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读书
名人传记

首页 > 名人传记 > 武警第一位女将军

  【3、童年的故事】

  俗话讲,“七活八不活”。俊生瘦小,却顺了杨成武的意思,随母俊秀,尤其是那双大眼,又黑又亮,招人喜爱。1944年新年后,晋察冀军区八路军连续出击,迅猛地扩大根据地,杨成武更忙了,赵志珍也像当年许多领导人一样,不得不把襁褓中的俊生暂时托付给当地可靠的老乡代为抚养。革命和亲情,此时的环境只能二者择一。在母亲的涟涟泪水中,在“将来若有幸接孩子回来,这孩子也一样是您的”托付声中,熟睡着的小俊生不知不觉地来到易县狼牙山脚下一个小山村的老乡家。“爹”叫赵玉,老地下党员,“娘”叫卢秀,贤慧淳朴的山村妇女,他们没孩子,怀抱“八路军干部”的骨血,自是疼爱有加。

  俊生天性娴静、聪颖,很少拖累大人。稍大些时,就开始善解“爹娘”心意。每天吃饭或每年收获季节,跟着大人跑前跑后,比大人都“紧张”。每到傍晚快收工时,不用招呼,她一声不吭地跑到村头,坐在枯井边的方石上,托着小圆腮,等着“爹娘”出现在路口。这也是“爹娘”的一大自豪。这个小山村三面环山,交通不便和相对封闭,养成了质朴淳厚的民风,小山村生活很苦,逢上兵荒马乱,常以野菜、山果充饥。“爹”过年的新布鞋,是“娘”拆了两双旧布鞋改制的。尽管如此,“爹娘”对小俊生从心底里疼爱,穷苦中长大的俊生特别理解“爹娘”。一次“爹”出门有“工作”,没想到一去三天,家里断了粮,“娘”从邻家借来几个红薯(地瓜),磕着罐底,给俊生煮了一大碗玉米薯粥。俊生刚把碗端到嘴边,就隐约听得厢房里似有喝水的“吱、吱”声,她撩起门帘,见“娘”正端着大碗往嘴里倒野菜汤!“‘娘’,我肚子疼。”小俊生说着,捧着那碗玉米薯粥从堂屋进了厢房,搁在了“娘”眼前。“娘”什么都明白,眼泪扑簌簌地掉下来:“俊生,你等着,‘娘’出去弄点粮。”

  俊生坐在门槛上,不知不觉睡着了。隔门的四大爷,端着一簸箕玉米饼子进了屋。临走时说:“给你‘娘’说,先吃着,再想办法。”四大爷刚出门,一半的饼子已进了俊生的肚子。她实在“挺”不住了,直到“娘”进门,她已吃进了好几个。结果,晚上撑得睡不着觉,捧着小圆肚,哼哼了一晚上。幸亏“娘”用擀面杖像擀饺子皮般地轧到天亮,才把肚皮搞平整。直到隔天中午,小俊生才觉得想吃点东西。好长时间里,她见不得玉米饼子……

  有一年春节,俊生穿着“爹娘”省吃俭用新做的蓝底红花布褂,约了几个小伙伴一块儿去串门拜年。没到半晌,小俊生一个人气鼓鼓地回来了,脸上划了道血痕,新衣袖子撕开了口,裤腿滚满了土。“爹娘”刨根问底,小俊生来了个老牛大憋气,一声不吭。“爹娘”正愣着,路口大院子里的宋大娘跑了进来,直向“爹娘”道歉,轻声安慰俊生。原来,山村有养鸭养鹅的习惯,俊生和伙伴们正在大院子里耍,不知怎的,房东那只大白鹅发了“疯”,伸着长颈,扇着翅膀,追得娃娃们满院跑,娃娃们没人敢上前。俊生冲了上去,拳打脚踢,引得那鹅转头咬住了俊生,她与大白鹅扭在一起,满院里翻腾,等大人赶到时,俊生抄着个搂草的竹耙子,正拼命“反攻”……“娘”心疼地把俊生抱在怀里,轻声安慰。俊生蹦出几句响当当的话:“那鹅欺负我们娃!它咋不敢唬大人?”大家一怔,哈哈大笑。

  村后的山梁子,村头的小河沿,常常是山村娃娃们的“战场”。小俊生年纪虽小,可有一股“将军”气,指挥着大大小小的娃们跟她转。特别是玩“打老蒋”,她总是当“司令”,带着一伙“八路军”,满山遍野地追“老蒋”。娃娃们里有个瘦男孩,瘸一条腿。每次“追击”,他老是掉在后面。“司令”板着脸挖苦道:“瘸子瘸,瞎子瞎,一打老蒋没了辙……”小男孩总是红着脸不吭声。一次在饭桌上,说起这小男孩,“爹”告诉俊生:他爹是个八路军,一次打涞源城时和鬼子拼刺刀,连续刺倒三个,自己被鬼子劈掉了脖子。爹死时他刚出生,家里穷,山坳里放羊又跌了腿。他娘至今不嫁人……小俊生听直了眼,拿着筷子半天没吱声。爹后来听说,那男孩从此当了“司令”,俊生是“军长”……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 推荐:抗日战争书籍 心理学书籍 茅盾文学奖作品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

在线看小说 趣知识 人生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