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午书屋
亲爱的安德烈

首页 > 亲爱的安德烈

三、逃避国家

  儿子寄给龙应台的信——让我自由 吧……

  mm:

  记得两年前,我和朋友挤在法兰克福的罗马广场上——起码有五千人在那个小广场上。我们用力挥舞手里一支巨大的国旗,五千人在等候从韩国和日本参加世界杯足球赛回国的德国国家队。人们唱歌、鼓掌、有人流下眼泪。

  在那之前一个礼拜,我们守在广场上,大概也有一千多人,守在广场上一个超大屏幕前,看决赛。所有的人都在喊,在唱,在哭,在笑。

  好奇怪——好像突然之间,作为“德国人”是一件被容许的事。更奇怪的,你竟然还可以流露出你的身份和你的感情来。

  从哪说起呢?mm,你知道爸爸是挺“爱国”的——你曾经不以为然;而他的爱国,我想和爷爷有关。爷爷,他的父亲,在苏联战场打过仗。他的叔叔,在从列宁格勒撤退的大雪地失踪。所以我其实受到爸爸某个程度的影响,可以说是以德国为荣的,但是因为纳粹的历史,我很小很小的时候,就知道这种“荣”的情感不可以流露出来,是“错误”的。你记不记得,我小学的时候就很喜欢看各种统计指针,每次看到在什么指针上德国被列入世界前十名,就很高兴,甚至还包皮括甚么“欠债最多”前十名。好像也很光荣,反正不懂。

  所以从小,一方面在关心自己的国家,以它为荣,另一方面又要表现得很冷淡,很压抑,像拔河一样,有一种紧张,要小心翼翼才能不说错话。觉得德国是个不错的国家这种感觉是没有人敢显露,大家都要藏起来的。在别的国家你常

  看到国旗,德国很少;国歌也很难听得见。我记得,mm,当你发现我们小学的开学典礼在教堂举行,你大吃一惊。意思是说,不是政教分离吗,怎么在学校有宗教影响?

  你有没有想过,mm,那是因为,德国人逃避“国家”这个东西,以至于宗教都显得比较“安全”。逃避“政”,所以“教”就凸显了。

  在这种与“国家”保持距离的文化和教育中长大,我看见它的优点:在我们这一代人身上,真的很少很少爱国宣传的影响;当你对“国家”抱一种不信任的时候,你比较能够冷静地去分析它的问题所在。

  可是最近几年,年轻人,我这一代人,对这种老是小心翼翼、老是怕做错事说错话,老是要保持“政治正确”的行为和思维模式,开始觉得烦了。很多年轻人开始说,我要做我自己想做的,说我自己想说的,让我自由 吧,我受够了。

  我不是社会学家,但是我觉得,世界杯足球赛对德国的集体意识有巨大影响。譬如说,在一九五四年的世界杯比赛,德国出乎意料地赢了当时一直称霸的瑞士队。你想想一九五四年的德国人自信心多么低落,自我感觉多么坏,二战才结束没多久。这场比赛使德国人重新发觉,咦,我没那么糟,我还行啊。

  这一两年来,我有个感觉,好像德国文化像浪头一样起来——我说的当然是流行音乐、时尚、电影 等等通俗文化。好莱坞文化本来也笼罩一切的,但是最近,突然有好多德国电影 ,譬如“再见列宁”,还有“曼尼图的鞋子”,大大走红。一群很年轻很杰出的德国演员,突然出现。还有流行音乐,本来只听美国音乐的我们,也开始听起德国的创作了——

  我得走了,因为练球的时间到了。不是我自己踢,每个星期六是我当教练。你不要笑,mm,这群孩子足球员,我从他们四岁开始教,现在他们六岁了,非

  常可爱,教他们踢球能让我自己放松,忘记功课的压力和任何不愉快的事。跟他们一起使我很快乐,更何况,我觉得我对他们有责任呢。

  给你“偷窥”一下我和一个美国朋友昨晚的msn交 谈,你可能觉得有一点意思。路易斯跟我同年,在波士顿读大一。

  安德烈网上与友人的交 谈

  路:昨晚,一个朋友还在跟我谈,说我们这一代好像很失落,怎么定义自己都不知道。二三十年代是“失落的一代”,四十年代是战争的一代,五十年代是beatniks(垮掉的一代),六十年代是嬉皮,七十年代是funkies(玩世不恭),八十年代是punk(反叛),还有嘻哈,九十年代是rap(讲唱形式的音乐),而我们是什么?

  安:我觉得自己是不可能给自己下定义的。但是我们这一代缺乏叛逆,缺乏冒险,倒是真的。我们大多在舒适、有教养的家庭长大,没有什么真正的痛苦,也没有真正的灾难……生活太安逸了,使我们找不到需要叛逆、可以冒险的东西——

  路:我们怎么看自己——还是媒体在塑造我们怎么看自己?缺叛逆、缺冒险,会不会也是因为主流媒体只会报道不叛逆、不冒险的主流价值?美国媒体都是大财团 控制的。

  安:但是我们究竟能对什么叛逆或反抗呢?你们美国人可能有对象——你们有布什,我们这边不太有。

  路:可是我们得找到自己的身份认同啊。没有冲突,就找不到认同。

  安:需要认同吗?

  路:当然。

  安:为什么?

  路:因为……心理学家是这么说的。

  安:我要知道你怎么说。

  路:我觉得很重要。

  安:为什么?

  路:譬如说,我认识一个黑白混血儿,她卡在两个种族和文化之间,就很茫然。很多年轻人,为了要有归属感,就加入犯罪团 体;即使是个犯罪团 体,他也要有归属。

  安:很糟的是,这个社会常常强迫你选边。

  路:对。我问你,做德国人是不是比较累?

  安:不久前我去看一场国际足球赛。德国队踢进一球,群众跳起来,又唱又喊,我听见他们混声唱的是,“德国人,站起来!德国人,站起来!”我吓一大跳。太陌生了。其实他们唱的完全是一般比赛时加油的歌,譬如柏林跟法兰克福对决的时候,你可能唱“柏林人,站起来!”在国际比赛,自然就变成“德国人,站起来”,可是我当下却觉得,哇,很不习惯,浑身不自在。好奇怪。

  路:你马上想到纳粹?

  安:正是。

  路:你们在学校教很多纳粹那段历史?

  安:从小学就教,教了又教。我问你,球赛散后,马路上晃过来五十个美国人,大叫大唱“美国第一”,“美国万岁”的时候,你会想什么?

  路:我会想,哼,典型美国人。不过,英国人也会这样。

  安:对。如果这样晃过来的是德国人呢?

  路:我明白你的意思了。

  安:如果是五十个德国人大唱“德国第一”,“德国万岁”,会把人给吓死。

  路:明白。

  安:是什么,使你成为“美国人”?

  路:这太难答了。其实,我不喜欢美国人。

  安:那么你认同什么?

  路:我认同我的同代人。

  安:那么是什么,使你的这一代人是“美国人”?世界第一强国的年轻人,怎么理解他自己,还有他跟这个世界之间的关系?

  路:我其实跟美国文化很疏离。很少同龄人关心政治。他们说他们反对布什,事实上那样说只是为了表现自己“酷”。反布什是流行的。年轻人每个都反,除非你是个基督徒或是好战主义者。

  安:你是说,年轻人不知道要跟什么价值去认同?

  路:我们在一个富强的国家,富强的意思就是,年轻人可以对政治经济国际情势一概幼稚无知,他反正承受得起,让别人来为他思考。美国青年的悲哀就是这个,我们对世界完全淡漠,只关心自己的小圈。

  安:这大概是所有富有国家的共同特征吧。

  子午书屋(www.ziwushuwu.com)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 推荐:乡村小说 官场小说 商战小说 传记纪实小说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

在线看小说 趣知识 人生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