。”

  大澂这才觉得自己的话说多了,初交不便深辩,笑了一笑说道:“愧疚得很,晚生放肆了。”

  看那文韶,已经领教过大澂的高谈雄辩,觉得他锋芒太露,与自己的明哲保身之道格格不入,何况现任湖广总督正是李鸿章,他还要仰仗李中堂的赏识提拔,更不能随便附和大澂的抨击。于是一边听着,一边点头晃脑含含糊糊地“嗯嗯啊啊”,不置可否。

  这时成忠转过话题向文韶道:“年兄此去湖北,总须先到武昌见过李中堂和抚台,再去襄阳赴任吧?”湖北是全国少数几个督抚同城的地方。

  文韶笑道:“说来也巧,李中堂今年八月间入京觐见,那时我已奉了放缺的旨意,还不曾出京。不揣冒昧,拿了手本去贤良寺寓所求见中堂,中堂宾客如云,居然抽空儿接见了兄弟,那气度威严豪放,不愧是三军统帅,“中兴名臣”。他殷殷勖勉兄弟好好做官,虽然京官外放缺少地方经验,但是事在人为,没有办不好的,这几句话是够兄弟终身受用了。中堂着实和兄弟谈了好一会,方才端茶送客。”

  成忠笑道:“我也有幸见过中堂多次,第一次是去年二月,李公接任钦差大臣后,从徐州拔营来周家口督师,抚台大人亲往帅营拜会,那时捻匪回窜河南、湖北,大军围剿,战事激烈,流动性也大,今天在河南开仗,过几天就转移到了湖北,粮草军需征集运输十万火急,稍稍疏忽就会耽误大事,革职丢脑袋都是说不定的。为此我曾多次前往周家口大营晋见中堂,并在那边先后耽搁了好些时日,听候中堂差遣,幸而不曾贻误军机,出过纰漏。那时候,只见辕门上文武官员进进出出,忙忙碌碌,神色异常紧张。中堂也忧心忡忡,说话直接了当,果断干脆,三言两语就决断了大事,端茶送客,决不哼哼哈哈,拖泥带水。

  一次听说官军在湖北安陆吃了败仗,张镇台(树珊)阵亡,刘军门(铭传)的红顶花翎帽也丢了,狼狈得很;又一次听说曾宫保(国荃)手下湘军大将彭毓橘也战死了,真是古今罕见的恶战啊。最后一次见到中堂是去年冬天东捻刚刚平定的时候,抚台命我带了几色礼物和一封亲笔书札,前往山东济宁钦差大营祝贺中堂奏凯。当时济宁城中车马拥挤,尽是带了亲兵回城度岁的统兵大员,西捻则还在陕甘一带徘徊。钦差大营悠闲宁静,迥和往日不同。李中堂有暇和我谈了好多时候,真是大人先生,那胸襟,那气度,那学识,都是没得说的了。可惜那时战事刚刚结束,幕僚都闲着,我又是现任知府,有官职在身,不然只要稍稍露出毛遂自荐的意思,中堂必定会把我也网罗进了他的夹袋中,那就交了好运了。可是书生意气,怎肯自贬身价,这也不过是说笑罢了。话又扯得远了,中堂此刻不知已到了武昌没有?”

  文韶道:“李中堂出京后还要回安徽合肥扫墓,然后去南京会见老师曾中堂,捉摸兄弟去武昌时,他该到任了。”

  成忠不住点首道:“年兄好福气,遇上了这位威望极高的大人物做上司,将来阁下的才干被中堂慧眼看中了,来一个鲤鱼跳龙门,由道台而臬台而藩司,那一路青云直上,简直会快得令人眼花缭乱,跟也跟不上哩。”

  文韶笑道:“老年兄拿我开心了,兄弟何德何能会被李中堂赏识。襄阳偏在湖北西北角,哪如老哥处在中原之地,可以施展大才。”

  “不不不,夕阳虽有余晖,只是已近黄昏了。”成忠叹了口气,望着文韶和大澂比较年轻的面容,忽然心中一动。”大澂英气勃勃固不消说,文韶虽然含蓄稳重得多,究竟年轻了十多岁,也正是壮年有为的时候,自己最多再做十年官,到了六十来岁总该退老林下了,那时孟熊、孟鹏刚刚二十出头,初入仕途,正需人扶持,与其那时再写信托人照应,看人颜色,何如乘此时让两兄弟去来拜见。大澂刚中进士,前途难说,文韶却是稳能出人头地的,若得他的提携就放心了。”于是怀着托孤的苍凉感情,命听差将孟熊、孟鹏叫了出来,向王、吴二人拱手道:“今日一见,天南地北,正不知何时再能相逢,这两个犬子,大的叫孟熊,今年十九岁,已入了学,尚未成器,小的唤孟鹏,十二岁,更是稚嫩得很,他日倘蒙提携,兄弟就感激不尽了。”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 推荐:抗日战争书籍 心理学书籍 茅盾文学奖作品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

在线看小说 趣知识 人生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