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读书
邓小平系列合集

一、现代化主题

  无产阶级在取得革命胜利之后,必然要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这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原理。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早就指出:“工人革命的第一步就是使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在消灭了旧的生产关系之后就要“尽可能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列宁也同样认为,当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任务大体解决以后,“必然要把创造高于资本主义社会的社会经济制度的根本任务,提到首要地位,这个根本任务就是提高劳动生产率。”①

  不可否认,毛泽东在理论上对工作重心的转移还是有所认识的。1949年3月他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就指出今后党的工作重心必须逐步由乡村转移到城市,在城市工作中,都要围绕生产建设这个中心。同年6月,他和朱德、周恩来、董必武联名致函张澜说:“今后工作重心在于建设”。1956年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后,正处在一个重大的历史转折时期,毛泽东又及时指出:中国共产党是领导阶级斗争胜利了的党,现在的任务就是要向自然界作斗争,就是要搞建设。①对党的八大提出的关于我国基本矛盾和主要任务的论断,他起初是赞同的。即使是在反右斗争扩大化之后,他在1958年1月所作《工作方法六十条(草案)》中指出:从今年起,“把党的工作着重点放到技术革命上去。这个问题必须引起全党注意”。1959年10月庐山会议后,他在接见拉丁美洲17国代表团时还说:“今后的十年或二十年内,主要精力放在社会主义建设方面”。

  但是,这仅仅是问题的一个方面,据此而断定毛泽东对中国现代化建设主题的认识是明确的,显然不合历史事实。事实上,毛泽东对此问题的认识是矛盾的。由于历史条件和主观因素的制约,毛泽东整个思想框架的意识中心是革命,这种革命,主要表现为通过阶级斗争的方式夺取政权和巩固政权。阶级斗争这个命题在他心中重千斤,这是有复杂的社会历史原因的。马克思主义历来认为,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原动力,在阶级社会里,阶级斗争是推动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和杠杆,是解放生产力的一种工具价值性手段。但是,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传播之时,由于理论准备不足和革命救亡的需要,一部分先进的中国知识分子在选择接受马克思主义过程中,关注更多的是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学说,对发展生产力有所忽视。这在当时是可以理解的,但也留下了一些后遗症。1941年9月,毛泽东在《关于农村调查》的讲话中曾说:“记得我在一九二○年,第一次看了考茨基著的《阶级斗争》,陈望道翻译的《共产党宣言》和一个英国人作的《社会主义史》,我才知道人类自有史以来就有阶级斗争,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原动力,初步地得到认识问题的方法论”。①这表明,阶级斗争的理论,是当时毛泽东所理解的马克思主义的核心。这种观念主宰了以后毛泽东的整个思维框架。就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结束后,据当时担任天津市委书记的黄克诚回忆,毛泽东问他:“党在城市的中心工作是什么?”黄克诚不假思索地回答说:“当然是生产建设”。毛泽东这时摇摇头说:“不对,是抓阶级斗争”。1957年2月,他在内部的讲话中明确认为“阶级斗争已经结束”,但是到6月公布这一讲话时,又对这一结论作了重大修改,认为“革命时期的大规模的急风暴雨式的群众阶级斗争基本结束,但是阶级斗争还没有完全结束”。②留下很多潜台词,这当然与当时国内外政治形势有密切关系。9—10月,毛泽东在党的八届三中全会上改变了党的八大关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正确论断,作出“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的矛盾,毫无疑问,这是当前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这个错误结论,打断了在1956年下半年提出的从革命到建设的转变进程。此后,他就越来越深地陷入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理论误区,提出“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阶级斗争必须“年年讲、月月讲、天天讲”,严重干扰了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任务。

  ①《列宁全集》第27卷,人民出版社1958年版,第235页。①薄一波:《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下册,第568页。

  邓小平对发展生产力把握得比毛泽东准确,这也导致了毛泽东与邓小平的一个重大分歧。早在1950年5月,邓小平在西南新闻工作会议上的报告中说:“共产党就是为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否则就违背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一切都要引导到发展生产力”。③60年代初,他又从发展生产力着眼,支持“包产到户”、“责任到田”的做法,但却遭到了毛泽东的批评。1975年邓小平复出后,面对我国国民经济濒临崩溃边缘的局面,提出全国全党面临的大局是“把国民经济搞上去”,并着手对军队、交通、农业、工业、教育科学事业等各方面的整顿。这势必导致对“文化大革命”的整体否定,因而又遭到了毛泽东的反对。直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邓小平重新确定把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轨道上来。确定了以发展生产力为全党的工作重心。

  在中国现代化主题问题上,邓小平继承了毛泽东关于保护和发展生产力的合理内核,继承了把我国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积极思想成果,继承了毛泽东提出的实现四个现代化的目标理想,摒弃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理论迷误,把发展生产力看作是马克思主义的最基本原则、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党的政治路线,并把发展生产力作为衡量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这是个理论上的巨大飞跃。

  子午书屋(www.ziwushuwu.com)

· 推荐:毛泽东选集 毛泽东文集 刘少奇系列文集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

在线看小说 趣知识 人生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