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看书
名人传记

首页 > 名人传记 > 罗瑞卿

三二

  行军途中,罗局长总是把马让给伤病弱小的同志骑,自己步行,还总是乐呵呵地跟那些同志拉家常……

  走着,想着,小尤不由得回头望了罗瑞卿一眼,只见他的鬓发间已渗出大粒大粒的汗珠……

  队伍的行进速度明显加快了,每一个从他身边经过的红军战士,都要向罗瑞卿同志行一个注目礼。

  1935年8月。四川西北部毛儿盖高原。茫茫草地上。

  红一军团保卫局的干部战士正在默默地忙着宿营。

  罗瑞卿仁立在一丛青青的水草旁,眺望着北方:只见草连天,天连草,一望无际,像浩翰的草海。草海上弥漫着浓重的雾气。没有房屋,没有人烟,不见鸟兽,不闻虫鸣,太阳也不知躲到哪里去了。空气中充满着草木腐烂的气味。他看着附近的干部战士们,个个衣裳不整,面黄肌瘦,神情严肃。一阵风吹来,袭人骨髓。罗瑞卿打了个寒颤。他从沉思中醒过来。叫了一声警卫员:“通知干部,到我这里来开会。”警卫员马上去了。罗瑞卿耳边仍然回响着进草地前毛泽东主席对先遣队、先导团的讲话:

  同志们,前面就是草地,这是一片阴雾腾腾、水草丛生、方向莫辨的泽国。你们必须从茫茫的草地上走出一条北上的行军路线来。也许有些同志会想,为什么会选择这样一条路线呢?为的是让敌人永远摸不到我们的底细。敌人判断我们会东出四川,不敢走横跨草地,北出陕甘这一着险棋。总结我们的经验,分析敌人的情况,得出的结论是:我们偏要走敌人认为不敢走的道路。我们只有前进,才能实现北上抗日,战略转移的目的……不过,同志们,要把最困难的局面作为我们计划的出发点。同时,更要坚信,天下没有我们克服不了的困难。克服困难最根本的办法,是把可能碰到的一切困难向同志们讲清楚,把中央为什么决定要过草地北上抗日的道理向同志们讲清楚。只要同志们明确了这些,我相信没有什么困难能挡得住红军指战员的。

  罗瑞卿一想到这,精神为之一振。

  不一会儿,人都到齐了。

  罗瑞卿环视了大家一遍,说:“同志们,现在到了最困难的时候了。一定要振奋精神,做好战士们的思想工作。”

  接着,他把毛主席的讲话内容又向大家讲了一遍,然后说:“现在,大家把情况说一说,好做到心中有数。”

  罗瑞卿的这个要求,打开了大家的话匣子。

  有的说:“现在最要命的是搞不到粮食……”

  有的接住话头:“派出去寻找粮食的人,不是找不到人家,就是虽然有人家,主人却早逃得不见了……”

  有的加上了分析:“这地方的人对红军的误解太深了……”

  还有人提出了另一个重要的问题:“大家身上带的盐巴也快用完了,有的战士连舔一舔也舍不得了,有的战士出现了身体发软的症状……”

  大家七嘴八舌,忧心忡忡。

  罗瑞卿听着大家的议论,思考着,思考着,……天色渐渐暗下来。罗瑞卿在同志们的议论声中站起来,高大的身躯已显得瘦削。

  他用手一挥,打住了大家的话头:“同志们,情况就是这么严重。为了保存力量,为了中国革命的胜利,必须想办法搞到粮食。各班通知下去,出去搞粮食时,如果主人不在,可以进房子里去找,找到粮食给人家写个条子,留下买粮食的钱。意思就说:我们是红军,现在很困难,不这样不行。还要加上,革命胜利以后,我们一定加倍偿还。”

  说到这里,罗瑞卿顿了顿,用刚毅的目光扫了大家一眼:“我们一定要想办法克服困难,把现在的困难告诉同志们,把克服困难的办法告诉同志们,更要把克服困难走出草地的重要意义告诉大家。我们一定要走出草地,一定要坚定钢铁意志。我们也一定能够走出草地。我们一定要把这支队伍带到川陕甘地区去。”

  罗瑞卿越说越激动,声音也越来越大。

  这时,警卫员抱着一摞饼子走到了他的身边。

  “罗局长,借回来了。”

  警卫员的声音里透着按捺不住的喜悦和激动。

  “好!陈光师长够朋友。”

  “有您的借条,他还能不借么?”

  “借?”

  在座的保卫局干部都疑惑起来。

  “是啊,罗局长真逗,要就要呗,还打个借条。”

  “别耍舌头。刚才急出来的眼泪都抹到哪里去了?”

  罗瑞卿“将”了警卫员一军。原来他白天因为实在找不到吃的东西,急得哭起来了。

  罗瑞卿接着说:“好了,办法已经讲过了,现在也有了这八个饼子,可解燃眉之急喽。

  咱们把它们按各班人数切成小块分开,带回去,再把找到的野菜洗好,点起簧火,让同志们热热乎乎地吃一顿吧。”

  分完饼子,会就散了。在保卫局的营地上,一会就点起了好几堆熊熊簧火。在浓重的夜色中,火焰显得特别明亮,特别旺盛。

  战士们围着篝火,互相靠着,挤着,有的还枕着别人的腿。火堆上搪瓷缸、瓦盆里煮着野菜饼子末汤,有的在烤衣服,有的在整理枪械,有的给大家讲起了民间故事,战斗经历……有的哼起了家乡的小曲,有的畅谈起将来……营地上一片生机。

  罗瑞卿知道小会的精神已传达了,他的脸上渐渐地浮起笑意。

  夜色越来越深,夜气越来越重,营地上仍然篝火旺盛。不知是谁带了头,大家唱起了《国际歌》:

  起来,饥寒交迫的奴隶,

  起来,全世界受苦的人!

  满腔的热血已经沸腾,

  要为真理而斗争!

  ……

  歌声越来越深沉悲壮,越来越充满力量。

  1935年8月下旬,班佑、巴西地区。

  罗瑞卿带着保卫局的干部战士随红军先遣队终于走出了茫茫的大草地。

  眼尖的战士,已经看见了前面矮小的房屋、成群的牛羊、葱绿的树木。

  “看,前面有人家了。”

  这一喊,大家都兴奋起来,欢呼起来:“我们胜利了!”

  “我们终于战胜草地了。”

  罗瑞卿的心情也是同样的激动。他眼里闪着泪光,回头对骑在骡子上的侦察科长谢滋群说:“小谢,我们终于走出来了。”

  谢滋群感动地点着头,哽咽地说:“罗局长,是您把我拖出来的。”

  谢滋群的话是有来头的。在过草地时,他不知什么原因,吐了很多血,身体虚弱得走不动路。有些同志就按以前的做法,建议把他寄养在老乡家里。

  罗瑞卿不同意,说:“一定要把谢滋群带走,不能走就用担架抬!”随后就亲自组织人抬担架。谢滋群坐了几天的担架后,身体状况渐渐好转,罗瑞卿又拨给他一头骡子骑。现在,当谢滋群终于随大家踏上这干硬的土地时,他怎能不激动呢?

  到达宿营地后,战士们才发现,这里只有十几座蒙古包式的矮房子,墙壁都是用牛粪糊成的,但并没有臭味。屋内除了有几堆干牛粪外,并没有人,也没有可吃可用的东西。大家都戏称它为“牛屎房子。”

  “牛屎房子也不错啊。”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 推荐:抗日战争书籍 心理学书籍 茅盾文学奖作品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

在线看小说 趣知识 人生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