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读书
名人传记

首页 > 名人传记 > 罗荣桓传

一二六

  罗荣桓在战争年代就已经失去过两个孩子。一个叫北屯,一九三八年在延安出生时,罗荣桓已经奔赴前线。孩子出生后才几个月,林月琴也被调到八路军驻西安办事处,孩子便寄养在山沟里一户老乡家里。一九三八年九月,罗荣桓到延安参加中共中央六届六中全会扩大会议期间,曾抽空去看了孩子。当时那户老乡已对孩子产生了感情,想将孩子要了去。罗荣桓未同意。罗荣桓回前线后,开始从后方传来消息,说是那户老乡搬家了,接着又说孩子已经病死。另一个是一九四一年在山东出生的女儿罗林,也寄养在老乡家里。由于生活条件艰苦,一岁多就死去了。罗荣桓的一家,象许许多多革命者的家庭一样,为革命作出过很大的牺牲。

  新中国成立以后,条件比过去好多了。但是罗荣桓和林月琴永远忘不了烽火连天的艰苦岁月,并常常用当时那种艰苦奋斗的精神来教育孩子们。

  南下的哥哥罗东进是一九三九年第一一五师以东进支队的名义由山西挺进山东时出生的。他还不到一岁,就随一一五师的供给部、卫生部机关,由挑夫从山西挑到山东。到了山东以后,由于环境紧张,他一直寄养在老乡家里。直到他五岁时,山东形势好转,才把他接回来。罗荣桓经常对他和南下说:“你们是老乡用高粱煎饼和地瓜喂养大的,可千万不要忘本啊!”他教育孩子,不能因为自己是干部子弟而有优越感。要和工农子弟打成一片,常到同学家里走一走,看看人家是怎样生活的。更要和那些家庭有困难的孩子们接近,多帮助他们,吃饭穿衣要首先想到他们。东进读中学时,有一次过团日,带同学们回家取留声机。罗荣桓见到了热情欢迎,拍拍他们的肩膀,亲热地问长问短。这些同学回忆起这一位没有一点架子的元帅来,至今仍十分怀念。由于罗荣桓夫妇的教育,他的几个孩子在学校里都同大家一样,毫无特殊之处。

  罗荣桓在家里是一位慈祥的父亲。有时他坐在藤椅上休息,孩子们在一旁奔跑嬉笑,林月琴怕影响他而去制止,他总是缓缓地说:“算啦,算啦,由他们去吧。孩子嘛!”

  在工作之余,罗荣桓常喜欢和孩子们谈谈玩玩,问问他们学习和思想情况,帮助他们算一道数学题,或者纠正纠正他们的英语发音。有时还和他们下一盘象棋。孩子学习得了好成绩,他特别高兴。女儿巧巧画了一张大公鸡,很象个样子,他高兴地把这张画挂在客厅里,一直挂了很久。

  但是,对于孩子们的思想作风,他要求很严格。有一年冬天,林月琴给东进买了顶棉布帽子,东进嫌样子不好看不愿戴,要买一顶皮的。他知道了,把东进狠狠批评了一顿:“小小年纪就讲究这讲究那,这还了得!”他告诉林月琴以后对孩子的生活不要过多操心,在政治思想上要多关心一点,他曾经说:“教育孩子是件麻烦的事情,急躁不行,夸奖太多了也不好。不过有一条,做父母的完全可以办到,那就是,只要发现他们有一点不好的苗头就指出来,要他们改正,不让它发展下去。”东进和南下上小学时,子弟学校离家很远,每星期回家一次,都是机关用大轿车集体接送,他从来不准派小车去接。有一个星期六,学校放学晚了,家里人派车去接了一次。他发现后把全家叫到一起,严肃地对孩子们说:“这样不好,汽车是组织上给我工作用的,不是接送你们上学的,你们平时已经享受了不少你们不应当享受的待遇,如果再不自觉就不好了,那样会害了你们自己。”他又吩咐工作人员:“以后绝对不准用小车接送孩子,让他们搭公共汽车也是个锻炼嘛!”后来有一次东进、南下放学回家,没有搭上公共汽车,天很晚了还没有到家。家里担心路上出了什么事,罗荣桓也有点着急了。这时两个孩子满头大汗,一身尘土走进门来。问清原因后,罗荣桓高兴地表扬他们说:“好,好,你们做得对,今天你们搭不上车走着回来,不怕苦,不怕累,这种精神要发扬,要长久地保持下去。”

  一九五九年,罗东进考上了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临走前,罗荣桓嘱咐儿子说:“你要走了,爸爸妈妈很为你高兴,希望你在学校接受正规的军事科学技术教育,在政治上更快地进步,将来为我们的国防建设做一点贡献,为人民做一点有益的事,而决不是要你当什么官,出来摆威风。”他鼓励罗东进说:“现在我们的科学技术还很落后。你们要长志气,为国家搞出点成就来。”随后又拿起笔写了几行字,交给东进随身带着:“学习专业与学习政治相结合。政治是确定方向,没有方向的航行是会误入迷途。紧密地联系同学,互相协作,达到一齐提高。警戒孤癖自大,也不要自卑无信心。遵守军事纪律,养成大我无畏精神。”

  罗东进每次放假回家,罗荣桓都要详细询问他的学习、劳动、联系群众的情况。发现缺点,马上提出来。第一学期,东进电工课考试成绩不太好,罗荣桓便写信询问他:“是否分散了精力,学习受影响?或是有空头政治的倾向?”接着罗荣桓谆谆告诫道:“你要再三认识,力求避免。你学不成专业,就没有实现党和国家的期望……”以后东进学习有了进步,罗荣桓马上又写信勉励他继续努力,要他牢记“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的道理。

  有一年放寒假,罗东进乘火车回家,车上乘客太多,罗东进看到一位老大爷没有座位,便主动让座,自己挤在过道里站了一天一夜,劳累和风寒使得他得了感冒。回家后,罗荣桓了解了他生病的原因,说:“东进,你做得很对呀,能关心别人,能吃苦这很好。我们象你这么大,哪有火车坐呀!”

  对于从老家出来的大女儿罗玉英,罗荣桓要求也非常严格。罗玉英刚来北京时,曾拿了一条破了的裤子上街去补。罗荣桓看到后立即批评道:“为什么不自己补啊?可千万不要忘本啊!”他还经常嘱咐她和陈卓:“你们不但要工作好,学习好,还要教育好子女。”

  一九五四年,罗玉英要分配工作了。对子女要求十分严格的罗荣桓并没有为她在城里机关找一个工作,却要求她到基层去锻炼。不久组织上便分配她到郊区一个农场工作,条件较艰苦,交通也不便,周末她都要步行十多里然后乘公共汽车回家。在农场,她进步很快,第二年便加入了共产党。

  罗荣桓不仅对自己的子女,对其他青年人的成长也关怀备至。家乡亲友有些孩子找来,他都尽力帮助他们,前后由他供养读书学习的就有十七、八人。林月琴有一个侄女叫林保住,父母离了婚,她来到了北京。林月琴考虑家里孩子已经很多了,想让她返回老家去。罗荣桓说:“现在叫这孩子回去,还不是当个童养媳,我们多养一个孩子还养得起,把她留下来吧。”罗荣桓为她改名林立,鼓励她要学好本领,自立自强,成为一个对国家有用的人材。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 推荐:抗日战争书籍 心理学书籍 茅盾文学奖作品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

在线看小说 趣知识 人生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