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读书
中国古代名人传记

首页 > 中国古代名人传记 > 李白传

一六

  最后,他登上塔顶。从塔顶的窗户望出去,好像身在九霄云,鸟儿反在下面飞着了。南望终南山,山色苍苍,积雪皑皑,宛如帝京天然屏障;东望骊山,绣岭蜿蜒,紫气缭绕,皇帝正在那里避暑的温泉宫就在那一片紫气祥云之中吧?西望原上,五陵松柏,郁郁葱葱,汉唐列祖列宗的陵墓就在那一片青蒙蒙的云霭之中吧?北望长安城就在跟前,太极宫、大明宫、兴庆宫三大宫殿群在一望无际的树海之中,闪闪烁烁,或隐或现,正和太阳争辉斗艳。笔直的朱雀门大街,两旁的成百的里坊就像一畦畦整齐的花圃。“啊,,这重关复塞,固若金汤的千里京畿!这赫赫扬扬,威震遐迩的大唐王朝!我要为你赴汤蹈火,我要为你肝脑涂地,我要使你永葆青春。请你为我大开阊阖九门,让我展翅腾空!”李白在慈恩寺塔上心血沸腾,孕育着他的《帝京篇》,也许叫《皇都赋》,或者干脆叫《长安颂》。他佩服骆宾王的《帝京篇》,起得那样雄浑:“山河千里国,城阙九重门。不睹皇居壮,安知天子尊。”却不懂为什么结尾却是那样衰飒:“已矣哉,归去来!马卿辞蜀多文藻,扬雄仕汉乏良媒……谁惜长沙傅,独负洛阳才!”大概是武后朝不如现在,而现在是比秦皇汉武有过而无不及的开元盛世啊!

  总之,李白初到长安,目睹帝京文物之盛,心情舒畅,意气昂扬。一心以为,登朝入仕,指日可待。大展鸿图,就在不远。

  光禄卿许辅乾忙于筹办千秋节的宴会,李白等了半个多月才又见到他。他给李白介绍了几位卿相的情况:开元初年的贤相姚崇、宋璟已经告老致仕。中书令萧嵩主管兵部,户部侍郎宇文融主管财政,显然找他们是不适宜的。左相源乾曜是有名的“署名宰相”,一向不管事,找他是无用的。中书侍郎裴光庭,虽兼吏部尚书,但彼此很少来往。只有右相张说比较熟悉,一向又爱推贤进士。三个儿子张均、张垍、张埱都能诗善文,特别是次子张垍,既是附马,又是从三品卫尉卿,擅长应制诗文,很得皇上宠爱。于是,他们就决定去拜访张说父子。但又等了半个月,许辅乾才抽出工夫来。

  李白总算跟着许辅乾进了右相府。不巧张说却在病中,但好歹总算吩咐他二儿子张垍接待了李白。

  张垍是一位漂亮的贵公子,面如冠玉,唇红齿白,言谈举止,温文尔雅。李白一看,就觉得他实在该当驸马,但他凭什么年纪轻轻就当上了从三品卫尉卿呢?相形之下,李白简直成了乡下佬。

  在张垍心目中,李白也确是一个乡下佬。但既是光禄卿许辅乾引来的,又是以推贤进士知名天下的父亲吩咐他接待的,因此对李白倒也客客气气。寒暄已毕,他便一本正经地说道:“当今圣上,求贤如渴;家父爱才,素有令名。兄长之事,小弟自当尽力。”他一边用音乐般的声音对李白说话,一边却考虑怎样打发这乡下佬才好。他想还是先看看李白的“行卷”再说。李白正想对他披肝沥胆,把自己的抱负、学业和诗文从头说起。他却又紧接着说道:“兄长不远千里而来,想必鞍马劳顿,权且休息数日,待小弟拜读大作之后,再登门求教。”说罢便示意家人送客,李白也只好起身告辞。

  张垍看了李白诗文以后,觉得此人未可小视。假若让他在长安逗留,东钻西碰,一旦碰见什么人把他荐了上去,便是自己的劲敌。须得好好想个办法,让他自己心甘情愿地离开长安城。“既能堵住他的进身之路,又不碍我家爱士的名声。”张垍盘算已定,便去回拜李白。

  李白回到下处,以为又要等好些日子,谁知三天以后,张垍果然登门拜访,并且对李白越发彬彬有礼。据他说,皇上有一个亲妹子,叫玉真公主,信奉道教。皇上在城里给她修了一座玉真观,又在终南山楼观台修了一座玉真别馆。那别馆可是个好地方,山青水秀,福地洞天。玉真公主嫌城里烦,常常到那里去住个十天半月;但到了那里,住不了几天,又嫌山居寂寞,要找几个人聊聊,而且爱谈个老庄,讲个诗文。“李兄,”张垍竟拍着李白的肩膀亲热地说:“假若你到那里去侯着,岂不比在城里强?”李白正想说:“推贤进士本是卿相之事,与公主何干?”张垍却好像早看透了他的肺腑,接着说道:“只要我姑一高兴,即日奏知圣上,你就是平步青云。卿相荐举人才却有许多规矩,说不定得让你等个一年半载。”李白一听,自然愿走这条捷径,便按张垍的安排,即日搬去终南山中。临行,张垍又亲自来送他,并附耳叮咛勿为外人道及,显得他对李白特别关照。

  李白由两个相府人员陪着,出了长安正西的金光门,沿着谓水一直往西,骑马走了大半天,到了终南镇,又折向南去,便看见宫观林立,紧靠山足。原来这楼观台,不仅是自汉以来的道教胜地,而且是唐代贵人们幽栖之所,玉真别馆就在靠西的一座小山上。上得山来,进得馆中,已是暮色苍茫。李白看不清楚,只觉得确是清幽无比,但除了陪送他来的人外,似乎再未见别人。

  第二天早上,李白起身走出房门一看,院中野草坐生,窗户上尘土封积,连门上都牵着蜘蛛网。他又走到厨房一看,地上,案板上,甚至锅台上,都长满了苔藓——这玉真公主别馆竟是一座荒园!他心里好生纳闷,正想找昨天陪送他的两个人来问问,只见他们引了一个庄户人来,对李白说:“请公子多多包涵,我等也不知此地无人看管。近日三餐由这老汉照料,按时送来。待我等回去请示我家公子再行安排。”李白只好且听下回分解,那两个人也就匆匆回城去了。幸有这个田家老汉每天来送饭,李白才有个说话的人。

  “老丈尊姓大名?”李白请老汉坐下,一边吃着他送来的小米稀饭和馒头,就着两碟小菜。

  老汉欠身答道:“不敢,老汉姓王,庄户人没有大名,你就叫我王老汉行了。”

  “王老丈,这个地方为啥没人住?是最近才没人,还是好久就没人了?”

  “好些时就没人了。”

  “玉真公主啥时来过?”

  “这玉真观修了好几年了,公主只在刚修好头两年来过两次,以后再没来过。”

  “这大热天,她为啥不来这儿避暑呢?”

  “华山比这里更好嘛!公主在华山还有地方,想是到华山去了。”

  李白一怔,好一阵子没动筷子。老汉看他吃得不香,便抱歉地说:“庄户人家没啥好吃喝,咱这样就算好日子了。”李白却没有听见。

  一连几天,李白独自一人在房里踱来踱去,只觉得日长如年。他决定找点事来混着,使把随身带着的自己亲笔手抄的古乐府温习了一遍又一遍,又把破了的地方补了一番又一番,还不见张垍那里有消息来。他在房里找来找去,居然发现一箱子东西,上面都是些道教书籍和应制诗文,下面却有几本碑帖,还有纸墨笔砚。“还是练练字吧!”李白把它们都搬了出来,挑了一本神龙年间拓的“兰亭”,欣赏了一阵便临写起来。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

  “这才是真正的神龙本!北寿山中那两本恐怕都是假的,一本太瘦硬,一本又太痴肥。这本肥瘦适中,恰到好处……他张垍真的不知道这玉真公主别馆是这样的荒凉么?……管它的,在这里清清静静练练字也好。”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急湍,映带左右。

  “不但书法好,文章也好,真是右军的神来之笔!……他张垍不知道玉真公主上华山去了么?……王老汉是听谁说的?但愿不是真的……哦,写到哪里了?这下面应该是:

  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听说曲江池每逢三月上巳日,贵人们也去那里洗濯,以保一年清吉平安,也有流觞曲水,也要咏诗作序。但他们哪能写出这样的好文章来,……城里三天五天不来人,十天半月总会有人来的。说不定忽然下来一批人收拾、打扫、筹办膳食,那就是玉真公主快来了。

  一本“兰亭”,写了一半,思想不但收不拢来,反而跑了开去。他好容易把思想收回来,找到了“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一行,却感到兴味索然,便起身到院中舞了一回剑。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 推荐:抗日战争书籍 心理学书籍 茅盾文学奖作品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

在线看小说 趣知识 人生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