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读书
邓小平系列合集

第一章 解放半个中国

一、矢志不移寻求真理

  1.救亡图存,路在何方?四川,乃天府之国。物华天宝,钟灵毓秀,自古以来,在四川这块大地上,孕育出了众多的杰出人物。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创立者,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世纪伟人邓小平就是其中最卓越的代表。

  1904年8月22日,邓小平诞生在四川省广安县协兴乡牌坊村。他的父亲邓文明,清末就学于成都法政学校,以后长期在外谋生。母亲淡氏,不幸早年去世。继母夏伯恨是嘉陵江船工的女儿。邓小平是邓家的长子,他的出世给邓家带来了欢乐和喜庆。

  按照家族的辈分,邓文明为他的长子取名邓先圣。邓小平5岁就开始进私塾发蒙,私塾老师认为邓先圣这个名字不太好,就为邓小平改名为邓希贤①。邓小平7岁时转入新式小学读书,11岁考入广安县的高等小学,小学毕业后,考入了广安县中学。邓小平自幼资质聪明,勤奋好学,受到父母和老师的喜爱。邓小平的童年、少年时期正处在中国大变革、大动乱的年代。由于清政府的腐败无能,1840年英帝国主义用大炮轰开了中国紧闭的大门。从此,中国逐渐沦为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在资本主义列强的入侵中,中国一次次战败,一次次签订不平等条约,割地、赔款。列强对中国蚕食鲸吞,瓜分豆剖,中国成为任列强奴役、宰割的对象。中国人民备受欺凌和屈辱。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中国人民是不甘被奴役和欺凌的。中国人民同侵略者展开了拼死的斗争,从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太平天国革命的风暴,到义和团运动的狂飚,中国人民始终没有停止过反抗斗争。这些斗争虽然失败了,但是斗争的鲜血和生命却在告诫着侵略者:中国人民是不可侮的!

  亡国灭种的处境刺激着每一个先进的中国人,他们忧心如焚,他们在艰难地探寻着救国救民的道路。康有力希望通过改良,使中国走向富强,但是他发动的百日维新,如昙花一现,消失了。在20世纪初,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打起了资产阶级革命的大旗,开始了救国救民的伟大斗争。

  发生在20世纪初的一些重大事件,也波及到了闭塞的四川广安。有些事件在年幼的邓小平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1911年夏秋,四川人民掀起了“保路运动”。6月,保路风潮,传到了广安,也传到了协兴乡这个偏僻的小镇。保路运动的宣传品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在全川罢市、罢课风潮掀起后,协兴场上一些店铺也关门罢市,邓小平所在的北山小学也罢课放假。四川人民的这场斗争在邓小平的幼小心灵中种下了民主革命精神的种子。

  1912年,也就是邓小平8岁的时候,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满清王朝,建立了中华民国。但是,不久,革命的果实就被独夫民贼袁世凯窃取了。袁世凯逆历史潮流而动,复辟倒退,帝制自为,很快在人民的唾骂声中可耻地死去。从此,中国开始进入一个军阀割据和军阀混战的悲惨年代。国内,国家四分五裂,军阀连年混战,农民破产,工人失业,加上天灾助虐,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国外,列强虎视眈眈,随时准备灭亡中国。

  中国到底向何处去?如何拯救危难中的国家和人民?中国先进的青年知识分子在思考、在探索。

  ①毛毛:《我的父亲邓小平》,1版,(上卷),54页,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

  1919年5月4日,北京爆发了声势浩大的反帝爱国运动。五四运动得到了全国人民的热烈响应。5月底,五四运动的浪涛拍打到了广安这个偏远的县城。广安中学学生积极响应,成立了广安学生爱国分会,组织了游行、罢课,15岁的邓小平积极地参加了这些活动。经过五四运动的战斗洗礼,邓小平的爱国思想更加浓烈。

  “五四运动的发展及其后果在许多方面影响了中国革命及革命家的道路”。①在五四运动中受民主、科学两面旗帜的影响.邓小平认为中国要富强必须依靠科学。

  只要每个青年都掌握一门科学知识,立志改变国家现状,中国就会成为一个与各列强争雄的富强国家。强烈的国家、民族责任感,促使邓小平思考着为国家、民族寻找新的出路。1919年9月,邓小平考人了重庆留法勤工俭学预备学校。留法勤工俭学,是20世纪初兴起的新文化运动的组成部分。其宗旨是“节俭费用,推广西学”。这正与邓小平“工业救国”的朴素爱国思想相契合。他满怀希望地想到法国去,学习一技之长,来报效祖国。在预备学校,邓小平精力充沛,学习刻苦勤奋。经过一年的学习,1920年7月中旬,邓小平顺利地通过了各种考试,成为80多名合格者中年龄最小的一员。1920年8月28日,80多名川东子弟乘坐“吉庆”轮,沿长江东下,9月11日,他们在上海换乘法国“盎特莱蓬”号邮船,向着目的地——法兰西驶去。

  别了,故乡。别了,祖国。年仅16岁的邓小平别故国,赴异域,从此走上了探索人生,寻求真理的道路。

  2.留学法国的油印博士经过39天的长途航行,1920年10月19日,“盎特莱蓬”号邮船抵达马赛港。邓小平一行终于踏上了向往已久的法兰西的土地。紧接着,邓小平和同伴们到了巴黎,正式开始勤工俭学的生活。

  邓小平到法国后遭遇的实际情况与他的愿望完全相反。他只在巴那学校和夏蒂荣中学等校学习了短短的几个月时间,大部分时间只是做工。因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了新经济危机。法国经济萧条,许多工厂相继全部或部分破产,工人失业,物价昂贵。法国人尚难就业,在法国的中国人就更加困难了。并且中国人的工资最多只有普通法国人的一半,而且大多是做学不到技艺的苦工。求生尚且困难,更不用说去求学了。

  为了维持生计,邓小平曾先后在克鲁梭钢铁厂、巴黎的香布朗工厂、哈金森工厂等地做工,在这期间,他也曾做过饭馆招待、火车司炉、码头搬运工,以及清洁工等等。劳动锻炼了邓小平的身体,磨练了他的意志,更重要的是促使他的思想发生了重大变化。

  邓小平被一种新思想——马克思主义深深地吸引。当时的法国,在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下,工人运动风起云涌、马克思主义广为流行。邓小平在较为年长的赵世炎、周恩来等人的影响下,接受了马克思主义,走上了革命道路。1922年成为一名共青团员,从此,走上了职业革命家的道路。

  1923年8月,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旅欧组织决定创办机关刊物《少年》。

  ①巴拉奇·代内什:《邓小平》1版,30页,北瓦解放军出版社,1988。1924年2月改名为《赤光》。其宗旨是“传播共产主义学理”,帮助在法国,比利时和德国的中国同志学习理论。刊物实行轮流编辑,邓小平、李大章负责刻蜡板,李富春负责发行。在周恩来的带领下,在艰苦的条件下,他们乐观向上,充满了革命激情。邓小平负责刻板和油印,因为字迹清晰隽秀,装订简雅,同志们亲切地称赞他为“油印博士”。邓小平除了参加编辑、刻板、油印等工作外,还亲自撰写文章,号召在国民革命中同国民党右派作斗争。文章尖锐泼辣,充满战斗性,显示了邓小平飞扬的文采和革命者的豪情。

  1924年下半年邓小平加入中国共产党,并成为青年团旅欧总支部的领导成员。这年,他年仅20岁。1925年春,邓小平作为中共旅欧支部的特派员,被派到里昂担任党团地方组织的负责人。同年夏,为了支援国内的五卅运动,抗议帝国主义的暴行,中共旅欧支部组织旅欧的华人、华工、留学生进行了游行斗争。此事引起了帝国主义的恐惧。法国政府命令警察大肆搜捕旅法中国共产党人。中共旅欧支部受到重大破坏。在这种情况下,邓小平回到巴黎,主动接替了党团组织的领导工作。1925年8月,旅欧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召开第七次代表大会第一次执行委员会,组成了由邓小平、傅钟、施去病三人组成的书记局。这说明,在法国当局的镇压下,旅欧中共和青年团组织不但没有退缩,反而迅速地恢复了组织,以更加积极的姿态进行顽强不屈的斗争。

  1926年初,在党组织的安排下、邓小平离开生活战斗过5年多的法国,前往十月革命的故乡、社会主义革命的圣地——苏联。在莫斯科,邓小平先后进入东方大学和中山大学,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进行了认真系统的学习。这就为邓小平回国进行革命斗争以至对他在漫长的未来斗争中经受考验,奠定了理论基础。

  子午书屋(www.ziwushuwu.com)

· 推荐:毛泽东选集 毛泽东文集 刘少奇系列文集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

在线看小说 趣知识 人生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