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读书
名人传记

首页 > 名人传记 > 罗荣桓传

七〇

  刘春霖部进入鲁南后,打着“驱逐逆流,收复失地”的旗号,以当地投降派申从周部为先导,进攻并强占滕(县)峰(县)边地区和八路军抗日根据地中心的山亭、白彦、大炉等地,每到一地便摧毁民主政权,抢劫物资,烧毁房屋,还活埋民主政府的工作人员。他们扬言:要把八路军撵到老黄河以北去。

  在李仙洲的进犯面前,八路军只有起而自卫。阻止李仙洲部入鲁反共已成为当时军事斗争的重点。罗荣桓日夜密切注视着事态的发展,经常与分局和军区的其他领导人商议,决定先在群众中进行充分的思想动员与准备工作。山东分局、军区、省战工会、省参议会分别召开由工农商学兵各界参加的以反内战为主题的各种会议,号召全体军民,反击蒋介石派遣主力进入山东挑起反共内战的阴谋。

  三月二十六日,罗荣桓指示鲁南军区,要求在军事上采取自卫原则,坚持自己的阵地,坚决打击为虎作伥的刘桂堂、申从周的进攻,同时在政治上坚持与李部联络、疏通,推动他们抗日。

  在阻滞李部从南面入鲁的同时,罗荣桓也注视着北面于学忠的动向。不出所料,随着李仙洲入鲁,蒋介石同于学忠的矛盾便直接表现为李仙洲同于学忠的矛盾。李尚未入鲁时,便大挖于学忠的墙角,派人联络属于学忠管辖的山东各地方实力派,加委封官。于学忠本来对李部入鲁便心存疑惧,一见李如此动作,为保持自己在山东的地位,即以省主席牟中珩济的名义,将山东所有小股地方武装,统编为县和专署的保安队,使李无隙可乘;同时对向李频送秋波的驻滨海北面的保安第二师张步云部,以不听指挥为名,实施军事讨伐。

  于学忠的防地在沂、鲁山区和诸(城)日(照)莒(县)山区。沂山位于沂水县北,鲁山位于莱芜县东,两山峰峦连绵,山崮耸立,形势险要。西与泰山,南与蒙山相连,北抵胶济铁路,东达诸城、莒县、安邱,纵横数百里,构成山东中部最大的山区,是山东的屋脊。诸日莒山区,是滨海区北部的重要山区,北与沂山山区衔接,南与甲子山区相连,是沟通滨海区与胶东区联系的重要依托。

  这些山区,在抗战开始时,本来是共产党领导的游击队首先开辟的。可是,自一九三九年春季以来,先后为沈鸿烈、于学忠等部所占据。国民党的山东省政府和鲁苏战区总部都集中到这些地区。国民党顽固派把这些地区变成为他们反共反人民的重要阵地,而迫使八路军的根据地处于他们的外围。这些山区又严重威胁着鲁中与滨海地区,阻碍了两区与胶东区、清河区的联系。这些地区在国民党苛捐杂税的压榨下,民不聊生,有些地方变成了无人区。

  于部几年来在日军的军事打击与政治分化下,遭受了重大损失,部队减员,地区缩小,士气低落,处境甚为困难。而沈鸿烈系统的吴化文部在国民党反动派“曲线救国”的政策下于一九四三年一月间公开投敌,吴化文当了伪和平建国军第三方面军司令。该部盘踞于鲁山山区,在日军支持下极力向于部进攻。已拨归李仙洲建制的张步云部也进逼诸日莒山区,使于部处境更加险恶。

  自从一九三九年于部入鲁后,共产党和东北军一直保持着统一战线关系。当于遭到蒋介石、沈鸿烈的排挤时,共产党向其表示同情,并从各方面支持他们抵抗顽固派的压力,掩护他们与大后方联系的交通线,乃至供给他们给养,配合他们反“扫荡”等等。“八·三”事变及甲子山战斗以后,双方关系一度紧张。二月间,于部遭敌“扫荡”时,八路军曾予配合,允许于部退入八路军防地,于学忠因此对八路军态度转好。罗荣桓因势利导,派人疏通,三月间做到互派代表联系,四月间约定恢复电台联络。

  四月下旬,李仙洲部刘春霖师由鲁南继续向天宝山区进犯,妄图迅速东进,与于学忠会合,抢占沂蒙山。六月间,李部的第二梯队到达湖西,李部随即向冀鲁豫八路军展开进攻。

  在这种情况下,罗荣桓立即动身由淮南返回山东。

  六月间,蒋介石看到于李矛盾重重,难以合作,便以调整全国抗战态势为名,将苏鲁战区同苏鲁皖战区合并为第十战区,调于学忠出鲁整训,实际上是罢了他“苏鲁战区总司令”的官。同时,蒋介石要李仙洲入鲁接替于学忠,还升任李为第二十八集团军总司令兼苏豫皖第一路挺进总指挥,又把于学忠原在山东所辖的地方武装新三十六师(刘桂堂部,驻鲁南)、暂十二师(赵保原部、驻胶东)、保安二师(张步云部,驻滨海北部)都拨归李仙洲建制,以扩大李的势力。

  罗荣桓从华中回来后,得悉于学忠部即将西去,便将原在东北军工作过的一些干部请来共同分析形势,分析蒋于、于李矛盾,研究对策。他说:“国民党不信任东北军,所以要于、李换防。按常理,于应当等李来了再走,但是于学忠如果搞得漂亮一点,最好不等李来拍拍屁股就走,这对我们可就有利了。”大家完全同意罗荣桓的估计,认为:如果我军能把李仙洲顶住,再给于学忠提供便利条件,他完全可能先期出鲁。罗荣桓高兴地说:“好,如果于学忠真是这样走,我们就礼送出境。至于对李仙洲,则坚决顶住,决不能让他过来。”于是,一个顶李送于的对策迅速形成。

  七月四日,朱瑞、罗荣桓、黎玉、肖华报告中共中央、建议“对于部西开不加箝制,并在一定条件下给予便利。对李部东进、北上尽量迟滞其时间,并在自卫原则下,乘其伸入我根据地立脚未稳之际,予以歼灭一部之打击……对于部防区附近之地方部队,争取可能争取者,歼灭某些最坚决反共部分,为求控制鲁中山区及莒日诸间山区,并互相联络,以便继续向外围发展”。

  七月十五日,中共中央书记处复电山东分局并告北方局:“一、同意你们对付于学忠、李仙洲的方针。二、对友好者坚决团结之,对顽固(而)暂时尚未向我进攻者则设法中立之,对向我进攻者则坚决反击之。这就是你们应付各派国民党军队的原则。但一切磨擦仗均需将顽方攻我压我情形电告中央,以便通知国民党中央,杜断其借口及诬蔑。”

  几天后,李部还在鲁南徘徊时,于学忠果然不等李仙洲接防便开始撤离了。事前,于部与八路军已约定:于部撤离驻地时,以烟火为号,八路军即去接防。于部可在鲁中根据地之坦埠(位于沂水与蒙阴边界处)和旧寨(坦埠以西)两地,通过八路军的防区,于部通过时,八路军筹备粮草,予以欢送。

  但在这时却发生了一件不应有的事件。于部经过坦埠,旧寨附近时,有些士兵不愿西去。八路军有个连队看到他们装备好,弹药多,全是一色的“捷克式”步枪,就把他们留下来了。罗荣桓得知此事后,立即告诉鲁中军区,要严厉批评这个连队,并立刻将人、枪全部送还。同时要求各级领导干部提高政治和纪律观念,不要因小失大。他又发电报给各军区,指出:“东北军是中间势力,与我有西安事变前后之友好历史。我对于学忠部应取团结态度,决不能轻启衅端,即使顽固分子从中挑拨,我们也应加以忍让为妥。”由于各部队认真贯彻了这些要求,以后再也没有发生类似事件。于学忠部终于星夜冒雨通过津浦路西去。

  因于部撤走而空出来的沂鲁山区和诸日莒山区顷刻之间身价百倍。在这两块山区周围的伪军和顽固派,包括驻在鲁山以南的山东最大的一股伪军吴化文部,盘踞在诸城一带的已经公开投敌的伪军张步云部,诸日莒山区北部的安邱一带的伪军厉文礼部以及在厉之卵翼下的磨擦专家秦启荣的残部,还有原驻鲁南,后转至日(照)莒(县)公路以北的张里元部,对于这两个山区都垂涎三尺,妄图染指。

  为了赶在敌人前面占领于部退出之阵地,七月四日、十二日山东分局、军区命令鲁中区和滨海区的部队分别向沂鲁山区和诸日莒山区进行了大规模的进军。从七月中旬到八月上旬,同在日军支持下的张步云部、吴化文部和厉文礼部展开激烈战斗,基本控制了日(照)莒(县)公路以北的诸日莒山区,青(州)沂(水)路以东,安(邱)莒(县)边区和青沂路以西的北沂蒙地区等原东北军驻地。八路军在进攻厉文礼的据点时,还击毙了窝藏在那里的国民党山东别动纵队司令秦启荣。经过这一战役,新开辟的解放区面积达二千余平方公里。至此,山东境内已无国民党主力部队。各地方顽固派群魔无首,乱成一团。罗荣桓等抓住这一有利的历史先机,终于大大改善了八路军对敌斗争的地位。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 推荐:抗日战争书籍 心理学书籍 茅盾文学奖作品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

在线看小说 趣知识 人生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