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看书
世界名人传记(64部)

明治天皇

作者:林怀秋 罗永年 谢尊修 编著

第五章 北方领土起争端

 1. 与邻国关系

 现在转而叙述日本与周边邻国的关系。

 这得从若干历史纠葛说起。

 朝鲜是距离日本最近的一个国家,只隔一条狭窄的对马海峡。中间如同铺路石板一样,有许多个岛屿相连。尽管朝鲜过去曾经是岛国日本的老师,但出于扩张的需要,一直存在觊觎野心。自古以来日本多次发动侵朝战争,两国之间长期不睦。

 那时朝鲜的执政实权人物是大院君。日本曾以共同抵御西方侵略为幌子,企图拉拢朝鲜。但朝方对日本存有戒心,便以地大物博的中国为依托,根本不理睬日本“忘记前嫌,重修旧好”的建议。因见大院君不买账,日本朝野一时之间掀起了一股“征韩论”恶浪。直到后来经过明治维新,国力增强。在中日甲午之战和日俄战争中取胜。这才乘战胜的余威。终于在1910年如愿以偿。实现了所谓“日韩合并”,将朝鲜置于自己的统治之下,长达35年之久。

 从历史上看,琉球的归属十分清楚,自古属于中国。全系清朝政府的腐败无能,将归顺者弃而不顾造成的。在日本天皇与美国前总统格兰特的谈话中,再次得到了验证。日本人慢慢摸清了大清国的底细,以至敢于向这个老大帝国发动甲午战争。

 与俄国的边界问题,也是由来已久。

 想当初,与美国舰队相交错,俄国舰队也开进了日本的长崎。也是四艘舰船,司令官是普恰钦,也带来了国书。俄国人知道,要想与日本达成某种协议,在江户是谈不成的。

 日本有了和美国舰队打交道的经验,这回不再那么惊怕,能够冷静对付了。所以痛痛快快接受了对方的国书,没有拒绝,没有闹腾。

 那时还是幕府执政,派遣西丸留守的筒井肥前守护使政宪,和堪定奉行(地方长官)的川路左卫门尉圣抹谟为接待员,去到长崎接洽。

 日本的外事谈判,总是慢腾腾行动迟缓。俄国舰队司令普恰钦等了足足三个多月仍不得要领,实在等得不耐烦了,只好打道回府。临行前威胁说,如果下次来仍然得不到明确的答复,就把舰队直接开到江户去,找幕府将军交涉。

 过了一个半月,普恰钦的舰队又来了,要求作出答复。

 俄国舰队中有一艘“帕尔拉达”号,舰上坐着一位名叫冈察洛夫的青年。他原先是俄国财政部的官员,后来写了一部题名《奥勃罗莫夫》的小说,成为俄罗斯文坛上的一位有影响的作家。在文学创作自然主义大行其道的年代,冈察洛夫与屠格涅夫齐名。在日本文学青年中,其作品相当受欢迎,《奥勃罗莫夫》上了必读书目。好几位有名的日本作家,正是受他的影响走上文学道路的。这一事实,是一部日本近代文学史所不可忽略的。

 冈察洛夫以随员身份担任谈判纪录。由于他的社会观察能力和文学家的笔力,使得这种官方文件变得读之有味。譬如,普恰钦谈到贸易问题,说双方如能把过剩的物资卖出,而买进需要的东西,这对两国都有利益。

 纪录中写道,这时川路悠然站起身来说道:

 “昨天看到您送给我的那块漂亮的表,日本人都红了眼。为了买到它,把钱包都抖落空了,成了穷光蛋。”稍停,又接着说,“刚才我说的,正说明那种表多么得人心。”

 如此潇洒的对话能流传至今,多亏了这位冈察洛夫。

 谈判的实质问题是,俄国的使节要求通商和确定两国间的北方边界。

 按俄国人的说法,因为俄国拥有世界上最广阔的领土,所以并不想再去扩张。只是觉得日本周围的形势,令邻国有些不安,最后双方缔结善邻友好关系。

 俄方的具体要求是,把到捉择岛为止的千岛列岛和萨哈林(俄国名叫库页岛)全部都归属俄国。日方则主张捉择岛以南归属日本,坚决不肯让步。关于桦太(萨哈林的日本名),应以北纬50度为界。50度以北属俄国;以南属日本国。

 这个方案俄国又不同意,谈判无结果,双方决定实地勘察后再谈。

 岂料在欧洲爆发了克里米亚战争,俄国与英、法两国开了战端。在东亚,俄国的军舰就有遭到英、法舰队攻击的可能性。因此,普恰钦的对日谈判还没得出个结果,便率领自己的舰队匆匆驶离了长崎。这是嘉永七年(1853年)正月的事。

 同年九月,俄国一艘军舰“地亚那”号,出现在大阪湾。舰船由四艘减少为一艘,目的是为了缩小目标,瞒过英、法舰队的眼睛。

 十月,俄舰来到下田,与日本幕府再开谈判。谁知谈判开始的次日,当地发生大地震,继而又是剧烈的海啸。俄国军舰遭到破坏,损坏得无法继续航行。

 海啸过后十天,日、俄之间的谈判重新进行。经过数轮讨价还价之后,于十二月达成一项妥协。千岛的国界确定,捉择以南为日本领有,以北归俄国领有。桦太(库页岛)不设国界,按以往习惯,两国人民可以自由往来。除此之外,其余内容大体参照日美友好条约为准。

 这就是《日俄友好条约》。

 这次日方担任谈判工作的川路圣谟,是个很大度的人。协商过程中,频频表示理解和同情对方的立场。所以谈判是在极其友好的气氛中,达成妥协的。

 下一步的问题是,普恰钦得设法让400名船员回国。

 他提前求助于幕府,要日本帮助建造两艘洋船。通过这件事,日本的造船木工,得到一次学习制造洋式大船技术的机会。

 安政二年(1855年)二月,有一艘美国商船进了下田港。普恰钦包租了该船,先让150名船员回国。

 说来好笑,当商船即将启锚时,先走的和留下的俄国人,在码头依依惜别。又是拥抱,又是亲吻,又是仰天呼号,又是低头哭泣。这对于没看过西洋景的日本人来说,真是个有趣的节目。

 接着,建造的洋船完工了,普恰钦自率一百余人乘船走了。剩下的百余人,包租了随后进港的美国船,全部返回俄国。

 这一切都是历史,睦仁根本未曾与闻。

 千岛列岛那方面,在捉择岛和乌鲁普岛之间,双方划定了国界线;而库页岛方面则未设国界。互相承认惯例,两国国民自由杂居。

 日俄友好条约缔结五年之后,俄国的西伯利亚总督牟拉维约夫将军,突然率领军舰四艘,驶入品川湾,要求确定两国的边界。提出的基本条件是:

 一、以岛屿之间的海域,作为两国国界。此处特指宗谷海峡。

 二、在库页岛南部的阿尼瓦港,一直经营渔业的日本人,将来也可以居住在该地;但必须请求俄国国旗的保护。

 三、日本人可以在俄属西伯利亚,即跨越东洋海的地方,重新修缮房屋自由居住。

 四、迁往库页岛其他俄属地域的日本人,有信仰本国宗教、按照自己的习俗修建寺院的自由。但是,一切必须遵守俄国的法律。

 以上条文,明显含有威胁意思。牟拉维约夫从前和中国清朝政府的划界谈判中,屡次用这一招捞到好处。这一回不灵了,遭到日本的拒绝。牟拉维约夫也无可奈何,不了了之,带着舰队溜之乎也。

 当然,俄国不肯就此罢休,转而对库页岛采取蚕食政策。又是经营煤矿,又是驻扎军队,又是流放罪犯,驱使其从事开发工作。这对于一直认为桦太是自己领土的日本来说,是难于接受的。无奈已经在条约中承认,两国国民都可以进入杂居,没有理由要求对方撤走。于是决定派遣使节赴俄国交涉。

 2. 谈判无结果

 文久元年(1861年),皇子睦仁才九岁多。十二月,阁老安藤对马长官,派遣了一个三十多人组成的使团赴欧洲。使命是访问英、法、荷、德诸国,谈判延期开放港口。随后就库页岛国界问题,与俄方商谈。

 俄国首席代表是伊格纳切夫将军,他坚持库页岛是俄国领土。日本的副使松平石见守,拿出从欧洲各国搜集来的地图,让伊格纳切夫观看。每一张地图无一例外都是以北纬50度为界,库页岛南北两部分染成不同的颜色。

 伊格纳切夫视而不见,愣说那是外国市场上出卖的商品,无法律效力,不足为凭。这时松平又取出另外一张地图,地名系用俄文标记,也是以50度为分界。

 伊格纳切夫依然不认账,说他那儿有政府制作的标准地图,约定明天带来。

 第二天谈判时,果然带来了一张崭新的地图。他指着一个地方给日本人看:

 “请看。库页岛就是这样,属于俄国领土无疑。”

 在这张新地图上,库页岛整个被染成和俄国本土一样的颜色。

 松平不惊不诧,说出一番话来:

 “果然不错,从艺术角度看,这是一幅蛮漂亮的地图。单看这张图,似乎也可以说库页岛是贵国的领土。我听说贵国的天文台名气很大,在世界上堪称一流。经常有各国人士到那儿去参观,这可是真的吗?”

 “不错。我国以它而自豪。”

 “既然如此,阁下是否能和我们一起,到天文台去开开眼界呢?”

 “这事不难。不过,您为什么一定要去天文台呢?”

 松平这才道出原委:

 “在巡游欧洲时,每到一国我都购买该国出版的地图。到了贵国也照样搜购,它们都是以北纬50度为日、俄国界。我又专门去了贵国的天文台,仔细观看了权威的地球仪。一共三个,个个地球仪也都是在北纬50度画的国界线。如果说阁下今天所带来的地图是正确的;天文台的地球仪就是错的了。天文台若是正确的,您这张地图肯定就是错的了。到底哪个是正确的哟?”

 伊格纳切夫无话可说,只好自找台阶。说道:

 “我一定把阁下的这些意见上奏沙皇。”

 从这时起,才开始认真的谈判。俄国方面做了一些让步,提出以北纬48度为两国的分界线。实际上,50度上山峦重重,地形复杂,测量起来非常困难。而48度沿线一带,有自然流过的河川,就势构成国界。松平以为可行,但同行的代表们觉得还没达到预期目的。认为这是向俄国退让,坚持不赞成。这一来谈判未能达成协议,好在双方都表示,在合适的时间再会晤商谈。于是日本使团无功而返国了。

 就在使团赴欧洲期间,日本国内政局发生了巨大变化。执政当局谁也没心思去关注遥远的库页岛了。

 使团去找松平春岳汇报访欧情况,这位新就任的政治总裁,一点儿也摸不着头脑。竟问他们:

 “你们到国外干什么去了?”

 那口气,好像他们虚耗国库,公费旅游一趟似的。听完汇报,总裁对这个问题不感兴趣。那年头国内政局一片混乱,全国热衷于讨论大政奉还,或是仍旧由幕府主政。

 俄国方面倒是遵守约定,第二年派遣西伯利亚总督卡扎凯维奇为谈判委员,通过俄国驻函馆领事,向日本幕府提出重开谈判的要求。幕府自身朝不保夕,一味拖延。

 卡扎凯维奇等得起火,说道:

 “因为你方有此愿望,我才专程来日本。现在你们又漠不关心,觉得有无国界无所谓……”说罢愤然离去。

 日、俄边界问题被搁置起来。

 库页岛从平安朝的末期(约在1190年左右)开始,日本人就在那里活动。行政上由松前藩行使管辖权。开发经营都是小规模,而且散漫无组织。这段时期,俄国加快了控制库页岛的步伐,以国家的规模进行开发。日本的散兵游勇当然斗不过人家,终于被压垮了。所谓自由杂居,不过是日本方面放任不管、得过且过的姑息政策。其实呢,是政府对抵抗俄方扩张的必要性,没有足够的认识;同时也没有足够的实力。

 庆应二年(1866年)十月,日方派遣一个代表团,又去俄国京城彼得堡,要求重开国界谈判。

 俄方这时的态度变得强硬了。外交部亚洲局长,首先谴责日本违约。然后指出:

 “库页岛与我国阿穆尔河(即黑龙江)一衣带水之隔。如果它被外国占领,我国的国防就处于危险境地,所以不能同意在陆地上设立国界。不过若以海岸为分界,还有一线考虑的余地。建议用得抚岛以北的千金岛,同库页岛交换,意下如何?”

 这一次俄方的要价,比前次的48度线更高,日本当然不能接受。谈判又告破裂!

 日本学者所著《近代日本国民史》中,对这件事有如下的评说:

 “桦太当然是日本的领土。日本是最先占领者。从结果来说,是自己弃而不顾,俄国才捡了去的。不过也并非不可以说,是俄国人巧妙地乘人不备偷了去的。总之,桦太之所以被俄国弄去,是由于日本的大意,这是难以抗争的事实。”

 就这样,日本进入了明治维新时代。

 新政府刚上台,百废待兴,内政已使其竭尽全力,哪里顾得上外交呢?等到稍事安定后,才着手整理从幕府接过来的悬案。

 这时候问题变得更加严重了。俄国继续得寸进尺,活动深入到了库页岛南部。动手捣毁日本人建立的渔场,焚烧其家宅,挖掘日本人的坟墓,修筑道路,修建兵营。在这种情势之下,日本不得不设法采取相应的措施了。

 最先发现问题的严重性的,是英国公使帕克斯。此人十分傲慢,脾气又暴躁,日本的高官也罢,将军也罢,很少没被他当面骂过。但英、法与俄国处于敌对状态,从本国利益出发当然要帮助日本对付俄国。

 明治二年(1869年)八月,他与日本外务大辅(第一副部长)寺岛宗则会面时曾经责问:

 “到底日本政府准备怎样处理桦太?桦太距离俄国首都彼得堡有万里之遥;而离东京只有一千公里。俄国人从彼得堡老远地往那儿派兵,而且构筑了长期定居的兵营。把这样的事情加在日本头上,你们能够若无其事吗?”

 俄国如此深入日本的范围,英国人感到不安。英国早想把日本变成属国或殖民地,只是因为日本维新以来,腰杆逐渐硬起来了,没有可能实现。但总是把日本当成一个小伙计,纳入自己的势力范围。在这种情况下,岂容第三国置喙!

 帕克斯继续说:

 “我在此之前,对管理外国事务的伊达宗城先生说过。至少该把桦太的海路调查清楚。建议他雇请英国的测量技师,可他不置可否。他在众多诸侯中,被誉为‘贤人’,评价甚高。可是连这样的问题都不能理解,到底还是个糊涂官呀!”

 英国公使这番话,说得够尖刻的了。

 明治政府也很为难。因为两国本来没有划定国界,没理由提出抗议。有个开拓使长官锅岛闲叟(原佐贺藩主),提了个建议。说倒不如派遣三万日本兵进驻库页岛,在力量上压倒俄国人。库页岛离俄国首都上万公里,可是离东京不过1200公里。俄国要想投入比日本多的兵力,运输也是来不及的,肯定只有败退。

 这时日本的兵备,比以前略有提高。想当初美国舰队第一次闯入,不过四艘而已,就惊动了全日本国。此后的十余年中,各藩竞相购买了一些外国洋船。军队都装备了大炮、步枪,有了一定的战斗力。因此不至于像南洋的土著人那样,被白人手拿一枝短枪就赶得鸡飞狗跳。

 但是,在维新不久之际,派出三万人马,实在过于想入非非了。政府经过研究,此议未予采纳。只派遣了新任外务大臣丸山作乐,率领权大承谷元道之、箱馆法院推事冈本监辅等人,到库页岛去交涉。

 3. 划上个句号

 明治二年九月,丸山等人到达库页岛的南岸库兴可丹后,找到一位俄军中校指挥官具体谈判。会谈还没进入中心议题,那位中校借故回国去了。剩下的下级人员,看上去根本没有谈判的诚意。反倒说些嘲笑、挖苦的风凉话,惹人生气。

 俄国人继续在函泊的海岸上修建一个新码头,把很多的木材集中在结了冰的海面上。

 明治三年一月二十二日,丸山的下属六个人来到码头,发现俄国人正在动工。六个人下了敢死的决心,上前去阻止。他们用刀穗绳缠住刀把手,表示无拔刀之意;叉腿挺胸挡住干活的人。这一来做工的俄国人却吓得四散逃去。

 俄军的营指挥官富尔特耶夫,带着两个排的兵力赶来。荷枪实弹对六个日本人摆出射击的姿势。日本人不退缩,对着枪口解开前胸纽扣大叫:

 “要开枪就打!”

 日本人的这种武士道精神,俄国人很少见。虽说摆出一副射击的姿势,也不会真打,俄国兵朝天空开了三枪;日本人还是不退让。没办法,就叫来翻译,提出双方谈判。

 日本人反倒得势不让人,说:

 “不允许你们修建码头。如果强行施工,我们站在这里一步也不离开。”

 俄国方面不能蛮个干下去。就向日本官厅交涉,要求将六个人领回去。多次交涉之后,日本方面才把他们领了回去。

 丸山等人回到东京后,向政府力陈库页岛问题的重要。热心地建议,把更多的力量倾注于库页岛的开发经营,派出军队常驻该岛。

 此议依然未被政府采纳。

 丸山是个极端民族主义者。在愤慨之余,纠集了一批志向相同的年轻人,意欲要去征服韩国。政府暂无此打算,他们便强行实施,丸山因此而被捕入狱,被判终身监禁。十年后特赦出狱,与自由民权论相对抗,结成了帝政党。后来当上了宫内省图书馆长,被选为贵族院议员,这是后话。

 尽管政府没有采纳丸山的建议,还是觉得北方边界确有必要划定。因为日、俄之间尚未互派公使,没有正常的外交渠道进行协商。所以很想通过与双方保持友好关系的美国驻日公使德龙,出面从中斡旋。

 一听到这个消息,英国公使帕克斯就发火了。英国一贯自认为是日本的老大哥,在维新战争中,又曾暗助讨幕派一臂之力。这么重大的事情,不和英国商量,就去求美国帮忙,说得过去吗?

 日本政府也着慌了。忙下迭召集三条、岩仓、泽宣嘉(外交大臣),以及木户、大久保、广泽诸位参议,齐集一堂听取帕克斯的高见。

 帕克斯这一天心情很坏,他不能容忍日本把自己撇在一边,转而去求美国公使当中介。所以说起话来缺乏理性,完全是情绪化。他说道:

 “库页岛那样的不毛之地,连一只旧汽船也不值。就是开拓出来,只是白花钱,几乎没有收益……再说,对方是俄国。如果为了库页岛而互相争斗,一旦发生冲突,就会像这样……”

 他拿起一只杯子,向三条太政大臣脚下摔去。叭,杯子摔得粉碎。

 在座者一个个脸色铁青,哑口无言。

 帕克斯接着说下去:

 “首先,日本就会像这杯子一样粉碎。你们为追求那么一个小岛子,冒着这样大的风险,值得吗?”

 平心而论,如果一开始就求助于英国,帕克斯也许不会这样说了。

 不久,美国公使前来告知,他拒绝充当中介人。理由是:

 “关于库页岛国界交涉的事,贵国政府曾请求美国政府充当中介。此事还是由日本政府直接与俄国政府举行双边谈判为好。如果就此在日、俄两国之间发生了争执,那时美国愿不辞中介之劳。在发生分歧之前,美国对俄施加干预,似乎于理不通。美国政府就此通知阁下。”

 美国、英国都撒手不管,日本只有依靠自己去解决问题。

 明治五年,俄国代理公使毕尤佐夫到日本赴任。同时与日本外交大臣副岛种臣开始了北方国界谈判。

 日本方面的主张是:俄国乃是一个大国,像桦太这样区区一个小岛屿,有也好无也好,都算不上什么。不如用它做个交易,作价200万日元卖给俄国,便可永远消除两国之间的争端,有何不干?

 俄国方面加以拒绝,理由是没有这样一大笔钱。

 日本退而求其次。如果日方放弃桦太,俄国应提供某种利益作为补偿。这个方案终于取得了共识。

 正在这时候,副岛外交大臣接到新的命令,紧急派往大清国。日俄间眼看就要成功的谈判只好中断。副岛大臣回到日本国内,政府因征韩问题争论得四分五裂。这一轮边界谈判也就不了了之。

 日本方面另派黑田清隆,取代副岛种臣担任国界划定谈判代表。黑田是萨摩藩士,现任北海道开拓长官。他视察了桦太现场,结论是国界问题不予深入为好。

 他的观点也不无道理。

 这地方虽说日本人先来,但都是零散的、自发的、任意的。好像修了房屋,没有安装门锁,难怪外人可以自由闯进来。俄国人后来一步,人家是有组织、有计划进入库页岛,带来了家具财产,落地生根,开发已经取得成果。何况桦太那地方,一年中有六个月冰雪覆盖,农产品没有像样的东西。仅仅出产煤炭,作为渔业基地尚有利用价值。为了这样一个小岛,日本若派去军队,一定会引起军事冲突,打起仗来,那就得倾注全国力量殊死战斗。

 如果没有这样的决心,就别轻举妄动。小日本在大俄国面前退缩了。

 日本维新以来时日尚浅,光北海道的开发,就需要巨大的资金和人力。放下北海道去抓桦太,是舍近求远、弃大争小,实在有点得不偿失,愚昧透顶。

 即是说:不必投入太多力量拼死争夺,可以慢慢谈判协商。

 方法有二。或者以北纬50度划分南北;或者放弃桦太。当然不会是无偿白送,俄国可以出一笔钱收买;美国的国土很多不是买的吗?要不然,与其他的土地交换也行。

 本着这一立场,起用了榎本武扬。榎本是旧幕府的海军副总裁,在维新战争中曾对抗官军,后来投降,在明治政府任官,位至海军中将。

 榎本在明治七年一月,兼任特命全权驻俄罗斯公使。三月,朝俄国首都圣彼得堡进发,八月二十日开始谈判。次年(明治八年)五月,划界达成协议。原则是日本放弃桦太岛,领有了乌鲁普岛以北的千岛列岛之主权。

 这样,日、俄间的北方边界问题,总算划上了一个句号。

 前面已说过,在幕府执政时期,为了削弱天皇在国民中的影响,一直把天皇禁锢在宫中。二百年来,天皇足不出宫墙。到了幕府末年,全国尊王意识盛行,孝明天皇迈出了行幸的第一步。到了明治维新,睦仁行动完全自由,只要一有时间,就到全国各地巡幸。他先后六次出巡,足迹遍及日本列岛。这在日本历代天皇中,他是惟一的一个。

 庆应四年三月,睦仁首次行幸大阪;同年九月到东京。明治五年五月份,开始历时50天的西南巡幸。他的出巡决不是走观观花,浏览名胜。每到一处,对地方的行政、教育、产业、文化的状况极为关注。对在维新战乱中死于非命者,按日本风俗镇魂、慰灵。对地方上的孝子、义仆、节妇,以及才学优异者,包括外籍教师,都予以公开表彰,下赐钱财物品。这完全是以中国古代儒学为榜样,在东洋实践的另一种版本吧。

 这些活动,给国民留下了明治天皇是何等尊贵何等圣明的好印象。而且使睦仁熟悉了社会,了解到下情,得益匪浅。为日后制定国家大政方针大有裨益。

 他自己曾这样说过:

 莫如身临其境者,

 方知其治当如何。

 明治虽说极力改革皇室的若干旧传统,但依然保持着很多固有的习惯。比如,天皇被人工大大地神化,成了日本国民心中的活人神。他亲政以后,重大决策皆出自他一人之口;但在形式上,举凡大臣入宫汇报、请示等“俗务”,天皇只端坐静听,绝不当面开口回答。这个传统甚妙,事情办好了,是天皇的德威感召;办了坏事天皇没有任何责任。“万世一系的神的子孙”自然永远正确了。后来这个传统订进了明治宪法。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裕仁天皇正是依据宪法“无答责制”条款为由,逃脱了战犯审判。但是这一来,历任天皇在国家政治生活中所起的关键作用,往往不被外界所知。因而他们的“语录”、“文集”之类文献资料,比起外国元首来,自然也就不多了。

· 推荐:抗日战争书籍 心理学书籍 茅盾文学奖作品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

在线看小说 趣知识 人生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