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读书
名人传记

首页 > 名人传记 > 罗荣桓传

三二

  这两位有着共同遭遇的老战友在长征路上行军时并辔而行,休息时促膝谈心,宿营时抵足而眠,经常在一起议论“左”倾冒险主义给革命事业造成的危害。他们在谈到中央根据地的土地政策问题时认为,教条主义者规定富农分坏田,实际上是把富农当地主打,超越了革命发展阶段。他们还认为,对地富兼工商业者,只保护前面店堂里的东西,而没收后面住家的浮财,实际上也很难起到保护工商业的作用。他们谈得很多。邓小平后来回忆起这段情况时说:“我们是无话不谈。”

  九月二十二日在哈达铺的关帝庙里召开了团以上干部大会,毛泽东讲了话。他在讲到克服过雪山草地的困难时,未指名地提到了罗荣桓。他说:“有一位同志过草地,没有东西吃,战士们请他吃野菜。他咬紧牙关,坚持着把部队带出了草地。”

  散会以后,举行了会餐,吃了红烧肉。席间,毛泽东看到罗荣桓,问道:“罗荣桓同志,你走出草地,有什么妙计啊?”罗荣桓腼腆地笑了一笑,还没有考虑好如何回答,站在一旁的罗瑞卿开了腔:“他的妙计就是坚持同群众生活在一起,依靠群众又带领群众前进。”听了罗瑞卿的话,大家不禁暗暗点头,都感到罗瑞卿这一回答概括得既准确又深刻。

  九月二十三日,部队继续北上。这一阶段罗荣桓、邓小平的工作要繁忙一些,但有时还可以抽出一点时间下一盘象棋。罗荣桓的警卫员一开始不会下棋,但首长们下棋时常在一边看,逐渐地看出了一点门道,对下棋发生了兴趣。罗荣桓便从车走直、马走斜开始教他下,时间一长,这个小鬼也懂得一点当头炮、把马跳了。他找来一块木板,画了一个棋盘,行军时便背在身上。到了宿营地,邓小平、罗荣桓等把工作处理完,有时便和他来上一盘。人多了,便不用棋盘。几个人围坐在一起打棋摞……

  险恶的环境,频繁的战斗,艰苦的生活,漫长的征途,再加上并不顺利的境遇,这一切都丝毫不能影响罗荣桓、邓小平的情绪。他们始终保持了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在红军队里,迈开双腿,过渭河、翻六盘山、跨越黄土高原数不清的深沟幽壑,终于在一九三五年十月十九日胜利到达红一方面军长征的终点——陕北吴起镇。

  §在陕北

  一九三六年二月,为扩大抗日武装和根据地,准备与日军直接作战,中共中央决定红一方面军渡河东征。

  二月下旬,罗荣桓率领政治部部分人员随先头部队渡河,进行部队开进中的政治工作。第一军团全歼阎锡山的独二旅后,罗荣桓率政治部和宣传队在汾河下游宣传抗日,发动群众,筹款,扩大红军。

  经受阎锡山残酷压榨、盘剥的山西人民,生活十分困苦,革命要求非常迫切。红军一动员,贫苦农民踊跃报名,迅速掀起了参加红军的热潮。报名参军的不仅有青壮年,而且还有五六十岁的老汉和十二三岁的娃娃。不让他们参加,他们就软磨硬泡,不达目的决不罢休。

  罗荣桓住在赵城石止村时就碰到这样一个娃娃兵,叫崔宝珠。斯诺所写的《西行漫记》中有一幅题为《红军机器舞》的照片,前排中间的那个孩子就是他。他父母双亡,到处流浪。红军来到石止时,他才十二岁。这个年龄的孩子对红军宣传队是最感兴趣的了。宣传队一打场子,他就占了第一排的位置。部队出操、宣传、打土豪、分浮财,哪一次也拉不下他。部队一动员扩红,他就报了名。因为年龄小,长得又特别瘦弱,一开始部队自然是不收,但禁不住成天蘑菇,最后还是把他收下,放在宣传队当了一名儿童演员。

  他刚刚穿上下摆超过膝盖、裤腿卷了好几层的“二尺半”,就跟部队转移了。第一天行军刚走了一半,他就走不动了,急得偷偷地掉眼泪。罗荣桓见到后翻身下马,弯下腰来问他:

  “小鬼,你哭什么?”

  “谁哭啦?”崔宝珠一面说一面抽着鼻子。

  “啊呀,看你鼻子下面还挂了两条龙,就当兵了。是不是想家啦?”

  “我没有家。”

  “哦!”笑容从罗荣桓脸上消失了,“你当兵能吃得了这份苦吗?”

  崔宝珠连忙摇摇头:“不苦!这比受阎锡山压迫强多了。”

  “那你为什么哭鼻子呢?是走不动了吧?来,上马!”

  崔宝珠把头摇成了拨浪鼓:“我不骑,不骑……”他想跑,一瘸一拐走出没几步,便被宣传队长梁必业等抓住,硬是扶上了马。见此情景,梁必业不禁回忆起他刚参军时的一件事……

  那还是六年前,梁必业的年龄比此时的崔宝珠大不了多少,他和他父亲一起参加了红军。他被分配在红四军政委办公厅工作。部队从吉安向峡江转移的第二天走了七十里。梁必业掉了队。当他赶到宿营地时,军部正在开饭,菜已经分完了。梁必业盛了一碗糙米饭,蹲在一家店铺门口吃着,被坐在柜台里吃饭的罗荣桓看见。他连忙招呼:“小鬼,我这里还有菜,来,我们一起吃。”梁必业不好意思去。周围的同志都说:“罗政委喊你去,你就去吧。”他走到桌子跟前,罗荣桓叫他吃菜,可他夹了一块辣椒就一溜烟跑掉了,罗荣桓喊都喊不住。

  不仅是梁必业,一军团许多老同志都知道,罗荣桓特别喜爱青少年。他从朝气蓬勃的青少年身上看到了红军的未来,看到了新中国的未来。崔宝珠后来改名为崔平,新中国成立以后,曾任核工业部矿冶局长。

  五月上旬,罗荣桓随东征红军返回陕北。六月进入刚刚组建的中国工农红军大学学习。红大由林彪任校长,罗瑞卿任教育长。下设第一、二、三科。陈光任一科科长,罗荣桓任一科政委。他们都是一面工作,一面学习。一科共有学员三十八人,大部分是师以上干部。

  七月上旬,红大随党中央由瓦窑堡迁到保安。一科设在保安东南面一公里处的半山坡上,依山有几十孔石窑洞。保安是北宋王朝在西北的门户。北宋、西夏曾在此迭次交兵。这些窑洞是不是那时修凿的兵营,已无从考证了。当罗荣桓到达这里时,只见山坡上稀稀拉拉长着几丛酸枣棵,石壁上高高矮矮露出几十个象蜂窝似的黑黢黢的洞口,这些洞口边缘经过年深月久的风雨侵蚀,都已风化剥落,显得龇牙裂嘴。有的洞口横七竖八支了一些树枝木棍,原来已成为老乡的羊圈。在这些窑洞里住了一个羊倌,还有他的一只牧羊狗和一群绵羊。也有些窑洞是空的,从里面不时扑扑飞出一群蝙蝠或野鸽子。

  羊群迁走以后,罗荣桓动员大家自己动手搞卫生、清理校舍、修路。把窑顶已经剥落的石渣清除掉,把窑洞内的柴草羊粪清扫干净,在窑洞口用石块垒上墙和门洞。买一些木料做成门,打茅草编成厚厚的草门帘。在窑洞之间平整好道路。世界上绝无仅有的以窑洞为课堂和寝室,以石头砖块为桌椅,以石壁为黑板的大学校舍终于落成了。它同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乃至青岛大学的高楼大厦自然没法比较,可倒也冬暖夏凉,还不怕飞机轰炸。而这却是窑洞大学所独具的长处。

  开学时,毛泽东来到学校,在开学典礼上讲了话,然后,由罗荣桓等陪同参观了教室和学员的宿舍。毛泽东看到石窑洞里的石桌、石凳、石黑板,不禁诙谐地说:“你们走的是石头路,坐的是石头凳,用的是石黑板,住的是石洞,真成了石器时代的人了。”

  他的话把大家都说乐了。接着他又连连称赞这个地方清静、空气新鲜,要比他住的地方好。他感慨地说:“人有了两只脚两只手真是了不得,有了两只脚,一走就是两万五,有了两只手,把这个拦羊的地方搞得这样整齐。”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 推荐:抗日战争书籍 心理学书籍 茅盾文学奖作品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

在线看小说 趣知识 人生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