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看书
名人传记

首页 > 名人传记 > 辜鸿铭传

四六

  站在这个日本政府衙门上,辜鸿铭却一味呼吁:“贵邦与我中国,文字相同,风习一源,现在中国政府正经历着一场浩劫,中国文化面临着毁灭的深渊,殷望贵国政府能帮助大清王朝,恢复正统……”辜鸿铭这一番滔滔陈述,只在向日本政府兜售一件崇高的文化古董,一点都没有挠到日本人的痒处,书生意气的辜鸿铭怎么知道还有一个《征讨清国策》一直装在日本人的脑子里,他们要的是进攻北京,占领长江流域各战略要地,划辽东半岛、山东半岛、浙江舟山群岛入日本版图,其余部分分割成若干小国,附属于日本。日本人对前清没有多大兴趣。

  辜鸿铭是动之以情,日本人是晓之以利。空有舌辩之才的辜鸿铭怎能深明其中细故?难怪日本间谍宗方小太郎在上海会见复辟分子时,听说他们派遣辜鸿铭到日本东京,大不以为然,说:“辜鸿铭其人,虽精通汉洋之学,稍有见识,但多辩而无才能,其言不足以动人,以其充当去我国之使者,非适宜人选。”

  宗方小太郎(1864—1923)1894年来华,1901年在上海创立东亚同文书院,任代理院长。1923年病逝于上海。宗方自1890年至1923年,作为日本海军的间谍,长期在华活动。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期间,他曾多次潜入北洋海军基地威海卫、旅顺等军港,刺探重要军事情报,为此受到日本天皇的嘉奖。最后,辜鸿铭只得到日本政府的空口许诺,怏快不乐,唯日与日本人吹捧东方文化以自娱。不过,日本人还是对大清王朝,对宣统皇帝感兴趣的。他们一直在关注着这位大清末代皇帝的命运。1932年,他们最终帮助溥仪在长春建立了伪满洲国,不过已经太迟了,忠心耿耿的辜鸿铭已拖着长辫子进了坟墓。如果他活到那时,不知又有何谬论。

  恰值此时,瑞典文学院提名两位东方人作为1913年度诺贝尔文学奖的候选人,一位是印度的泰戈尔,另一位就是辜鸿铭,提名辜鸿铭的理由是因为他翻译中国典籍,向西方介绍中国儒家经典,宏扬中国数千年的传统文化、道德观和人生哲学,激烈地批判以西欧为中心的大国沙文文化。(结果印度诗人泰戈尔入选。)消息传来,心情尚比较好。

  在日本继续呆了一段时间后,只会晤了阿部政务局长,仓知次官,仅仅约定回国后将复辟活动的情况向阿部报告而已,觉得事不可为,没有什么事情可做,于1913年1月底返回上海,深感一帮复辟“志士”徒有忠贞之心,却百事难以措手。无聊之余,他决定到青岛看望正在那里学习的儿子——辜守庸。早在1907年,辜鸿铭就将他与日本小妾贞子生的唯一一个儿子辜守庸遣往青岛,在青岛大学的预科班学习。

  1910年,奥地利籍讲师赫善心博士应聘来青岛大学。讲授《哲学入门》。课堂上,这位博士屡屡提到辜鸿铭,班上的学生们都漠然置之,没有一个知道辜鸿铭的大名,这位洋博士大为惊讶,对学生们说:“他的儿子就在本校学习,你们居然不知道大名鼎鼎的辜鸿铭?”

  语气中充满了惊讶和不解,学生们这才知道原来有个叫辜鸿铭的人令洋人如此的佩服,到处打听。幸好姓辜的人不多,最后纷纷找到辜守庸,探询辜鸿铭情况。他拿出父亲所著的《张之襄幕府纪闻》上下两卷给他们看,学生们读后都觉得极为平常,无非传统笔记志人志怪一流,没有什么惊人之处,更显疑惑。

  到1911年,广州起义后,该学校学生纷纷自动剪掉发辫,而辜守庸因为未得父亲许可,仍旧拖着条长辫子,成为少数拖着长辫子的大清遗老子弟之一。1913年初,辜鸿铭来到青岛,整日里混迹于宗社党遗老之中,高谈阔论,骂人骂世。而在大清王朝统治下时,就已兴起的租界,是大清王朝不管的大清国土。在那里由洋衙门作主,洋巡警、洋捕头说了算,不容于大清的朝廷命犯老躲到那里去高谈阔论。现在袁世凯也继承了大清的这份基业,不过这次是轮到大清的遗臣们到那里去高谈阔论了。这些忠君之士,一拥到那里房租屋价登时上扬,只苦了一帮小百姓。

  流亡青岛的大清恭亲王溥伟,就是这里大帮遗臣的中心,复辟叫得最响,活动最为频繁。这位王爷见辜鸿铭发高论,反对革命,大谈保全清室的道理,正隍惶无依之中,引以为同道,有意接纳。而隔三间五前来闲聊的辜鸿铭,此时心中想的却不是参加甚么政治组织,政治活动,他想的不过是发发牢骚而已,标新立异本就是他的行当,见人就夸耀他的新、他的异正是他崇尚的清谈风度。是思想界的花花公子本色,见人就亮出自己缝制的一件件思想新衣。

  青岛本是德国人的租界,德国人又最佩服他的高论,所以常有不少混迹青岛的德国人前往拜访,聆听高谈,这下青岛大学的学生们才眼见为实了。这时,辜鸿铭结识了一位引以为同道的德国人——卫礼贤。

  卫礼贤二十五岁即从德国万里迢迢,来到山东,一边勤修中文,研究中国诸子百家,一边于他的本行——传道。雄心勃勃的他在青岛办起“礼贤书院”,着手将中国典籍译成德文,卫礼贤对辜鸿铭早已耳熟,早在1911年即将辜鸿铭的英文著作《中国的牛津运动》译为德文。两人在青岛相见,遂结为密友,时常在一起探讨学术。辜鸿铭深厚的西学功底和对中国文化的见解,令这位德国人佩服不已。后来,卫礼贤回国后,于1924年起,担任德国佛兰府大学中国学院院长,把辜鸿铭的影响带到了那里。

  五、仕在北洋·京都北京

  第一章 国殇

  公元1913年,民国二年。

  辜鸿铭在青岛吹够了,呆腻了,也觉得无聊了,即决定前往北京——此时的民国首都,大总统袁世凯坐镇的地方。

  从宣统皇帝颁布退位诏书后,中华民国的首都——北京却同时居住着一位总统和一位皇帝。对于清王朝来说,这是一个没落的黄昏,而对于民国来说,这是一个黎明,一个非常阴暗的,在密布的云层中带有几道不祥红光的黎明。紫禁城内的这个孩子——大清的末代皇帝的地位是奇特的,他仍据有这块古老的帝国的皇宫禁地、帝王专享的龙椅,以及一套玉玺等等帝王特有的象征物。人们总很难理解,在民国的首都怎么允许一个自称为中国皇帝的人存在呢?然而这也是个自有其微妙神机的问题。

  只是大清皇帝和民国的总统同处一方,难道会提醒人们大清皇帝像大清总统吗?不,它让人难忘的倒总是提醒人们,民国的总统也许不久的将来会是民国的皇帝。不幸后来的事实证明,这已不只是可能,而是有人已在一步步地做下去了。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 推荐:抗日战争书籍 心理学书籍 茅盾文学奖作品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

在线看小说 趣知识 人生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