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看书
朱德主题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附录:朱德嫡孙朱和平:忆我的爷爷朱德

  ■朱和平在访谈室接受主持人和网友提问

  今年12月1日是朱德元帅诞辰120周年纪念日。在近70年的革命生涯中,他把毕生精力无私地贡献给了中国人民,为中国革命和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他身上所表现出的崇高品德、人格风范,为我们留下了珍贵的精神财富。12月1日晚7:30,朱德嫡孙、空军装备研究院某研究所所长朱和平大校做客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先锋论坛”,以“忆我的爷爷朱德”为主题,与网友在线交流。

  相关访谈:《“朱毛”成了中国工农红军的旗帜》

  ■嘉宾简介:

  朱和平 男,四川仪陇人。1952年10月生,1970年12月入伍,现为空军装备研究院某研究所所长、空军大校军衔、高级工程师、博士生导师。著有《永久的记忆·和爷爷朱德奶奶康克清一起生活的日子》及军事学术专著多部。

  ■访谈全文:

  ■在大会之前,胡锦涛总书记亲切接见了我们

  [主持人]:各位网友,晚上好。今年的12月1日是朱德元帅诞辰120周年纪念日,在近70年的革命生涯中,他把毕生经历无私的贡献给了中国人民,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他身上所表现出的崇高品格、人格风范,为我们留下了珍贵的精神财富。今天朱德元帅的后人――朱德嫡孙、空军装备研究院某研究所所长朱和平大校做客人民网共产党新闻“先锋论坛”与大家进行在线交流。欢迎大家积极参与!朱所长,先跟各位网友打一个招呼吧!

  [朱和平]:各位网友大家好。欢迎大家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我将尽我的能力给大家一个满意的回答。

  [主持人]:今天上午纪念朱德同志诞辰120周年大会在北京举行,胡锦涛总书记在会上发表了重要的讲话。您和您的家人当时都在现场,您感触最深的是什么?

  [朱和平]:以前我们也多次听过胡总书记的讲话,也参加过一些胡总书记主持的会议,但是这样近距离的和总书记接触,我确实是第一次。给我感觉最深的是胡锦涛总书记非常关心继承和发扬我党的光荣传统,对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有非常深厚的感情。

  [朱和平]:在大会之前,首先胡锦涛总书记亲切接见了我们。利用这个机会,我们对胡锦涛总书记表示了衷心的感激之情。因为纪念爷爷诞辰120周年的活动,实际在两年前就已经开始了。两年前2004年8月14日,胡锦涛总书记在百忙当中亲自视察了四川省仪陇县――爷爷的家乡,并且作出了“一定要把朱德故居保护好、一定要把朱德故里建设好”的重要指示。两年多里胡锦涛总书记四次对仪陇县的建设作出了重要指示,涉及生产、生活方方面面的问题,考虑得相当周到细致。

  [朱和平]:两年来,在胡锦涛总书记亲切关怀下,家乡人民以超快的速度,顺利完成了120周年纪念活动的各项准备工作。

  [朱和平]:今年的8月份和10月份,我的母亲、我及我的爱人,我们带孩子都先后回到了仪陇县。当我们看到爷爷家乡的面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时,我们都感慨万千,所以利用这样一个机会,首先向胡锦涛总书记表达了我们的感激之情,也代表爷爷家乡的老百姓感谢党的领导。胡锦涛总书记亲切地对我们说,这都是我们党和政府应该做的事情。

  [朱和平]:仪陇县的建设发生的变化,实际上是我们国家改革开放大的环境下的一个缩影。我们也可以感觉到这几年国家所发生的变化,不仅仅是我的家乡,全国都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这些都要感谢以胡锦涛总书记为首的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

  [朱和平]:特别令我们感动的是,大会结束以后,主要的首长都已经退场了,这时胡锦涛总书记突然从主席台下来,直奔我们而来,再次跟我们一一握手,这使我们非常感动。

  ■我们党的领袖是人民的领袖,永远和人民在一起

  [主持人]:在今天上午胡锦涛总书记的讲话中,提到了毛泽东主席赞扬朱德元帅的两句话,一句是"度量大如海,意志坚如钢",一句是"人民的光荣",您是如何理解这两句话的,您自己对爷爷是怎样评价的?

  [朱和平]:毛主席说“度量大如海,意志坚如钢”,是指长征过程中,爷爷战胜了张国焘的分裂主义,把二方面军和四方面军带到陕北,实现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同张国焘的斗争是非常复杂的斗争,我在我写的书里都已经做了详细的介绍。这句话是对爷爷同张国焘斗争的评价。“人民的光荣”是毛主席在爷爷60大寿的时候给他写的题词。今天上午,胡锦涛总书记在他的讲话中也再次提到了这句话。胡锦涛总书记说“毛泽东同志称赞朱德同志是人民的光荣,这是党对朱德同志的最高评价,也是人民对朱德同志的最高评价。”我想这样评价我们党的领袖,说明了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我们党的领袖有很多,爷爷只是其中之一,是它的一个代表。我们党的领袖的特点就是来自于人民、服务于人民,和人民心连心。

  [朱和平]:所以我们党的领袖是人民的领袖,永远和人民在一起。这也是我们党最近提出的“立党为公、执政为民”重要思想的体现。

  [主持人]:您自己对爷爷是怎样评价的?

  [朱和平]:我不太好评价。因为毛主席有过评价,周总理、少奇同志以及纪念诞辰100周年、110周年、120周年时,党都对他进行了评价,这都是党对他的评价。从我个人角度看,我还是比较喜欢我们党中央在纪念朱德诞辰100周年时的那三句话:就是“功高不自居、位高不自私、德高不自显”。这句话是对他的历史贡献的最高评价。

  [主持人]:古语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朱老总在“治国”和“平天下”方面的功绩是毋庸置疑的。您从小在爷爷奶奶身边长大,请您给大家讲一讲,他老人家是如何“修身”和“齐家”的?

  [朱和平]:他这个人自律意识很高,从来不沾染恶习,不抽烟,不喝酒,很少打扑克,偶尔下下棋。他一生当中严格遵守自己的生物钟,有严格的作息制度。他自己还给自己发明了一套体操,每天要做三次。这体操是他年轻时代编的,因为他曾经在四川大学的前身专修过体育科。那个时候他总结出来的一套强身健体的方法,一直用了一生。从细小的环节也可以看出,一个人一生坚持做一件事情是很不容易的。至于说“齐家”,我觉得爷爷对我们家庭的教育和管理很严。因为他是党和国家的领导人,要为老百姓的生活,要为政府的事情,要为党和军队日夜操劳,所以他不可能有很多的精力来管理我们这个家,我们家主要还是由奶奶来管,但是由于爷爷有很强的自律意识,有很好的生活习惯,所以他在一言一行中感染着我们,使我们自觉或者不自觉的跟着他的习惯走,跟着他的规律走。这潜移默化的影响了我们。

  [主持人]:我们的访谈预告发出之后,很多网友都留下了自己的问题。我们现在来看两个网友的问题。

  [网友风火轮]:您觉得和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的日子,您都学到了一些什么?

  [朱和平]:我觉得学到的东西很多,最主要的一条是他们对事业执着的追求。前天,我在军网上也说了这个意思。能够成为一代伟人,那不是一个偶然因素,不是一个偶然的机遇,必须要有一个非常崇高的理想。同时对这个理想要有执着的追求。我觉得爷爷的理想就是坚信共产主义事业。他是从小就投身革命的,他在36岁以前,实际上一直在旧军队工作,36岁的时候,已经是国民党的少将旅长,按现在的话说功名成就。在旧军队那些年的经历,使他感到旧民主主义不能救中国,必须社会主义救中国,必须跟着共产党走,才能救中国。一旦他树立了这个信仰,他一生都在追求。

  [朱和平]:从他36岁开始,他放弃他以前的功名,开始学德语,准备去德国留学。我们现在初中、高中学外语就觉得很困难了,一个36岁的人再去学外语,就属于高龄了,难度非常大。然后他自费去欧洲留学,寻找共产主义真理。刚开始到上海他找到陈独秀,陈独秀不同意他入党,以后他又出国留学,他走了这样一个很坎坷的道路。自从加入共产党以后,他一生都以共产党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和红军战士爬雪山、过草地,历尽千辛万苦,身经百战,一直到他的晚年还在孜孜不倦的学习,为他的追求去努力。这是我需要向他学的最重要的一条,就是人一生当中一定要有一个追求,为这个追求去努力,去奋斗。

  [网友谁说挣不开眼睛]:后来您走上了军旅之路,从事了军事科学技术的研究,是不是受到朱总司令的影响?

  [朱和平]:是受他的影响。我们家三代人都是在为部队服务。首先是爷爷、奶奶,他们是从红军时期开始的。我的父母都是抗日战争时参加革命的老同志,父亲是1938年入党的,母亲是1940年入党的,他们都参加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我生长在这样一个家庭里,从小对军队就有一种特别亲切的感情。而且爷爷奶奶身边的工作人员,大部分也都是军人,我跟他们接触的非常多,从小就受到了这方面的感染。所以,从军也可以说是我从小的志向。

  [主持人]:今年是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的日子,朱所长又推出一部新书叫《长征中的朱德》,请问您是出于什么目的写这本书的?

  [朱和平]:关于长征有各种文艺作品,还有很多外国记者写了有关记载长征的故事非常多。但是我个人认为,我们在长征这个题目中,还有很多很多的故事没有发表出来,因为长征出发的时候有30多万红军,最后到达陕北的只有3万多人,绝大多数红军将士都牺牲了。我们这些流传下来的长征故事,绝大多数都是长征当中文化水平比较高的,有一定写作能力的,甚至是担任一些领导职务的人写的文章。编写出来的这些东西,也不能说很全面。因为长征的条件非常艰苦,有很多历史和很多生动的故事没有流传下来。所以,我们作为后人,继续学习和研究长征这段特别特殊的历史,我觉得是非常有意义的。这是一个原因。

  [朱和平]:第二个原因,我们在跟爷爷奶奶接触过程当中,在跟老一辈无产阶级接触中,给他们印象最深的就是长征,因为长征确实太特殊、太伟大了,所以给他们终身留下的印象都很深刻。他们经常议论长征,互相见面时也老是谈这些事。我们在他们身边,时间长了,听了很多故事,有一些故事一下子还很难变成文字。所以,我们就通过多年的积累不断地写一些笔记,积累一些素材,随着素材越来越多,我个人就想,应该找一个机会把这些东西表达出来,流传给后人。因为能够亲耳听到这些参加过长征的红军将领讲长征故事,这样的事比较少了。现在经历长征的这些活着的人都已经90岁高龄了。所以我作为一个有机会能够在他们身边生活的人,能够得到这些素材,我觉得如果我不把它整理出来,不把它奉献给读者就太遗憾了。

  [主持人]:要不然我们就丢失了一笔历史财富。我们朱老总多走了一万里长征路是为什么?

  [朱和平]:这主要是由于一、四方面军会合以后,产生了矛盾。主要是张国焘和党中央毛主席之间产生了矛盾。因为一方面军经过突破四道封锁线、四渡赤水时,损失非常大。两军会合后一方面军剩下不到三万人。四方面军相对好一些。因为它的长征路线近,剩下8万多人。这时候由于四方面军的人很多,兵强马壮,而且经历的战争比较少,损失比较小。一方面军的损失比较大,所以造成了张国焘拥兵自重,按现在的话说,就是想当老大。在这种情况下,为了执行北上抗日的路线,党中央毛主席果断决定,一、三军团先走。一方面军的五、九军团和四方面军南下。爷爷作为总司令可以带着五、九军团和一、三军团北上没有问题。但是爷爷当时主要是考虑四方面军也是红军,天下红军都是一家人,四方面军是一支非常重要的军事力量,对于我们中国革命的前途是非常重要的,必须把这支队伍,也包括后来的二方面军带到陕北,实现所有红军主力会师,这样才能够增强我们革命的力量,实现最后抗日战争胜利。

  [朱和平]:刚开始由于四方面军的绝大多数同志不太理解北上方针,所以,爷爷在做四方面军的工作有一个过程,这个过程就经历了一年。反反复复的,最后四方面军上上下下都认识到南下是没有出路的,北上才是希望。这样才重新北上,所以他多走了一年的路。

  [主持人]:在您这部书里,突出表现了朱总司令哪方面的性格特点?

  [朱和平]:《长征中的朱德》这本书主要是突出他的人格力量。就是我们红军在艰难困苦的情况下,为什么能取得胜利?因素很多。党的领导、正确的战略战术、军队的性质、宗旨等这些都是因素。但是我觉得作为一个统帅,他的人格力量是要起很大作用的,就像我们现在有一部电视剧叫《亮剑》,一支部队的领导、主官、统帅对这支部队的影响是很大的。我想爷爷作为当时红军的总司令,作为红军中最高军事长官,他的人品、人格力量对红军将士的影响、感染力、渗透力也是红军胜利的重要原因,我想通过这部书把这点写出来。

  [主持人]:康克清奶奶总是称朱德为“老总”,您如何看待他们之间既是战友又是夫妻的关系?

  [朱和平]:因为我们隔了一代了,和父母的亲情还是不一样的。对爷爷奶奶的亲情还有一种敬仰的感情因素,和父母不太一样。一般奶奶称爷爷为“老总”,爷爷称奶奶为“克清”,他们平时就这样称呼。我觉得这个称呼也没有什么不好的,很自然。因为我从小就听他们这么叫,一直是这么叫。要说他们两人的感情,我觉得他们的感情非常深厚的。因为他们从井冈山认识,在福建长汀结婚,他们实际上就是一对同甘共苦、休戚与共的革命伴侣。那时候每天面临生死考验、残酷的斗争,他们互相恩爱,实际上从另外一个角度给他们双方提供一种动力。从总司令到普通的一兵都是一样的,他们在井冈山、延安等等很多故居我都参观过,学习过。那里面确实没有什么东西,就是很普通的民房,非常简陋,没有什么,不像一个家,也不像旅馆,就是临时遮风挡雨的住所。

  [朱和平]:建国以后,他们才有一个固定的家。风雨漂泊几十年,是什么力量把他们结合在一起?一个是他们共同的理想,再一个就是他们的感情。如果为了追求富贵、追求享受他们不可能走到这一天。特别是这里面还经历了很多复杂的斗争。比如说长征途中两军会合后,遇到张国焘这样一个错误路线的斗争,当时的斗争还是很残酷的,他们互相关心、互相支持,相信党的领导。除了战胜自然困难,还要战胜错误。

  [朱和平]:建国以后,比如文化大革命中,他们在各种各样的场合中,都能够做到互相信任、互相支持,确实是很不容易的。所以,爷爷去世以后,奶奶保留了很多爷爷的生活习惯,包括爷爷过去用过的家具,使用过的物品,她都继续使用。在我们家里,虽然爷爷已经去世很多年了,但是我们依然感觉到爷爷好象一直没有走,因为家里所有的都没有变,一切如故,他们的感情非常感人。

  [网友你是风儿我是沙]:您的名字是“和平”,您哥哥的名字是“援朝”,能讲一讲这里面的故事吗?

  [朱和平]:我哥哥的是1951年出生,当时是抗美援朝,给他起这个名字是根据当时的重大事件。我是1952年10月23日出生的,我出生的时候是抗美援朝正在争取和平谈判,所以给我起名字叫“和平”。所以我们的名字和当时的历史事件有很大的关系。很多人叫“建国、建设”。

  [主持人]:起名字都是为了纪念我党我军的重大事件。作为元帅的后人,您对您自己和您的子女有什么特殊要求?

  [朱和平]:一个人不能选择自己的出身。爷爷奶奶为革命作出这么大的贡献,为了工作需要,他们要住房子,要有车,要有秘书,要有炊事员,但是我觉得爷爷把这些事情看得比较淡,因为他们这一代人是从战争中过来的。也多次要求我们不要享受这些东西。今天上午,胡总书记讲话中专门提到这点,爷爷经常教育家人子女的一句话就是“老百姓怎么生活,你们就怎么生活”,实际上老百姓怎么生活的,他就是怎么生活的。虽然他当了很高的党和国家的领导人,但是他并没有忘记自己是贫苦农民出身。在解放以后,有空的时候,我们家的后院照样要种菜,三年自然灾害时期,我们家还种了很多菜。通过种菜,他让我们参加劳动,其实我们不缺这点菜,我们种菜就能给国家减轻负担吗?不是这个意思,我是这么想,最主要是体会农民是怎么生活的。他是让我们体会这些东西。虽然你是党和国家高级领导人,但是你家里还种地,为什么这么做,我理解他,就是不能忘记劳动人民的本色,不能忘记劳动人民的习惯。我们中国还是农业大国,只有农民的问题解决了,我们国家的问题才能解决,才能富强,才能强大。

  [主持人]:您的子女对朱总司令是怎样认识的?

  [朱和平]:我只有一个儿子,现在上大学。应该说他非常的崇拜他的老爷爷。包括我,包括我的儿子,我们都为我们出生在这样一个家庭感到光荣。同时我们也有一种强烈的愿望,就是要继承老一辈的事业。他们的事业就是追求共产主义。共产主义是什么意思?就是让老百姓过好日子,不管是通过什么方法,不管在哪个岗位,不管通过什么形式,最重要的是要为人民做贡献,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国家的面貌,使我们国家强大起来,富强起来。

  [主持人]:把这种信仰的火炬一代一代传下去。

  [主持人]:由于时间的关系,我们今天的视频访谈就到这里,接下来朱所长还将在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的“先锋论坛”和各位网友进行文字交流,欢迎大家继续提问。谢谢。

  [网友屋大惟]:许多领袖和媒体都把你爷爷朱德评价为“红军之父”,这个评价从何而起?

  [朱和平]:这是从红军长征胜利到达延安以后,接受国外采访以后,把红军事迹宣传到了西方国家,他们开始有这个评价。这个评价不是政治意义上的评价,主要是文学色彩的评价。刚开始,我对“红军之父”这个评价也有很多疑问,和各位网友一样,为什么叫“红军之父”?很长时间我也不太理解这个问题,当我自己当了父亲以后,我对这个问题开始有认识了。作为一个父亲,你自己的儿子做了错事,你是怎么看待的?你不会恨他,更不会不要他。你的儿子因为对你的很多思想不理解,和你对着干,不听你的,你采取什么态度呢?你肯定能够容忍,你会从自己身上找原因,是不是我教育的不得当等等,这是一种父亲的心态。大家把他评为“红军之父”,说明他对每一个红军指战员,都有这样的慈父般的心态。也可以理解,为什么文化大革命中,很多他的部下诬陷他,他并不很生气,只有父亲般的胸怀,慈父般的胸怀才可以做到这样。所以“红军之父”的评价对他来讲很合适。

  [网友撒哈拉]:您认为爷爷对你影响最大的三条,请问是哪三条?

  [朱和平]:一坚定的理想信念,二刻苦学习的勤奋精神,三谦虚大度平和的心态。

  [网友华中居士]:请问嘉宾,朱老总给您留下的最深记忆是什么?或者说哪件事情对你来说是最震撼心灵的?谢谢!

  [朱和平]:他去世的时候把他所有的东西作为党费上交给组织。

  [网友新世界建设者]:嘉宾好!请问我国为什么迟迟不自己研制大飞机?

  [朱和平]:我国曾于70年代研制过自己的大飞机,叫“运十”。由于我们国家的工业基础和管理机制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所以,这架飞机没有设计定形就“流产”了。大型飞机的研制不像“两弹一星”研制那样,可以实行举国体制。大型飞机是一种批量的、市场化的、通用的、极具竞争力的、带有商品特色的装备,必须运用市场机制才可以。这也就是说,为什么世界上欧洲、美国大集团公司可以搞,为什么我们以计划经济的举国体制很难搞,道理就在这里。如果随着我们国家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我们的基础打牢了,体制完善了,我们完全可以研制出大型飞机。

  ■我是按照爷爷的教导去做的

  [网友眼看心勿动]:朱所长,您觉得您特殊的家世背景对您的成长影响大吗?假如您生在寻常百姓家,您还会做出今天的事业选择么?

  [朱和平]:我觉得我特殊的家世背景对我的影响是很大的。因为一个人成才不过是受到三个方面的影响:家庭、学校、社会。其中人的一生中在家庭度过的时间是最长的,所以家庭的影响对一个人的成长是非常大的。如果我生在寻常百姓家,我可能没有这么好的学习和工作条件,这一点是肯定的。但是,如果我选择了今天的事业,我也会勤奋努力的去工作的。

  [网友眼看心勿动]:朱大校,请问您当初怎么会选择搞科研工作的?您的主要研究方向是什么?

  [朱和平]:我刚当兵的时候,曾经面临两个选择:一是上指挥院校,从连长、营长、团长提升上去。再一个就是上技术院校。当时对这个问题,我曾给爷爷奶奶写过信,征求过他们的意见,爷爷当时说,将来的战争一定是一场高技术的战争,不掌握现代高科技技术,就不能掌握现代高科技装备,就不可能打赢一场高技术战争。因此,你一定要下决心,首先成为一名技术上的专家。我是按照爷爷的教导去做的。我研究的主要方向是军用电子信息装备。

  [网友你是风儿我是沙]:朱德经常教育后代,“老百姓怎样生活,你们就怎样生活”。很想知道你们的生活和老百姓有什么不同?

  [朱和平]:建国以后,我们军队进了城,生活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但是50年代,实行的是供给制,也就是说,还是官兵一致,人人平等的制度。因此,大家的生活都是一样的,并不是说总司令就比一个连长的生活要好多少。我们当时在学校,确实也没有感觉出我们和别人有什么不一样。后来实行了工资制,爷爷奶奶的工资当然比较高,但是爷爷建国几十年以来,一直在主动地给自己减工资,我在《永久的记忆》这本书里面也给大家介绍了这方面的情况。为什么要减工资呢?就是爷爷认为,虽然我们拿了比大家多的工资,但是,你们还应该过和普通老百姓一样的日子。因此,我们家生活一直比较节俭。

  [朱和平]:如果很想知道我们和老百姓有什么不同,50、60年代,我们国家城乡差距还是很大的,我这里说的过老百姓的生活,实际上是城市老百姓的生活,比贫困山区农村的孩子们生活要好得多。所以,爷爷也经常给我们讲,他们小时候是怎么读书、怎么艰苦,经常教导我们,不要生活上追求的太多。

  [网友一个人的行李]:朱大校,您和朱总司令共同生活了多少年,一些发生在您小时候的历史,您怎样保证书中的史实准确 ?

  [朱和平]:我和爷爷一共生活了24年,我小的时候发生的事,有一些我有记忆,比如像爷爷请老师到家里来共同学习毛主席的诗词等等这样的事情。有一些我记得不是很清楚。在写书的过程中,我多次和当年爷爷的身边工作人员以及我的哥哥反复的核实,最后还要经过中央文献研究室的审查,以保证事实的准确。

  [网友爱党爱国爱集体]:作为朱德的嫡孙,写书是为了完成自己的人生目标,还是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真实的朱德元帅?

  [朱和平]:我写书的目的主要还是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真实的朱德元帅。

  [网友康佳评]:请问嘉宾:您怎样评价毛泽东时期,毛、朱、周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所发挥的作用,谢谢!

  [朱和平]:我个人认为,毛主席作为党的领袖,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主要是把握方向,进行战略决策。周恩来作为共和国总理,主要是进行贯彻执行。爷爷因为一直是主持军队工作,建国以后,在和平时期,爷爷主要是从事调查研究,为毛主席的战略决策提供意见,为周总理组织实施,提供信息,反映建设中的一些具体问题。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爷爷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他在建国以后,每年都用大量的时间进行调查研究工作。他走遍了全国除西藏、宁夏和台湾之外的所有省、市、自治区,他向党中央和毛主席提出过许多宝贵的建议,比如开发海南岛;加紧西藏铁路建设,并提出具体组织施工意见;提出把我国的棉花生产基地放在新疆;提出全党、全军、全民每年清明前后植树一天;提出保护手工业生产;提出发展山区经济;农业生产要因地制宜、多种经营,并最早提出要和资本主义国家做买卖,不能关门搞建设等等。他还反对“吃大锅饭”,主张解散农村公共食堂,提出要让农民致富,要保护家庭生活资料等等。这些意见和建议即使放在今天,也都是非常有价值的。

  [网友月落猪蹄]:我认为,朱老总的作用并不是说他的指挥有多高明,而是他的资历、他的品格和他的威望军种无人能及,舍弃他没有人能当总司令。

  [朱和平]:我认为两者都有。除了他的资历、品格和声望以外,他的指挥艺术也是高明的。比如他在出国留学期间提出了游击战的一些思想,并把它付诸于实践。在长征期间,南下部队和川军打仗时,他给四方面军的同志讲课,介绍如何进行攻坚作战。在北上过草地时,又给他们讲课,介绍如何打骑兵。解放战争期间,他又亲赴前线,组织了我军第一个城市攻坚战,就是石家庄战役等等。这些都是他具体作战指挥艺术的体现,同时,也是他针对人民军队的特点,进行战略战术研究的积极探索。

  [网友脆豆豆]:红军长征初期,错误的路线方针并没有彻底纠正,但是,很多军事指令都是以朱德的名义发出,面对这种情况,朱老总在挽救红军、保留革命火种的大是大非面前做出过怎样努力?

  [朱和平]:这个问题很多从事党史和军史研究的专家都研究过,我也进行了研究,不一定回答的很正确。胡主席在今天的讲话中有这样一句话“朱德同志在为党和人民的毕生奋斗中,表现出来的坚定理想信念、崇高思想品德、高超政治智慧是极为宝贵的精神财富,值得我们永远学习和发扬。”对照胡主席的评价,我觉得爷爷自从参加革命以后,就把自己置于党的领导之下,从没有动摇过。我们党在长征期间,还不成熟,难免会犯这样或那样的错误,所以,爷爷对当时党内的一些错误一是积极的做工作,二是要执行。如果不执行,就不能体现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在执行过程中,尽最大的可能减少损失。这表现了他的理想信念,同时也反映了他的政治智慧。实际上,从五次反“围剿”到突破四道封锁线,党的军事路线是错误的,但是从军事指挥这个角度出发,几万红军战略转移,没有被蒋介石发现,从军事指挥这个意义上来讲,是非常成功的。突破四道封锁线,虽然我们红军损失惨重,但是,我们毕竟是胜利的突破了,打破了蒋介石妄图全歼红军于湘江以东的战役企图。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讲,爷爷是通过他的特殊方式来挽救红军。

  [网友]:朱所长,您在部队里面带过兵吗?您对您的官兵是怎么教育的?

  [朱和平]:带过。我当过战士、班长、排长,一直到现在。我首先是当兵,然后才带兵。正是由于有这个经历,所以我对兵有切身的了解和体会。作为一名战士,最主要的就是服从命令听指挥,但是,每一个兵也有自己的思想、志向、爱好等等。如何让这名兵在履行好自己职责的前提下,能够满足个人的爱好、志向,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和政治水平,这就是带兵的艺术。也就是说,我们不要把一个兵带成一个只会简单服从命令、执行任务的工具,而是要让他们成为一个能够独立自主,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能够创造性的开展工作的一个战斗的个体。这就是我带兵的经验。

  [朱和平]:非常感谢人民网为我提供了这样一个和大家交流的机会,今天大家提问题非常踊跃,涉及的面很宽,已经大大的超出了我的能力,所以,有很多问题我一时还回答不了,即使回答的问题,也不一定很准确,还请大家多多谅解。以后有机会再谈。谢谢。再见!

· 推荐:抗日战争书籍 心理学书籍 茅盾文学奖作品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

在线看小说 趣知识 人生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