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读书
邓小平系列合集

5·4 兵家有言:士先教,可用也。邓在一次实兵演习之后,高高兴兴地干了10 杯

  中国有句俗话:“仗可以千日不打,兵不可一日不练”。古代兵家还有“士先教,可用也”,“用兵之法,教戒为先”等格言。邓小平的最佳搭档刘伯承讲得更形象:须知没有平时很好的练兵,战时就不能很好的用兵,犹之手中没有积蓄的钱,就无钱可用。

  邓小平则把军队的教育和训练提高到战略地位来考虑。道理其实很简单:和平时期军队既要能打仗,又无仗可打,军事素质的提高就只有靠训练了。

  也许有人会搬出老黄历:打起仗来,在实战中学,不是更符合实践出真知的原则吗?邓预先作了驳斥:“如果不注意军队的训练,至少在战争初期要相当倒霉就是了。”

  这是“至少”。“至多”会怎样?只要看到中国军队的现状和未来战争的要求之间的差距,就不难得出结论:这样一支人数虽然很多,但素质却不高,打现代战争的能力还很不够的军队,如果再不在教育训练上下一番功夫,真正打起现代化战争来,能不能打赢还是个问题哩!

  现代战争至少有两个特点:一是高技术的参与,二是各军兵种协同作战。这和中国军队的传统优势——靠小米加步枪,凭勇敢和机灵,在运动中歼灭敌人等等相去甚远。

  邓强调教育和训练的战略意义,就是为了缩小这个差距。

  教育,仅仅学“硬骨头六连”还不够,还要努力学习现代化战争知识,学习诸军兵种联合作战的技术,真正懂得现代化战争是怎么回事。

  训练,不能总是停留在练射击、刺杀、投手榴弹的低水平上,要考虑怎样对付坦克、飞机,怎样把天上、地下、水中协调起来。

  在邓的统帅下,中国军队的训练已完成“三个转变”:由过去单一兵种作战为主的训练,转向诸兵种协同作战为主的训练;由过去打步兵为主的训练,转向打坦克、打飞机、打空降为主的训练;由过去战士训练为主转向干部训练为主。

  实兵演习比平时训练更进一层。经过训练再搞实兵演习,可以提高部队的实践水平,同时也是对训练成果的检验。邓担任军委主席后决策的第一件大事,就是组织1981 年秋季的华北军事大演习。

  演习前,总参谋部和北京军区的筹划者们颇费踌踏:想搞得大一点,以便激扬军威,演出现代化战争的特点来。但又顾虑到经费,演习是要花钱的,可军费减了又减,哪里弄钱?于是他们预定三套方案:集团军规模的,方面军规模的,师规模的。然后把“矛盾”上交,让军委主席去定夺。

  预选方案送上才四天,邓就把总参谋长杨得志和副总参谋长张震召去商定最后方案。杨张心想:大中小三方案同时上呈,按中国的政治思维的一般经验,最容易批准下来的是不大不小的折中方案。可是这一次例外,邓拍板要按第一方案搞,搞集团军规模。经费方面的担心也解决了,用国防费外的特批专款,还准备动用一些军中的储备物资。

  当时国民经济处在调整阶段,钱很紧张。但邓觉得这笔钱还是要花,要搞好一点几,要把部队的气鼓一下,要把军队训练得像个军队的样子。

  据说这次演习的规模是国外罕见、国内空前的。在演习中进行合成军编制,天上的地下的都有,就缺水中的。目的是根据现代战争的要求对部队的战斗力作一次综合实验。

  邓说:搞这么一次实兵演习有好处,我们的部队可以实际锻炼一下,也可以看看部队训练的成果。这样的演习对军队也有鼓舞作用,对军队在人民中的观瞻也有好处。这样的规模过去没有搞过,邓特别要看看这次的组织能力怎么样。

  结果演习获得圆满成功。邓看了很高兴。有人统计过他鼓掌的频率,平均10 分钟一次。驻东欧国家的五个武官参观后评价说:演习水平超过了东欧。

  演习结束后,北京军区司令员秦基伟向大单位以上领导作了一次“表示”,以示庆贺。邓和众将官把盏痛饮。他的女儿为他健康着想,一再捣乱,不让他多喝。为什么不喝呢?军队有进步,训练有成绩,军队像他设想的那样,像个现代军队的样子。邓高高兴兴地干了10 杯。

  次日,就10 余万演习大军进行了阅兵式。邓向三军将士提出“六个一定要”,中心是要建成一支强大的现代化、正规化的革命军队。

  子午书屋(www.ziwushuwu.com)

· 推荐:毛泽东选集 毛泽东文集 刘少奇系列文集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

在线看小说 趣知识 人生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