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和传统毒品、合成毒品不同的是,
 第三代毒品「伪装得更好」,
 很多时候难以被人察觉。
 例如,你能分得清哪边是苋菜,
 哪边是残害全球的「巧茶」吗?
- 在中东有个叫也门的贫穷国家,
 有多穷呢?
 这里的平民几乎是吃了上顿没下顿
 原因是他们把家庭收入的17%花在购买恰特草上。
- 据相关数据显示,
 也门这个国家15到50岁的人里面,
 70%~80%的人在食用这种恰特草。
 可以毫不夸张的说,
 几乎所有的也门男人都沉迷于这玩意,
 时常要嚼上一口。
 据专家们估计,
 也门的首都萨那极有可能
 因为恰特草的存在于2025年沦为一个无水之都,
 从此成为一座鬼城。
- 并不是没人意识到问题,
 但对于大多数人来说,
 如果没了恰特草,
 也门也就不存在了,
 因为嚼恰特草已成为他们生活的一部分。
 但有过相同经历的中国人都知道,
 他们如不摆脱这可怕的嗜好,
 国家也就永远没有富强的未来。
- 恰特草是我国的一种叫法,
 它的正式学名为巧茶,
 英文名Catha edulis,
 是一种广泛分布于非洲东部、
 阿拉伯半岛地区的植物,
 属于属无患子目,卫矛科灌木。
 目前被世界卫生组织确定的II类软性毒品,
 很多国家已将其列管制物,
 严禁旅客携带或邮寄入境。
- 2017年中旬,
 埃塞俄比亚的多名贩毒人员被我国广东海关接连抓获,
 并缴获一种新型毒品「恰特草」
 外观看上去竟和市场上卖的普通茶叶差不了多少。
- 看它长得酷似茶叶,
 其实将它放在口中嚼一嚼就能让人感拥有飘飘欲仙的感觉,
 或是晒干后直接泡水喝便更是让人精神百倍。
 多次咀嚼之后,就会上瘾,
 因此又被称为「东非罂粟」。
- 历史上最先给恰特草命名的是瑞典生物学家彼得·福斯科尔,
 但没人能考证得出恰特草的起源地,
 只知道用他来抵抗饥饿和疲劳,
 后来这种习俗随着人员的流动传播到非洲其他地区,
 例如吉布提、索马里等国。
- 据数据显示,
 非洲和阿拉伯半岛超过2000万人有每天嚼食恰特草的习俗,
 其中也门约90%以上成年男性
 和50%以上的女性每天咀嚼恰特草3到4小时。
 卡西酮分子结构
- 在海湾地区和非洲的部门国家,
 经常会看到这样现象:
 普通的市集上、大街上,人人脸上都鼓着一坨肉,
 无论男女老少,
 人人都像土拨鼠一样在嘴里嚼着一大口东西。
- 大部分国家聚会大多是喝酒,
 「喝完一杯,还有三杯」,
 而嚼恰特草被这些国家当成一种流传多年的社交习俗,
 「嚼完一根,还有三根」。
- 虽然恰特草很早就被人们发掘并使用,
 但它并没有像罂粟一样,
 成为全球流行的毒品,
 这是因为其含有的主要活性成分卡西酮并不能保持长久,
 在采摘后的72小时就会分解成为去甲伪麻黄碱和苯丙醇胺,
 失去其兴奋特性。
- 2014年1月1日起,
 恰特草正式列入我国毒品的严打范围之内。
 凡种植、持有、贩卖、走私、服食恰特草
 都属于违法犯罪行为。
 远离毒品,且行且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