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读书
邓小平系列合集

3·14 可以划一块地方,叫做特区,陕甘宁就是特区嘛。中央没有钱,要你们自己搞,杀出一条血路来

  邓小平怎么想到要办经济特区?据说念头起于1979 年4 月中央工作会议,会上广东省委负责人习仲勋、杨尚昆谈到要发挥广东的优势,邓顺势提出他办特区的设想:可以划出一块地方,叫做特区,陕甘宁就是特区嘛。中央没有钱,要你们自己搞,杀出一条血路来。后经谷牧率工作组到广东、福建两省实地考察,选定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为特区。这一建议当年7 月即获正式认可。自此在中国大陆清一色的社会主义版图上,长出四朵颜色颇特别的花朵。

  特区作为对外开放的窗口,必须与外面的资本主义世界相衔接,允许某些资本主义因素存在。这就与大陆整齐划一的社会主义制度不一样,世界上还没有那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作过这样的尝试。邓用一个“特”字来解释:特区的政策有别于其他地区,不然为什么叫特区?他想起当年的陕甘宁边区,那是国民政府下的一块特别区域,他和毛泽东等人当年就是沿着中央苏区——陕甘宁边区——华北解放区这条血路杀出来的,而今为了现代化大业,为什么不能再杀一轮呢?

  中央没有钱,但是有政策。这政策的核心是给地方自主权。至于特区,那就要更特殊些,让他们自己搞。1979 年7 月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应允广东、福建两省在对外经济活动实行特殊的政策和灵活的措施,两省又把这一模式推广,在辖下的四个特区实行更特别的政策。有人作过比较,大陆的特区允许外资利用境内劳动力和自然资源的条款比香港和台湾还要优惠。

  中央只给政策不给钱,特区只有把政策变成钱,靠吸引外资,首先是侨资和港、澳、台的资金来发展自己。深圳毗邻香港,珠海靠近澳门,汕头是因为东南亚国家潮州人多,厦门是因为闽南人在外国经商的很多。邓相信只要放宽政策,给予足够的优惠,让人有利可图并讲究信用,境外华人、侨商就会把钱优先投放到大陆,外商也会跟着进来,这样特区就会像蓄水池样起到集中引进外资的作用。这一谋略果然见效,据统计,广东、福建两省通过特区在最初的5 年中就引进利用了17 亿美元的外商投资,占全国同期利用外资总额的43.5%。

  引进外资,增加外汇收入,扩大劳动就业,繁荣当地经济,是邓小平办特区的目的之一,但决不是全部,甚至不是主要目标。在邓的心目中,特区不是金库,而是窗口:“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对外政策的窗口。从特区可以引进技术,获得知识,学到管理”。这才是对中国经济起飞具有战略意义的东西。邓显然是把特区作为中国走向世界的跳板,通过这块跳板接近世界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方式,杀出一条通向世界经济大舞台的血路。

  邓特别提到对外政策的窗口:“特区成为开放的基地,不仅在经济方面。培养人才方面使我们得到好处,而且会扩大我国的对外影响”。(《邓选》ⅢP.52)四个特区分别摆在港、澳、台旁边,是邓独具匠心的设计。据说过去曾有人在香港架设高倍望远镜,供游人观赏中国大陆的“水深火热”。邓喊出再造几个”香港”的口号,就是要设几个窗口,让外面看看,大陆也有诱人的地方,共产党也能创造繁荣,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一点也不亚于资本主义。1984 年邓去深圳考察发现过去冒着生命危险从保安逃到香港去的人现在被陆续吸引回来了,邓相信特区的发展对于稳定港澳人心,收回港澳主权,促进台湾回归祖国,也能起到同样的作用。香港1997 年就会回归祖国,届时港深之间的那条“国境线”将没有了,但两种制度的差异仍然存在,如果深圳这边还是昔日的荒凉小镇,收回香港岂不成了一桩灾难?

  特区的作用不是单向的,对外是开放的窗口,对内又是改革的示范。关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早在1979 年就开始在不少城市搞试点,可奇怪得很,这些点一直试到1984 年上半年还没法铺开。幸亏邓小平还有另一着棋,以开放促改革,他把他的许多改革措施首先拿到特区上演。在特区试验改革比在其他地方好,因为这是特区,可以放开手脚干,又是小块区域,失败了也不要紧。试验之初,持怀疑、反对态度的人也不少,但他们的理由经不起反驳:这是特区,是试验嘛,看一看再说。特区的成功等于在长期僵化的经济体制上杀开了一条血路,为经济体制改革提供了样版。80 年代人们去深圳取经就像70 年代去大寨取经那样踊跃。邓本人也不失时机地利用特区作为改革开放的讲坛。他先后有两次著名的特区之行,每一次都把改革向前推进一大步,1984 年的深圳之行拉开城市改革的序幕, 1992 年的南巡又促成十四大确立市场经济的纲领。戴维·W·张评论道:“经济特区的试验符合邓的两个革命目标:(1)对外开放;(2)对内搞活”。

  子午书屋(www.ziwushuwu.com)

· 推荐:毛泽东选集 毛泽东文集 刘少奇系列文集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

在线看小说 趣知识 人生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