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读书
抗日战争书籍

抗战之责

创作动机—提前写的后记之四

  终于写完了抗日战争战略防御阶段的故事。

  说起抗战,就不能不提毛泽东主席的经典文著《论持久战》。没有看过的读者,我强烈推荐去看看。不要以为是一部所谓的政治方面的著作,这可是一场经典的演讲文章!别的不多说,当年蒋介石兵败大陆时,在成都举办了十余期的“敌后游击战”培训班(也就是解放以后国内大规模土匪暴动的骨干人员培训班),发的其中一本教材,就是这部书。

  对比着看,整个抗日战争,基本上就是按照《论持久战》里面描述的进程轨道运行的。要知道,主席的这本著作,是在38年五月末,在抗战一周年时,在延安抗日战争研究会上的讲演。那时,他老人家估计也没有料到抗战还要进行整整7年吧。

  “得民心者得天下”这句古老而深刻的话语,是那么的浅显明白。又是那么的难以做到!可以说整个抗战,国共双方对待抗战的态度,已经为以后的历史进程打下了伏笔。

  为什么共产党对于国民党军队的宣传,是“消极”而不是“不抵抗”?对国民党高层,是“不抵抗”而不是“消极”?大家可以去认真品味一下这里面的奥妙。就个人而言,我认为这个结论非常精辟。因为整个抗战,从31年9.18到45年8.15,我们当时的政府,他对日的态度,就是想讲和,这样的想法,除了定义为“不抵抗”,还能定义为什么?而对于侵略者的进攻,就是被动防守,这样的被动,除了定义为“消极”,还能定义为什么?

  我们必须承认,整个抗战,以国民党军队为主的中国军队的官兵们,是真心抗战的,他们用自己的血肉之躯,支撑着中国最后的堡垒,他们是可歌可泣的英雄,是不愧于“中国人”这个称呼的,是我们应该永远纪念的英烈。

  可是国民政府上层呢?他们和官兵的心是一条心吗?

  那么共产党呢?共产党武装,先不说东北抗联的艰苦,以37年为例,八路军(4.6万人)新四军(1.03万人)以当时仅仅是两个国军军级编制,六万人不到的力量,却分散成小部队,深入敌占区,放手发动群众,以合适的方式,主动去打击日寇。面对给养短缺等极为恶劣的生存环境,他们需要非常大的勇气和高超的斗争手段才能既保存自己,又发展自己。

  主动的战斗、艰苦的环境,高超的斗争技巧,丰富的理论知识,无一不是显示出共产党比国民党的优越性。

  中国的民众看问题喜欢看结果,海外的华侨看问题也是这样。当初陈嘉庚那一条被誉为“古往今来第一提案”的“敌未出国门前言和即汉奸”,就是对国民政府抗战的态度的不满。

  国统区中国的民众,海外的华侨,他们看到了什么?是士兵的大量死亡却换来国土的一片片沦丧;沦陷区的民众呢?看到的是军队抛弃他们,政府抛弃他们!

  这个时候共产党勇敢地站出来,深入敌后开展斗争,建立抗日根据地。所谓的“抗日根据地”,就是在收复的国土上建立政权!

  如此人心向背,对于抗战胜利后的历史进程意味着什么呢?

  肖彦梁等人,在沦陷区,以一个普通人的朴素的观点去对抗侵略者,他们的所见所为,他们的观点,莫不沿着一个没有任何政治敏感的普通人进行的。

  小说写到这里,发现自己原先的写作思路有了很大的变化。原本只是想写一个“侠客”式的人物抵抗日寇的故事,却这么也无法避开抗战进入第二、第三阶段以后,国民政府的那些“亲者痛仇者快”的愚蠢举动。

  人心是有向背的。我同样无法避开这个问题,当然笔下人物也无法避开所要面对的问题。到41年,蒋介石应该是已经看到了历史正在逐步收回赋予自己对整个中国抗日战争的领导权和导向权并且把这个权力转移给了共产党。我甚至可以理解当初他下令围剿新四军的“皖南事变”,是何等的孤独一掷与绝望!又是何等的丧心病狂!

  我们来看看蒋介石败退台湾后的总结:

  败走台湾,痛定思痛,蒋介石检讨着自己在大陆失败的原因。蒋介石说:“我们在进攻中兵力四处分散,而共军则能随时集中主力,伺机突袭,将我各个击破。”蒋介石认为:“我们并不是被共军打倒的,是我们自己打倒自己!”他总结失败原因:①内部不能精诚团结,因之予对手以分化挑拨的可乘之机。②违反国父遗教,大家不以服务为目的,而以夺取为目的。③丧失了革命的党德,不能以个人自由与能力,贡献于革命大业。④丧失了民族的自信心,不知道民族道德力量和民族精神的伟大。

  蒋介石反思了自己的军队,总结了高级将领们的七大缺点:①本位主义;②包办主义;③大而无当,粗制滥造;④含糊笼统,不求正确;⑤因循苟且,得过且过;⑥迟疑犹豫,徘徊他顾;⑦主观自大,固步自封。

  蒋介石又总结了国民党的散漫、腐朽:党内不能团结一致,派系分歧,利害磨擦,违反党纪,败坏党德,以致整个的党形成一片散沙。

  1949年8月5日,美国《白皮书》的发表,激怒了蒋介石,因为《白皮书》用相当多的篇幅批评蒋介石的无能!美国国务卿艾奇逊“目中无蒋”,把国民党的惨败,归为“其领袖不能应变,其军队丧失斗志,其政府不为人民所支持”。

  (以上蒋介石的总结采自http://www.ylch.net/sihaigoucen/wen/04_jiangsiwangcao/17.htm)

  所以,我理解的“抗战之责”,是有两层意思,第一,面对侵略者,不屈服,不投降,坚决斗争,哪怕以生命为代价;第二,建立富强、独立、自由、民主的国家。

  只有这样,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中国人的“责任”!

  写到这里,忽然在想是不是这本书也应该结束了?站在当时一个普通中国人的立场,我实在不知道应该怎么样去描述当他面对以下情况时的心情:

  1939年初,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蒋介石说,他的“抗战到底”的“底”就是“要恢复七七事变 以前的原状”。并且确立“溶共、防共、限共、反共”方针。

  40年初,汪伪政权成立。

  40年8月,八路军百团大战拉开序幕。

  41年皖南事变。

  41年正式对日宣战,主要理由竟然不是“侵略中国”而是“冒犯了友邦”!

  (附宣战全文:“中国为酷爱和平之民族,过去四年余之神圣抗战,原期侵略者之日本于遭受实际之惩创后,终能反省。在此时期,各友邦亦极端忍耐,冀其悔祸,俾全太平洋之和平,得以维持。不料强暴成性之日本,执迷不悟,且更悍然向我英、美诸友邦开衅,扩大其战争侵略行动,甘为破坏全人类和平与正义之戎首,逞其侵略无厌之野心。举凡尊重信义之国家,咸属忍无可忍。兹特正式对日宣战,昭告中外,所有一切条约、协定、合同,有涉及中、日间之关系者,一律废止,特此布告。”)

  当八路军开展轰轰烈烈的大生产的时候,国民政府的高官却在花天酒地。

  我不知道肖彦梁他们那时的心情会怎么样,但我知道他们绝对不会满意这样的政府!或许昆仑关和远征军的胜利会给他们安慰,或许张自忠将军的杀身成仁会给他们以鼓励,可是,面对豫湘桂大溃退,他们又是怎么样的欲哭无泪!

  等等,等等。

  我到底该如何往下写?我不知道。我只是一个业余作者啊!或许就是因为这样,我一下子冒出本书应该结束的念头。我到底该不该结束?我很矛盾。在写完本章后的一整天时间里,我都在犹豫,甚至在上传文章的时候,情绪都在不定的波动之中。

  从2002年3月到现在,3年时间写了116章60多万字,我也觉得挺累。中途不知道有多少个时候想结束,甚至TJ,却每每让一种声音,一种力量所鼓舞!各位让我想一想吧。如果下周一(8.1建军节)没有按时更新,那我就不写了。

  感谢各位读者对本书的支持。

  写于《抗战之责》116章结束。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 推荐:全球通史 人类简史 时间简史 未来简史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

在线看小说 趣知识 人生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