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读书
名人传记

首页 > 名人传记 > 梁羽生传奇

四七

  梁羽生真厉害,熟悉纳兰到了如此程度,连“红学”研究的索隐派以诗人般的想象力说贾宝玉是纳兰容若,甚至是清世祖顺治皇帝的材料也历历在据。

  纳兰容若是不是就是贾宝玉,我们现在谁也不能确定。毕竟时光悠悠,生命如寄,良辰美景,稍纵即逝,“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这是人类共同的悲哀。

  但有人说《红楼梦》是中国古典文学的最后总结,这是非常对的。人,总是需要他者的,他有与社会规范分离的力量,却没有与整个人类分离的勇气。

  因此,同是在孤独中行吟泽畔,以身殉国的中国第一个大诗人屈原,他可以在寂寞孤独中创造出色彩缤纷的香草美人,他仅是有心报国,无路清缨,他的《离骚》是不为王者用的哀怨,并不游离于当时的社会。到了贾宝玉,传统社会已经失去了存在的合理性,“忽喇喇似大厦倾,昏惨惨似灯将尽”,既是贾府的真实写照,也是整个传统社会结构的绝妙象征。贾宝玉是与整个社会脱节了,所以他的孤独就只能弹奏出一曲人生如梦的哀歌。

  在《七剑下天山》中,这首哀歌已由纳兰容若弹开了。当然,他当时还是个少年,更多还是抒发他的忧郁情怀。

  比如《蝶恋花》四首之一:

  辛苦最怜天上月,一昔如环,昔昔长如霎!但似月轮终皎洁,不辞冰雪为卿热!

  无奈钟情容易绝,燕子依然,软踏帘钩说。唱罢秋坟愁未歇,春丛认取双栖蝶。

  或者是《沁园春》:

  瞬息浮生,薄命如斯,低徊怎忘?记绣榻闲时,并吹红雨;雕栏曲处,同倚斜阳。梦好难留,诗残莫续,赢得更深哭一场。遗容在,只灵飘一转,未许端详。

  重寻碧落茫茫。料短发朝来定有霜。便人间天上,尘缘未断;春花秋叶,触绪还伤!欲结绸缪,翻惊摇落,减尽荀衣昨日香。真无奈,倩声声邻笛,谱出回肠。

  味道慢慢出来了,贾宝玉的悼念林黛玉,不也就是这份哀痛与深情吗?

  都云作者痴。

  谁解其中味?

  最令人有触电之感的,是这首《采桑子·塞上咏雪花》:

  非关癖爱轻模样,冷处偏佳,别有根芽,不是人间富贵花。

  谢娘别后谁能惜?飘泊天涯,寒月悲茄,万里西风瀚海沙。

  这是以纳兰为代表的那一群贵族中对自身所处的环境有着清醒的认识的真实写照。正如在第十三回“一剑败三魔,宝玉明珠藏相府;清歌惊远客,澄波碧海赞词人”里,纳兰和冒浣莲的争辩中所说的:

  “看你赶迈俗流,怎的也存种族之见。满汉两族,流出的血可都是红的,他们原应该是兄弟。满州贵族,自有罪孽,可是不见得在贵族中就没有清醒的人。”

  这群清醒的人,包括纳兰明慧和三公主,她们都曾反抗过自己的家族,自己所处的环境,甚至反抗过自己的命运,但最终,她们都失败了。

  本能的求生斗争终归要失败,倒不如在生与死之间寻找尽可能多的生活。谁能想象,贵为公主,过得却是这样可怕的日子——

  公主一生下来,虽有二十个宫女,八个保姆服侍,表面上荣华极致,实在却比不上普通人家。因为宫里的规矩,公主死了,她的器用衣饰,就全归保姆所得,因此保姆们对公主管得很严,动不动就搬出什么祖训家规、皇家礼法,甚至公主结婚了,也不让她和附马在一起。本来一出生,公主就得和父母分离,出嫁了又不得享天伦之乐,连行动都没有自由,好些公主就因长处深宫,抑郁而终。

  所以,三公主的一句“我真恨我生在帝王之家”并不是口头说说而已。这几个字,不知包含了多少的辛酸血泪与痛苦扭曲。

  这样,我们才能理解,为什么纳兰明慧在那个神秘的草原之夜,会把自己全部奉献给杨之骢;而三公主,为了帮助张华昭达成心愿,不惜冒着奇险,偷出皇宫的朱果金符,事情败露后,她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她们是女性,留给她们的路太窄太窄,她们也只能在爱情的王国里任性纵情一回。

  她们是不幸的,但她们也是幸运的。她们死了,但她们曾经爱过。

  纳兰更为清醒,也更为痛苦。

  “无才可去补苍天”。作为男子,他不可能拒绝一切,康熙叫他出游,他就得出游。当康熙在自诩:“朕御驾亲征,扫穴黎庭,直捣穷边,拓土开疆,国威远播,你熟读经史,你说在历代明君之中,朕是否可算一个?”他也只能委婉进言:“陛下武功之盛,比之秦皇汉武唐宗宋祖,不逞多让。若能佐以仁政,善待黎庶,必更青史留芳。”

  否定了虚伪的人生,又难以进入真实的人生,纳兰还能做什么呢?他只能陷入两难境遇中。

  《红楼梦》中,百无聊赖的贾宝玉还能把爱情视为惟一的真实存在的领域:金钱富贵他有了,并早已感到厌倦;仕途功名他没有,却毫无这方面的追求。他只愿意在清净的女儿国中厮混着。他最大的愿望,就是“每日只和姐妹丫头们一处,或读书,或写字,或弹琴下棋,作画吟诗,以至于描鸾刺凤,斗草簪花,低吟悄唱,拆字猜枚,无所不至,倒也十分快乐”。然后,还是:“只求你们(姐妹们)同看着我,守着我,等我有一日化成了飞灰——飞灰还不好,还有形有迹,——等我化成一股轻烟,风一吹便散了的时候,你们也管不得我,我也顾不得你们了。”

  他的爱情就生长在这种环境之中。爱情之于贾宝玉,不仅没有任何世俗的考虑,而恰恰是逃离污浊社会和无聊人事的净土,是他的生命的寄寓。只有在爱情中,他才感到属于自己的人的存在。爱,仿佛是出自他的天性。第一次和林黛玉相见,就有似曾相识之感。虽然宝钗的美貌才智使他爱慕,湘云的洒脱豪爽令他动心,但却始终没有心灵深处的共振,“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妹寂寞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 推荐:抗日战争书籍 心理学书籍 茅盾文学奖作品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

在线看小说 趣知识 人生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