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午书屋
历史杂谈

如何评价信陵君:信陵君为何不能复兴魏国?

  战国晚期,在秦国必除之而后快的黑名单上,魏公子信陵君赫然在列。

  信陵君在邯郸之战中窃符救赵,让不可一世的好战之君秦昭王尝到了前所未有的惨败。十年后,横扫三晋的秦国名将蒙骜,被信陵君指挥的五国联军击败,只得达成停战协议悻悻而归。秦庄襄王也在不久后去世。

  从秦昭王晚年至秦始皇即位之初,信陵君堪称秦国头号劲敌。以至于秦相吕不韦不得不对这个心腹大患使用反间计。

  自从秦国崛起以来,山东诸侯多次合纵攻秦。但指挥联军败秦的只有孟尝君与信陵君二人。孟尝君那时的齐国与秦国同样强劲,而信陵君组织两次合纵时,秦国已独霸天下,难度系数不可同日而语。

  总之,无论在战国四大公子小圈子,还是整个山东六国,魏公子信陵君都是一流的柱石人物。他的偶像光环让不少人YY过,假如信陵君不死,魏国必能复兴,秦国未必能一统天下。

  然而,仔细对比各种记载不难发现,令诸侯信服的魏公子却不能挽救衰败的魏国,他的努力方向也被证明是走不通的。

  养士救国的贤公子辅政模式

  秦军在华阳之战中斩首魏军13万,给魏国君臣留下了深重的心理阴影,魏安釐王从此患上了恐秦症。

  不甘屈服的信陵君则化刺激为动力,致力于振兴邦国。在他看来,宿敌秦国成于求贤,魏国衰于失才。想要救国,必须打赢日益白热化的人才战,把有本事的人从其他国家吸引过来。

  信陵君效法孟尝君积极搜罗门客。无论布衣士人能力如何,他都不摆王族贵胄架子,以谦卑姿态礼遇之。

  信陵君充分发挥了他的人格魅力,从各国揽得三千门客。这不但为信陵君的救国计划提供了充足的人才资源,也使得魏国在山东诸侯中的声望逐渐提高。

  信陵君不是魏国第一个执政的公子,也不是魏国唯一养门客的公子,更不是唯一想挽救魏国的公子。

  但司马迁为战国四大公子写的列传中,唯有信陵君的传记不用个人标识鲜明的《××君传》,而称《魏公子列传》。仿佛魏国数百年来,仅有信陵君一个配得上“魏公子”的称号。这个突出国别与出身的命名方式,折射出一种颇有深意的审美——贤公子崇拜。

  贤公子必需有出色的军政外交才能,能礼贤下士并养着数千门客,同时还要是本国决策层的柱石人物。

  尽管战国诸侯普遍经历了变法,但贵族政治依然在各国不同程度地存在。比如齐国将相多为田氏王族成员,魏国常以太子和其他公子为将相。

  这里说的“贤公子”,不光指个人素质优秀,关键是门下食客要达到数以千计的规模。否则只是被世人视为宗室出身的能臣,而非“贤公子”。贤公子辅政是齐、赵、魏、楚等山东大国特有的现象。

  无论哪个时代,高贵的出身都容易涨粉,如果这样的人还有不拘于礼法的“平等意识”,能礼贤下士,好评铁定翻倍。如果他广结英豪又赤胆忠心,更是会被视作为国为民的无双国士。

  信陵君就是这号人物的代表。哪怕在享誉诸侯的战国四大公子中,信陵君魏无忌是当之无愧的第一人。他两次战胜强秦,主要依靠门客的智谋与力量,但他的悲剧命运也由此数千门客团队种下。

  越努力越强大的贤公子,越遭君主忌惮

  信陵君为了振兴魏国操碎了心,但他兄长魏安釐王却因为一件不起眼的事开始对他心存芥蒂。

  那一天,魏安釐王正与信陵君下六博棋。突然北方边境传来烽火,边报称“赵寇入侵我国边界”。魏安釐王打算准备召集群臣开会商量对策。信陵君却说:“这只是赵王在打猎而已,并非入寇边境。”

  于是俩人继续下棋,但魏安釐王心不在焉。过了一阵子,又有新边报传来,果然赵王只是在田猎。

  魏安釐王很惊讶问弟弟为何如此料事如神?信陵君解释说,自己有个门客很了解赵王的隐秘活动,但凡赵王有什么动作,他都会立即报告。

  当时赵国已被秦国视为强劲对手,魏国间谍居然能渗透到最高层,信陵君的势力令人细思恐极。从魏国的角度来说,这是一张非常有用的情报网。但站在魏王的角度来看,弟弟直到今天才告诉自己拥有无孔不入的能力,有够惊悚。

  从此以后,魏安釐王开始忌惮信陵君,再也不敢把国政全托付给他。也许是为了制衡信陵君,魏安釐王任命魏齐为相国。

  魏齐也是魏国公子之一。他正是导致范雎出走秦国的第一责任人。范雎随须贾出使齐国时表现出色,齐襄王赏赐“金十斤及牛酒”。范雎推辞不受。

  须贾嫉妒得要死,向魏齐诬告范雎勾结齐国。魏齐勃然大怒,不经调查就认定范雎有罪。他令人把范雎打个半死,丢到厕所里,还纵容宾客撒尿在范雎的身体上……

  没想到,后来范雎几经辗转做了秦国丞相,爱才的秦昭王想为他报仇,魏齐在逃亡途中绝望自杀。范雎提出的远交近攻之计,让魏赵韩三国吃尽苦头。

  魏安釐王肯定知道魏齐不是什么贤能之人,但依然任其为相。这是因为庸臣魏齐比能臣魏无忌好控制,同为宗室出身又不会尾大不掉。魏齐的门客数量远不能与信陵君相比。

  魏齐虽坏,但不威胁王权。信陵君虽贤,也为国家殚精竭虑,但他的三千门客以及境外情报网太可怕了。魏安釐王没有驾驭这等能臣的魄力与自信。

  信陵君在窃符救赵后客居赵国十年。秦国攻魏越来越频繁,魏安釐王这才意识到信陵君的重要性,多次派人邀请他回来主持抗秦大计。信陵君起初还在记恨兄长的昏庸,后被门客毛公、薛公说服返魏。

  兄弟俩重逢时感慨万分,双双流泪。魏安釐王任命信陵君为上将军。信陵君也不孚众望,组织五国诸侯联军打败了来势汹汹的秦将蒙骜。这是山东列国最后一次合纵胜秦。

  然而,秦国派人买通晋鄙的门客,在魏国施展离间计。“诸侯徒闻魏公子,不闻魏王”一直是魏安釐王的心病。

  晋鄙的门客与秦国使者反复宣扬诸侯打算拥立信陵君为王的假消息。魏安釐王最终信了,剥夺了信陵君的兵权。信陵君也自暴自弃,沉溺于酒色,郁郁而终。巧的是,同年魏安釐王也前后脚死去。

  总之,贤公子作为辅政大臣,其势力和能量,比寻常的客卿将相强太多多,理论上可以架空甚至加害君主。故而君王很难对贤公子始终信任如一,这种不信任,又因贤公子在诸侯中的影响力而招致较大动荡。

  信陵君为何在人才争夺战中输给秦国?

  信陵君一辈子搜求人才,但他并没能阻断六国名士投奔秦国的时代潮流。说到底,他和孟尝君平原君春申君选择的养士之道,并不能真正充实国家战略人才储备库。

  事实上,四大贤公子的数千门客本身只适合做权臣私家的智囊与爪牙。故而打手型或军师型人物多投靠贤公子门下。

  真正的将相之才不会甘于一辈子做门客,却又无法与贵胄出身的贤公子势力竞争,于是只能去别的国家找发展机遇。比如,齐人蒙骜就是在“礼贤下士”的孟尝君当权时期移民秦国的,他的儿孙都是秦国将军。

  战国人才的自由流动,对个人而言是各得其宜,对国家而言却是天差地别。贤公子养门客这种模式,留不住本土的高端人才,也吸引不了外部的高端人才。最终只会导致本国人中龙凤流失到敌国,尤其是秦国。

  当然,在合纵连横中,贤公子的门客不乏让列国将相瞠目结舌的出色表现。

  例如,帮孟尝君复位的冯驩,信陵君在赵王身边埋伏的眼线以及侯赢、薛公、毛公,说服楚王救赵的毛遂,都发挥了影响天下形势的作用。但这也恰恰反映出,齐赵魏楚的国家情报网太渣,过于依赖贤公子的私家力量。

  信陵君为何会输掉间谍战?

  先看下面两个例子。

  秦惠文王有个侏儒宠臣与楚王的关系很好。他悄悄收买楚王左右近臣,楚国一旦有谋划,侏儒就告知秦惠文王。

  魏国的襄疵买通了赵王左右近臣。赵王每次打算偷袭邺城时,襄疵都会先一步上报魏王。赵国见魏国有备便放弃了进攻。

  这与信陵君门客深入赵王左右有何区别?秦侏儒与襄疵两人只买眼线而不结党,信陵君则以私人势力为眼线。前两者构建的情报网直属魏国国君,而后者是体制外的非正式组织,越强大,君主越恐惧。

  秦国能收买魏人的门客,制造谣言让信陵君落马失势。但信陵君为何不先下手为强,用间谍战打击秦国,令其遭受难以恢复的巨大损失?

  无论哪个贤相良臣被间谍计策赶下台,秦国应该都有足够优秀的储备人才来顶替。山东六国除了几位贤公子,人才寥寥,信陵君也只是其中最厉害的一个,而投奔秦国的才俊中与贤公子相仿甚至更厉害的却层出不穷。

  贤公子一旦失势就没有替补,秦国客卿将相的板凳厚度却早已爆表。这场谍战的输赢早已注定。秦国借魏人之刀打败魏公子,非幸也,命也。

· 推荐:传记纪实小说 商战小说 官场小说大全(60部) 玄幻奇幻小说

在线看小说 趣知识 人生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