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读书
名人传记

首页 > 名人传记 > 武警第一位女将军

三七

  【37、武警部队装备现代化】

  1992年4月,武警部队为加强装备力量,决定购买一批集突击、防护、排障、灭火为一体的多功能车辆。为此,派代表团前往以色列洽购高压水炮车,杨俊生接到了出访任务。

  在以色列,杨俊生参观考察了高压水炮车的生产流水线,签订了购货合同。此行给杨俊生留下了深刻印象,她的收获不仅是引进了高压水炮车,而是“现在我们到国外去购买,将来要让外国人到我们中国来购买。我们一定要研制出适合我国国情的高科技装备为部队服务。”

  几次出国考察之后,杨俊生的构想逐渐成熟,国外的许多警用装备器材设计先进、质量优良,但价格昂贵,不宜大量购买。要想尽快改变武警部队装备落后的现状,必须闯出一条具有中国武警特色的科技装备之路。

  其实,早在她刚担任司令部警务装备处副处长之初,她就曾作过尝试,在仅有的几名参谋人员中,专门分工三人成立了科技组,进行技术装备研制工作。经过深思熟虑后,她向司令部和总部首长递交了成立“武警部队科技开发部”的请示报告,详尽地阐述成立这一机构的必要性和迫切性,以及它将在武警装备建设上的重要作用和深远意义。

  报告很快得到领导批准,但是组建这样一个大的单位谈何容易,开始仅有几个人,白手起家,他们租了几间屋子,暂作办公之地;开办费很有限,他们想尽了各种办法积攒经费。杨俊生作为主管领导,每一件事都浸透着她的心血。为了尽快使科技开发部的工作步入正轨,她不知跑了多少单位,做了多少宣传工作,熬了多少夜,病倒了多少次……1993年4月29日,武警部队第一个专职科研机构——科技开发部正式成立!杨俊生兼任该部主任,党支部(后改党委)书记。从此,“科技强军”的战略思想在武警部队有了实际的载体,向“科技引导装备建设”的发展道路,又迈出可喜的一步。

  就在科技开发部成立的第一天,一位武警部队的领导评价杨俊生说:她有宏观规划、统筹协调的领导能力,更有组织实施具体工作时所表现出的那种尽职尽责、任劳任怨、敢为人先的朴实作风和开拓精神。从此后,杨俊生领导科技开发部先后研制开发了十多个科研项目和十几个系列产品,有的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有的填补了国家的空白,不仅改善了武器装备,满足了部队需要,大大提高了武警部队的执勤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而且还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

  成立科技开发部,是她“走中国武警特色科技装备道路”构想的第一步棋。第二步棋是:“既研究,又生产”。因为边研制边生产,可以把更多更好的警用装备器材以最快的速度装备到部队,以有限的经费,迅速改变武警部队的装备状况,使其与我国的国际地位相适应。科技开发部运行不久,上级领导的办公桌上又放上一份杨俊生关于筹建装备器材研究所的建议,建议此机构承担警用器材的专业化生产,科研——生产——应用“一条龙”,正合上级领导的宏观思路。

  经过半年多的努力,武警部队第一座装备器材研究所终于建成。它不仅有现代化的研究设计室,还有成龙配套的生产车间。这样,研究定型的产品很快投入生产,并直接装备到部队。

  1994年8月30日,举行装备器材研究所成立典礼,参加人员除武警总部各级领导同志外,总参、总后、各军兵种、公安部、司法部等有关单位的业务部门领导及驻京的许多新闻单位都出席了典礼。

  这一天,杨成武执意要去参观一下研究所,看望一下和女儿并肩战斗的同志们。他对女儿说:“我知道,这座研究所融入你和同志们大量的心血!我一定要去看看!”

  几年来,装备器材研究所从无到有,白手起家,当年建所当年投产,年年上台阶,实现了杨俊生提出的“既便于武警警用器材装备的研究,又可形成武警自己科研、试制、生产、装备一条龙服务体系,有利于不断改进、提高装备质量”的设想。

  自研究所建立以来,生产防暴器材和武器装具上百万件,形成系列产品。同时,也创造了较高的经济效益,为武警部队装备事业做出了贡献。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 推荐:抗日战争书籍 心理学书籍 茅盾文学奖作品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

在线看小说 趣知识 人生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