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看书
朱德主题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朱德天涯寻正道 ——刘学民

  编者按:在纪念建军60周年的日子里,人们不会忘记为我国人民武装力量的创立和发展,为中华民族的独立和人民的解放立下卓越功勋的老帅、老将们。为此,我们特开辟《将帅从戎时》专栏,展示老帅、老将们在风华正茂之年投身革命、投身武装斗争、投身人民军队的历史镜头,以此表示对我军老前辈的崇敬和仰慕,同时也使后来者从中得到教育和激励。

  朱德同志在回顾自己思想转变的历程时说过:“我也曾经碰壁,也曾经碰破头,也曾经找不到一条正确的道路。后来经过许多艰难困苦,我终于找到了一条道路,只有这一条唯一的道路,才能使中国走到真正的民主共和国,才能最后实现没有剥削、没有压迫的社会。同志们!这条道路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道路。”让我们把目光投向本世纪之初的历史风云,去追寻这位老帅当年完成他思想转变的轨迹吧。

  1922年秋日,吴淞口。法国邮船“阿尔及利亚”号在“呜呜”的汽笛声中,缓缓驶离港口,开始了漫长的西欧之行,它的航行终点是法国的马赛。朱德和他的挚友孙炳文站在甲板上,望着渐渐远去的祖国大陆,思绪万千……

  1922年,是朱德在人生道路上发生重大转折的一年。他为了寻找中国共产党,为了追求马克思主义真理,抛弃高官厚禄,告别家乡,告别亲人,历尽磨难。

  7月间,他从四川经上海,风风火火赶到北京,找到孙炳文。久别重逢,彻夜长谈的中心话题是如何找到共产党,怎样到欧洲去学习马克思主义。当他们通过关系得知共产党的领导人陈独秀在上海时,立即星夜启程,直奔上海。

  在上海,他们首先拜会了刚从广州经香港来到上海的孙中山。孙中山先生虽未见过朱德,但对蔡锷麾下的这位虎将在讨袁之战中的赫赫战功,早有所闻。他先向朱德和孙炳文讲述了陈炯明叛变的经过和沉痛的教训,然后提出要借助滇军讨伐陈炯明,并对朱德寄予莫大希望,建议他立即返回滇军,重振旗鼓,出师讨伐陈炯明,并说先付10万大洋作为军费。朱德却婉言谢绝说:“我们已决定去德国研究共产主义,研究军事学,亲眼看看欧洲大战的结果。”孙中山非常不解地问道:“既然留学,为什么不去美国,偏要去欧洲?”朱德坦率地回答说:“欧洲已经出现了声势浩大的社会主义运动。这是一种新兴的社会力量。去研究这个新的革命理论和革命运动,对我们中国革命会更有好处。”孙中山点头,表示赞许。

  不久,朱德和孙炳文通过各种关系,找到了中共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长陈独秀。他兴致勃勃地向陈独秀谈了自己的经历和对中国革命的认识,诚恳地提出入党要求。可万万没有想到,陈独秀表情十分冷漠。陈独秀冷冰冰地说:“要参加共产党的话,必须以无产阶级的事业为自己的事业,井且随时准备为它献出生命。象你这样的人,需要长时间的学习和真诚的申请。”这分明是要把他拒于党的大门之外。

  朱德十分痛心,他不明白为什么象他这样的人就没有资格参加共产党,就无权信奉马克思主义,“难道在革命的新秩序中,真的没有,我朱德的立足之地?”朱德是一个意志坚定的强者。他的生活信念是:认定了的事情就干到底,不达目的誓不罢休!他和孙炳文商定,按原计划到马克思的故乡德国去学习革命的真理。正如他早年在一首言志诗中写的:

  中山主义非无补,卡尔思潮集大成。

  从此天涯寻正道,他年另换旧旗旌。

  “阿尔及利亚”号到达法国名城马赛。一上岸,他们当晚就乘火车前往巴黎。

  朱德和孙炳文从留法勤工俭学的学生那里得到了一个好消息:旅欧勤工俭学的学生,最近建立了“中国共产党旅欧支部”,负责人就是周恩来。只可惜,他刚刚去柏林。朱德兴奋极了,他和孙炳文一道又赶往柏林去见周恩来。周恩来热情地接待了这两位刚从祖国来的同胞。“请告诉我,有什么事需要我帮助吗?”周恩来亲切的话语使朱德深受感动。他滔滔不绝地讲述了自己求索真理的艰难道路……

  朱德原是贫苦佃农的儿子,父辈们为了他长大后能“支撑门户”,节衣缩食,东挪西借,让他读了几年书。他曾相信“强身救国”之道,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四川高等体育学堂,回乡担任体育教习,竭力提倡尚武精神,以便增强国人体魄,甩掉“东亚病夫”的帽子,不再受帝国主义的欺凌。然而:遭到当地豪绅的疯狂反对。当他那“读书救国”、“强身救国”的愿望相继破灭后,便愤然辞职,去另辟蹊径。

  1909年,他又怀着“从戎救国”的志向,从四川经过千里跋涉,历时70多天,来到云南首府昆明,几经周折考入云南陆军讲武堂。这是云南革命力量的一个据点,许多教官是日本士官学校的毕业生,其中不少还是同盟会会员。他们在课内课外,传播民主革命思想。朱德衷心拥护“驱逐靴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纲领,秘密加入同盟会。他积极参加辛亥革命的昆明“重九起义”,后在讨袁和护国战争中,战功显赫,威震滇川,成为一位爱国名将。

  在连年的军阀混战中,他看到的不是国富民强,而是山河破碎,民不聊生。他后来回忆当时的心情说:“孙中山先生和一切仍然忠于中国革命事业的人们,包括我自己在内,都陷入了一种怀疑和苦闷状态,在黑暗中摸索而找不到一真正的出路。”他对旧民主主义革命大失所望。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给中国送来马列主义,也给在黑暗中苦苦求索的朱德带来了新的希望。他说:“我自己是在十月革命的影响之下,走上了新的革命道路的。”“五四”运动的发生,新文化运动席卷全国,更使他振奋起来。在四川南溪,他结识了老同盟会会员、京津同盟会文事部部长兼北京《民国日报》总编辑孙炳文。他们在一起如饥似渴地阅读了大量进步书刊《新青年》、《新潮》、《每周评论》等,一起探索着新的革命之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真理之光,照亮了中国革命的道路,也照亮了朱德的人生道路。朱德的思想有了新的飞跃。他说:“我已亲身认识到用老的军事斗争的办法不能达到革命的目的,加上受到十月革命的影响,我深深感到有必要学习俄国的新式革命理论和革命方法,来从头进行革命。”

  朱德讲述自己的经历后,恳切而又郑重地向周恩来提出:“我决心参加中国共产党,为共产主义理想奋斗终生。我一定努力学习和工作,不管派我做什么都行。”孙炳文也表示了同样的决心。周恩来被朱德的诚挚深深打动,他说:“朱德同志!炳文同志!我愿意作你们的入党介绍人!”1922年11月,朱德由中共旅欧支部负责人张申府、周恩来介绍,在柏林加入中国共产党。

  朱德入党之后,立志“终身为党服务,作军事运动”,用他那战斗的一生实践了自己的诺言。1927年,他参与领导了南昌起义,成为人民军队的缔造者之一。以后,他一直是红军、八路军、解放军的总司令,为人民军队的创建和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解放军报 1987年6月11日  

· 推荐:抗日战争书籍 心理学书籍 茅盾文学奖作品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

在线看小说 趣知识 人生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