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读书
名人传记

首页 > 名人传记 > 中国元帅刘伯承

八四

  天亮之前,我军连续攻占了前进路上的十几个村庄。敌人变成了惊弓之鸟,狼狈地向后逃跑。我军不给敌人喘息机会,脚跟着脚,一个劲地向南压。一路上,满是敌人的伤兵和尸体,汽车和大炮。东方发亮时,我军便打开了一条长十余里、宽六七里的通路。

  当两个突击团团长报告前面已无大股敌人时,肖旅长才松了一口气,他一面向刘邓首长报告,一面又重新调整了部署:令五十二团、五十三团在通路两侧展开,要像坚固的堤坝一样,坚决抗住两边敌人的反扑,保住通路的安全,同时把五十四团第一营调上去,变后卫为前卫,扫荡前进。肖旅长亲自代替营长指挥,团长下到连,营长下到班。这个营是战斗力很强的一个营,有700多人,全部武器装备都是在鲁西南战役中缴获的新武器。战士们情绪高昂,一律上起刺刀。

  “遇上敌人怎么办?”肖永银在队列里走着问大家。耳边立刻响起一片回声:

  “拚刺刀!”

  “有多少消灭他多少!”

  这是一条鲜血染红的路。

  这是一条人肉铺成的路。

  蒋介石似乎猛醒。他发现共军不是“南窜”,而是战略反攻的序幕。他发现刘伯承不是捉迷藏,而是去捣毁他的“梦榻”。老蒋慌神了,老蒋方寸大乱了。紧急调集各路国军围堵刘邓大军,国军也玩命了,拚了!杀了!

  火红的太阳,跃出了地平线,照耀着前进的道路。

  尽管两侧的敌人拼命反击,但一次又一次地被刘邓大军两侧的部队打下去。最后敌军出动了飞机,配合地面炮火轰炸、扫射,然而,这一切都无济于事,丝毫也不能阻挡刘邓大军前进。

  刘伯承的口号是:义无反顾地挺进!

  不要后方,也要挺进!挺进!挺进!挺进!!!

  刘邓大军像洪水般向西南方奔流。

  “狭路相逢勇者胜!”刘伯承的话传遍了大别山。

  “‘勇’是‘男’字头上顶桂冠”。刘伯承的拆字新解,铸就了铁血的中国男子汉。

  【28.啊,大别山,你的“红军姑爷”、“红军闺女”回来了,

  带着那浩浩荡荡的队伍,扛的不再是红缨枪……】

  大别山,多美的地方。北方的战士来到这里,感到真新鲜:山那么绿,水还那么清。这儿山连着山,山连着水。山上林木茂密,毛竹青翠,桐果、木样辉映成趣,金桂、幽兰香飘阵阵,瀑混流水,点缀其间,真个青山绿水、鸟语花香。

  自然景致不待说,只是各处村镇满目疮痍,房屋倒塌,炊烟了了,难闻鸡犬之声。战士们来到此处,像是入了无人之境,只能偶尔在山涧石壁、庙宇、祠堂附近斑驳的墙上,看到这样的标语:

  “苏维埃是人民的政府!”

  “巩固苏区!保卫苏区!”

  “打土豪!分田地!”

  “实现耕者有其田!”

  当然,人们也发现不少新刷上的反动标语:

  “剿灭共匪!”

  “独子也要应征!”

  “和尚、道士也要当兵!”

  看到这些标语,老红军战士的记忆里,自然翻到了土地革命时期的光辉一页。早在20年代末,董必武、许继慎、曹大骏、徐向前、李先念、徐海东等人就在此地开创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创建了鄂豫皖工农红军,轰轰烈烈地“赤化”了许多年。后来,由于党内错误路线的影响,红军被迫撤出,参加长征。

  对于这一切,刘伯承的夫人汪荣华再清楚不过了。汪荣华就是在大别山土生土长,在大别山参加红军的。今天,大别山的闺女回来了,大别山的姑爷也回来了,还有那成千上万的斩不尽杀不绝的红军后代也回来了。

  乡亲们高兴极了。流着泪的大爹、奶奶们,叔叔、婶婶们,流着鼻涕的娃儿们,笑着、喊着、闹着,欢呼着:

  “红军的闺女回来了!”

  “红军的姑爷回来了!”

  “我们谁也不怕了!我们要找蒋光头算总帐!”

  刘伯承的眼睛湿润了。是啊,娶了大别山的闺女,当了大别山的姑爷,12年了还没喝过“回门酒”咧。汪荣华早就成了个泪人儿。过去,在大别山她可没有流过泪,面对凶恶的敌人,她一声也没有哭过。今天,随着干军万马回来了,扛着钢枪、钢炮回来了,她倒哭了。

  要问她为啥哭,这还得从头说。她出生在六安县郝家集,地处大别山山脉的东麓。村西,碧波荡漾的河水日夜流淌不息;山上,茶花飘香,距郝家集12华里的独山镇是著名的六安、霍山起义的发祥地。早在1925年,六安就建立了党的组织,领导群众开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独山是六安一带党组织活动的中心。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曾担任过中共安徽省临时委员会工委书记的舒传贤和一批在外地从事革命活动的共产党员相继返回家乡,同坚持当地斗争的共产党员周捐之、吴保才等团结一起,在六霍地区开展革命斗争,成立了一批农民协会。郝家集也于同年下半年组织了农协。遭到摧残的农民运动又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

  1929年10月,在郝家集召开了六县党代表大会,开始酝酿六安、霍山起义。随后,六霍起义首先在独山爆发了。在独山起义胜利的影响下,郝家集农民也揭竿而起。她还清楚地记得,农民起义后,街上红旗飘舞,歌声阵阵,贫苦人脸上露出了笑容。世代饱受凌辱、欺榨的农民扬眉吐气,而地主豪绅威风扫地,反动民团落荒而逃。接着,霍山西镇也举行了起义。在六霍起义胜利声中,于1930年1月,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十三师诞生了。从此,皖西北人民有了自己的武装。

  革命洪流席卷皖西北大地,劳动者觉醒了。汪家是一个纯朴的农家,尽管父母亲一年四季含辛茹苦地劳动,如遇年景不好,依然是食不果腹,要缺几个月的口粮。所以,家里人是积极拥护、支持革命的。开始,村里农协开大会,她去听;斗地主豪绅,她去看;耳濡目染,使她懂得了一些革命道理。如什么是共产主义呀,共产党是帮助穷人翻身的革命党啦,妇女只有闹革命才能摆脱封建礼教的压迫等等,在心灵里播下了革命的火种。

  1930年春天,活动在鄂豫皖的红军改编为红一军后,于六月间东征,使一度被匪军占领的皖西又回到人民的手中。这时,郝家集的党团支部又恢复了活动。在扩红运动中,村里的青年踊跃参军,少妇送郎当红军,父母送子上战场,人们都以参加红军为光荣。参军青年临走那天,村里象过年一样,爆竹震天,鼓乐齐鸣。她站在欢送的人群里,十分羡慕他们:“若是能当上红军那该多好啊!”于是,她就参加了少年先锋队活动,和男孩子一样,扛起红缨枪,打土豪,分田地,站岗放哨,保卫苏维埃政权,干得十分起劲。可是,不久敌人就开始了对鄂豫皖的第一次“围剿”,白匪进村,烧杀抢掠,无所不为,一时间,红色根据地被滚滚的乌云所笼罩。在那血雨腥风的日子里,人民想红军,盼红军,期待着红军重返皖西北来。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 推荐:抗日战争书籍 心理学书籍 茅盾文学奖作品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

在线看小说 趣知识 人生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