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看书
名人传记

首页 > 名人传记 > 王树声

八一

  待这些反革命分子“分水分鳖”完后,王树声发话了:“将‘东八魁’押送到当地,召开集会,要乡亲们辨认,讨还血债。只要证据确凿,就地镇压!”

  这些昔日的杀人恶魔,早已吓得腿软了。

  乡亲们锣鼓喧天,欢迎这位既是他们的儿子,又是他们的救星的人民英雄。

  王树声拔掉麻城的这些毒牙后,周围许多区、乡反动政权的“保安团”

  也都成了吓破胆的猴子,不是向我军缴械投降,就是自动销声匿迹。

  乡亲们只盼着等到红旗插遍全山区、全中国的那一天了!

  “万里中原烽火壮”。1948年尾,淮海战役一声炮响,揭开了中国革命更辉煌壮丽的一幕。

  这时的国民党正规军,哪里还有心在大别山恋战。因此,“清剿”大别山的敌军,大批撤走,留下的几小撮,不过十余团,对我军招架尚且难持,更不要说“还手”了。

  王树声再接再励。为配合全国作战全局,他指挥鄂豫军区部队,四出进击。所到之处,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短短几个月,商城、固始、金寨、新县、黄安等大小县城均得解放。腊梅绽放,即将通向春天。到此,鄂豫皖广大地区已成一片,大别山根据地基本建成。

  王树声成了广大群众心中的英雄。可他知道还有件事得做好:那就是要安抚乡亲们那颗被践踏得破碎的心,他们有的对我军仍将信将疑。革命基本成功,剩下的任务应是搞建设了。可没有了群众的支持,什么工作都无法开展。

  王树声不禁想起这样一件事:

  在攻打固始县城的战斗中,有一批青年学生,被敌人胁押着一同南逃,王树声发觉后,即令部下飞马追赶。敌人自然不堪一击,顷刻就被打散了。

  王树声下马走到留下的那些学生们面前。他看到了他们眼中疑虑、警戒的目光。王树声客客气气地说:“你们受惊了。你们现在解放了,自由了,可以走了!”

  仍然没有一个动步,王树声笑了:“你们不要怕,我们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我们说到做到。国民党反动派是不是告诉你们,我们共产党、解放军都是青面獠牙吃人的恶魔?现在,你们可以看看清楚,我们是啥样子?”

  几番话,学生们觉得句句在理。再打量这位首长,身穿革命军装,与一般士兵无异,佩戴“中国人民解放军”胸章,慈眉善目。他们中有人接了句:“你们共产党,是共家、共产、还得共妻吗?”

  王树声一听,更笑开了:“可不要受了国民党、蒋介石的骗,你们仔细想想他们干的事,他们杀害了多少百姓,残害了你们多少亲人,你们还能相信他们的话吗?”

  “是呀,他们才真正是匪徒、刽子手呀。”学生中有人马上答道。一时间,本就深晓事理的学生们明白了过来。

  王树声借机又讲了下去:“我们晓得,你们对共产党、解放军的认识,也不可能一下子就转过弯来。我们会用自己的行动证明给你们看的。只是你们临走之前,想告诉你们这些青年知识分子,你们的学问多,今后祖国解放了,要靠你们来建设!”

  句句深明大义,声声沁人心腑。青年们中不少人走向王树声,握住了他的手,点点头:“我们会记住您的话的。”

  王树声目送他们消失在山路尽头,心里也充满了希望和憧憬。

  紧接着,阵阵春雷,惊彻晴空。我军发动的辽沈、平津大战,皆获大胜!

  这些奇伟丰功背后,耸立着大别山根据地这一坚强后盾。

  王树声积极建立大别山根据地,充当刘、邓大军的强大后方和各路南下大军的桥头堡。他率部辗转反战,歼灭了境内的国民党地方武装,为南下大军扫清了渡江障碍。王树声又配合地方政府进行大量工作:筹粮、备款、修桥、筑路,全力支援前线。

  终于,国民党、蒋介石多年来精心筑起的反动统治,一塌倒地,无法收拾。而我军却是雄风震世寰,以摧枯拉朽之势,击溃了蒋家王朝的黑暗统治。

  1949年4月,又是繁花争妍、春光无限的时刻,鄂豫军区的历史使命胜利完成了!王树声紧锁的双眉,终于可以舒开了。他轻轻对自己说:我没有愧对党,没有愧对乡亲们!

  此后,王树声率领鄂豫军区的部队,乘胜消灭残存境内的反动地方武装,将我大别山根据地的地盘节节向南推进。

  王树声多么想念妻子,想念孩子;他向往安居乐业的合家团圆,向往宁静致远的天伦之乐。但他知道,即便在现在,全国基本解放,仍不是时候。

  因为他得知,就在我大军南进之后,又有四处流窜的土匪,钻入我鄂豫皖边区。在大别山,残害百姓,愉袭我军的事又时有发生。1949年5月、国民党反动派的华中魁首白崇禧指使大土匪头子汪宪、樊正等几人,携带多部电台,乘我主力部队南进之隙,偷偷潜回大别山,妄图在长江以北建立所谓“游击根据地”,开辟什么“敌后第二战场”。王树声明白他们的动机:他们是不甘心自己的失败。

  当地残留的封建势力,借机抬头。他们趁机巴结这些反动分子,恬不知耻地打起“鄂豫皖边人民自卫军”的旗帜。这一帮牛鬼蛇神聚在一起,将土匪编为十一个支队、十八个“自卫团”,划分了行政区。

  一时间,大别山区人民心头又笼上了一层乌云:这些反动派还会嚣张多久,还会祸害多少老百姓?

  王树声挺身而出,他说:“保护乡亲,义不容辞;保住革命成果,更是责不可贷。”

  己随大军南下的王树声再次向组织提出申请:回马大别山,杀向剿匪的战场。

  这次出行,又不同于彼时。和那时的鄂豫军区相比,这次任务更艰更重。

  一是,战地牵扯三省,从鄂豫边扩大到了皖边;二是,所属指战员,大多是新兵生员,不同于“老部下”,还得有一个“磨合”的过程,且牵及关系多,处事更得全面仔细。

  但是,王树声毕竟是身经百战的革命老将,在分析清楚了情况后,立即着手开展工作。来到部队,他就自我介绍:“我生在大别山,长在大别山,今天我来是来尽儿女的职责的。同志们,请你们帮我完成这个愿望,你们的亲人也会欣慰的。”

  同时,他又经常安抚群众:“乡亲们,我们共产党已打下了大半个中国,也完全有能力解放大别山。

  我们相信,不久的将来,咱们这里也会成为解放区,也会有明朗的天的;只是现在,我们得团结一心,吃完这最后的苦!”

  就这样,王树声牢记党的教导,遵循党的原则,凭着高度的政治水平、高超的指挥艺术圆满地处理了部队团结、上下关系一系列问题。他紧紧依靠地方,充分发动群众,革命进展得十分顺利。

  仅半年左右的光景,“鄂豫皖边人民自卫军”正、副司令汪宪、樊正及手下一万五千名官兵,乖乖就擒。

  革命的果实是甜美的,可为此,王树声又付出了昂贵的代价。艰苦的战场上,他再次心力交瘁,血压升高,又加上新病缠身,常常低烧不止。战士们都看不过眼,常联袂呈上报告,恳请首长休息,他每次总扔下一句话:“轻伤不下火线!”

  组织上来电,“返回武汉休养。”可王树声只是默默看完电报,什么也不说,照样工作。

  而夫人杨炬,在家望穿秋水,不见丈夫回家探亲。这天,王树声又托人捎回书信,上面写道:“小杨,我儿及家事还是得烦你照料护理了,你自己要注意休息。我在这里都好,只是任务在身,不能回家看望你们……”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 推荐:抗日战争书籍 心理学书籍 茅盾文学奖作品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

在线看小说 趣知识 人生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