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读书
名人传记

首页 > 名人传记 > 刘伯承传

一〇八

  对于军队和政府工作人员中滋长起来的严重脱离群众、贪图享乐、甚至腐化堕落的现象,他毫不容情地批评说:”我们的干部一到南京,骄傲蜕化的现象已经在发生中。……不要忘了我们的母亲是谁,敌人就隐蔽于我们的卧榻之侧,窥伺我们,挑拨我们,使我们脱离群众,以便打倒我们。我们一定要警惕起来,与这些恶劣倾向作斗争,尤其要以此作为教训,丝毫不能放松,让它们发展。”

  他号召大家说:“由解放区南下的同志和南京地下党的同志,首先要紧密地团结起来,互相帮助,互相学习,做到组织上、政策上、思想上的会师,共同坚持党的政策,认真地联系群众、团结群众、依靠群众。果能这样做得好,我们就能把消费的南京建设成为生产的南京。”

  最后。他以简洁的口号作为结束语:“学习毛主席的作风,调查研究,实事求是,虚心学习,不骄不躁,艰苦朴素,以树立新的人民作风。”

  刘伯承平稳而又宏亮的声音,一再被热烈的掌声所打断。聆听者一致称赞这是一篇出色的“就职演讲”,人民政府的性质、任务、工作方法以至应注意克服的倾向,都全面而深刻地进行了阐述。来自第二野战军的干部觉得,刘伯承的施政报告一如他打仗时发布的作战命令,敌情、我情、任务、条件、薄弱环节,交待得清清楚楚,使人完全明白以后该怎样去执行和落实。另外一部分来自地下党的干部,则为他高超的政策水平和对政情民风的了解而深深折服。他们发出由衷的赞叹:南京市长遴选得人!南京的治理与建设大有希望!

  恢复生产是一项最为繁重的任务。解放前,南京是蒋宋孔陈四大家族鲸吞豪夺的指挥中枢,久已形成畸形的、消费城市的特点。它的特点是工厂少,衙门公馆多;工人少,公务人员多。少数“国营”工业,多属官办消费性质,半殖民地色彩尤为浓厚。解放后,官僚企业陷于停顿,公务人员闲散街头,私营企业开工不足。致使失业人数急剧增加,要求就业、复业与救济的比比皆是。

  在刘伯承主持下,南京市军管会和市人民政府首先抓紧接管和复工工作。接管主要是对官僚资本企业进行的。军管会一开始工作,就立即组建了财政接管委员会,对国民党政府的经济部、资源委员会、农村部等12个经济机构实行了全面的接管。通过深入的调查研究,自上而下地、有系统地了解各企业的情况,掌握了主动权。同时自下而上地发动工人积极参加接管,帮助整理、清点帐本、物资,还尽力争取厂方人员给予必要的协助。刘伯承和市军管会副主任宋任穷等人,亲自参加各系统旧职员座谈会,宣传中国共产党的城市政策,讲解接管的意义,宣布解放军约法八章及接管办法,较快地解除了这部分人的顾虑,使他们较积极地协助接管工作。由于深入发动和争取了公私企业劳资两方面的人员参加,接管工作进行得很顺利,历时一个月即告结束,为复工准备了有利条件。

  对于有益于国计民生的官僚资本企业,财政接管委员会根据其现有条件,使接收工作与复工同时进行。华中矿务局等单位采取接收与复工并进的办法,工人、职员情绪很高。因为接收快就是复工快,他们即将有工作可做,生活也就有了保障。

  对复工的全面领导工作,市军管会组织了生产设计委员会来负责。该委员会的成员以市政府指派为主,吸收职工代表和适当数目的工业资本家、工程技术人员参加,制订出3个月恢复生产的初步计划。刘伯承特别重视发挥工人阶级的领导和骨干作用,他多次深入到工人群众中去,宣传党的新民主主义总路线,讲解工人阶级的领导地位和历史使命。他还注意虚心听取工人群众的建议和意见。在一次工人座谈会上,他诚恳地提出四个问题请大家研究如何解决:

  (一)怎样从被统治者变为统治领导者来管理自己的城市。

  (二)怎样使消费城市变成生产城市。

  (三)怎样使城乡矛盾变为城乡结合互助。

  (四)怎样过物质生活和学习生活。这几个问题在工人群众中引起了极大的反响。工人们纷纷向他表示:我们一定要努力恢复生产,拿出主人翁的姿态,树立新的劳动观念和劳动纪律,争取生产出尽可能多的产品支援国家建设,支援解放军。

  生产设计委员会成立后,立即组织硫铁矿、机械厂、兵工厂、被服厂复工,使之为战争服务。

  由于公私企业的相继复工,解决了一部分人员的就业问题。但工厂企业少是南京的固有弊病,对于庞大的失业大军来说,仍然存在着僧多粥少的矛盾。在刘伯承的直接关心下,生产设计委员会主要以组织转业与开办工人学校来解决就业问题。转业是为了调剂各劳动部门之间劳动力的不平衡。开办工人学校则是贮备产业大军,以适应祖国建设事业的大发展的需要。

  经过这样的综合治理,短短3个月内,主要工厂企业的生产基本得到恢复,失业问题也大体得到解决。不仅工人和市民群众皆大欢喜,而且一些民族资本家也感到满意。

  紧接着是解决职工的工资问题。这个问题事关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刘伯承坚持以维持现状为原则。对于解放前因通货膨涨造成的工薪差额,他主张在调查研究后依据实际情况作出决定,适当进行调整。这样,获得了工人、职员的普遍满意,同时也减少了职工之间的矛盾和市场物价的波动。复工、就业和工资三大问题的基本解决,标志着南京市政治理工作的初步成功。

  在金融贸易问题上,经历了一场复杂的斗争。特务和奸商一面造谣惑众,一面大搞银无投机,曾一度造成市场的混乱。刘伯承加强了财政委员会和财政金融办公室的领导力量,选派得力干部去从事这项工作。财政部门在党的领导下,紧紧依靠工人阶级和人民群众,切实抓了禁止银元流通、发行人民币、掌握物价这三个环节。为了迅速处理和排除伪金元券,5月2日财政委员会公布了比价及限兑办法,不过8天时间,即基本兑换完毕。人民币的信誉确立了,物价也平稳了,敌人的破坏阴谋终究归于破产。

  中共南京市委成立后,刘伯承兼任统战部长。他出色地完成了这项任务。

  在恢复生产的过程中,南京的工商业界和文化科学界经历了从动摇到积极的变化。开始,由于帝国主义、国民党反动派采取经济封锁政策,使南京的工商业发生很大困难,工商业者普遍忧心忡忡。敌特散布的大量谣言,又使工商业者十分惧怕共产党进行清算斗争。在部分工程技术人员中,存在着对共产党领导经济建设能力的怀疑和对美帝国主义援助的幻想。刘伯承在同有关部门详细分析了这些现实状况后,认为应从宣传教育和解决实际问题入手,双管齐下,调动工商业者和文化科学界人士的积极性。他还亲自出面作动员教育工作,或出席座谈会慷慨陈词,或与有代表性的民族资本家和文化技术专家促膝交谈,较快、较好地解除了这部分人的思想顾虑。

  在南京市市委、军管会、市政府联合召开的工商业代表座谈会上,刘伯承精辟地阐述了中国共产党“发展生产、繁荣经济、公私兼顾,劳资两利”的新民主主义经济纲要。他指出:“为了执行这个纲要,就必须照顾到四面八方。公私是一面的两方,在新民主主义的经济建设中,国家(公营)经济是领导成份,而私营经济是占了第二位。单纯地发展公营企业,而不在原料、制造与推销上,去照顾私营企业,即等于在发展经济上去了一只脚。只有既顾公而又顾私,才能干国计民生有利,将农业国引向工业国的方向发展。劳资,这又是一面的两方,既要照顾到工人无法生活之苦,而改善对工人不合理的生活待遇,又要照顾到资方的有利可图。片面偏重那一方,就不能发展生产,也就于人民无利。城乡,是另一面的两方,过去的城乡是矛盾的,是对立的,是城市剥削乡村的。今后应该是城市着重为农村服务,以合理的价格收买原料,以足够的工业品,合理的廉价供应农村。而农村则给城市以生活必需品,且将来也能向工业化发展。内外,又是一面的两方,即是在贸易问题上,既有对内的贸易,又有对外的贸易,以使物资、经济的交流得到合理的畅通。”他运用唯物辩证法,运用生动、贴切的语言,深入地分析了公私、劳资、城乡、内外等的对立与统一关系,活画出发展新民主主义经济的一幅蓝图,澄清了各方面人员的疑虑,使各种思想障碍迎刃而解。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 推荐:抗日战争书籍 心理学书籍 茅盾文学奖作品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

在线看小说 趣知识 人生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