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看书
朱德主题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试析朱德经济思想的基本精神 ——陈文彬 卢文华

  朱德作为党和国家第一代领导集体的主要成员,他不仅是一位杰出的军李家,也是新中国成立前后党的经济建设工作的重要领导者之一。朱德经济思想内容丰富、深刻、富有个性,而蕴含其中的思想精髓更值得我们研究、把握和学习。本文认为,群众路线、实事求是、经济效益是其经济思想的三个主要原则和基本精神。

  群众路线的原则

  朱德曾经说过:“我们一切力量都出于群众身上,一切办法也都由群众创造出来”,“我们没有别的本事,我们的本事就只有同群众密切结合在一起。”①《朱德选集》,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94页。(以下 注释均出自此书,只注页码。)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战胜一切困难,不断取得胜利的法宝,经济建设工作同样如此。

  首先,发展经济要依靠群众力量,又要服务于人民群众。在革命战争年代,通过取得群众经济上的援助和广泛发动解放区的民众生产运动,建立起了取得战争胜利的经济基础。新中国建立之初,要恢复生产,发展经济,更要充分发动群众,依靠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因此,朱德多次强调:“把群众组织起来发展生产是最要紧的。”②《朱德选集》,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214~215页。他认为,一方面要动员广大农民,在发展粮食生产的同时,“发展副业、造林、打井、盖房子,还要把路修好。”③《朱德选集》,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214~215页。另一方面要组织广大工人积极从事工业生产,“要把工人动员和组织起来……像土改后大搞生产运动那样掀起(工业)生产热潮。这样工人和农民一起走,就不再是跛足的了。”④《朱德选集》,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214~215页。另外,还要“团结其他劳动群众……迅速恢复和发展生产”⑤《朱德选集》,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256页。

  与此同时,发展经济更要服务于人民群众,为民众谋利益,这是由中共的性质所决定的。例如,关于商业工作,他认为:“公营商店应该为群众生产服务,要根据群众的需要保证供销。”“要成为人民的'供给部',做到老百姓要卖什么,商店就买什么,老百姓要买什么,商店就卖什么。”⑥《朱德选集》,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217页。关于银行工作,他指出:“要好好地作出计划,使银行业务和工农业生产结合起来”,“银行发放农贷,要真正发放给贫雇农”“要方便群众”,“要善于组织生产”,“还要帮助城市失业工人组织生产,没有本钱的可贷给一些”⑦《朱德选集》,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218~219页。

  其次,在发展公营经济的同时,要大力发展“群众经济”。早在解放战争时期,朱德就认为,解放区经济的恢复与发展仅仅依靠政府有限的财力、物力是难以适应形势需要的,而蕴藏于民间的经济发展潜力是巨大的,因此他强调,“发展经济要动员广大群众自己起来干,光靠公家是不成的”,“要使他们有长期打算,好好发展生产,”⑧《朱德选集》,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214~215页。从而有效地推动群众个体、集体等经济成分的迅速发展。新中国成立以后,尽管国内形势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但是经历长期战争后的中国,国民经济千疮百孔、百废待兴,经济建设任务更是极其繁重。所以,充分释放民间的潜能,发展群众经济仍然十分必要。一方面,要在一定时期,允许和鼓励民间个体经济的合法经营⑨《朱德选集》,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365页。“旺季忙、淡季闲”。同时,为了克服个体劳动者“生产分散、资金缺乏、工具又少又落后”,“生产极不正常,⑩《朱德选集》,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321页。等缺点,要通过各种形式的合作社把他们组织起来进行生产。对于国家无力经营的项目,应允许群众开发经营。如矿产资源的开采利用,国家不能统得过死,“对于藏量不大的、分散的、国家又无力开采的矿产”,应当允许“地方政府组织手工业、农业和供销合作社的多余劳动力和资金来开采”,这样合理地利用分散的矿产资源,“让地方和群众去开采,对国家对社会都是有好处的。”①《朱德选集》,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353~354页。

  再次,发展经济要尊重人民群众的生产经营自主权,相信群众的智慧朱德强调,各行各业都应如此。在手工业方面,他认为:"全国手工业者有一千名万人,其中有不少骨干与积极分子,只要向他们讲清怎么办合作社以及合作社的前途等,管理由他们自己来组织就可以了,并不一定要给他们派社主任"②《朱德选集》,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323页。 “手工业合作社要依靠群众去办,不要少数人包办”,“下面有许多有本事的人,还没有被发现,只要依靠劳动群众,事情就一定会办好。”③《朱德选集》,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335页。在农业方面,“一个生产队几十户……怎么搞法由他们自己做主。这么搞,他们就努力,出勤率就高。”④《朱德选集》,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389~390页。地方党政部门不要把大小事务都揽在身上,“要相信农民会种地,你何必管那么宽。”⑤《朱德选集》,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389~390页。

  实事求是的原则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尊重客观经济规律是朱德经济思想的基本内容和领导经济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反对经济生活中的“左”倾冒进错误,主张尊重经济规律。针对1953年开始的手工业社会王义改造中的教条、僵化之风,朱德认为,为了建设社会主义,我们应该大力组织手工业生产合作社,但是,要“正确估计到主客观的情况,反对急躁冒进的情绪”,“要防止盲目地强调集中生产,盲目地将小社并为大社,盲目地要求机械化,以及订立许多繁杂的制度等”⑥《朱德选集》,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322页。 “不要一开始就要求太高,应该放宽尺度,根据当时当地的需要与可能以及手工业者的要求,采取不同的形式加以组织,绝不要规定一个死格式到处硬套。”⑦《朱德选集》,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322页。1958年中共中央北戴河会议以后,全国又掀起了声势浩大的“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左”倾错误又一次平重地泛滥开来。对此,朱德多次通过不同方式表达自己的忧虑和不安⑧《朱德选集》,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371页。他认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还应该搞,问题是要稳步地、实事求是地搞好,干了一件事再干一件,不搞盲目的积极性,不能做不到的偏要做,强迫命令、惩办主义,那一套'左'的歪风要痛改。”⑨《朱德选集》,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389~390页。在制定国民经济发展规划、贯彻农轻重的发展方针时,他强调,“要从我们的底子出发,不要从上头来个大计划。能做多少就做多少,在做当中稳步增加,办不到的事,硬要去办,还是办不到,结果既伤了党员,又失掉了群众,客观规律不能违背。只要我们全党学会照客观规律办事,我们就一定能站稳脚跟,并继续向前发展。”⑩《朱德选集》,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390~391页。

  其次,发展国民经济要从国情出发。新中国成立后,根据党的过渡时期总路线,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第一个五年计划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基础。对此,朱德认为国家经济的恢复与发展一定离不开基本国情,在着力发展现代化工业的同时,要充分发展中国的特色经济,如手工业生产。他强调,“不要以为全国胜利已经到来,就完全是大工业生产了,手工业就完全垮台了,因此就不去学习发展手工业生产的知识,等待大工业来临。这样的想法是不对的。”(11)《朱德选集》,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251页。手工业生产对于方便群众的生活、增加人民收入和增强国家的出口创汇能力都有重要作用。再如发展山区经济,他指出,中国是一个山区占国土总面积三分之二的国家,山区自然资源异常丰富。因此要通过改善山区的交通运输等条件,动员全国力量支援开发山区,进而利用山区的富源支援全国的经济建设,“如果不把山区的富源开发出来,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是有困难的。”①《朱德选集》,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359页。 另外,朱德还立足国情,提出要正确处理中央与地方经济职能的关系,他认为,中国是一个地域辽阔、地区差异显著的大国,地方经济部门不能不加区别地概由中央直接管理。例如,就机械工业而言,“中央对地方的机械工业不宜统得太死,不要把稍微像样的机械厂都收归中央管理”,“应给每个省下放个把像样的机械制造厂,……或者把某些中央管理的机械制造厂划出一部分任务交给地方支配,”②《朱德选集》,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354页。这样才能解决地方工业发展中的困难。

  再次,用辩证统一的观点解决经济生活中的各种关系和问题。例如,关于分配与发展的关系。朱德针对建国前后在公营企业出现的只注意提高工人工资、不注意公共积累的现象,多次强调,党和政府应该尽一切可能为职工谋福利,必须保证工人阶级的最低生活水平,但是,必须以不损害人民的根本的长远的利益为前提,“工人阶级生活之改善只有在发展生产中才有可能。”而目前的许多国营企业相当困难,“是在国家津贴的条件下,勉强维持生产。许多企业因为生产成本过高,根本不可能与外货竞争……在这种情况下,工人阶级的最低生活是要保证的,但是,除了保证工人的最低生活、说服教育工人艰苦斗争渡过难关以外,如何能提高待遇、增加工资呢?”③《朱德选集》,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265~266页。如果不注意发展生产,增加公共积累,而“斤斤于改善工人生活,那是自杀的政策”④《朱德选集》,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265~266页。。

  另外,从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实际出发,理性认识非公有制经济成分。面对着长期封建、半封建统治造成的中国社会积贫积弱的局面,朱德客观理性地认识到,在一定时期内,适当允许非公有制经济的存在是落后的生产力水平的必然要求。早在建国前夕的1949年7月,他就指出:”在人民共和国的经济政策和经济计划的轨道内存在和发展的私人资本主义,是当前整个国民经济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力量。作为新民主主义国家之领导阶级的工人阶级,不仅应该把国营经济看做是自己的财富,也应该把私人资本主义经济看做是自己所领导的国家的社会财富。”⑤《朱德选集》,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263页。尽管1956年我国完成了对个体农业、手工业及私营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消灭了私有制,但是随后发生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功听带来的惨痛教训,使朱德进一步认识到,中国社会还远远没有到了消灭私有制的时侯。结合批判农村大兴公共食堂的歪风,他指出:“农民是劳动者,又是私有者”,让农民在家吃饭,“可以把粮食节约下来,把猪、鸡、鸭喂起来。这样,看起来是保留了私有制,但实际上对公有制是个补充。这两年我们只强调最好是消灭私有制。现在保留一点私有制,保留家庭副业,”⑥《朱德选集》,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372页。有利于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他强调,“要总结历史经验,做好工作,不能割断历史,不然要吃亏的。”⑦《朱德选集》,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359~390页。

  

  经济效益的原则

  注重经济效益,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是现代经济学的基本原则,也是朱德经济思想的核心内容,并且体现于他对社会经济各领域发展的基本看法上。

  在国有工业方面,他指出,“我们所有的公营企业都应当实行发展壮大的方针,做买卖要赚钱,工业要扩大”,“现有公营工厂,只要不赔钱的就要开下去。”⑧《朱德选集》,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214~215页。关于交通运输业,他强调要组织剩余劳动力把道路修好,“如果把道路修得很好走,每人每天可省出很多时间用来生产,可以增加很多产品,汽车也可以省很多汽油。”①《朱德选集》,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216页。而在山区的运输中,他要求要尽量避免单向运输的浪费现象,并批评“康藏公路上的回头车,常常是空的,不懂得带一点回头货”②《朱德选集》,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362页。。在商业方面,他重视经济效益,避免亏损现象,他说:“公营商店应该发展壮大,应该赚钱。商店的资金要越积累越多。”③《朱德选集》,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217页。在金融业方面,他同样突出“效益”二字,主张“凡是能开展银行业务,能够赚钱的地方,就可以设立机构。”④《朱德选集》,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218页。在发展山区经济方面,为了降低成本,提高效益,他特别强调发展加工工业:“许多东西拿到城里去加工,运费就贵得多,如果就地加工,那就便宜得多了”⑤《朱德选集》,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361页。。

  可见,注重经济效益是朱德在领导经济工作过程中一贯的思想。而关于如何不断提高经济效益和劳动生产率,他提出了自己的一系列主张:

  首先,要充分调动各级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这是提高经济效益和劳动生产率的主观前提。他提出:“国家应该采取尽量鼓励发展生产的政策,充分动员中央各部门和地方各级的积极性,动员农业和手工业生产合作社的积极性以及合作社社员家庭的积极性”⑥《朱德选集》,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340页。为此,一方面要通过党组织、工会对群众进行大量深入细致的思想教育工作,以提高他们的“自觉劳动热忱”⑦《朱德选集》,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264页。,提高生产。另一方面,要不断努力提高他们的生活水平,让他们占有必要的生活资料;要保证群众安居乐业,“安居乐业是发展生产的根本保证,不能安居乐业,如何增加生产?……只要大家有了饭吃,而且逐步得到改善,怨气也就消了,”⑧《朱德选集》,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389-390页。生产积极性也就容易调动起来。

  其次,要动员人民群众加强学习,不断提高生产经营管理水平。一方面,要不断学习新技术,提高生产水平。早在1947年,朱德就提出要把解放区的工厂工人动员和组织起来,“学习技术,降低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⑨《朱德选集》,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214~215页。1948年,在解放区妇女工作会议上,他强调,“妇女干部要学习生产知识、学习农业、工业的生产技术,”⑩《朱德选集》,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252页。还要学习发展手工业生产的知识,以降低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另一方面,针对建国前后不少公营企业“管不好”、“不会管”的问题,他强调“经营要改善”,并呼吁工人阶级在企业中要“学习经营,学习管理,提高政治,提高文化”(11)《朱德选集》,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263页。。

  再次,党和政府要加强对宏观经济的决策与领导,依法有序地保障经济工作顺利运转。党的正确领导是国民经济健康运行、经济效益不断提高的根本保证,所以朱德指出:“为了实现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无论工业建设、国防建设和财政经济、文化教育以及其他方面的建设工作,都应该在党的集中统一的领导下进行”(12)《朱德选集》,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317页。而党对经济工作的富有效率的领导,一方面取决于宏观经济决策的科学性,例如,关于兵工生产如何同民用生产相结合的问题,朱德认为,为避免党在和平时期军工企业开工不足,人员、设备严重闲置、浪费的现象,中央党政有关部门应“从速共同研究一个合理而又可行的万案”,“要想办法做到能够把二机部所属各厂的设备充分利用起来。”(13)《朱德选集》,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253页。另一方面,党的经济领导工作的成效,也与经济法规是否健全、是否依法管理经济直接相关。因此,朱德十分重视经济工作中的法制建设,他说:“要把合作社办好、还必须依靠党的领导,建立好领导机构,订立章程、条例,照章办事,‘不依规矩,不能成方圆’。”(14)《朱德选集》,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335页。对于经济生产中的“粗制滥造、偷工减料”等不法现象,要“依法制裁”(15)《朱德选集》,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323页。。

  应该说,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朱德经济思想显现出时代的局限性,但是,蕴含于其中的上述基本精神则是一笔宝贵的思想财富,具有长远的指导意义。

  (作者单位:上海市公用局党校、安徽铜城中学)  

  

  天津党史 2000年1月  

· 推荐:抗日战争书籍 心理学书籍 茅盾文学奖作品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

在线看小说 趣知识 人生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