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读书
名人传记

首页 > 名人传记 > 曾宪梓传

八三

  为浓烈的乡情所感染的曾宪梓和黄丽群也声情并茂的即兴表演他们拿手的夫妻对唱“夫妻双双把家还”,将整个喜庆活动推向高潮……几天之后,当曾宪梓搀扶着母亲到祖屋后面的先尊墓前酬拜先德并准备和母亲一起离开家乡返归香港的时候,曾宪梓敬爱的母亲蓝优妹,因病在故乡梅州市碎然去世。

  这是回乡参加自己一年一度几十项捐赠落成典礼活动的曾宪梓万万没有想到的,几天来,精神爽朗的母亲到那里笑到哪里,甚至元宵节曾宪梓为梅州父老赞助的烟火晚会,母亲也开心地从头到尾地看完……曾宪梓一下子从驾歌燕舞的喜庆之中跌落进失去母亲的巨大悲痛里。他想起母亲含辛茹苦、艰苦备尝的一生、想起给自己人生的种种教诲,心里更是说不出的难过。

  一直以来,母亲是非常关心家乡建设和乐于助人的。对于曾宪梓的每一项爱国爱乡的义举,母亲从来都是既赞赏又支持。

  在曾宪梓的内心深处,有一个为母亲感到的最大的遗憾——精明能干的母亲没能认识字,如果母亲有文化,将是一个非常出色的人。

  不过,母亲虽然不识字,但却也有一个自己记事的小本子,里面是她自己发明创造的各种符号,圈圈点点,记下了所有亲戚朋友的名字,别人看不懂没有关系,她自己就经常给世界各地的亲戚朋友打电话。

  到今天,善良慈爱的母亲离开曾宪梓已经快一年了,而曾宪梓对母亲的思念仍在魂牵梦索之中……

  【第二十部分 注目未来】

  用感官所捕捉的世界是有限的

  用心灵所感知的世界是无限的

  用双脚和心灵所踏出的都是未来的路

  在事业上取得巨大成功的曾宪梓与他一手创造的金利来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曾宪梓说:“我一生如果有成功的话,那最大的成功就是创造了金利来这个高质素的世界名牌。虽说创名牌不容易,保名牌更不容易,但我有信心,只要产品上标有‘金利来’这三个字的,那它一定是一流的货品。”

  “金利来是中国人创造的,它为中国人所用也是理所当然的。

  我最大的愿望就是要把更多中国人生产的高质素产品,打到国际市场上去。”

  对金利来而言,这个牌子如此受欢迎除了牌子自身绝对的品质保证外,与曾宪梓忠贞报国、精减为商也有很大的关系。

  甚至可以说,金利来离不开曾宪梓、曾宪梓也离不开金利来,金利来这三个字值三个亿、曾宪梓这三个字也值三个亿。

  香港立法局议员、金利来集团公司董事黄宜弘博士曾经高度赞扬曾宪梓:“为人有远见,做事有胆识,对自己要求高,对社会有强烈的责任感,具有体育家不怕失败,顽强拼搏的精神。”

  作为一个运动员,与其他人最大的分别就是不怕输。

  他们走向事业峰巅的历程就是在尝尽输的味道之后,再靠顽强的意志力和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一次一次地拼。一点一滴的赢,直到实现圆满的成功。

  从童年时期就与运动结下不解之缘的曾宪梓,无论是在运动方面、还是在为人处事方面就已经充分体现了他——不怕失败、排除万难,努力争取胜利的体育精神。

  当年在最艰难的情况下,独立创业的曾宪梓常常给人看不起,但他从来没有因此而灰心,反而化压力为动力,不断进娶不断创新、直到成功。

  在今天,曾宪梓仍然保持这种只争朝夕的心态,永远给自己一个压力、一种永不言输的紧迫感:“我比你们谁都低一等,但我比我自己永远高一等。”

  拥有今日骄人成绩的曾宪梓是凭着一股楔而不舍地韧劲逐步达到成功的。他说:“从学做生意的那一天开始,虽然曲曲折折、经历不少磨难,但我对自己每一步的成功还是很满意的。”

  “不过满意之后,不是停滞不前,而是在这每一个成功的鼓舞下,规定自己继续努力、继续奋斗,我可以说没有绝对明确的一成不变的目标,我的目标实际上是无止境发展的。这就意味着我必须生命不息、奋斗不止。”

  曾宪梓的奋斗不止并不仅仅是体力上的奋斗不止,更包括他充满智慧的头脑对于人生中所面对的各种命题:如目前的政务、商务以及一些社会工作等等,作永不休止的思考。

  而且,或者是惯于思索的缘故,对于怎样有效率地善用大脑,曾宪梓甚有心得:“脑子在晚上半夜时最好用。我创业至今的很多好计划、解决困难的许多新奇招法全部都是夜半三更的产物。”

  “这时候躺在床上考虑事情,感觉就像世界在你面前,你的思路既清醒又开阔,白天再难解决的问题,在这种触类旁通的境界里,便可以一一迎刃而解。”

  在今天,香港人最喜欢谈论而且也是最善于谈论的就是信心问题,不少目光远大者在其他的人以信心为理由将大块资产转移到国外且不愿意对香港社会作出更多的承诺的时候,仍旧保持绝对的相信,利用自己的资产、利用自己的影响力,用实际行动为急需继续繁荣稳定的香港,投下信心的一票。

  这种情形,就像曾宪梓所一针见血地指明的:“港人的信心问题,既不在英国,也不在中方,重要的取决于香港人本身。”

  “假如你本身对香港缺乏信心,任何风吹草动,你都会草木皆兵的。反之,你很但然,并落足眼光,把住这难得的机会,干他一场,便又是一番景象。”

  对于曾宪梓的字字真言,香港《紫荆杂志》有过这样一段精采的描述:“事实上,这是他的经验之谈。”

  “一九八二年,中英就香港前途问题展开艰巨的谈判。市面上‘未世心态’毕呈,不少商家纷纷向海外转移资产。可是这个领带业巨子,在众人愕愕的目光中,毅然将原拟投资美国的百万美元,转投到粤东山区梅州市。不到两年,中国大地上最先进的领带生产企业,在鞭炮声中开业了。”

  “……今日,‘金利来’、‘银利来,产品,已走进神州的千家万户。十一亿人口的巨大市场,向他敞开欢迎的大门。”

  “当一些同行们对曾宪梓的‘捷足先登’作出复杂的反映时,他们可曾想过,即使在做一些商业性决定时,也需要一点政治眼光和魄力呢?”

  作为全世界华人企业家中的佼佼者,作为从经济舞台成功步入政治舞台核心人物,曾宪梓深感责任重大的同时,更经常为国家经济的振兴出谋划策、为香港前途劳心又劳力、四处奔走。

  曾宪梓不断呼吁“爱国爱港者应团结”。他说:“香港离不开内地的支援,内地离不开香港的配合,如果大陆局势动荡,香港焉能独善其身。”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 推荐:抗日战争书籍 心理学书籍 茅盾文学奖作品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

在线看小说 趣知识 人生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