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的「春分」,原来这么好玩!
  对古人来说
  二十四节气不仅与农事有关
  更与衣食住行
  以及对生命的把握
  对自然的思考有关
  它是先人们仔细体味
  一年中每一天的冷暖阴晴
  草木衰荣等变化
  总结的一本「答案之书」
  别眨眼
  让我们一起穿越回古代
  体验最原汁原味的「春分」
  春风,是春天的第四个节气
  这天南北半球昼夜平分
  此后,我国所在的北半球各地
  白昼开始长于黑夜
  当太阳到达黄经 0° 时为春分
  于每年公历 3 月 19~622 日交节
  春分是指昼夜平分、寒暑平衡,也指平分春季。此时气候温和,阳光明媚。在古代,春分日是踏青活动的开始时间,放风筝是人们喜爱的活动之一。
  春分到,蛋儿俏。史料记载我国春分立蛋的传统起源于 4000 多年前,过去人们认为鸡蛋跟万物生长繁衍有关,且此时昼夜亚分,更有利于找平衡点,其玩法简单易行,富有趣味。
  古时的春菜是一种野苋菜,也叫春碧蒿。春分这天,古人采摘春菜,与鱼片滚汤,名曰「春汤」。有顺口溜道:「春汤灌脏,洗涤肝肠。阖家老少,平安健康。」
  踏青、放风筝、尝春菜,「如何感受春天」这件事,古人早就给了我们答案。从这天起,春日的欣荣景象就此拉开了序幕。
  虽然春分后天气日渐暖和,但气温不太稳定,有「春分前后怕春霜」一说。此时,吃、穿、住、行要讲求平衡,为一年健康打基础。
1. 食
  「春菜」指在春季吐芽、青嫩茂盛的蔬菜,常见的有菠菜、荠菜、香椿、莴笋、韭菜等。新鲜的春菜有助于疏肝、益脾、清肠、通便。
  此时饮食宜平和,还可多吃时令菜,如豆芽、木耳、葱、豆苗、蒜苗等以护中气。
2. 饮
  在中医看来,春分之气与肝脏之气相应,应养护肝气和肝阴。「肝脏五行属木,开窍于目」,即两目属于肝,可反映肝的生理活动和病理变化。为此,推荐一款养护眼睛的代茶饮:
  枸杞 10 克、杭菊花 3 克、玫瑰花 3 克,一起冲泡饮用,有利于清肝明目。
3. 衣
  春分是早寒与温暖的分界,气温回升的同时,强对流天气也逐渐增多。特别是北方容易忽冷忽热,一天之中可相差 6~10°C,此时不可贸然减衣,出门在外要避风寒。
4. 养
  春分节气,以养肝为主,取肝的背俞穴——肝俞,能更好地疏肝解郁。

  ① 取穴方法
  找到第七胸椎 (在两肩胛下角连线跟后正中线的交点),再往下两个椎体 (第九胸椎) 棘突下旁开一点五寸就是肝俞。
  ② 揉按方法
  两掌搭在胸胁上渗透揉按,肝气郁结者按下去胀痛感明显;
  将艾条点燃置于肝俞穴上,距离穴位皮肤 2~3 厘米处进行施灸,每天一次,每次 20 分钟;
  早上揉按或艾灸效果更好。
  天气渐暖,皮肤的血管和毛孔逐渐舒张,循环系统功能加强,供给大脑的血液相对减少,让人困倦。早睡早起、适当午睡和锻炼,经常按摩太阳穴及晒太阳,都有助缓解春困。
  春分
  春满人间,欣欣向荣
  在日渐丰盈的生命中
  愿君
  心存希望,不负好春光
  - EN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