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看书
朱德主题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朱德元帅与格丁根 ——江建国 孙奎贞

  距古老美丽的文化名城格丁根市中心不远,有一条幽静的普朗克街。十二月一日中午,这里忽然热闹起来。街口一座老式住宅门前,迎来许多稀客。原来,这是中国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朱德元帅曾居住过的地方。十二月一日是他诞辰一百周年。格丁根市政府特意选这个日子,在他旧居正面墙上镶嵌了一块纪念牌。满头银发的格丁根市市长亲自登上梯子,为纪念牌揭幕。洁白晶莹的大理石上,用德文镌刻着:“朱德 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一九二三——一九二四”。

  普朗克街三号是一幢红色的砖石结构建筑,两层之上有一间阁楼。房子已有八九十年的历史,属于德国建筑史上“创造时代”的样式,较现代住宅高大一些。进得楼内,顺着木质楼梯拾级而上,二楼左侧的两间便是朱德同志的旧居。墙上糊着花壁纸,地板是宽木条拼铺的。房子正准备修缮,室内器物已搬空,推开阳台门,初冬时节清冷的空气扑面而来,使人感到格外清爽,阳台下面是葱绿的草坪。站在这里,人们仿佛重新看到青年朱德同志的音容笑貌。

  在安放纪念牌仪式前夕,记者专程赴格丁根,拜访了市档案馆馆长海尔加—马丽亚·屈恩女博士,并到汉堡郊区的一所养老院看望了当时朱德同志房东的女儿、现已九十三岁高龄的克莱姆太太。档案馆馆长屈恩博士告诉记者:“一九七六年一月,周恩来总理逝世,格丁根人广泛流传周恩来曾到过格丁根。我们认真研究了历史档案,经过多方查证后,证实曾在格丁根求学的是朱德而不是周恩来。”

  她接着拿出当年朱德同志在警察局申报户口的登记表和在大学注册的登记表复印件。记者一眼就认出,户口登记表左下方的二寸照片正是我们所熟悉的青年朱德。他身着西装,系着领带,神态专注,若有所思,浓眉下一双眼睛炯炯有神。登记表右侧的“迁入迁出日期”栏内,记录着朱德同志先后住过的两个地方,一九二三年五月四日他初到格丁根,住在维恩德路八十八号,约五个月后迁到普朗克街三号,在这里住了一年两个月零二十天。一九二四年十二月二十一日迁出格丁根。在“最近原居留地”一栏内,写着“柏林,维尔莫斯多夫”,这说明朱德同志是从柏林来到格丁根的。在大学注册表上,朱德同志注明父亲的职业是教师,学科是“社会科学”。据屈恩夫人介绍,这份登记表的字迹是朱德同志的手迹。

  屈恩夫人说,据多方了解,朱德来格丁根主要是同这里的中国留学生联络,是来搞政治活动的。跟他同来的还有他原先部下的军官和学生。二十年代格丁根的外国留学生中百分之二十是中国人。当时他们成立了“格丁根中国学生会”,向德国人民介绍中国情况,为争取德国人民对中国民主革命的同情,做了大量宣传工作。格丁根市警察局的档案曾记载他们向警方申请批准在街头散发传单的事情。市档案馆还保存着这份传单,题目叫《中国发生了什么事?》说着,屈恩夫人拿出一张朱德同志同这些中国留学生合影的照片。这张照片的三十五个人中,朱德同志坐在前排右起第四个位置上。可以想见,他是留学生拥戴的人物。

  朱德同志房东的女儿克莱姆太太,尽管已是九十三岁高龄,记忆仍然清晰。她说,她父亲当时在德国外交界任职,一九零二年在格丁根买下普朗克街三号这幢房子。朱德住进来时,她已出嫁,但每逢节假日,她便同丈夫携儿带女回娘家作客,老人记忆中的朱德待人友善,谦虚,“很有魅力”。朱德曾同她的丈夫讨论过军事战略问题,也向她讲述过中国社会的情况。新中国成立后,她从报纸上得知,她父亲这位房客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元帅,她由衷的高兴。她很珍爱这段往事,保存着所有有关剪报。

  在格丁根市,记者欣喜地看到,朱德同志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开创的中德人民的友谊正代代相传。格丁根大学的汉学系培养了一批又一批通晓中文的青年汉学家。在格丁根,中德人民的友谊已经由六十年前的涓涓小溪汇成一条滔滔大河了。(本报波恩十二月二日电)  

  

  《人民日报》1986年12月4日  

· 推荐:抗日战争书籍 心理学书籍 茅盾文学奖作品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

在线看小说 趣知识 人生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