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看书
世界名人传记(64部)

明治天皇

作者:林怀秋 罗永年 谢尊修 编著

第三章 维新时代开始了

 1. 如箭在弦上

 客观地看,在日本这时候废除幕府制,乃是时代的进步,历史的必然。但不过讨幕派的做法有不妥当之处,给人以搞阴谋的味道。所以要想得到全体到会人员的认可,是有困难的。

 尽管发酒疯的容堂,自己取消了发言,别的人还是有意见。松平春岳用沉着的口气说道:

 “德川家数百年的政治,很好地维持了太平,建成了今天的日本,功不可没。如果无视这一点,采取惩罚德川家,在实施新政之初就夹杂私利和个人恩怨,不免给人造成偏袒一方裁断的印象。这样将会失去天下民心,是不言而喻的。”

 岩仓具视和萨摩藩的大久保利通却坚持认为:

 “即使承认幕府的功绩,庆喜公目前的行为,确有很多可疑之处。如果真心奉还大政,就应该立即把领地和人民交还给朝廷,并辞去官位。”

 的确,幕府至今在全国仍保有巨大的势力。一旦有事,幕府随时可以推翻朝廷。这种情况使讨幕派内心感到不踏实。

 尾张藩的德川庆胜,一直一言不发;但轮到征求他表态时,他直截了当回答,说赞成容堂的看法。

 虽然不让拥幕派参加,御前会议还是又分裂成了两大派。

 一方是容堂、春岳、德川庆胜,还包括后藤象二郎这样的稳健派。另一方是中山、岩仓、大九保利通等铁杆讨幕人物。

 会议的整个气氛,显然有利于稳健派。因为他们的主张,符合人们的常识。讨幕派用武力把守宫门,剥夺了一部分朝臣的发言权利,简直做得蛮横无理。

 但是在岩仓等人看来,彻底搞垮德川幕府是最终目的。自美国舰队登陆以来的十余年,围绕着是开放或是攘夷的一切争论,都集中到允不允许德川继续统治这一焦点上。如今事态发展至此,犹如象棋盘上过河之兵卒——有进无退。不能犹豫,不可手软,必需施行最后的致命一击。

 岩仓具视的怀里,暗藏着一把短刀。万一稳健派坚持不退,他今天不惜一死。夺取政权,当然不只是唇刀舌剑;而是应该用鲜血来灌溉!

 争论无休无止,双方各不退让,直拖得大家都疲惫不堪。

 天皇宣布暂时休息。

 可是休而不息。两派之间还在继续争辩,互相在会外做说服争取工作。

 果然起了微妙的变化。后藤象二郎被艺藩的辻将曹说服,改变了初衷。并且反而向容堂、春岳游说。不久,这两位诸侯也转变了立场。不可讳言,他们的转变,多半是受了萨摩藩士兵的刀光剑影的“感动”吧!

 休息结束,重新开会。容堂和春岳已不再固执先前的意见。御前会议轻而易举地得出结论,作出了两点决定:

 一、庆喜辞去官职

 二、上交所有领地

 庆喜的大将军职位,前些时候他曾主动提出辞呈。摄政命其稍待答复,现在就算重新予以采纳。以后可称其为“前将军”、“前内大臣”了。

 关键的实质问题,乃是上交土地。他家的领地足有200万石。

 这200万石,是德川家的私有财产。靠这些财产蓄养家臣,向天下逞威风。现在让他全部交出来,他便成了一个穷光蛋。

 有意思的是,指派尾张藩的庆胜和越前藩的春岳,负责将今皖会议的两项决定,传达给庆喜本人。也就是由下属的小藩主,去宣告本家主人公的破产。

 宫廷小会议室散会的第二天,即12月10日,德川庆胜和松平春岳不敢怠慢,立刻去二条城向庆喜传达。

 这二条城,就在皇宫附近的掘川。据说是为了警卫大内而建立,不用说,幕府时代也兼有监视的作用。德川家执政的数百年间,二条城成了幕府的驻京办事处。一直是干预朝廷、向皇室施加压力的地方。

 这时候,二条城里驻扎的,全是从江户开来的会津和桑名的藩兵。一个个身披甲胄,携带枪刀,在宫殿中来来往往,一副临阵打仗的样子。

 庆胜和春岳一进宫来,那些藩兵也不听上官的制止,站在通道两旁吹胡子瞪眼睛。有的骂骂咧咧,有的去摸刀柄。因为王政复古的人事安排,根本没有庆喜的名字。昨晚的宫廷会议,又不让庆喜出席,这件事激起了大家的愤怒。在他们看来,这两个人,不是德川家亲近藩邦的主人吗?他们为了自身的利益,吃里趴外竟至叛变本家,去参加那个整家主的会议。这叫啥玩意儿?

 两人分开人流,见到庆喜,报告了会上的两条决定。

 庆喜说道:

 “辞官的事,已经恭闻。关于辞去将军职务,我已经提出过辞呈,没有丝毫留恋。只有交纳领地的事,如果交了,我的家臣们就会流浪街头。刚才你们也看见了,他们非常激动,事态一触即发。如果我这儿公布交纳土地的事,不知道会发生多大的骚乱呢。我要求此事暂缓执行为好。”

 言之有理。两人带着这个回话又去宫中。

 西乡隆盛和大久保利通听了,对两个人的回信很不满意。说:

 “到底两位侯爷去二条城干什么了?不是要劝说他把领地交纳出来吗?也没带个像样的答复,就空手而回,恰似派小孩子去一样嘛!”

 两人一听也火冒三丈:

 “你们没有亲自看见二条城内的样子,说得好轻松。贸然要人家交纳土地,那些凶猛的疯子们,会一下子闹翻天,使你无法收拾局面。”

 宫内又是一场大论战。

 接着,长州的藩兵开进了京城。

 在京都城中,萨、长、艺三藩与会、桑二藩的军队形成对峙。弓已拉满,箭在弦上。

 庆喜觉得,有必要缓和一下气氛。自己退避三舍,把兵力转移到大阪去较好。这样也许能够冷静下来,减少突发事件的机会。退一万步讲,两军一旦起了战端,抢占大阪要塞,有利于调整战略。京都历来是天皇住的城市,勤王的气氛极浓。大阪是个商业城市,财力充实得多,是个良好的作战基地。

 12月12日夜晚,庆喜带领着松平容保、定敬、老中板仓胜静,及少数警卫兵,正要走出二条城后门时,会津藩大炮队的佐川官兵卫、林权助两人站在路边。满脸通红地阻拦着:

 “夜间外出很危险,害怕敌人搞什么奸计。将军一定要走,等到明天一早,整好队伍堂堂正正地出城吧。”

 庆喜说:

 “你们为我担心,我表示感谢。你们也许以为我怕敌人想逃跑吧?不会的。对萨摩藩、长州藩的奸计,我已经愤怒得忍无可忍了。总有一天会去打他们的,但要等待时机呀。我有种种考虑,但现在不是公开它的时候。总之,你们要相信我。”

 这多半是庆喜的真心话吧。他作为德川齐昭的儿子,出生于勤王的总本家。与王室的渊源比谁都深厚。只因为当上了将军,主持幕府执掌大政,局势把他推上了敌对的立场上去了。但他依然相信,这一切决不是天皇的意志,也不是整个朝廷的意志。这只是萨摩、长州两藩,和岩仓等一小撮权术家的阴谋。在这种情势之下,清除奸佞,保卫天子,是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

 大阪城被激愤的幕臣,和会津、桑名二藩的士兵搅得沸腾了。

 春岳和容堂站在朝廷和幕府之间,尽力从中斡旋;但和解无望,城内的骚动有增无减。一场战乱已不可避免;只看谁来引燃这根导火线。

 2. 一战定成败

 正在这时候,从江户传来一个惊人的消息。有人放火焚烧了萨摩藩的邸宅。

 此前,萨摩藩募集了各国的浪人和无赖之徒500多人,把他们放在江户城中。让其袭击幕府官员的邸宅、抢劫富裕的商人,掀起骚乱和动荡。指挥五百浪人的,就是萨藩的西乡隆盛。幕府查明了策划火攻的总指挥部,就在萨摩藩邸。于是以其人之道,反治其人之身,也回敬它一把大火,把浪人给歼灭了。

 消息传到大阪,幕兵们兴奋达到了顶点。他们高呼讨伐萨摩、长州。庆喜就是想制止,也无济于事:这个时候谁也不听的。

 事已至此,不得已,庆喜也下了决心,让部队北上去了。

 萨摩藩遭到火攻的消息,也传到了京都。同时也传来了大阪城的情况。因此,讨幕派决定向鸟羽、伏见方面派出军队,以阻止幕军的进击。

 庆应四年(1868年),也即是明治元年,两军在鸟羽、伏见两地街道上发生战事。

 打了一天,直到入夜仍未决出胜败。先是传来萨摩、长州联军,战况十分艰苦。宫廷中的朝臣们恐慌起来,上上下下一片狼狈相。

 这时候大内有人抬进来凤辇,放在紫宸殿上。一见这个,朝臣们更加惊惶。以为大势已去,天皇准备乘坐它被迫逃亡。以往的先例,京都如果失守,天皇必定会逃往比睿山。只要天皇一离开,有的朝臣就打算一死了之。

 其实,这一回睦仁另有策略。战事真到了山穷水尽的最后关头,天皇便身着女装,坐一乘女官的小轿。绕过山阴道,悄悄地到山阴方面去。只消到达安艺藩境内,幕军便鞭长莫及了。从那儿向全国发布讨幕诏敕,号召勤王各藩出兵反击。那一乘凤辇,不过是隐蔽去向的道具而已。

 后半夜,战况有了转机,萨摩、长州联军取得了优势。朝臣们的不安消失了,天皇也不必要逃难了。这一战奠定了大局,总算渡过了危机。

 次日的夜半,嘉彰亲王被任命为征讨大将军,并下达了追讨庆喜的命令。

 庆喜在6日夜晚,带着松平容保、定敬以下的阁僚,悄悄地出了大阪城。乘坐军舰开阳号,退回了江户。

 如今的萨摩、长州兵马,已经名正言顺地变成了官军。尾随庆喜军之后一路追击,向东长驱直入,如入无人之境一般。

 庆喜逃出大阪城,回到了江户,通过德川庆胜和松平春岳,向朝廷上了一份奏折,替自己的行为提出辩护。

 此次上京的先行人员,由于途中偶然错路,以至发生近畿之骚乱,实非所愿。如圣上所知,臣对天朝忠心不贰。然若因此而使圣心哪怕稍有烦恼,臣亦惶恐之至。大阪城已托付尾张藩大约言与松平大藏大辅,臣谨东退。

 辩解显然很勉强。意思是鸟羽、伏见之战,是上京途中先行人员与萨、长的人发生了误会。他庆喜本人一点儿不知道。

 其实,就在战事发生之前,岩仓曾考虑和庆喜和解。也许是听说占据着大阪城的幕府军队非常激愤,担心被逼太甚的老鼠反而会吃猫。

 他说,庆喜如能宣誓忠诚,就打算恕他的罪,保奏他当一名议奏。他这意向在通知庆喜之前,鸟羽、伏见之战已经打开了。既然这边取得了胜利,也就没必要再去考虑和解了。

 回过来再说皇宫里面的事。

 睦仁已经16岁,很快就进入17。虽然还没选定皇后,但已是到了夜晚需要女人侍奉的年龄。按照古制,侍奉天皇的女性,人数是没有限制的。

 庆应三年十月二十一日,权大纳言叶室长顺的女儿光子,被召入宫当了典侍。叶室光子成了这种人的第一号。

 这是一个多事的日子。这天庆喜上表声称愿意奉还大政,向萨、长发出的讨幕密敕变得无必要而密令取消。

 按照古例,男子16岁要行成人的冠礼,谓之“元服日”。但因上一年年底先帝驾崩,睦仁在居丧期间,此礼延期一年举行。所以新帝的元服日,定在庆应四年的元月十五日。

 元服那天,睦仁来到南殿北厢落座在一张大床上。由两名掌侍捧着宝剑与玉玺。宫廷总务头儿甘露寺胜长给睦仁剪了发,挽成一个发髻,包上头巾帻。再由式部卿献上冠戴,换掉童服,成人仪式就算结束。

 为了祝贺元服,颁诏大赦天下,宽恕罪犯:惟独反抗君主者例外。

 而今平定了幕府,于同年8月27日,举行了即位大典,昭告国内外,成为了日本第122代天皇。

 1868年,是应庆四年,因改元明治,也是明治元年。

 按照皇室事典和惯例,登极仪式共有五个大典,非常之隆重,且带有极其浓厚的封建和宗教色彩。

 这一天,新天皇携带宝剑与御玺,在文武百官拥戴下,来到紫宸殿举行践祚仪式。和以往即位大典不同的是,庭院里装饰了一架硕大的地球仪,颇为新鲜。其深意是显示日本国摆脱了闭关锁国主义,面向世界打开窗户了。接着到皇灵殿祭祀皇灵,向祖宗报告登极的消息。

 下午1时,在宫内正殿举行主要仪式——“即位大典正殿仪式”。只见明治天皇身穿古装御袍,头戴立缨高帽,在古乐声中缓步进入正殿。天皇宝座前,放置着世代相传的三件神器:一块月牙玉(名叫八尺钩玉)、一把剑、一面铜镜(名叫八咫镜)。皇族男子束带佩剑,恭立两旁。皇族女子均穿十二单衣,肃然相迎。朝臣高官、各国嘉宾和仪仗队分列两厢。仪式开始,天皇发表讲话:然后由一位年高德劭者宣读贺词,并带领众人三呼万岁。

 还要鸣礼炮21响,晚上有盛大国宴仪式。其后几天,接连还有“大尝祭”、“大飨”(宴群臣)、“亲谒”等活动。

 礼成。日本国历史上的一个新帝国时代开始了——明治维新。

 声讨幕府时,提的口号是“尊王攘夷”。幕府被打倒了,新帝国非但不再提攘夷,而是以极大的力度打破旧习惯,积极吸收西方文明成果。

 去年的12月27日,明治天皇在建春门外,观看了萨、长、艺、土四藩藩兵的操练演习。27日是江户发生火攻萨藩邸宅的两天之后,鸟羽、伏见战斗的一个星期之前。那时讨幕军士气高昂,这些部队都受过一些西洋式军事训练。部队以排、营为单位,操练各种队列阵式给新天皇看。特别是萨摩藩的部队,拥有1500官兵,统一用英国式装备。士兵训练有素,进退井然有序,使参观者无不为之赞叹。

 阅兵至傍晚才完毕。睦仁很高兴,赏赐给队长金钱和物品。一般士兵也赐给酒食。

 但这件事宫廷内反映不一。很多朝臣以为,自平安朝以来,宫廷的传统应保持幽雅恬静。身为天皇,不宜涉足沙场之事。可是他们对天皇陛下的任性,也拿他没办法,只有皱着眉头叹气的份儿。

 睦仁不但检阅部队,还叫人牵来那匹名叫“小蝶”的栗色骏马。飞身骑上马背,在练兵场上好一阵狂奔猛跑。此马性情粗野,脾气很坏,普通人是驾驭不住的。对这位有闯劲儿的少年天皇来说,似乎恰到好处。人与马结合为一,快速如风,直看得群臣面面相觑。有人嘀嘀咕咕:

 “看样子,世道真变了!”

 “上面是这种派头的话,下面的年轻人变得胡冲乱闯专事打杀,也就难怪啦。”

 “是的,是的,让您说中了。”

 这些老家伙,当着天皇的面卑躬屈膝,背后却爱说怪话。惟有容堂,就敢在天皇面前说怪话——而且是大大出格的怪话。

 那次在皇宫小会议室的会上,山内容堂喝得醉醺醺的,公然说出这种话:

 “……仅仅两三名朝臣的主意。表面上说拥戴年幼的天皇,实际则是将政权攫为私有的阴谋!”

 这些话语,虽是酒后之言,而且他自己当场认错,表示取消以上发言。可是这些话留在睦仁的心中,却是余音缭绕,岂止三月不绝啊!

 3. 选妻立皇后

 少年睦仁乃是独立意识极强的人。他反复琢磨,容堂所说的话,属于酒后吐真言,多半出自内心吧。他说的两三名朝臣,指的该是中山前大纳言和岩仓。似乎是趁天皇年轻,将其当作傀儡,听凭摆布。睦仁对这类事,不管有无,总应该有所警惕。

 两朝臣之一,是天皇的外公,主观上当然不会干不利于外孙的事。不过良好的动机未必就有良好的结果。为王室树立权威,目的是好的:有没有借着天皇外公这块金字招牌,干过了头的嫌疑呢?

 岩仓是个善于玩弄权术的人,世人似乎已有定评。目前他为王政复古,旗帜鲜明,办事坚决,无可指摘;但不过他的所作所为,总有些耍手腕的味道。今后把重大事情委之于他,实在不大放心。

 目前他也无可如何。上朝时坐在帘子后面,默默地听着。只听见朝臣们言必称“王政”、“皇威”;但就在这个“王”、“皇”的面前,大臣们若无其事地纷纷议论,不把他本人放在心上。

 睦仁希望自己快快成年,国家大事自己能够全权处置。

 元服已过,大位初登,他实在不甘心再听从别人的指挥……

 眼前就有一件大事——遴选皇后。

 皇后作为国母,应该是个万民瞩目的人物。门当户对自不必说,还须才学、德智都是优秀出众。初步考虑,可从五位摄政家择优产生。

 作为候补,还提名了三位少女。一条家有明子和胜子两位小姐。有栖川宫家,有位利子公主。一条家的两姊妹,孝明天皇在世时,就有将来为儿子选作皇后的意向。

 这两姊妹的父亲左大臣一条忠香,与新帝的外公中山忠能过从甚密切。忠能还在胜子幼小时就说过:“这公主多可爱,早晚要给祐宫的……”

 朝臣家的女儿,没有不想当皇后的。可怜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啊。对资质优秀的女孩,从幼小就悉心调教。举凡诗书学问、举止礼仪、仪表打扮,都磨练得面面俱到。这些上层贵族、诸侯人家的婚姻关系,像蜘蛛网似的纵横交织错综复杂。在维新的变乱年代,他们之间相互关系十分微妙。从某种意义上说,当政治性的对立和斗争激化时,姻亲关系能起到缓冲作用。

 比如这次庆喜从大阪败退,官军追踪而至。眼见迫近江户时,先帝的皇女、前将军家茂的妻子和宫,就出面请求宽大处理。亲连亲戚连戚的,何必追究到底!

 一条的府邸在一条乌丸大街往东拐角处,西面能望见皇宫。

 有一天,左大臣一条忠香叫来管家,命令说道:

 “想在府邸内建一座瞭望台,你酌量办理一下。”

 “您建台做什么用的?”

 “让孩子们登上去,观望外边的景致。”

 “只是为了玩儿吧?现在诸事都得节约,我觉得这是没用的开支。”

 “不对。大臣的孩子,终日住在府邸之内,轻易见不到外面的世界。偶尔外出,也是乘轿有人随从,对人们的日常生活,一点儿也不知道。这样下去,就会落后于形势;长大了也是无用之人。我是想让他们看看世态。”

 “明白了。”

 于是,在围墙边儿修建了个小小的展望台,可以爬梯子上去。里面铺着席子,窗户镶着细格子;只要里面的人不出声,外面是发觉不了的。

 从窗户往下看,能见到各种人和事情。农民、市民、学徒、小和尚、法师、武士、城市妇女、男女仆人……想不到世间竟然住着这么多人,真令人吃惊。有富人,也有穷人。和人家一比较,就会明白,自己被尊称为公子、小姐、公主。有众多的家臣、仆人伺候着,处境多么优越,身份多么尊贵啊。

 都说朝臣穷,那是和将军以及诸侯对比而言;比起一般人来,过得仍然相当豪华。

 当时的皇族以及五位摄政,由朝廷配备诸大夫、管家、随从,下面有佣人、近侍、中侍童、会计、小武士、茶道师。以上都是武士。此外还有小头目、中番等兵卒,加起来总共不少有40人。

 在内宅,女仆中地位最高的称为上腊,必须由特别允许进宫的人家女儿来充任。以下按等级分为老女、半老、中老、跑腿儿的、普通女仆、次众、茶室粗使女佣。这一套班子俨然一个小宫廷。

 胜子小姐的“正式”父母是一条忠香夫妇;但不是她的亲生父母。亲生父亲是一条的家臣(医生),亲生母亲是一条家的“半老”,反正她算是一条家的人。她被赐了个宫廷名,名叫富贵姬。后因与另一个皇族女儿富贵子同名,为了避讳,又改名叫做寿荣姬。

 寿荣姬一副瓜子脸,姿容秀丽,气质高雅,举止斯文,性格温柔。平时梳着个儿童发髻,长长的和服袖飘飘摆动,恰似画中仙人一般。

 三个皇后候补人中,寿荣姬最具有竞争力。惟一不足的是,年龄比睦仁大三岁。在日本,丈夫比妻子年纪小的现象,并不很普遍;但还不是决定性的障碍。查历代皇室,灵元天皇、撄町天皇、仁孝天皇的妻子,都比丈夫年长一些。所以有俗语云:大姐姐做老婆,也有妙不可言的好处。于是这门婚事就成功了。

 皇后进宫,需要种种细致的准备。

 首先,寿荣姬要拜前左大臣近卫忠熙为歌道老师,拜帜仁亲王为书法老师,若江薰子为汉学老师。

 决定任命已故正三位高仓永胤的女儿千枝子,为第一上腊。说得通俗一点,就是侍女头儿。

 庆应三年6月27日,寿荣姬进宫谒见新帝。这犹如民间“相亲”。天皇来到御书房,赐下酒菜;寿荣姬敬献屏风一架,鲜鱼一盒。

 酉时半刻(下午6时)退下,到准后(皇太后)殿上参拜。见面致辞,受到茶点招待。寿荣姬献上烟草盒和鲜鱼。

 退出准后殿,再次谒见天皇,并得到赏赐。

 睦仁与寿荣姬的会见,从中午至傍晚,时间很长。看上去,天皇极其满意。由权大纳言柳原光爱,分别走访了各有关大臣家征求意见,都表示赞成之意。这样,选寿荣姬为后的事,就最后确定下来。

 第二天,宫中正式派遣敕使,宣示了圣旨。再过一天,寿荣姬的哥哥实良进宫,奏明谨遵敕旨。奏议处专门下令,今后称呼寿荣姬为女御贵人。

 一连三日,百官进宫朝贺;到一条家来献祝词的人,也络绎不绝。

 宫中拨出内币金一千两,分四次下赐,相当于民间的彩礼钱。这时期财政很困难,没有达到预定的金额。各家有亲缘关系的诸侯,或多或少送来贺礼,但尚不足支付婚礼的开支。

 选后既已确定,一条府邸内修建了新的居室,寿荣姬迁入新屋。一条家以前的家臣、听差、工匠人等,再也不能和她搭话,只有远远地微笑而已。今后皇后的侍奉者,概由宫中重新派遣人员担任。只有一个人例外,寿荣姬的奶娘岩根,从婴儿时就一直陪伴着她长大。开始也和别的人一样,曾予以解雇。寿荣姬进宫以后,仍不甚眷恋,恳切希望把奶娘留下。因此重新召回,安排在御膳房工作。

 奶娘岩根工作到明治十五年才年老告退回乡。作为终身养老金,宫中下赐糙米25石,200日元之外,皇后还另外赏赐纺绸等物。到她70岁去世为止,因皇后喜欢吃蕨菜,每年在采蕨季节,都忘不了从家乡的山坡上,采些蕨菜寄去。

 在决定选寿荣姬为皇后时,当时幕府曾准备了贡米五百袋和贿赂金一万五千两。可是马上就发生了大政奉还的骚乱,当然顾不上这些了。

 王政复古的大号令刚颁发,京都市内出现了战乱的迹象。寿荣姬在警卫人员的护送下,进入皇宫到准后殿去避难。

 明治元年正月,鸟羽、伏见之战一开始,整个京都都听到了隆隆的炮声。当时谁也不能预料会出现何种局面。

 寿荣姬被选为御妻后,过了一年半才册立为皇后。这是明治元年十二月二十八日的事。这一年半,在日本的历史上,可说是多事之秋,各种大事接连不断,社会正在发生激烈的变动。

· 推荐:抗日战争书籍 心理学书籍 茅盾文学奖作品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

在线看小说 趣知识 人生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