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读书
邓小平系列合集

三、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

  中国要实现自己的发展目标,就外部条件来说,需要一个持久的国际和平环境。邓小平说:“中国人不比世界上任何人更少关心和平和世界局势的稳定,中国至少需要二十年的和平,以便聚精会神地搞国内建设。”②“我们希望至少有七十年的和平时间”③,我们现代化建设要取得成功,“还有一个是国际条件,就是持久的和平环境。”④要实现四个现代化,实行改革开放,必须要有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70年代末以前,我党工作重心放在抓阶级斗争和反帝反修上,并未把发展生产力作为中心任务,这固然与指导方针上的左倾错误有关,同时也与冷战格局下国际环境充满冲突、对立和危机有关。80年代世界政治格局走向缓和,和平与发展成为新时期国际关系的主题。邓小平通过对这种国际形势变化的分析和正确判断,顺利地实现了我党工作重心的转移。80年代以来和平的国际环境,为我国改革开放的步步深入、加强国际合作提供了有利条件,经济建设获得了较快的发展。

  邓小平不仅强调和平的国际环境对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还分析了争取持久的国际和平环境的可能性。1985年,他在军委扩大会议上的讲话,改变了我们过去“战争不可避免、而且迫在眉睫”的看法,认为维护世界和平是有希望的。首先,有资格打世界大战的美、苏两国争霸,世界战争危险存在,但双方都有毁灭对手的力量,谁都还不敢打;其次,和平力量的增长超过战争力量的增长。这个力量首先是第三世界,占世界人口的3/4,是不希望战争的。这个和平力量还应该包括美苏以外的发达国家,包括西欧、日本等,真要打仗,他们是不千的。美苏人民也不支持战争。真正支持战争的没有多少,人民是要求和平、反对战争的。苏联解体后,美国妄图独霸世界,但是,世界格局正向多极化发展。1990年12月,邓小平同中央几位负责同志谈话中说:“现在国际形势不可测的因素多得很,矛盾越来越突出。过去两霸争夺世界,现在比那个时候复杂得多,乱得多”。①和平与发展问题并没有解决,但是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是大势所趋,和平与发展的世界潮流不可逆转。

  和平与发展虽已成为时代主题,但是,至今为止,和平与发展问题一个也没有解决。“争取和平是世界人民的要求,也是我们搞建设的需要”。因此,争取和平,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就成了我国对外政策的主要任务。邓小平指出:“我们对外政策还是两条,第一条是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维护世界和平;第二条是建立国际政治新秩序和经济新秩序。具体的做法,还是要坚持同所有国家都来往,对苏联对美国都要加强往来。不管苏联怎么变化,我们都要同它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从容地发展关系,包括政治关系,不搞意识形态的争论。”①

  ②《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146页,50页,250页,156页。③《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146页,50页,250页,156页。④《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146页,50页,250页,156页。①《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363页。

  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是中国对外政策的首要目标。我们奉行独立自主的方针,不打别人的牌,也决不容许别人把我们当牌打,准搞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我们就反对谁;谁发动侵略战争,我们就反对谁,因为“要争取和平就必须反对霸权主义,反对强权政治”,为了维护世界和平,反对霸权主义,我们还必须加强世界和平力量的团结,如加强南南合作及与欧洲、日本等国的合作等等。中国属于第三世界,是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综合国力的增强,在国际上的影响也会扩大,就能更加有效地顶住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的压力,为世界和平作出更大的贡献。

  从建立国际政治新秩序来说,邓小平特别强调,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最好的方式,其他方式,如“大家庭”方式、“集团政治”方式,“势力范围”方式,都会带来矛盾,激化国际局势。为了解决国际争端,要根据新情况、新问题,提出新办法。邓小平还提出了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的新办法:即“一国两制”和“共同开发”。我们用“一国两制”成功地解决了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争端。对中日有关钓鱼岛问题以及中国与东南亚一些国家关于南沙群岛问题上的领土主权争端,邓小平从维护与周边国家的和平关系着眼,主张把主权问题先放一下,搁置起来,共同开发。同邓小平谈话的外宾都认为这是新思想,很有意思。

  对于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邓小平早在1974年联合国发言时就谈了这个问题。现在的情况是:发达国家越来越富,相反的是发展中国家越来越穷,南北差距越拉越大。南北问题不解决,就会对世界经济的发展带来巨大障碍。解决这个问题要靠南北对话,还要加强第三世界国家之间的合作,也就是南南合作。要把发展问题提到全人类的高度来认识。

  为了利用国际和平环境,扩大开放,加强国际合作,我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谁也不怕,谁也不得罪,坚持同所有国家都往来。“尽管东欧、苏联出了问题,尽管西方七国制裁我们,我们坚持一个方针:同苏联继续打交道,搞好关系;同美国继续打交道,搞好关系;同日本、欧洲国家也继续打交道,搞好关系。”①邓小平认为,处理国家与国家的关系毕竟是以自己的国家利益为最高准则的。国际经济关系的形成及发展是人类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各国在经济关系上的互相依赖亦随之而增加。当今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是个大市场,许多国家都想增强与我国的合作往来;同时中国的发展也离不开世界,外国先进的科学技术、管理、资金、市场等等是中国经济发展所必不可少的。1989年政治风波发生后,西方七国对中国实行经济制裁,使我国在国际上一度处于不利的地位,一些人对此不免过分悲观,邓小平及时指出:“对国际形势还要继续观察,有些问题不是一下子看得清楚,总之不能看成一片漆黑,不能认为形势变化到多么严重的地步,不能把我们说成是处于多么不利的地位。实际上情况并不尽然。世界上矛盾多得很,大得很,一些深刻的矛盾刚刚暴露出来。我们可利用的矛盾存在着,对我们有利的条件存在着,机遇存在着,问题是善于把握。”②事实证明,邓小平这段话富有预见。中国在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采取灵活、机动、务实的外交活动,很快就打破了国际封锁的僵局,西方七国不得不一一宣布放弃对中国的经济制裁,中国在国际上的处境出现了“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局面,为我国经济加速发展创造了有利的国际环境。

  ①《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353页。①《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359页,354页。

  ②《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359页,354页。

  子午书屋(www.ziwushuwu.com)

· 推荐:毛泽东选集 毛泽东文集 刘少奇系列文集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

在线看小说 趣知识 人生格言