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看书
名人传记

首页 > 名人传记 > 潘汉年传奇

  作为在组织上已经入党的潘汉年,他那种“没有口号,没有信条”的标榜,一方面应该说他当时确实“在政治上还没有接受马列主义理论的薰陶,思想上带有一定的盲目性”;但从另一个角度看,也是他当时向黑暗势力投枪的一种斗争艺术,向北洋军阀反动统治“奋力反抗”的精神,这就是他自豪地宣称的“新流氓主义”的精神。在“新流氓主义”的总题目之下,潘汉年提出的第一个实质性的内容,即为“好管闲事”。潘汉年认为,“少管闲事”是我们过去的中国正人君子们的“安详端正的态度”,是预备忍受着一切侮辱、羞愧、冷讥、热讽,“一步步走到坟墓里去的现象”。潘汉年分析说,这仅仅是对个人而言,而对于国家的命运,对于整个社会,危害就更大了。他指出:“中国正因为‘好管闲事’的新流氓太少,所以还有小皇帝要复辟;大学校行跪拜礼;小贩被外国水手打死;万县被英舰轰击;你带几本研究社会问题的书,你就是该‘杀头’的赤党;你说他什么都不懂得,不配提倡什么主义,他就告发你是‘扰乱治安’”,如此等等,潘汉年叹道:“‘少管闲事’的结果,就是这样的一个局面!”

  原来,潘汉年所说的好管闲事的“事”,就是国家大事,就是民族反抗外来侵略压迫之事,也是政治上的大事。

  潘汉年将“新流氓主义”中的第二个实质性内容,称之为“骂人”。为强调这个“骂”字,提倡这个“骂”字,潘汉年分析说,“骂是争斗的开始,人类生存最后的意识,也不过是争斗,所以我们并不认为争斗的开始——骂,是有伤道德”的。更何况,“世界上新与旧要争斗的,是与非要争斗的,妥协与不妥协要争斗的,虚伪与真实要争斗的,老与少要争斗的……一切的一切,凡是并立而绝对的两样,非争斗不可”。既然“争斗是永远存在的,于是‘骂’也暂时不会消灭”。至于骂人的态度呢?潘汉年提倡“要痛快、干脆、真切”。他认为,“在骂人的范围之下,没有‘朋友’存在,不论平素的友谊交情如何,到思想和事实起冲突的时候,就都在敌人的地位”。当然,潘汉年谓之的“骂”,不是没有分寸的。对于恶势力,他的原则是“要用争斗来制服他们,在没有拿出争斗实力以前,也是用骂来做导火线”;至于朋友、同仁之间的“骂”,那还是另外一种结果。他说:“我们新流氓主义者是最爱朋友,也是最会骂朋友;惟其是朋友我们要求由冲突而争斗而统一,这种情况之下的朋友,方才是新流氓主义者的真正朋友。”

  话虽然这么说,但作为一个血气方刚的青年,既然对“骂”产生了“崇拜”,就不免有所偏激。在他充满火药味的“骂人”的杂文里,他义正辞严地抨击了恶势力鱼肉百姓的罪恶行径,抨击了他们对内镇压、对外屈服的丑恶嘴脸,抨击了社会现实的黑暗和旧的传统观念、陈腐的伦理道德,等等,充分体现了他的战斗精神和傲然正气!这是潘汉年“骂人”的主流。不过,他在当时也骂过一些不该骂的人,骂过一些不该骂的事。他在痛骂胡适、吴稚晖以及国家主义派的同时,也骂过朱湘、刘半农、徐志摩等文人学者,第一个翻译《共产党宣言》的陈望道也被他骂过。他在《幻洲》第3期《信手写来》专栏里,自己也承认“我们虽然出了两期,倒骂了不少名人、学者、女人、××家”。尤其使他感到内疚,一直引为憾事,并且多次作过认真的自我批评的是,他曾经骂过鲁迅——这位也是以“骂人”为斗争手段之一的中国无产阶级文化革命的主帅。后来,潘汉年知错认错,登门求教,亲自向鲁迅表示歉意,并获得这位主帅的谅解,这一老一少握手言欢,从此站到了同一条战线上,共同奋斗,共同“骂人”。这段情节,笔者将在下章叙述。

  除提倡“好管闲事”和“骂人”的主张之外,潘汉年还将爱情、婚姻与妇女解放等问题,纳入了“新流氓主义”的范围。潘汉年认为,现在虽然是二十世纪,但还有许多青年男女“深中十八世纪宗法社会的礼教的恶毒未去,任那传统观念支配自己”。这就需要提倡“新流氓主义”的“自由恋爱”,提倡“妇女解放”。所谓“妇女解放”,“就是要从非人的奴隶生活,解放到自由、独立的全人地位”。要达此目的,就必须“真心诚意从社会的根本错误,从他们奴隶地位,痛下攻击,要促起一般有新流氓精神的女同志醒悟,自己立起和恶势力、旧社会争斗,达到男女性爱的自由大路”。他呼吁妇女同胞们,应该“看重自己身份,要自由、独立,发展你们天赋的本能,争得与男子有同等位置,取消那般野蛮男子占有女子的权威”。

  潘汉年提倡妇女解放的这些观点,无疑是正确的。但是,他在论及爱情和婚姻问题时,也常常出现过激和片面化的倾向。例如对一般女性的无情鞭挞,对“上海女人野鸡化”等武断评论,都是这种倾向的反映。尽管如此,潘汉年的“新流氓主义”还是以其藐视一切恶势力的不屈不挠的战斗风貌和鞭挞黑暗、追求光明的凛然正气,为时人所称誉,为后人所敬仰。姜德明曾对他在这个时期的斗争实际和思想状况,作过一个中肯的分析,他写道:“一个马克思主义者的成长,是要经过一定的曲折,需要一定时间的。潘汉年同志只能在实际斗争中不断丢掉种种幼稚的东西。那时我们的党还处在幼年时期,要求一个二十岁的潘汉年在政治上如何成熟也是不客观的。但是,潘汉年在迎接着一个新的斗争考验,很快走向了一个转变时期。”

  这个新的斗争考验终于来临了。潘汉年也很快走向了他人生道路上的一个新的转变时期。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 推荐:抗日战争书籍 心理学书籍 茅盾文学奖作品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

在线看小说 趣知识 人生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