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读书
中国古代名人传记

首页 > 中国古代名人传记 > 曹雪芹

一二

  在王府的二门外前院里,一个跨院十分幽静,小小三间正房,一明两暗。进了正门堂屋,朝北立着一面雕刻的木龛,内中供着一面牌位,上面大书“大成至圣先师孔子之位”。龛前有供案,陈设着古色古香的祭器。学童进来,先要向牌位恭敬行礼:

  双手抱拳,将身躬曲向下,手随身屈到腹膝,然后躬身进入里间,先生靠山墙设一大案,案上有书,有文房四宝,以及不可少的界尺。案后一大木坐榻,上设质地高雅而朴素的大靠背和极厚的大坐褥,老师可以舒适地端坐或倚靠,或盘膝或垂腿。那大坐榻很有点儿像皇帝的宝座那样的威严,学童一进屋,又要先向先生深深地一揖,然后悄无声响地找到自己的座位坐好。学生到齐,老师才开始讲课。

  在这种条件下,使小雪芹受到了良好的文化教育,特别讨人喜欢的就是他见了人没有一般小孩子的怕羞、胆怯等表现,恰恰相反,他见了人礼数周详,举止优美,凡是见过他的人没有不称赞的。特别是他进了学房,仪容款段,竟然超过了王公家的子弟,于此老师已是另眼看待,等到他一开始功课,更是让老师叹为奇才了。

  人们常常把那些聪明颖慧超众的人才用“一目十行”、“过目成诵”等词语来形容他们的过人之处。对于小雪芹确实是这样的,清代书本的款式,一般是每行十六七个大号的汉字,智力不高的,每日学二三行书,还记不住。但是对小雪芹确实是一目数行俱下,只念两遍,就能背诵如流了。同时令人可喜的是,他不但学得快,而且有极高的悟性——他能明白书中所讲的道理,得其精义,不是死背书。

  逐渐地,私塾里的老师发现这个令人喜爱的学生并不仅仅是聪明过人,他也有同龄人的脾气,会淘气,但是他会思索,常常对一些事情发出疑问,使先生张口结舌,无以回答;有时还提出一些令人惊诧的怪话怪论,听起来十分的胆大妄为,使先生颇为为难,有时就只好以先生的威严来斥责他不守规矩,胡言乱语而对他的提问不了了之。

  小雪芹因为家境的关系,上学年龄比一般的满洲世家的孩子要晚。同时,在学里成日学的就是那些规定的四书五经,这些都是古代儒家的经典,教育做人和从政的道德规范,对成人来说也要有相当的阅世经历才能领会其中的奥妙,所以对小孩子来说该是一件既枯燥严厉、又很乏味很苦的事情。

  因而对于聪颖而又“淘气”的小雪芹来说,终日死板的认字、背书是不能满足他的求知欲望的,很快自己就偷偷地转入了另一个新的阶段:即“杂学”的涉猎和追求。

  所谓杂学,指的是在那时候,读那些《四书》、《五经》等经典文章,是为了作“八股”文章——一种法定的格式,专为科举考试而设的,比如,主考官在《四书》里割取一句话,就是文章题目,考生必须以“代圣贤立言”的口吻来发挥那题目的意义。文章按规矩分为八个段落,故被称为“八股”。在当时,除了这个算是正学以外,其他一切学问都被归到了杂学里面,自然身份也就不高了。

  小雪芹最厌恶这种“八股”文章,这一点在他后来的小说里表现得十分清楚:把那些醉心于八股文的人,叫做“禄蠹”。他咏小说主人公贾宝玉,说他“愚顽怕读文章”,对于今天的读者来说,此处的“文章”二字,专指八股文,也叫做“举业”。

  小雪芹天性不守正规,求知欲强,感情丰富敏锐,极需要的不是那种应考的东西,而是真正展露才华、抒写灵性的中国古代的诗文词赋,以及被士大夫轻贱的民间通俗文学:小说、剧本、弹唱典词等在中下层社会流行的文学形态,这在当时称为“闲书”。

  幸好,当时的曹家由于政治地位的骤落,不得不摒居于外城,因此,使他得到了比内城、皇城里的孩子们多得多的接触“杂学”和“闲书”的机会。

  尽管如此,在当时的环境下,小雪芹要想觅到“杂书”却是一个很大的困难。他的祖父一生的藏书,在抄家时已经被人弄走了——在上文列出的抄家的清单上,一字不言书籍的事,不知道是当时的制度就是规定不把书算作财产?或者是曹家提前得到消息,想办法交由亲友们保护收藏?不论如何,后来他家的一部分藏书出现在他祖姑丈傅(132)家中,但这也只能是后话,因为此时的小雪芹还没有到能读曹家藏书的阶段。

  于是,由于小雪芹的居住条件决定了他一开始能读到的“杂学闲书”,自然就是流行当世,十分易得的小说和剧本(曲剧的唱词)。

  在中国,长篇章回小说和元“杂剧”、明“传奇”(这些都是由极美的曲词构成的)剧本都是深受读者喜爱的,其流传之广,入人之深,可以说是要比什么官定的教育课本的威力都要强大得多。尽管正统士大夫非常鄙视这种作品,然而,从明代以来,情况却发生了重大变化:一是众多天才作家,由于科举的世界无从施展他们的才华和智慧,便把精力投入小说与剧本的写作,因此质量日益可观;二是从明代中期,出现了一派“批点家”,专给流行的头等小说剧本作出“批点”,刊刻行世。于是在这一行里,出现了一位名叫李贽(1527-1602)的人,人称李卓吾先生。

  正是这位李卓吾先生,成了曹雪芹真正的“启蒙老师”。在李之后,又出现另一位命运更冤更惨的大批点家——金圣叹,他也成了小雪芹的“启蒙老师”。

  但是他们都是在小雪芹出生之前就已经不在人世了的,所以关于他们对曹的影响,待下文再提,因为他还有一位现实生活中的老师。

  在现实生活中,十二三岁的曹雪芹从师谢济世,此人官居御史,人称谢御史。他被雪芹的表兄福彭敦聘到平郡王府去教导小世子庆明,因此,雪芹也就有了跟从谢老师,听他讲学的机会。

  从谢先生学,首先是接受他为人品节德行的熏陶。

  刚正不阿,不畏强暴,勇揭私弊,敢于冒死坚持真理,不迷信偶像。他对天文地理,动植生物,善于观察分析,富有科学精神,学识十分丰厚,不只是书本文字的夸夸其谈。

  然而,过于刚正的人,是不受同僚欢迎的。谢御史上书建议改进科举制度,并多次进呈自己的论著,但是都没有效果。于是,于1738年,自请外任。从此平郡王府里也就少了一位良师,曹雪芹的从旁受益,自然也宣告结束了。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 推荐:抗日战争书籍 心理学书籍 茅盾文学奖作品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

在线看小说 趣知识 人生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