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午书屋
南渡北归全集

首页 ›› 南渡北归(1.2.3部) ›› 第103章

第103章

上一章 ‹‹ 返回目录 ›› 下一章

  傅青主写此诗时,明末抗清将领郑成功已率部进守台湾,诗中“一灯续日月”之“日月”,隐喻“明”,整句喻大明王朝尚余一脉。“田横”,指齐王田横,此处喻郑成功。“不生不死”,指清顺治十年(1659)郑成功率部围攻南京功败垂成,遂退据台湾孤岛。这一行动,实际等于放弃了反攻大陆、恢复大明王朝的军事努力,故当时遗民特别是反清复明志士颇为失望。郑成功反攻大陆无望,故曰“不生”;台湾尚可固守图存,是谓“不死”。陈氏以郑成功喻蒋介石、傅斯年等誓要“归骨于田横之岛”者,同时也是对台湾政局最终将走向何处的感叹。

  [26]傅斯年死后,与他有关的大陆亲属未久即遭灭顶之灾。1966年5月23日,傅斯年的侄子傅乐焕在北京陶然亭跳湖自尽。

  1947年春,独自留在李庄养病的傅乐焕病情好转,遂一人乘船返南京,进入史语所继续工作。同年,傅乐焕获得英国文化委员会资助,向史语所请假,赴英国伦敦大学东方学院进修,主要从事藏文、波斯文、政治经济思想史、欧洲中古经济史及中古近代史大纲和学习与研究,后获博士学位。

  傅斯年抵台后,曾多次致函电召其在英学成后赴台湾大学或史语所就事,但傅乐焕认为国民党不足以成事,而共产党才是值得信赖的,遂断然拒绝了傅斯年的邀请,于1951年返回他想象中自由幸福的大陆。傅回返后,先在中科院考古研究所任研究员,1952年调中央民族学院历史系任教授、副主任。其间与学术大师陈垣的侄女结婚,并陆续生有三个女儿。

  南渡北归:离别(第二章浮海说三千弟子)注释(5)

  1966年,当“文革”风暴到来之际,傅乐焕作为首批“反动分子”被批斗。这个劫数除了学术上“反动”外,更因为他是傅斯年的侄子,且在国民党统治时期一直跟随傅斯年在“中央研究院”史语所学习、工作。风云骤起,傅乐焕成了“国民党蒋介石的忠实走狗傅斯年安插在大陆的特务”、“潜伏在人民内部企图颠覆无产阶级政府的罪大恶极的反革命分子”。在连续的批斗、关押、逼迫交代与残酷折磨中,傅乐焕身心痛苦至极、哀伤至极。在走投无路,生不如死的凄惨境况中,最终踏上了死亡之路。

  在一个漆黑之夜,傅乐焕悄悄摆脱造反派们的监视,从关押的一间小屋逃出,直奔早已设定好的目的地陶然亭,钻入湖底。

  第二天,傅乐焕的尸体漂出湖面。中央民族学院去收尸的人后来说,他们看到,傅乐焕的尸体在湖上浮起时,面朝下,是趴着的。当时在北京流传着一种说法,凡投水自杀的人,当尸体浮起时,女的仰着,男的趴着。傅乐焕的例子符合这一说法,因而断定是投水自杀。

  就在傅乐焕投湖自杀之前,他的堂弟傅乐成随傅斯年赴台,任教于台湾大学,未及婚娶即病逝孤岛;其妹傅乐淑则远走美国。因了傅斯年与乐成、乐焕、乐淑的亲属关系,整个傅氏家族开始了一场劫难。傅斯年族叔傅昕安,在国民党撤退台湾时正在重庆政府部门工作,已买了赴台的飞机票,但傅斯年来信说:“先别动,我还要回来,到时候再决定行止”云云,结果未能走成。其结果是被新政权权先当做旧人员改造,后在1957年“反右”运动中打成右派分子,发配到中科院北碚柑橘研究实验基地劳动改造。傅斯年族弟傅斯彇原为南京国民政府教育部职员,没有随傅斯年迁台。新中国成立后,于改造旧人员运动中被发配到安徽蚌埠治淮委员会工作,反右运动开始,因与傅斯年的关系被打成右派分子,强迫退职,遣返原籍聊城。其时傅氏家族故宅“相府”早已被当地政府没收并改为汽车运输公司,傅斯彇家人租住别人一间小屋栖身。因政治与经济双重压力,返乡的第二年去世,死时年仅54岁,撇下五个孩子,大的13岁,小的仅1岁。当这五个孩子长大成人后,皆受到社会挤压和迫害,老二傅乐铜1968年到济南军区当兵,两个月后被退回,后又差点打成反革命分子。傅斯年族侄、南开大学毕业后随东北招聘团进入辽宁鞍山钢铁公司工作的教授级高工傅乐昕,因与傅斯年的关系,于1957年被打成右派分子,戴帽下放灵山农场劳动改造,历尽苦难。“文革”中傅斯年母亲在重庆歌乐山的坟墓被炸开,其母的头颅被造反派倒上洋油挂在树梢点了天灯。傅家的祖宅被推倒砸掉,庞大的院落成为瓦砾遍地的废墟。至于傅氏家族聊城受清朝皇封占地120亩的墓地——傅家坟,被毁于一旦。大清开国状元傅以渐作为“地主阶级的头子”与“台湾特务、反革命分子傅斯年的祖师爷”,其墓被红卫兵用烈性炸药炸开,劈棺抛尸。未久,整个傅家坟近百座墓葬全部被刨开,在抛棺扬尸的同时,地下随葬品被洗劫一空。最后连牌坊、石碑、神道及道边的石像生、皇帝御赐碑文等全部炸毁捣碎,傅家人甚至与其沾亲带故者,自此作为臭名昭著的“五类分子”,披枷戴帽,或拿入大牢,或被镇压,或接受革命群众的监督改造。

  南渡北归:离别(第二章浮海说三千弟子)注释(6)

  然而,傅氏家族的悲剧并没有结束。傅斯年夫人俞大綵去世后没有一片入骨之地。傅斯年夫妇生前颇为喜爱并期望甚殷的儿子傅仁轨,因国内战乱和台湾动荡不安,自赴美后再也没有返回故国,只身在美国求学与工作,其间受美国兴起的“嬉皮士”风气影响,不幸染上恶习,学业荒废,穷困潦倒,一生未婚,令人扼腕。

  傅氏家族后辈中还有一位特别值得一提的优秀女性,这便是傅斯年侄女、傅乐焕之妹,与傅仁轨同年赴美的傅乐淑。傅乐淑早年就读于燕京大学,抗战爆发后入西南联大化学系,后转历史系。1943年在昆明考入北大文科研究所史学部,1947年6月毕业,获得硕士学位。同年考取山东省公费留美就读斯坦福大学。1949年山东省国共政权更迭,经费中断,获芝加哥大学资助后转芝加哥大学就读,1952年获得该校历史学博士学位后旅居美国,先后任教于南加州大学、中密歇根大学、匹兹堡都昆大学。

  自1978年至1986年,傅乐淑曾几次回国探亲并到北大、中央民族学院、内蒙古大学等高校访问故旧、作学术交流。虽终身未婚,独处异域五十余年,傅乐淑依然心向故土,挂怀祖国的教育事业,除了像傅斯年一样想方设法资助亲属中的子侄辈及其子女到海外留学或在国内接受高等教育,还于1999年从微薄的积蓄中捐献四万美元,在中央民族大学设立“春晖”、“花萼”奖学金,每年资助蒙、藏、满、回四个少数民族各两名家境贫寒、品学兼优的学子。另把自己花费多年心血与金钱购置的藏书先后捐赠国内高校(1999年捐赠《清实录》一套53册)及内蒙古大学(2000年、2005年分两批捐赠给内蒙古大学共1300余册中外文图书)。

  傅乐淑初治元史,后兼治清史,并曾专注于清初中西关系史,在海内外有影响的著述十几种之多。1995年,傅乐淑自费在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出版过她的一部旧作《元宫词百章笺注》,并列入“清慎堂丛书·射集·初集”。对这部集子的命名,傅乐淑在“后序”中曾作过这样叙述:“清慎堂者,聊城傅氏之书屋也。三百年前傅氏盛时有一府邸,中有书屋,名清慎堂焉。堂有宝焉,右军之常侍帖也,凡四十五字,有开元年间牛仙客等题跋。清慎堂久已圯矣,傅氏子孙离乡背井百余年矣,仍用清慎堂三字为傅姓人著述之名者,师周公谨自称齐人之意。”又说:“《清慎堂丛书》有礼、乐、射、御、书、数六集。礼集乃傅姓人所撰之书;乐集乃傅姓人所译之书;射集乃傅姓人所注之书;御集乃傅姓人所编之书;书集乃傅姓人所辑之书;数集乃傅姓人所述之书;各有数种。《元宫词百章笺注》乃射集之第一卷,暂称初集。”这段叙述除了印证傅氏家族自大清到民国“傅胪姓名无双士,文章开代第一家”的辉煌,还表明这个家族延续到傅乐淑一代,诗书之家优美的家风尚未荡尽,文化香火并未灭绝,只是以另一种方式在民族刀光火色的衰微中艰难延续。

  关于这部著作的写作和出版经过,傅乐淑作了如下叙述:“这本笺注是我在国立北京大学文科研究所作硕士论文时写的,我的论文题目是《元代斡耳朶生活考》,宫词笺注是论文的附录,但因在报端陆陆续续地印了(南按:曾在《禹贡》周刊和《经世日报》发表过一部分),缴论文时便把附录略去。我的论文一共抄写了三份,全缴给了考试委员会了。考试及格后,我便匆匆出国了。四十年后重回母校,希望能找到我的论文,准备整理一下,予以发表。不幸我因流落异国,功不成,名不就,万分潦倒,学业荒疏久矣,岩穴寒士之旧业,不为母校重视,竟将当日所呈之三份论文皆当作废纸弃之久矣。我回北大三次,交涉良久,始终未能找到自己的心血。言之心痛!论文亡矣,论文之附录因曾已发表于报端,尚可收回一部(此稿仅印过一部分,我因出国,便停止投稿了),现在勉强把四十年前的文章补全,此乃敝帚自珍,留此以纪念抗日期间断齑画粥时代的一点读书成绩。”

  南渡北归:离别(第二章浮海说三千弟子)注释(7)

  从论文研究课题和附录内容可以看出,傅乐淑与其兄傅乐焕研究领域几乎相同。

子午书屋(ziwushuwu.com)

上一章 ‹‹ 返回目录 ›› 下一章

· 推荐:三嫁惹君心  无尽天灯  诛仙小说  你微笑时很美  烈火军校  你是我眼中的山川和海洋  深海里的星星  好想和你在一起  爱情公寓5  他与月光为邻  凤于九天  报告王爷王妃是只猫  蔓蔓青萝  若解多情  老板是极品  余生请多指教  最美不过初相见  识汝不识丁  祸国  十年一品温如言  明月传奇  史上第一混乱  余罪  司藤  心宅猎人  我的邻居睡不着  谋爱上瘾  鹤唳华亭  从前有座灵剑山  雪中悍刀行  七根凶简  大主宰  三千鸦杀  哑舍  大唐狄公案  壁花小姐奇遇记  清明上河图密码  大唐悬疑录  宫斗小说

南渡北归全集 趣知识 人生格言 金庸小说 道德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