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 1400 年,体验古人的「清明」!
  对古人来说
  二十四节气不仅与农事有关
  更与衣食住行
  以及对生命的把握
  对自然的思考有关
  它是先人们仔细体味
  一年中每一天的冷暖阴睛
  草木衰荣等变化
  总结的一本「答案之书」
  别眨眼
  让我们一起穿越回古代
  体验最原汁原味的「清明」
  清明,是春天的第五个节气
  气清景明,万物皆显
  此后暖意渐浓,春耕大忙
  当太阳到达黄经 15° 为清明
  于每年公历 4 月 4~6 日交节
  清明这天,古人折下柳枝插于门前或头戴柳枝,帮助判断来日天气;一些地方还以此辟邪或纪念农事祖师神农氏;由于「柳」与「留」谐音,古人通常会借「折柳」送行友人,发展至今,还可代表思念故人。
  唐玄宗时期,将清明节扫墓正式编入礼典。古人会在清明亲自查看逝者坟墓是否因雨季来临而塌陷,或被动物穿穴打洞。祭扫时,给坟墓铲草、添土,供上祭品烧猪,怀念故人。
  蹴鞠起源于战国时代,算是现代足球的鼻祖。由于清明节要寒食禁火,为了防止冷餐伤身,并唤醒休憩了一冬的身体,古人会组团到户外进行一场蹴鞠运动,「寒食蹴鞠」的传统应运而生。
  清明源自上古时代祖先的信仰与春祭礼俗,在风轻雨润的仲春、暮春之交春耕农作、放歌踏青、追逐希望。
  祖辈们生活劳作与自然环境密切相关,注重顺势而为。万物生长于清明,此时阳气欲发,衣食住行都应顺从这一规律,养阳、清肺、畅心。
1. 衣
  清明时节,北方地区气温回升快,降水稀少,干燥多风,是一年中沙尘天气最多的时段;南方湿润多雨,雨量增大。
  建议早晚出门穿件风衣,注意保暖,中午感到热时方便脱掉。
2. 食
  此时肝气正旺,且容易感受湿邪,饮食要减甘增辛,利用食物的辛散性质祛除湿邪。
  古人认为,清明吃枸杞叶最有益,「春天采其叶,名为天精草」,是药食两用佳品。日常饮食还可选择白萝卜、冬瓜、油菜、马齿苋、荠菜、山药等。
3. 饮
  清明前后容易出现阴雨绵绵的天气,中医认为,菊花帮助疏风清热、亚肝、预防感冒,但菊花茶喝多也会伤肝,因此要适量饮用。更推荐饮用黄苓茶、桂圆红枣茶等,柔肝养肺。
4. 养
  疏解木郁、祛湿除烦是这阶段的重点。此时,足阳明胃经 (人体十二经脉之一) 当旺,可取胃经原穴一一冲阳。

  ① 取穴方法
  在足背最高处,当拇长伸肌睫与趾长伸肌腿之间,足背动脉搏动处。
  ② 揉按方法
  以拇指渗透进骨关节间缝隙揉按;持续渗透刺激,激发胃经原气,增强消化运化;每次揉按 5 分钟,早上 7 点 ~ 9 点揉按更好。
  清明
  气清景明,万物皆显
  愿你在相思的仪式感中
  向过往告别
  而后昂首笃定向前
  - EN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